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一卷 第4章 曹文诏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一卷 第4章 曹文诏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第一卷第4章曹文诏(第1/2页)
    京城的晨雾尚未散去,一道震动朝野的消息已悄然传开。
    锦衣卫指挥使田尔耕辞官归乡。
    整个京师都嗅出了不同寻常的味道。
    而在一处雅舍内,传来一阵放肆的笑声。
    “天机已至!”
    发笑之人,正是被天启帝临终诏令召回的旧臣,礼部侍郎、东林党领袖钱谦益。
    明亡之际,他与名妓柳如是共誓跳河殉国。
    三声倒数后女子纵身入水,而他却临阵退缩,只留下一句,“水凉,改日再跳”。
    被后世戏称为,水凉居士。
    满清铁骑南下,他第一个剃发,以头皮奇痒为由,笑着交出忠义。
    可清廷容不得如此献媚之人,仕途渐窄,他又暗地里与李定国相交,鼓吹反清复明,左右逢源,玩得一手好平衡。
    在这个乱世里,钱谦益从未真正为谁效忠。
    他的笔既能写颂清的诗,也能暗藏反意的词。
    东林党因他而延续,也因他被世人诟病。
    钱谦益的笑声让瞿式耜皱起眉头,“钱大人何出此言?”
    “如今内阁尽为阉党所据,黄立极之流,比当年的张位等人更不堪。
    新帝初登大位,最需做的事是什么?”
    瞿式耜沉吟:“除旧立新?”
    “正是。
    阉党失势之兆已显。陛下初登大位,无根无基,无心腹可用,此时他最需要的就是我们。”
    瞿式耜恍然:“你是说……田尔耕先行辞官,是嗅到了风声?”
    钱谦益轻拍桌案,“不错,魏阉的天要塌了。但动手不可太早。热汤尚滚,先让旁人试味。”
    话锋一转,钱谦益意味深长地笑了:“听说瞿兄与监察御史毛羽健交好?”
    瞿式耜顿时会意,拱手称服。
    ……
    钱府
    钱谦益与族弟钱谦贞正在议事。
    “大兄真信陛下会动魏阉?”
    钱谦益笑道:“当天子对臣子赏无可赏之时,唯有赏一杯毒酒了。”
    “若陛下多疑,不肯用东林呢?”
    钱谦益反问:“你可知驭下与奉圣之别?”
    “太祖之法为驭下;张叔大(张居正)之法为奉圣。”
    钱谦益点头。
    “驭下者,以帝权制臣;奉圣者,以术夺帝心。
    太祖能驭下,后世帝王皆不及。崇祯无根无基就更做不到了。
    张居正之能,在于奉圣。他用无数琐事分散切割陛下精力,让陛下按照他的意图原地踏步。
    今我东林欲复兴,不能做驭下之臣,只能行奉圣之法。”
    “大兄之意是做第二个张居正?”
    钱谦益笑道:“张叔大尚可,钱某又有何不可?
    此时正是陛下急于立威之时,只要我们因势利导,则大事可成矣。”
    窗外秋风乍起,卷起一地金黄。
    钱谦益计划好了一切,就等崇祯的第一次朝会一击毙命。
    ……
    第三天依然无朝会。
    崇祯给出的理由是先帝大行未远,悲痛欲绝。
    这日崇祯等来了曹文诏。
    他从辽东一路疾驰而来。
    盔甲未解,尘土未拭,便在御书房跪下叩首:“臣辽东卫游击曹文诏,拜见陛下!”
    崇祯只觉胸口发紧。
    他是辽东的刀,明末的狂将。
    他不懂诗书,不善言辞,却把忠烈二字刻进了骨头里。
    明末最难打的仗几乎都交给了他。
    三千铁骑就敢与二十万叛军对冲,哪怕穷困潦倒、粮草不继,也未退半步。
    然而,朝廷不但不给奖赏还反被文臣弹劾逼战。
    被逼无奈,只能孤军出战。
    战到麾下死绝,自刎于阵前。
    临终前面京而跪,口称有负陛下所托。
    崇祯心知,大明亏欠他太多。
    “曹卿平身。大伴,赏茶,赐座。”
    王承恩暗惊,能在御书房受赐座的,向来只有内阁首辅。
    他曹文诏区区游击,却得此殊荣。
    崇祯却并不在意。
    若论功,这等军魂受他一礼也不为过。
    曹文诏受宠若惊,却仍神情冷峻。
    待坐定,崇祯开口:“辽东战事如何?”
    曹文诏如实道来。
    高第撤军,辽东几乎尽失,如今边关尚有十余万兵,满桂、祖大寿、赵率教等人固守不出。
    以建奴之力,短期难进。
    寥寥数语,血泪万千。
    崇祯点头,“卿以为,建奴真若野战无敌乎?”
