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51章 君臣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51章 君臣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一个个被问到的宋朝皇帝们,羞是真羞,可是,不是他们想找理由,他们也害怕触及太多人的利益,别没让别人灭了他们的国,内部出了大事,大宋真给亡了。
    可是这样的话他们纵然说出去,照样也只会让人道他们为自己的无能找借口。
    【收复建康之后,岳将军开始征讨流窜宣州的叛将,别人都打上门了,赵构愣是只想跑,对自己人,他倒是积极灭了对方。可想而知,赵构不是不清楚天下太平需要做什么,然而他就是没骨头,就喜欢偏安一隅,只求于当皇帝。】
    对于沈悠的吐槽,各朝有骨气的皇帝的朝臣都甚以为然,别说什么臣子无能的事,要说根源都在那皇帝头上,皇帝不能任人唯贤,听信小人谗言,无非是本质上他就不是个好货色。
    【平定叛将作乱后,岳将军以战功声誉日高,得到举荐后,赵构以岳将军为武功大夫,昌州防御使,任通、泰州镇抚使兼泰州知州。岳将军的目标是收复失地,因此在接到诏书后立刻上本请往淮南东路招集兵马,收复该路州郡。都到这个时候了,岳将军竟然依然没有看透赵构的本质?理所当然,赵构不答应。】
    【赵构愿意缩在江南,并不代表金军会就此罢手,金军再次发兵攻打大运河与淮河交汇的重镇楚州,宋廷命张浚、刘光世救援,但两人都不肯应援。岳将军此时隶属刘光世部,知楚州被困,一面上奏请求解决大军粮草供应问题,一面开始积极准备救援。随后立刻开赴承州与金军交战,一月之内三战三捷,斩金军大将。然双拳难敌四手,终因孤援无助,又敌众我寡,实力悬殊,加上军需供应不足,最终岳将军无法解楚州之困,楚州城陷落。】
    【此后,岳家军遭金军二十万困围,终因孤军难支,弹尽粮绝,只能退到江阴驻守。此后两年,前线战事稍平,岳将军开始平定各地游寇之乱。绍兴元年,朝廷将岳家军的军号定为神武右副军,后又改为神武副军。随着岳将军平乱有功,岳将军为亲卫大夫、建州观察使,都统制。绍兴二年后升为中卫大夫、武安军承宣使。岳家军屯兵江州,守卫长江中游。】
    【平乱的这两年,不仅让岳将军一路高升,也让岳将军得以收整更多兵马,这也为岳将军北伐收复失地做好了准备。绍兴四年,岳将军上书请求收复六郡,即:襄阳府、郢、随、唐、邓等州、信阳军。并说“恢复中愿,此为基本”。得到朝中朱胜非、赵鼎支持,赵构既命岳家军出兵收复襄汉。但赵构同时也要求岳将军只能
    收复六郡,不能提出北伐或收复汴京。否则纵然岳将军虽立奇功,也一定会给予责罚。】
    【赵构!已经不想再说他什么了。岳将军对赵构的要求是何想法已不知。但对于岳将军来说,能够出兵收复六郡,这就是一个好的开始。不意外,岳将军成功收回六郡,此事震惊举朝,大概他们都认为,被人夺去的城池哪怕再想收回来,都是收不回来的。】
    【绍兴五年,屡立战功的岳将军成为大宋的行营后护军,彼时宋廷已经将全国军队统一改称行营护军。绍兴六年,太行山忠义保社首领梁等人突破金人围剿,率百余名骑兵归附岳飞,彼时南宋上下算是难得齐心的有意北伐,收复失地,因而岳将军面见赵构请以北伐。】
    【一切准备就绪,岳将军兵出北上,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岳将军的母亲姚氏病故。岳将军为此悲痛,加之多年征战,以至目疾复发,按制,岳将军当守孝三年,但朝廷再三催促他回军,忠孝两难全之下,岳将军赶回军中。】
    【按原本的北伐路线,岳将军着兵分两路,一路往东北,攻克汝城,又各颍昌府至蔡州,焚毁依齐军的粮草辎重。一路向西北方向进军,攻克卢氏县,取虢略、朱阳、栾川,再夺上洛、商洛、洛南、还阳、上津等五县。只是随着孤军深入,粮草供应不及,以至于岳家军不得不退回,也致使有些城池得而复失。】
    本来听着岳飞一口气夺下那么多的城池,终于觉得面上有光的赵匡胤在听完这话后,脸瞬间黑了下来。他这会儿想问的更是,赵构在干什么?干什么?
