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一百七十四章 跑题?打脸!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一百七十四章 跑题?打脸!【5.3K】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舞台上的陆昂并不知道歌手观战间中发生了什么,也不知道李兴安刻意在带他的节奏。
    他此刻全部的情绪都在这首歌中,他弹奏着钢琴,继续的演唱着:
    “浪荡是世俗画作里最自由不拘的水墨。”
    “花都优雅的双腿是这宇宙笔下的一抹。”
    “飘洋过海的乡愁种在一无所有的温柔。”
    “寂寞的枝头才能长出常玉要的花朵。”
    这四句描写的是华夏近代画家常玉先生的一生。
    1919年常玉以留法勤工俭学的方式前往巴黎,与徐悲鸿、林风眠熟稔。
    常玉的艺术观点却与他们不同,他不进美术学院进修,常在咖啡馆里一边看《红楼梦》或拉着小提琴一边绘画。
    他在艺术上坚持我行我素,追求精神自由,他经历大起大落,一生默默无闻、不被赏识。
    而今,他是公认为世界级的绘画大家,被誉为“华夏的莫迪利亚尼”。
    歌词中,“浪荡是世俗画作里最自由不拘的水墨”是暗指常玉刚来到巴黎时,专注于luo/体艺术的创作。
    他此时的创作,大都是在一个类似宇宙那样庞大、神秘的背景下,各种luo/体的女性。
    其中大部分的作品中,双腿都是画作最具视觉冲击部分的中心。
    这也就是第二句歌词为什么会说“花都优雅的双腿是这宇宙笔下的一抹”。
    31岁那年,常玉的兄长去世,常玉家道开始没落。
    他很快便从潇洒的艺术家,变为了需要为生计奔波的打工人。
    但是在他的理念里,卖画维持生计是一件很难接受的事情。
    又加上他坚持的画作太过超前,不被当时的人们接受。
    所以他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差,直至最后,妻子都离他而去。
    身处异地的他,此后一无所有。
    这也就是第三句歌词“飘洋过海的乡愁种在一无所有的温柔”的来源。
    后期的常玉将目光从人体挪向了自然。
    而长期不被认可的他,也在1966年因为煤气泄漏而中毒逝世。
    他的画作也开始随着去世,被一捆捆的卖出。
    起初他的画作一捆不过数百美元,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看懂了他画中的深意。
    他的画作售价也不断飙升榜。
    2011年,《五*女》拍卖成交价1.28亿港币。
    2019年,《五*女》拍卖成交价更是攀升到了3.039亿港币。
    常玉的画作,终于被世界越来越深的接受。
    寂寞的枝头也终于开除了属于他的花朵。
    而此时,整首歌也来到了副歌的部分,陆昂用着周氏音乐的经典唱法,开始轻唱:
    “小船静静往返,马谛斯的海岸。”
    “星空下的夜晚,交给梵谷点燃。”
    “梦美的太短暂,孟克桥上呐喊。”
    “这世上的热闹,出自孤单。”
    现场一些对西方艺术作品有所了解的观众,此时眼睛蓦的睁大。
    王炸出现!