    曹文诏抿茶,答得干脆:“不无敌。”
    短短三字,重如千钧。
    “建奴之强,在骑不在力。彼聚多胜少,援至即退;追之不逮,反陷其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卷第4章曹文诏(第2/2页)
    曹文诏寥寥数语,已揭开辽东败局根源。
    建奴善骑兵突击,他们遇见小股部队就打,见援军来了就跑。
    步兵追不上,只能动用骑兵。
    反应慢半拍的骑兵要是去追,又很容易中埋伏。
    一次败仗便损失许多辎重、人口,建奴反以俘虏补己,越战越强。
    明军则越战越空,连底子都快被掏光了。
    “那依卿所见,如何破之?”
    曹文诏答得干脆,几乎不假思索:“彼奴地薄人寡,仓廪空虚,不谙农耕,唯以劫掠为食。
    攻城十倍于守,骑兵无用。宜高筑城垣,坚壁不出,使其血战而不得入。
    彼粮尽兵疲,自退矣。退无可退之时,聚兵歼灭,一役可定。”
    这法子简单到极致,不打野战,只守城,让建奴自己耗死。
    辽东荒凉,建奴又不擅耕种,根本无法自给。
    只要拖住,不给他们掠粮机会,胜负早晚会反转。
    见崇祯微微点头,曹文诏继续说道:“彼奴四王轮政。可于皇太极当政之期,使其攻城必败、粮秣不继;
    待他余王当政,稍纵其胜,以得小利。
    久之,彼内部争权,必生嫌隙。内乱一启,我军再击,可尽歼之。”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皇帝是皇太极。
    其余三个贝勒阿敏,代善,莽古尔泰三人协同共理朝政,按月份轮流当老大。
    只需要在皇太极当老大的时候,让他颗粒无收。
    其他人当老大的时候,偶尔让他们小胜一下。
    长此以往阿敏,代善,莽古尔泰三人便会声望大涨。
    声望一高,必然会生出其他心思。
    这是人性。
    趁他们内乱便可一举歼灭。
    崇祯明白曹文诏的战略无疑是最合理、最有效的。
    但也是最难推行的。
    守城战要的不是血性,而是钱。
    高城、厚墙、炮台、辎重等等,每一样都是银子堆出来的。
    这种打法时间线极长,一旦执行下去,就是国力的持久战。
    钱,还是钱。
    崇祯揉了揉眉心,自己搞钱的速度必须要加快。
    崇祯看向曹文诏,“若朕给你足够的钱粮,你能否再造一支关宁铁骑?”
    曹文诏微微一愣,随即起身抱拳,只回了两个字:
    “不难。”
    猛人就是猛人。
    不说什么臣必全尽力,也不讲什么誓死报国。
    只回了两个让人心安的不难。
    崇祯点头,“朕召你进京,正是为此。朕要你重整二十六卫。
    朕要的不是尸位素餐的酒囊饭袋,而是一支战即能胜的铁军。
    曹卿,可行?”
    曹文诏沉默半刻,开口便是三个字:
    “留多少?”
    崇祯眉头一挑。
    方正化整顿锦衣卫,说的是砍一半。
    曹文诏整军则是留多少。
    二十六卫亲军,如今真正还在他手上的,只有锦衣卫与腾襄四卫。
    其余二十一卫早被兵部分割殆尽,
    名义上有兵十万,实则能战者不足两千。
    吃空饷、卖军职、子弟挂名,早已成朝廷默认的潜规则。
    这样的烂摊子,要收拾比锦衣卫难十倍。
    而曹文诏没有犹豫,没有推诿,只关心留多少?
    崇祯看着他,心头第一次生出一点久违的快意。
    不问功名,不求保全,只问执行。
    “能战者留,贪墨者尽数抄家问罪!”
    曹文诏一拱手,眼中闪过一丝兴奋。
    身为武将本不该揣测圣意,可他真心希望崇祯是一位开明奋进、杀伐果断之主。
    无关他自身仕途,而是大明的黎明百姓需要。
    虽然在进京的路上已经听说了田尔耕辞官归乡,可心中依然有隐忧。
    直到此刻,他确信黎明百姓的冬天已经过去。
    崇祯转向王承恩:“大伴,替曹卿安排住处,明日随朕上朝。”
    这事无需经过内阁批准,天子亲军,天子说了算。
    只是,他需要一个由头,一个让朝臣闭嘴的由头。
    天灾将至,民心浮动,兵变在即。
    现在的崇祯,没空和那群满口仁义道德的腐儒扯皮。
    若非刚穿越时手里没有底牌,他早就像太祖那样,血洗朝堂了。
    而眼下,局势正在一点点归拢到他手中。
    方正化说两日清理锦衣卫,结果真只用了两天。
    如今的锦衣卫,已经换了血。
    田尔耕被拿下,许显纯被放弃,魏忠贤彻底归心。
    他已经有了一定的本钱,是时候会会那些老浑蛋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