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98章 迁怒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98章 迁怒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可惜,沈悠她竟然不像之前那样歪楼了!
    【对于李承乾的不安,甚至是满朝大臣的不安,李世民决定任命魏徵为太子太师,知门下省事如旧。在李世民看来,这满朝众臣只有魏徵能让太子的地位稳固,能让满朝的臣子再不敢非议太子。魏徵已然染病在身,不得不推辞。但李世民却道:“汉朝太子以四老为辅佐,太子之位得稳。我现在依靠你也是同样的道理。只要你是太子太师,就算你卧病在榻也可以保全太子。”】
    【彼时的魏徵对大唐来说,如同定海神针,可见魏徵的份量。已经没有办法的李世民,为保全太子不得不亮出魏徵来,只为了不让李承乾有所不安,也让朝廷之上少些非议。可是,诸多谋划的李世民终究斗不过天。】
    【贞观十七年,六十四岁的魏徵病重,不久于人世,李世民闻讯而来,亲自到魏徵家中探视,屏退左右,与他交谈许久。后来,李世民带着太子李承乾和新城公主再次来到魏徵家中。这时的魏徵已然病重,看着病弱的魏徵,李世民一边抚着魏徵,一边问他还有什么想说的,魏徵说:“寡妇不愁织原则上的纬线少,而忧虑宗周的危亡。”】
    【李世民岂不知在最后魏徵挂念的依然是大唐,是他这个皇帝。心中感激非常,当即将新城公主许配给魏徵之子魏叔玉。于此时指着新城公主让魏徵看看,看看他的儿媳,可是魏徵已经病得无法起身谢恩。数日后,李世民突然在梦里见到魏徵,如同往日一般,却在第二日醒来听到魏徵病逝的消息。】
    可怜的李世民听着一个又一个重磅消息,哪一个不要他半条命,这会儿的李世民就没有平复下心情。瞅着一个个被点名的臣子,那眼眶又红了。
    大唐一干臣子们想到天幕这回要论的可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二十四个人,那李世民得哭成什么样?再这样让李世民哭下去,李世民的身体还得了?
    可是劝李世民不看,这是能劝的吗?
    一时之间,个个都不由叹了口气,不知如何是好。
    【李世民听闻消息,泣不成声,之后亲自前往魏徵葬礼,痛哭流涕,废朝五日,并令内外百官与在长安的朝集使一同前来参加丧礼。太子李承乾在西华为他举哀。随后,李世民下诏追赠魏徵为司空,相州都督,赐谥号“文贞”。同时赐羽葆、鼓吹、加班剑四十人,赠绢布一千段、米粟一千石,许他陪葬昭陵。】
    魏徵
    作为一个当事人,听到在自己身死之后,李世民竟然如此厚待于他,岂不感激。
    然而抬头想感谢一番李世民,却发现李世民眼眶红红,哪里能接收得到魏徵感激,好吧,算了吧!
    相比之下,其他各朝的人听到这里,只想说,李世民确实不是一般的爱哭,这样情绪外露的人,难以想像他是怎么当好的皇帝。
    李世民: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谁规定的当皇帝就得藏着演着,不把自己当成人的?
    【魏徵将要下葬时,其妻裴氏说:“魏徵一生节俭,现在按一品官的礼节安葬,所需仪仗、器物太多了,不符合魏徵的意愿。"不得不说,人对人相互之间的影响是很大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魏徵之妻知他,懂他。】
    对此,魏徵一个劲儿的点头,没错没错,他的妻子最是懂得他的心思,明白他究竟想要如何。
    【因此,裴氏推了朝廷供给的一切仪仗和物品,仅用白布、帷幕装饰承载灵柩的素车,不用花纹、色彩和刍灵,行往昭陵的方向。李世民亲自登上御苑西楼,望着魏徵灵柩所去的方向痛哭,竭尽哀思,命百官送灵柩至长安郊外。晋王李治奉诏致祭。李世民更是亲自为魏徵撰写碑文,并把它书写在墓碑上;之后更是为其创作挽词十首,以表哀思,再赐其家封户九百户。不得不说,太/宗待魏徵是真好。既是感激于能遇上这样一位纠正他一生的臣子,也痛心于魏徵的去世。】
    这回就连魏徵都忍不住了,李世民如此厚待于他,是他从来没有想到过的。
    他分明只是尽了为臣之忠,没有想到竟然让李世民如此铭记。在他以为李世民待自己已经足够厚待的时候,天幕却告诉他,不止于此,还有其他,还有更多。
    "臣,谢陛下。”魏徵感激涕零,李世民哽咽道:“你们要是想要名利富贵告诉朕,朕一定赐给你们,别一个个先朕而去,朕受不了。"
    沈悠数过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李世民听着他们一个个的名字,想着他们一个个的死去,心痛不矣。
     但凡这些人活着,再多的功名他都给他们。一干臣子无奈之极,生死有命,哪里由得他们说了算?