    当副歌部分的唱法从rap转变为抒情的演唱,歌词的内容量也再次剧增。
    前三句歌词分别交待了三位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
    法国野兽派创始人亨利·马蒂斯和他一生酷爱的各种海景。
    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文森特·梵高和他代表作之一《星月夜》。
    以及挪威表现主义画家、现代表现主义绘画先驱的爱德华·蒙克和他的代表作之一《呐喊》。
    这三位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相较于前面的几位更为大众所熟知,但是毫无疑问,他们的艺术之路也是孤独的。
    马蒂斯算是半路出家,21岁时因患盲肠炎住院打发时间,而开始对绘画一发不可收拾。
    此后毕生追求对自然的诠释。
    1903年-1906年,在他创立野兽派的初期,因为不被人理解而遭受着众多的反对和咒骂。
    1920年,他扩大了自己的创作领域。
    1930年,达到了他艺术创作的高峰。
    此后他一直在病魔缠上的情况下进行着创作,期间还经历了战争。
    1954年11月3日,亨利·马蒂斯逝世。
    而文森特·梵高同样也是半路进入。
    他生来孤僻,因为性格原因,八岁就被公立学校退学。
    期间在各类私立的寄宿制学校辗转,16岁时接受了叔叔给他安排的工作。
    17岁因为叔叔得病,他受到了长达三年的职场暴力。
    21岁他开始研究油画,22岁他转职当了教师,后来又做了助理mu师、传jiao士。
    26岁他被踢出了教会,27岁他开始正式的创作。
    临摹米勒,学习透视和解剖。
    和画家拉帕德交友,和姐夫安东尼学习油画。
    1885年《吃土豆的人》诞生,同年他的父亲中风去世。
    在巨大的悲伤下,他却被妹妹指责,是他害死了父亲。
    1886年,他前往安特卫普美术学院学画。
    同年去往巴黎,在劳工阶ji的咖啡馆墙上展出自己的作品。
    1887年,因为担心拖累到自己的弟弟,又离开了巴黎。
    1888年,他开始创作向日葵系列。
    1889年创作缠绕绷带的自画像,同年创作星月夜。
    1890年,他创作最后一幅画像《麦田的群鸦》后,于7月29日自尽。
    最后一位蒙克的一生,也充满了苦难和焦虑。
    他从小体弱多病,母亲在他五岁的时候去世。
    精神状况不稳定的父亲导致他深刻的体会到了什么是恐惧、死亡还有悲伤。
    蒙克从十岁开始学画、作画,《呐喊》是他最着名的作品。
    《呐喊》一共有四个版本,不过不论是哪一版,都是指大自然所发出的尖叫呐喊声。
    画中画的其实是人听到的这声自然的呐喊后的反应。
    所以他刻画的其实是内心的世界。
    1944年1月23日,爱德华蒙克在痛苦中逝世。
    以上诸位艺术家的一生,便总结为了最后这句“这世上的热闹,出自孤单”。
    写出这句歌词的黄俊郎是体会过这种孤单的,他从大学毕业时就下定决心,除非等到出书的机会,否则他不会接受任何工作机会。
    结果因为长期不被人欣赏,未能够得到出书的机会,导致生活过的一直很清苦。
    直至遇到了杰伦。
    杰伦自然是更不用说,创作出无数首歌曲,却不被认可,甚至被人退回。
    后期获得赏识,出版了自己的专辑,却在受到了很长时间的偏见和质疑。
    便如《双节棍》这首歌,在那个时候,许多的家长、老师都无法理解和认可。
    总说这算是什么歌?
    更是将这首歌调侃为两节棍。
    陆昂将歌曲唱到这里时,回想到前世毕业后为了能够持续在音乐上继续下去,从事up主工作,不被家人、外界理解,总被当做不务正业。
    追求艺术的路上都是孤独的。
    对于这种孤独感,他有着深刻的体会。
    情由心生,他将歌词中刻画出的那种孤独、苦闷最真实的倾述了出来。
    在这一刻,不论是谁,都能够从陆昂的演唱中听出这一种来自内心的孤独。
    众人动容的同时,心中蓦的生出了一个念头。
    所以,《最伟大的作品》这首歌的主题是孤独?
    陆昂对自己的点评也是“孤独”?
    舞台旁,薛谦盯着台上弹唱着的陆昂,心中突然莫名的有些心疼陆昂。
    音乐道路上的孤独,他也曾有所体会。
    出道前,为了能够博得机会,想尽一切办法。
    即便有才,只要在这个娱乐圈中,没有关系,就是不能出头。
    若不是他幸运遇上了师父,得到了认可。
    他可能一辈子也就这么浑浑噩噩的过去了,不可能有机会从事音乐。
    而陆昂,在一个小娱乐公司做了三年的底层练习生。
    才华,陆昂有。
    只是因为没有机会、没有关系,所以一直沉浮。
    直至陆昂似乎悟了,知道在娱乐圈中循规蹈矩是没有意义的。
    知道在娱乐圈中论资排辈的慢慢晋升可能一辈子都无法成功。
    这才用着嚣张到狂妄的一种姿态,创造属于他的话题,寻找出属于他的晋升道路。
    所以他才会如此厌恶封闭排外的娱乐圈。
    所以才能够写出《影视圈是个屁,谁都别装X》这种话糙理不糙的文章。
    所以才一心想着避开现有的娱乐圈道路,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创造出更为公平一个娱乐圈。
    陆昂,是孤独的!
