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19章 不上学犯法?李世民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19章 不上学犯法?李世民人傻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大清时空位面。
    看见美食视频中的评论。
    一片鸡飞狗跳之时。
    乾隆忽然就有些幸灾乐祸起来。
    就因为吃什么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
    都能吵成这样。
    可见后世之人不学无术。
    目光短浅!
    他不为得意的笑道:
    “这后世之人吃得虽好。”
    “但整体素质也不太行嘛。”
    “就为了宴席上吃不吃汤圆,都能有上百人参与吵闹。”
    “那是那是!”
    和珅在一旁附和道:
    “那宴席的样子虽然丰富。”
    “可看后世之人为了价格而斤斤计较的模样来看。”
    “他们平时的日子其实也不怎么样。”
    “估计不知道得存多少年才有那么一顿好饭好菜呢?”
    说到这。
    和珅一脸谄媚。
    “但即使吃得再好。”
    “骨子里那副没上过学的样子也显而易见。”
    “而我大清文华紫气,从太宗皇帝到陛下所治算起。”
    “迄今已有四十余位状元郎,百姓开化,粗缯慧中。”
    “后世之人怎么能与之相较?”
    纪晓岚在一旁止不住的摇头。
    这和珅真是个献媚头子。
    黑的都能说成白的!
    不过听见此话。
    乾隆显然非常受用。
    眼角乐得眯起,就一直没张开过。
    不错!
    在我大清朝。
    要钱有钱。
    百姓们安居乐业,生活蒸蒸日上。
    要文化有文化。
    朝廷专门设立景山官学,教化世人。
    经史策论、诗词歌赋无不精通。
    每一项都足以令他自傲。
    而后世呢?
    除了吃得好点。
    还能为了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吵得不可开交。
    看来整体环境还是穷。
    教育这些东西都没跟上啊!
    就在乾隆自鸣得意之时。
    一条新的视频。
    展开在玄幕之上——
    【从唐虞学宫到义务教育,我们经历了什么?】
    义务教育?
    那是啥玩意儿?
    乾隆睁大了眼睛。
    心中忽然有种不妙的感觉。
    ……
    大秦时空位面。
    秦始皇同样非常惊讶。
    唐虞学宫他倒是知道。
    夏代就有的教育方式。
    “义务教育是何种教育?”
    秦始皇隐隐从字面意思上理解了一丝。
    但却对于后世这个方式不太看好。
    教育是精英们才能接受的东西。
    你叫平民百姓去学习那一套。
    不是浪费资源吗?
    ……
    这时。
    视频开始了——
    【我国教育史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夏以前。】
    【唐虞时期已有学宫管理教育事务,进行五教的传授。】
    【进入商周时代,教育开始兴盛,出现了国学、乡学等教学组织,出现宫廷教育和幼儿家庭教育的形式,内容以六艺为主。】
    【接着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儒家、道家、墨家纷纷提出了各自的教育理念。】
    【而到了秦朝,取消了传统学校教育,实行吏师制,传授法律、行政等实务知识。】
    ……
    秦始皇一脸自得。
    他对吏师制的改革相当满意。
    通过这项制度。
    就能使百姓了解和遵守国家法律,维护了地方安稳。
    还加强了朝廷的控制力度。
    可谓使一分力。
    便得三分获的典范。
    “朕倒要看看后世能否弄出比这更好的制度?”
    秦始皇有些好奇道。
    ……
    【汉朝重视学校教育和推行教化,设立太学与郡国学推广儒学教育。并通过察举制等制度用考试来选拔官员。】
    【到了隋唐,正式确立科举制,考生依次经历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再到皇帝亲点的殿试。
    使得不同阶级的人能通过努力进入官僚体系,打破了门阀对官选的垄断。】
    【并设立国子监、太学等官教机构和鼓励私人办学,培养了一大批文学家与艺术家,极大促进了教育的繁荣。】
    【这一时期的教育制度对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好啊!”
    “此举真当不错!”
    李斯看见后,眼睛一亮。
    对这种制度显然赞口不绝。
    “科举一法,能大大解决朝中人才不足和蠹虫占位的问题。”
    “去通过考试来取进各地具有真才实学的优秀苗子,培养为官,让整体素质得到了显着提升。”
    “此为真知灼见之法呀!”
    秦始皇思忖过后也连连点头。
    非常认同李斯的一番话。
    “这种制度真是聪明啊。”
    “能给朝中百姓一个读书奋取的目标。”
    “而且经过多层选拔考试的人无一不是人中龙凤,殿试取高官,县试也能取下吏!”
    可是……
    他看了眼四周的百官们。
    窃窃私语,神色各异。
    大多数人显然都对此法明显流出了不满。
    仔细一想倒也能理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老子辛辛苦苦地去做官。
    不就是想要福泽子孙后代。
    还能在平民百姓面前有一丝优越感吗?
    可你这个法子一出来。
    把我们跟那些泥腿子弄一起,谁愿意啊。
    要是再出来几个聪明人。
    俺们还要不要活了?
    秦始皇摸了摸胡须。
    心中一叹。
    “此法要想在我大秦施展。”
    “还得从长计议啊!”
    科举一法势必会触碰各贵族的利益。
    引发强烈反弹。
    争端不断。
    而且大秦此时百废待兴。
    平民们能吃顿饱饭就不错了。
    哪里还养得起那么多读书人呢?
    可想而知。
    这是一项需要长时间来磨炼的制度。
    ……
    大汉时空位面。
    刘彻颇为意外。
    “这科举制度应当也是用来选拔官员的吧?”
    “可朕的察举制度呢?”
    “难道已经被取缔了?”
    察举制是他不久前刚确立的选官制度。
    能护卫皇权,让官员对天子保持忠诚。
    选拔还全面。
    不仅德行要高尚,学识和行政才能也要拿得出手。
    如此严肃性和公正性并存的制度。
    一经出世,就筛选了许多治政人才。
    曾无数次让他自得不已。
    没想到直接就被取代了?
    “不过这一层层往上的选拔方式倒可称为佳法。”
    刘彻沉思许久。
    还是决定拿这种方式验证一次。
    想看看究竟哪一样更适合如今的大汉。
    ……
    大唐时空位面。
    看着玄幕,李世民眼神复杂。
    科举制度的繁荣虽让一大批学子怀揣梦想,重现了大唐教育曙光。
    可各种书籍,笔墨的成本还是令更多的人望而却步。
    可这又没办法。
    纸张书籍这些东西本就是小资产品。
    就算自己有意想压缩制造成本。
    但在技术力的限制下。
    结果也不甚满意。
    更别说还有教书先生的束修,各种考试的费用等等。
    寒门学子想要进入官场的道路。
    依然道阻且长啊!
    “不知后世解决这些问题了没有??”
    想到这。
    李世民顿时有些期待地望着玄幕。
    ……
    【到了清末,随着西方教育理念的引入,中国的教育体系开始发生变革。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教育的改革,提倡科学与民主的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教育被赋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实施普及教育政策。】
    【当代时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九年义务教育普及,高等教育大众化,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逐步建立。】
    【……】
    李世民惊了。
    九年义务教育?
    还受到了大众普及?
    “这是什么神仙教育制度?”
    后世之人怎么做到的?
    他看着一个个崭新名词。
    头脑混乱不已。
    而伴随着玄幕上的视频进展。
    弹幕也同时出现。
    头一条信息就相当引人注意。
    ——【九年义务教育啊,不上学可是犯法的。】
    不上学还踏马犯法!
    李世民傻眼了。
    后世读书都这么野蛮的吗?
    ……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