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五十四章 回回砲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五十四章 回回砲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杨墨见他们都是真心悔悟。
    都是乡里乡亲的,心里老大不忍。
    抬头求助似的看向顾菲菲。
    顾菲菲正在小木屋里,给淋了雨的黑子擦头。
    眼见杨墨抬头看她,没好气的说道:“反正吃的用的都是你的,谁管你!”
    看来顾菲菲心里这口气已经消的差不多了。
    杨墨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转身爽朗笑道:“你们二东家说了,今天就开工。”
    “哦。”门外雨地里发出一阵欢呼声。
    每个人脸上都忍不住流露出由衷的笑意。
    那几个妇人更是对着杨墨磕头如捣蒜,嘴里千恩万谢。
    杨墨扶起他们,拔掉了黑子他娘背后的荆条,高声说道:“从今天开始,只要有我杨墨一口吃的,就绝对饿不着乡亲们。”
    村民们听了这话,眼底禁不住泛起泪光。
    那几个妇人更是羞愧的无地自容,站在雨地里直掉眼泪。
    这时想来,水匪们找上顾姑娘,本来就是人家顾姑娘的不幸。
    他们居然还在人家伤口上撒盐,做的着实不地道。
    妇人们纷纷都向顾菲菲投去歉意的目光。
    顾菲菲走出小木屋,亲手拉住王婶他们。
    冷着脸撒娇道:“婶子,我一个人烧姜汤怪累的,你们可要帮我。”
    “哎,我们来,我们来。顾姑娘,你歇会儿。”
    王婶听了这话,赶紧擦了一把眼泪,如蒙大赦。
    拉上两个妇人,三步并作两步的跑到小木屋后的小厨房里烧姜汤去了。
    老村长点了点人头,见来的都还挺齐。
    冒着雨喊道:“我看该饿的时候,还得饿一饿你们,你们才晓得墨哥儿的好。”
    “从今天开始,要是再听见你们说墨哥儿的不是,说车厂的坏话,莫怪我老头子不帮你们说话。”
    “将来就算水匪们来了,你们也都得出力。哪家敢当缩头乌龟,莫怪我老头子不答应。”
    “村长说的是,您老就让墨哥儿给咱们派活儿吧!”
    “是啊,是啊,咱们都知道错了。”
    “以后咱们都听墨哥儿的,墨哥儿叫咱们干啥,咱们就干啥。”
    ……
    老村长满意的点点头,转身看向杨墨。
    杨墨不禁有些为难。
    这种天气,还真干不了别的。
    也就只有车厂还能正常运作。
    可车厂里已经加不进人了。
    要容纳下这么多劳力,就得继续扩大生产。
    “刘叔,那就麻烦你就近砍伐些树木,在我家地基上再盖几座工棚。咱们再开一条木工生产线。”
    “唉。”老村长感激的应了一声。
    所有听见这话的村民们,眼睛里全都有了光。
    雨天路滑难行,后山是去不得了。
    老村长带着大伙,冒雨在谷口的树林里伐了木头。
    拖到杨墨家老宅地基上,盖工棚去了。
    杨墨则把何连生叫来。
    让他抓紧时间,培养出一名合格的副手。
    等第二条木工生产线建成之后,也好有人替他分担。
    雨还在不停的下,冒雨干活儿效率十分低下。
    为了防止村民们生病,杨墨专门叫人去镇上配了驱湿的草药,熬了茶每天给他们饮用。
    伙食也比平日里好了不少,每天都能见到荤腥。
    有些失去了劳动力,不能在杨墨手底下干活的村民。
    杨墨也让老村长每天派人送上一份工饭。
    村民们对此感激不尽,干起活来没有一个偷懒的。
    对于杨墨来说,暴雨天气也不全是坏处。
    最起码不用担心水匪们会在这种天气出来洗劫老山村。
    虽然杨墨认为,水匪们不会在这种极端天气出门。
    陈武还是一如既往的,坚持往仙人渡和野猪岭派出斥候。
    他说那是保障村子安全的第一道屏障。