    薛谦在这一刻,感觉曾经的自己对陆昂的认识还是太肤浅了。
    评审席。
    郭涛听着陆昂演唱完歌曲的上半部分,眼中也是露出了一丝怜惜。
    这得是深刻的感受过什么是孤独,才能够写出如此动人心弦的歌词。
    今天的陆昂,带给他的惊喜太大了,大到甚至是一种冲击。
    陆昂通过《战争狂想曲》证明了自己古典音乐的水平。
    再通过这首《最伟大的作品》,像世人展露了他的内心和情感。
    通过与历史上那些知名却孤独的名人共鸣,隐述追求音乐道路上的孤独。
    更是对现有娱乐圈的故步自封、自以为是、排外内卷的批判!
    深刻,太深刻了!
    舞台上。
    随着一段钢琴弹奏的结束,陆昂的开始唱起了第二段的歌词。
    “花园流淌的阳光,空气摇晃着花香。”
    “我请莫内帮个忙,能不能来张自画像。”
    “大师眺望着远方,研究色彩的形状。”
    “突然回头要我说说,我对我自己的印象。”
    又是彩蛋。
    这段歌词讲述的人物是法国印象派代表及其创始人之一的克劳德·莫奈。
    这同样是一名孤独的艺术家,晚年更是失去了光明。
    不过这首歌唱到这里时,上半段的歌词已经表达过了对独孤有着共鸣的情感。
    所以这里并没有继续对莫奈这位伟大的艺术家和他的人生进行阐述。
    而是开始了一种交流。
    一种跨越时间的交流。
    此处也有着对首歌词所谓穿越背后真正意义的一种解读。
    “能不能来张自画像”。
    这句歌词看起来像是致敬莫奈的作品《自画像》,但自画像顾名思义,就是艺术家为自己绘制的肖像作品。
    是在自己的眼中,自己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或者也可以是说,“我是谁”的自我认知。
    在歌词和MV中,来的是莫奈,谈的是《自画像》,但是最终话题却引向了杰伦自己。
    这是因为通过艺术的交流,杰伦自己也思考起了这个问题。
    在感受艺术的同时,开始了他的自我认知。
    也就是我对我自己的印象。
    在MV中,此时的杰伦站在空旷的房间中,仿佛是对着镜子一般,整理起了自己的形象。
    因为,这首歌要引入最为高能、也是杰伦的自我点评。
    自我点评,也是《我是歌王》这期节目的主题。
    《最伟大的作品》看似只是讲述着与历史上几位孤独、着名的艺术家进行着交流,但它的内核,却也是一种对自己的评价。
    舞台上的陆昂,也唱到了这一部分:
    “世代的狂,音乐的王,万物臣服在我乐章。”
    “路还在闯,我还在创,指尖的旋律在渴望。”
    “世代的狂,音乐的王,我想我不需要画框。”
    “它框不住,琴键的速度。”
    “我的音符,全部是未来艺术。”
    全场所有的人,不论是台下的观众、等待竞演的歌手、评委席的评委还是剧组的工作人员。
    在这一刻都睁大了眼睛。
    有一些人甚至都忍不住站了起来。
    惊喜,又惊艳。
    原来“自我点评”这个主题,是隐藏在了这里。
    通过上半段的情绪积累,到下半段再爆发出。
    深刻阐述着自己对自己的看法。
    世代的狂,音乐的王,万物臣服在我乐章?
    真的够狂,又够傲!
    若陆昂毫无铺垫,在首场竞演蓦的唱出这首显得又狂又傲的歌曲,会引起一种现象。
    喜欢他的,为他的狂傲而感到更加喜欢。
    不喜欢他的,则是因他的狂傲而更加厌恶。
    但是,在郑烨伟的挑衅下,陆昂弹奏出了一首原创、音乐性极高的古典钢琴曲《战争狂想曲》,令许多对他没有明显喜、恶的路人,心中开始偏向他。
    而在这首歌的前半部分,陆昂演唱出了一种刻到骨子里的孤独,则是将这种狂傲映衬着不再是性格上那种那种嚣张跋扈的狂傲。
    而是一种对音乐的狂爱、对艺术的执着下的狂傲。
    是陆昂对自己未来的要求和定义。
    他要成为世代的狂,音乐的王,万物臣服在他乐章!
