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第四十五章聚会(第1/2页)
萧铎喉结不自觉地滚动了一下,只觉得口中干涩。
他悄悄瞥了一眼窗外,这才继续开口,声音比方才低沉了几分:“王妃身份尊贵,是官家亲自赐婚,王府中下人无不敬重。襄王殿下,终究年纪尚轻,难免有些小孩子脾性。”
他话音顿了顿,想起那日官家赐婚,襄王回到王府当众摔碎御赐玉珏的场面,不由得在心底暗叹。
天家子弟,生来锦衣玉食,享尽荣华,可这姻缘大事,又何尝不是政治博弈的筹码?纵使尊贵如襄王,也逃不过这般命运。
二人一时无话,唯有窗外偶尔传来的车马声打破这片寂静。
萧铎起身告辞,玄色常服上投下摇曳的烛影。
沈明琪将萧铎送至一楼门前,却见他突然驻足转身。
夜色中,他深邃的眉眼显得格外凝重。
“还有一事,”萧铎压低声音,“近日有人针对你们樊楼的小推车生事,不仅掀翻了摊子,还伤了你们的伙计,吓走了不少客人。”
他看见沈明琪骤然抬起的眼眸,补充道:“不过我已经加派了人手在那条街巡逻,开封府的差役也会格外留意。”
沈明琪眸光微动,唇角牵起一丝笑意:“多谢萧大人。我已经让伙计们暂且歇息几日,等伤好了再重新出摊。”她微微屈膝行礼,“有劳大人费心了。”
萧铎还礼告辞,走出几步又回头,看见沈明琪依旧站在门前。
夜色渐深,她窈窕的身影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显得格外单薄,却又透着几分不容忽视的坚韧。
才过了两日,打砸樊楼小推车的犯人便被抓到,是一群无所事事,好逸恶劳之人,自称与樊楼的伙计有过节,气不过才打了起来。
开封府判了每人各打六十大板,打完把人放了回去。
沈明琪自然是不相信这套说辞,但手上没有证据,这群人收了师语楼的钱财,也必不会供出幕后之人。
本来沈明琪也没有指望抓到这些人就可以息事宁人,她计算着时日,等着襄王的音信。
等待的这段日子里,沈明琪暂将小推车外摆的事宜暂停了下来。为了将建立慈幼局这一善举让给襄王,沈明琪也少去东街那边,只拜托了萧铎得空去盯着进度,她也正好腾出空来将心思放在了筹办太学生宴席上。
如今官家为倡文治,重学兴教,不但自己手不释卷,更屡次亲临太学、召见生徒,恩宠有加。
朝廷发给太学生的廪饩尤为丰厚,这群学子手头宽裕,又常有交游聚会之需,恰是她当下该牢牢抓住的客源。
十月,风吹衣袖,凉意刺骨。
十月一到,天气便陡然转寒,北风卷着霜气漫过御街,樊楼内也适时生起了暖融融的火炉。
沈明琪早命人备足柴炭,厅堂间炉火渐旺,驱散了几分凛冽寒意。
太学生的宴席菜肴自是以荤为主,摆盘亦须精致。
她亲自定下几样:十色头羹、五味杏酪羊、三色肚丝羹、银鱼炒鳝、蜜炙鹌子、烤乌鱼子、五味酒酱蟹……道道皆费工夫。
甜点则选了糖霜玉蜂儿并玲珑欢喜团。
余下的菜式,她便交由王三娘与沈明瑜斟酌添补,只嘱咐了一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四十五章聚会(第2/2页)
“天冷,酒务必一直温着。”
这日,驸马爷,也是太学的教授,在几位太学生的陪同下,率先来到樊楼。
几人一进门,感受到一股暖洋洋的热气,直接脱下了身上披着的大氅。
候在一旁的侍者适时上前,双手接过,仔细叠好,暂存于一旁的梨木架子上。
沈明琪亲自迎上前,寒暄两句,便引着一行人上了二楼雅间。
众人落座后,她不急不缓,将今日备好的菜肴一道一道细细说了。
教授听罢,含笑颔首:“难怪老太太时常向我提起沈掌柜,自炊烟阁至樊楼,沈掌柜到何处,老太太的赞誉便跟到何处。今日一见,果然周到妥帖。”
沈明琪莞尔一笑,柔声道:“许老夫人厚爱,明琪实在愧不敢当。不过是尽了份内之事,诸位不嫌简慢便是我的福气了。”
等上了茶,她才接着说话,语气温婉得体:“还请诸位在此稍坐,饮盏热茶,待宾客到齐,便即刻传菜。明琪就不打扰各位,先行告退,若有需要,吩咐一声便是。”
她略一敛衽,便退了出来。
等沈明琪离开了雅间,一名头戴华阳巾的太学生开口道:“这位沈掌柜,是不是中散大夫沈惟清之女?”
另一名太学生颔首道:“是的,是他家妾室所生,名唤明琪,自小便养在了外头。”
先前开口那人顿时面露好奇:“咦?我怎曾听闻,她原本许配给了薛家二郎?怎的最终嫁入薛府的,反倒是沈家那位嫡女?”
几人皆摇头表示不知其中曲折。
那太学生又轻笑一声,语气带了几分玩味:“薛家亦是经商之家,若娶了这位明琪姑娘,怕是如虎添添翼,只可惜娶的是嫡女过门。听说那位,可不是盏省油的灯,闹得薛家后宅不宁、鸡飞狗跳。”
一旁有人闻言“噗嗤”笑出声来,打趣道:“子见兄对这些闺阁宅院之事,倒真是了如指掌啊!”
那位被称呼为子见的,正是陆希颜。
太学之中多是官员子弟,平民子弟中的佼佼者通过考试也可进入,但真正能进入到太学的平民子弟却寥寥无几,这陆希颜便是其中之一。
他当下脸颊微烫,这些闲话,俱是听他母亲絮叨时记下的。
教授适时轻叩茶盏,温声打断几人谈话:“明年礼部春闱在即,诸君皆要登龙门、各展所长。纵是私晤清谈,亦当多切磋制艺之理、琢磨经义文章,莫要徒费光阴于闲闻琐事上,方不负数年寒窗苦读之功。”
几人闻言当即敛容正色,齐齐拱手恭声道:“先生教诲的是,学生等谨记于心。”
席间一时静默,只闻窗外风声与炉中炭火轻微的噼啪声。
几人垂眸敛目,各自把玩着茶盏,气氛微凝。
幸而不过片刻,楼下便传来纷沓的脚步声与清朗的谈笑,愈来愈近,其余太学生们也陆续到了。
跑堂引着众人登上二楼,雅间门扉开合间,霎时驱散了先前的沉寂。
在座诸人不约而同地暗暗舒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