    【极尽哀荣的魏徵,身死之后想必也觉得此生无憾了。按理来说,魏徵的内容就该到此结束了,然而并没有!】
    各朝代?
    />人都没了,追谥也都有了,怎么就没完?天幕确定不是在逗着人玩吗?他们不信。
    【这事说起来魏徵也挺冤的,说是无妄之灾毫不为过。前面说过,太子李承乾之位不稳,李世民以魏徵为太子太师,确实达到了震慑于朝廷内外的作用,可随着魏徵一死,李承乾走向了谋反之路,帮着太子谋反的人中有侯君集和杜正伦,和魏徵有关的不过是因为魏徵曾向李世民举荐,道他们有宰相之才。李世民怀疑魏徵结党营私,李世民即取消新城公主与魏叔玉的婚约,更下令推倒魏徵的墓碑。】
    ??谁人不傻眼了,包括正伤心难过的李世民!!!
    魏徵此刻的心情那叫一个复杂,刚刚他还为自己能遇上李世民这样的明君而以为喜,结果天幕这就告诉他,他不用高兴太早,他以为自己死后极尽哀荣就不用愁了,他举荐的人谋了反,他死了也休想逃过一劫。
    所以,没有人在意太子李承乾为什么造反的吗?
    李世民:作为一个造反的过来人,跟我说造反,有可能成吗?不重要,不重要。秦始皇没能忍住的道:"这李世民也太率性而为了。"
    因为魏徵举荐的人谋反,怀疑人结党营私,就把人的墓碑都给推了,这是不是有点太过了?都说人死为大,死都死了的人,还不让人安宁。
    刘邦倒是不甚在意的道:"推墓碑而已,又不是推墓。"
    吕雉已经无话可说,死后鞭尸这个事也不是没有人干过,李世民一番作为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有不当之处,却也不算毫无下限。
    杨坚是听着天幕夸了李世民太久,久得让他都想问问,李世民难道一辈子就没干过错事,就是一个完美的君王了?
    得,这回杨坚心下稍松,李世民也不过是个普通人,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他也会犯错误,他的太子也学得跟他一样,也会因为不安谋反。他自己也会因为种种原因而迁怒,做出叫人诟病的事来。
    李世民此时已经尴尬得头都不知道怎么放了,一旁已经有大臣出面道:“陛下此举不妥。”
    “又不是我干的。”李世民马上反驳。
    对,大家都是李世民不错,他这会儿可是什么都没有干。
    下方想谏一谏的臣子听着这话也觉得没毛病,确实不是李世民干的,把事情归到在他们眼前的
    李世民身上,也确实不太妥当。
    李世民尴尬归尴尬,立刻同魏徵道:"魏爱卿,你听见了,没有你直言进谏,看看这皇帝变成什么样了。他下令推翻你墓碑的诏令,我们都知道不妥,竟然没有人劝阻,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可见那个时候朝中已无像你们这样的诤臣。诸位爱卿,朕不知道将来会如何,但朕很高兴你们都能劝谏于朕,不至于让朕犯下大错。朕也希望你们都能长命百岁,千万不要英年早逝,让朕身边连个拦着朕的人都没有。"
    自知自己性子的李世民知道,天幕说的这种事,他能做得出来,毕竟儿子造他的反,这个事对李世民的打击是相当大的,李世民未必不会迁怒。再加上没有人拦着,他就只能对不起魏徵。
    一干臣子听着李世民的话,怎么有种皇帝耍无赖的感觉。
    魏徵却认真无比的道:“陛下所言甚是,臣一定要长命百岁。毕竟,陛下只是让人推臣的墓碑而已,没有让人推墓,算是手下留情了。但臣还是希望这样的事情别发生的好。"
    李世民..…
    气弱得不敢吱声了。
    怪,魏徵是没有怪李世民的意思,但引以为戒又是必须的。他一定要活长一点,再长一点。
    【李世民把魏徵的墓碑都给推了,明晃晃的就是迁怒。按理来说也该到此结束了,可是这有些事,真是只有你想不到的,在二凤这儿没有任何的不可能。猜猜看李世民又对死去的魏徵做了什么?】
    !!!李世民已然傻了眼,这还有下文的吗?
    魏徵:我都死了还能一波三折?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