    可有些答案根本已经不需要问了,就赵构一直以来的表现,难不成赵匡胤会觉得他能积极的想让岳飞夺回所有失地,迎回他的父兄?
    赵光义的儿孙们,一个个竟然都是如此德性,忘恩负义,不念骨肉亲情,而他竟然就败在这样的人手里,以至于大宋江山竟然都被如此摧残,可气,可恨!
    【这个时候的岳将军北伐算是有成,但也正是因为有成,有人就要不开心了,比如赵构!毕竟,他一个舍了一座又一座的城池,金军南下时更是跑得比他祖宗赵光义还要快的人,没有对比也就算了,有了对比,岳将军努力收回失地,他努力舍弃城池,抛弃百姓,这不是显得他很是无能吗?】
    【再加上,想想老赵家是怎么得的天下的?黄袍加身!赵构不担心岳将军也会是第二个赵匡胤?此
    时的赵构对于前线传来的捷报并没有多少欢喜,然,岳将军却未曾察觉,已然准备第三次北伐。】
    【但这第三次北伐说来还是对方先送上门的。在岳将军第二次北伐中吃了亏的人,伪齐刘豫为之震惊,因而在绍兴六年九月,刘豫号称七十万兵马进军淮西。赵构得报,认为刘光世、张浚不足以守住江淮防线,立刻调岳家军沿江东下。】
    【彼时目疾未愈的岳将军得到诏书,立刻收拾赶到九江。不过,此时的淮西战事已经结束。但随着守军调动,刘豫认为这是可乘之机,于十月底再次发兵,同时,金军也向襄汉等地发动进攻。只是,岳将军英勇善战,他的部下亦然,敌人来势汹汹又如何,各地守军有条不紊的退敌,岳将军准备
    第三次北伐,大军到达各地时,敌我双方交手多次,敌军败退,随着岳将军大军抵达,更是大败敌军,以令商州等地转危为安。】
    【前线连连大捷,岳将军并不知道,他所面临的危险并不在前方,而在后方。昭兴七年,赵构召岳将军入朝,期间君臣相和,也算和谐,赵构欢喜之下,要将刘光世所部的五万兵马归于岳将军。岳将军闻之自是大喜,然而却在张浚和已经升为枢密使的秦桧阻止下改了主意,不愿意再将刘光世的部队拨给岳将军。】
    【皇帝反复,这不是老赵家的传统吗?可是岳将军何尝不是犯了大忌,张浚于此时上来讽刺岳将军,岳将军怒而上疏乞罢军职,甚至不等批示就回乡为母守陵。但凡没有赵构的反复在前,岳将军一番作为也就不会那么让赵构心生不悦。可是,卡在赵构收回成命的时候,赵构能不想,岳将军这是觉得自己功高而无我这个君王了吗?】
    【皇帝这种生物,本就不是那讲理的人。但凡他要是讲理,世间也就少了无数的怨假错案。更别说,岳将军一番举动似是率性而为,哪怕他用着回乡为母守制的理由,想想赵构因何反悔,再想想张浚为何在这个时候出现,对岳将军一番讽刺,不就是想看到岳将军动怒?】
    r/>
    【不久,淮西发生军变,张浚因此引咎辞相,岳将军得到消息,立刻上书表示愿意率军进入淮甸,拱卫建康。但赵构只让岳将军在江州驻守。再有另一件事,让赵构与岳将军的关系更坏了。金朝传来消息,有意放归钦宗太子赵谌,岳将军请赵构立养子赵瑗为太子,以示高宗正统。但,赵瑗可是赵匡胤的后代!】
    【虽然金朝放出放来本就是为了让南宋不痛快,但立赵匡胤的后代为太子,这是要将天下还给赵匡胤一脉?啊,对,还有一件事,赵构至今无子。早年他倒是有儿有女,却已早夭。因此,赵构地位
    再稳,无子承继。果然,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赵构该自食其果了!】
    正准备跑路的赵构,人都已经翻身上马了,无子传嗣代表什么?那就是说,他所做的一切都白白便宜别人!
    可是,不跑,他能保住小命吗?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