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第247章暗爽!自有大儒为我辩经(第1/2页)
两日后。
元祐帝携文武百官于京城外相迎,越靠近京城,宋裕和宋时欢父女两人便开始有些紧张。
都不由自主的伸手捏了捏脸上的肉,虽然不多,但还是有的。
待马车停下后,宋裕率先下了马车,而后扭身朝着马车里的宋时欢伸手,就在宋裕和宋时欢站定后,突然,元祐帝身后的文武百官都齐齐跪了下来。
“臣等恭迎秦王殿下,恭迎福安郡主回京。”
声音震耳欲聋,直冲云霄。
宋裕和宋时欢都呆了,宋时欢眉梢挑了挑,按照大祁礼制,只有皇上和太子回京,文武百官才需要跪迎。
上次她和父王从吉安府回京,文武百官可是没有跪下的,这一次......
还不待父女两人反应过来,便听到元祐帝带着颤抖的声音响起:
“怎么......怎么瘦了这么多?”
“儿臣拜见父皇。”
“孙女拜见拜见皇祖父。”
宋裕噗通一声跪在了地上,膝盖发震,一抬头,却发现元祐帝正伸手阻止着宋时欢下跪的动作,连个眼神都没给他。
宋裕忍不住瘪了瘪嘴,他就猜!
“皇祖父,孙女没瘦多少。”
感受着元祐帝满是皱纹的手拂过自己的脸,宋时欢抿了抿嘴。
“朕记得阿欢离京的时候下巴还不是这样尖尖的。”元祐帝忍不住把宋时欢搂进了怀里,当年芬儿跟着他受苦的时候,也是瘦的不成样子。
可他如今已经成了一国之主,却还让年幼的孙女奔波在危难之中。
“好孩子,这一趟受苦了。”
元祐帝抚摸着宋时欢毛茸茸的头发,就如同寻常人家的祖孙一般,“回京了得好好补补,把小脸吃的圆圆的。”
宋时欢脸上的笑容苦涩了起来,真是甜蜜的烦恼。
元祐帝跟宝贝孙女亲近了一番后,才想起来一旁已经自己站起来的宋裕。
看着宋裕同样消瘦的脸颊,元祐帝眼神暗了暗。
但说出口的话却变成了,“这次还好没丢朕的人,不然看朕怎么收拾你。”
“可不敢丢您的人。”
宋裕阴阳怪气道。
一旁时刻警惕着的沈明文连忙出列开口,“王爷,皇上为了迎接您和郡主回京,特地命文武百官以太子规格的礼制来迎呢。”
这大好的日子,可不能让这对天家父子再吵起来。
“太子?”
宋裕脸色未变,“我只是暂时替父皇保管太子印罢了。”
一句话,让文武百官心中警铃大作:
沈太傅说的果然没错,秦王殿下就是不想当太子!
“行了,你带着阿欢回秦王府换洗沐浴,然后进宫晚上跟朕一起用膳。”
元祐帝缓缓开口,并未像往常一样直接带宋裕和宋时欢进宫。
宋裕和宋时欢不疑有他,便直接先回了秦王府。
留下沈明文暗叫不妙。
......
“莱津府涉事的其他官员,无论涉事严重与否,杖毙。”
“其族人男丁流放,女子充为宫婢。”
元祐帝的脸色几乎是立刻便沉了下来,周身都聚集起了浓烈的怒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47章暗爽!自有大儒为我辩经(第2/2页)
要不是这些人玩忽职守,他的儿子和孙女怎会劳累成这副模样!
“还有,让梅知临为秦王和福安郡主研究药膳,每日都要补。”
元祐帝衣袖下的手指都在发抖,视线缓缓扫过文武百官,“若是日后再出莱津府官员的事,朕一概夷九族。”
“皇上息怒。”
顾征几乎是心如死灰,求爷爷告奶奶让两个祖宗长出来的那点肉,是半分作用都没起。
沈明文则带着几分劫后余生的庆幸,幸好他提前让沈清辉一家投河了,不然此时盛怒下的皇上,说不定能直接把沈家也给夷了。
唯有沈清平面色如常。
那些官员杖毙好啊,让王爷和郡主受了这么多罪,那些人多活一天他都浑身不舒服。
当晚。
元祐帝在宫中起宴,四品以上文武官员皆进宫赴宴。
宋裕一袭暗红色衣袍,腰间系着黑色腰带,另有一枚羊脂玉佩挂在腰间,显得整个人贵气逼人。
只是宋裕的表情绝对称不上好。
众人见状习惯性的往宋裕身边看去,却并未见到熟悉的小人儿。
面面相觑之时,沈清平低头掩盖笑意,怕是郡主被皇上截胡了。
王爷此刻估计正恼着呢。
“恭喜大伯。”
宋言峥起身冲着宋裕开口,脸上挂着浮于表面的笑意。
“此次莱津府遭遇洪灾,何来恭喜一说?”宋裕看到宋言峥,眼中迅速积蓄起了滔天的恨意,伸手指着宋言峥的心口,“言峥此言不妥,心里没装百姓,装了些别的不着调的东西。”
宋言峥呼吸一滞。
为何今日的大伯就像是锋利的针尖一样,非要把人刺的流血。
正欲开口为自己辩驳,却听到有朝臣开口:
“是啊,此次莱津府的百姓们都遭受了巨大的伤害,王爷爱民如子,所以一听便听出了大皇孙话里的不妥。”
“恭喜之词用的实在是不妥,大皇孙如今还在准备科举,还是应在课业上多下功夫啊......”
听着接二连三维护自己的声音,宋裕愣了。
这些人为什么都帮着他说话,甚至不怕得罪宋言峥?
“我也只是随口一说。”宋言峥勉强的笑着。
“大哥,你就莫要跟孩子计较,言峥也是见到你高兴。”齐王眼神暗了暗,出言替宋言峥说话,也是对平王府示好。
“你这么大度,洪灾的时候怎么不去莱津府帮忙,你那大度的肚子也能灌进去不少洪水缓解压力。”
宋裕毫不客气的怼了齐王一通。
“大哥说话未免太过不留情面,像是寻常人家的粗俗之语。”齐王被说的脸色发烫,恼羞成怒道。
“齐王殿下此言更是不妥,秦王心系百姓,同百姓们同吃同行,行事作风才会跟百姓们相像,这是大祁百姓的福分。”
“秦王能指出大皇孙的不足,才是真正对大皇孙好。”
完全不用宋裕开口,朝臣们便自动替宋裕迎战。
此时的宋裕已经懵圈到不知今夕何夕。
自有大儒为我辩经......
原来就是这样的感觉吗?
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