    雨天无法燃起狼烟传信,泥泞中行动又十分不便。
    陈武就给每个斥候安排了一匹犁马。
    犁马是村子里耕田用的。
    虽然跑的不快,却也强过人的双腿。
    这件事提醒了杨墨,必须要买几匹快马回来,应付日常所需。
    不仅马匹短缺,拉货的大车也不能总是租别人的。
    这就好比后世做生意,日常用车和货车都必须要有。
    货车倒是不难,杨墨画好图纸,安排下去就是了。
    只是马匹却没这么容易买到。
    马匹向来是大胤朝短缺的牲畜,售价极高。
    小地方有钱都买不到。
    南嶂县城虽也有个小的牲畜市场,却都是以农用牲畜为主。
    要想买到快马,好马,就必须去府城襄阳。
    又下了几天雨,第二座工棚也盖好了。
    新的木工生产线也已经搭建完成。
    何连生派了副手对新工人进行了简单的培训之后,就把简单的工续发给他们试产。
    杨墨去看了一次,发现新手们效率十分低下。
    倒不是他们故意偷懒,而是他们对工艺不熟。
    心里没底,做起事来自然畏首畏尾。
    老产线上的工人们看见他们这么慢,就有些不服气。
    大家吃一样的饭,拿一样的工钱,干的活却差这么远。
    他们也都跟着摸起了鱼。
    杨墨把何连生单独叫了过来。
    提议让他把新老工人打散重组,一个老的带一个新人。
    形成帮扶结构,等新手熟悉之后,再分解成两条生产线。
    这样一来,新手旁边有老手的督促,学东西就不敢马虎。
    老手也有了成就感,效率一下子就上来了。
    何连生佩服得五体投地,当天就施行了。
    与此同时,二十架崭新的小型回回砲也造好了。
    杨墨让陈武的人把它们安置到了山谷两边的高地上。
    周围用高大的灌木遮蔽起来。
    从外面根本发现不了它们的踪迹。
    他又利用了一整天的时间,和陈武一起调试了每台回回砲的位置。
    根据石弹的大小,标定了每台回回砲的弹着点。
    用他们封锁了村口的几条必经之路。
    经过杨墨的改革,车厂的效率很快又上来了。
    新手们学的比预期的还要快。
    杨墨就把新老工人打散,正式组建了两条生产线。
    在两条生产线之间施行了竞争制度。
    每月胜出的一条产线,将会得到额外的奖励。
    这大大的促进了工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很快工棚里的成品车就堆积如山,多得没地方放了。
    杨墨不得不租用了村子里十多户人家的房子。
    把成品车辆暂时放到这些人家里。
    产品出来了,客户却没来几个。
    杨墨亲自去紫荆镇打探了一回。
    才发现难民们全都趴了窝。
    有钱的在镇上租了房子长住。
    没钱的都不得不露宿在镇上的街道上。
    把几条街道都挤满了。
    一眼看过去,乌压压一大片。
    北河水位暴涨,风浪很大。
    仙人渡上,行船的艄公都不敢下河。
    水运自然也停滞了。
    眼见家里的成品越来越多,他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走出去了。
    大雨期间,除了这些,杨墨最大的收获,应该就是新产品的配方终于得到了验证。
    用上了煤作为燃料之后,小高炉的炉温迅速升了上去。
    他的试验很快取得了成果。
    把煅烧过的熟粉料加上铁矿粉和石膏,再经过进一步的研磨。
    他终于制成了这个时代独一无二的新型材料:水泥!
    大半个月之后,就在大雨终于停息,天气刚刚好转的这天。
    他正准备带上新发明的水泥,去青山别院给侯爷看看。
    顺便问问他什么时候起程去襄阳,却忽然等来了个坏消息。
    一大早,县衙捕头张诚就手拿一纸召令,找到村子里来了。
    他奉了知县相公均旨,来征召百工和民夫去县城服役。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