    众人想到这里,也是明白了为什么下一句的歌词是:
    路还在闯,我还在创,指尖的旋律在渴望。
    因为陆昂的未来还很长,他只是22岁,很多人在他这个年纪,还在学校中,或者做一名默默无闻的练习生。
    虽然他已经收获了一些名气,但他在音乐上的道路也是刚刚开始。
    未来的路还需要闯,他还在继续着创作。
    在脑中迸发出的旋律已经溢出开始在他的指尖舞蹈。
    后台控制室。
    通过现场传回的画面和声音,钱仲维盯着画面中的陆昂,眼中闪烁起了奇异和震撼的光芒。
    从这首歌词的字里行间中,他能够看到陆昂对音乐的追求是多么的高。
    狂傲,只是内心世界足够自信、对音乐极高追求的一种外在表现。
    这段歌词中,最后的那两句“它框不住,琴键的速度。我的音符,全部是未来艺术。”
    更是令他看到了陆昂对艺术的思考。
    他回想起了这首歌的开始“望不到边界的帝国”。
    艺术的世界是无限的,没有边界,所以这个世界可以承载无限的画框,无论他是哪个派别、什么圈子。
    可以承载无限的音符,不论这个音符是快或是慢。
    画也好,音乐也好,在这个艺术的世界里,都只是艺术的表达方式之一,
    它们可以跨越过去,可以诞生于现在,也可能来自于有无限可能的未来。
    打破时间和空间,抛开本身的形式,在这里,在这永恒的一刻进行着交流。
    艺术虽然是孤独的,但却是共通的。
    钱仲维忍不住深吸一口气。
    这首歌,陆昂所表达出的一种姿态、一种气魄,完全不像是一个22岁的青年能够做到的。
    他蓦的又想起昨天在摄像机中,工作人员采访时,让陆昂说一说对自己的印象。
    陆昂的回答是:
    “时代的狂,音乐的王,万物臣服在我乐章。”
    那时候他觉得陆昂回答的太随意了,也太过狂傲了。
    《我是歌王》这档节目层次比《明日之星》高出太多了。
    在《明日之星》陆昂可以碾压其他的练习生,所以陆昂可以狂傲。
    但是《我是歌王》哪一个参赛的歌手,没有曾经辉煌的历史?
    甚至比陆昂在《我是歌王》的表现更加的辉煌!
    树立“狂傲”的人设,只会让陆昂被人找到把柄攻击。
    这也是他觉得这段采访没有了任何使用价值的原因。
    但是他却没有想到,原来这一句对自己的印象,竟然是陆昂准备演唱的这首歌曲的歌词。
    也是点出了首期节目主题的点睛之笔。
    更令他未曾想想到的是,今天陆昂的表现,不论是《战争狂想曲》证明其在古典音乐上的水平。
    还是《最伟大的作品》中,陆昂所表现出的那种气魄,那种骄傲。
    再回头看“时代的狂,音乐的王,万物臣服在我乐章。”这句自我点评。
    丝毫没有贬义上的那种狂傲,反而是一种对音乐的追求,对未来的态度。
    中性、更有一种褒义的狂傲。
    在这一刻,他心中都忍不住欣赏起了陆昂。
    这个年轻人,真的很不一般。
    也当真是了不起!
    歌手观战间。
    李兴安脸色深沉如水。
    刚点评完陆昂这首歌跑题了,陆昂便将孤独的韵味演唱了出来。
    而在他觉得,这种孤独并算不上点题,只能说勉强这主题有些关系,并将这个看法说给了工作人员听,被摄影机录了下去。
    结果没有多久,陆昂便唱出了后面真正点题的歌词。
    他能够感受到此时工作人员的脸色有些古怪,像是在憋笑般。
    这般打脸的感觉,令他心里格外的难受!
    而陆昂的歌词,更是让他心中厌恶至极。
    时代的狂,音乐的王,万物臣服在我乐章?
    陆昂,你配吗?!
    蓦的,他的嘴角划过了一抹阴翳的笑容。
    狂妄?
    他想到该怎么去炒作了。
    陆昂,这是你自己主动找死。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