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八十九章 军令状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八十九章 军令状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你?”范天顺等人都吃了一惊,不约而同的转头看向杨墨。
    “一介草民,胆敢出此妄言!欺我襄阳无人乎?”
    贾世良吓了一跳,起身指着杨墨的鼻子,一通臭骂。
    姚智胜眯起眼睛,情知这是触到了贾世良的痛处。
    杨墨若是出了城,贾世良再想拿捏他,可就不容易了。
    万一他要是不小心落入猛兀儿人手中,那就全完了。
    但从目前的局势来看,这不失为良策。
    杨墨若是继续留在城中,贾世良肯定不会轻易放手。
    出城去反倒更安全。
    即使打不开猛兀儿人的包围圈,杨墨也可以自己脱身远遁。
    至少不会落入贾世良之辈手中。
    “不知先生打算怎么去救侯爷,老朽愿闻其详。”想通了这一节,姚智胜心里先肯定了这一提议。
    “有姚老珠玉在前,小生依言施行就是了。给小生三百精锐,一天时间,明日傍晚,小生亲自率军出城,前去万山营救侯爷。”杨墨胸有成竹的说道。
    “你准备如何出城?如何行军?”
    纸上谈兵谁都会,真要施行起来,却千难万难。
    姚智胜想听听,杨墨第一步的安排,到底合不合理。
    以此来判断要不要让他出城。
    此事干系重大,如果杨墨只是个赵括,才一出门就被猛兀儿人活捉。
    不仅救不得侯爷,还会给猛兀儿人又送去一盘大菜。
    水泥这种东西,要是被猛兀儿利用起来,那还不如送给贾世良他们。
    杨墨如此这般的将自己的打算说了出来。
    听得姚智胜连连点头。
    没想到这少年人对打仗也这么有心得。
    范天顺却将信将疑的看向杨墨。
    尽管心里还是有些不放心,却架不住姚军师力荐。
    这不是冲锋,只要够猛就行。
    得多长几个心眼的聪明人方能胜任。
    范天顺也不好再说什么,就点头答应了。
    魏营自然是向着姚老的。
    只剩下贾世良一人不同意。
    少数服从多数,贾世良只得咬牙切齿道:“既然你们一致同意由此人带队,就让他立下军令状,并在城中留下人质。此去旦有闪失,人质以军法处置。”
    “这,贾通判不觉得太过份了吗?先生可是侯爷的客人。”
    “姚军师,本官已经给足了你面子,此人若不敢立军令状,岂不正好说明他只会纸上谈兵?趁早另换他人,也免得误了侯爷性命!”
    贾世良挑衅似的瞪着杨墨,黄眼珠里满是不屑。
    “立军令状可以,只是先生只身到此,根本就没带家眷,这人质就免了吧!”魏赢在一旁打着圆场。
    贾世良却大手一挥,厉声喝道:“不能免,此人有个小相好,就住在南城……”
    “你,”杨墨听到这里,一下炸了,“你监视我!”
    “本官乃一府通判,合府大小官员都能随时监察。你乃本官治下一介草民,监视你又如何?”
    贾世良鼻孔朝天,斜睨着杨墨。
    根本就没把他放在眼里。
    杨墨暗暗咬紧了后槽牙,“好,这军令状我可以签,人质我也可以交。但我有个条件,人质只可交由魏大人看管。”
    “好,来人啦!取纸笔来!”范天顺为杨墨豪气所感,很是欣赏这年轻人。
    杨墨大义凛然的挥笔写下军令状。
    有小木匠的学识和书法打底,他这军令状写的也颇为豪迈。
    范天顺取过大略看了一眼,大为赞赏,立刻命功曹收了起来。
    “事不宜迟,既然先生已立下军令状,就请去校场点兵。侯爷麾下精兵,任君点选!”
    “小生只要善于奔跑,耐力好,性格谨慎者,还请都监大人助我。”
    杨墨不了解士卒们的品性,只好请范天顺相助。
    别人选敢死队,都要胆大的,能打的。
    这少年却着重要听话会跑的,当真稀奇。
    范天顺哪里知道,杨墨根本就没打算跟敌人短兵相接。
    他立刻命部下亲自选定了三百个老成持重,耐力又好的军汉,郑重的交到了杨墨手中。
    杨墨命他们全都换上民夫的服色,先住到民夫们的营地去。
    接着,他又对魏赢道:“小生还需要城中百工相助,还请大人允准。”
    “这倒不难,”魏赢闻言,取下腰间一块令牌,交给杨墨道,“你拿着这块令牌,城中一应人丁,物资,都可随意征用。”
    “多谢大人相助!”杨墨拱手谢过。
    辞别众官,急匆匆往百工营地赶去。
    吕文渊原本预备在东西南三门外,增筑屯兵子城。
    为此招募了大批工匠,全都驻扎在城南匠作营。
    其中以木匠居多,铁匠次之。
    杨墨一到营地,立即就给他们下达了指令。
    让木匠们将城中直径大于一尺的榆木尽数伐来。
    又命铁铺立即开工,打制铁箍。
    不到太阳落山,全城就收上来百来根合用的榆木。
    杨墨让他们连夜开工,截取榆木最坚固的一段,长度保持在一丈。
    随后用烧红的铁杵,将榆木中间烧出一个三分之二的空腔。
    再在空腔的末端,烧出一个小孔。
    最后用六道铁箍以铆钉加固树身。
    当晚,整座襄阳城都沉浸在紧张和忙碌的气氛中。
    城墙上灯火长明。
    三步一哨,五步一岗,彻夜都有士卒往来巡逻。
    百工驻扎的城南营地上,更是灯火通明。
    一座座熊熊燃烧的碳炉中,成人手臂粗的铁杵烧得通红。
    铁匠们正不厌其烦的锻打着三指宽的铁箍。
    木匠们则就近固定住一截截原木,用烧红的铁杵钻烫木心。
    榆木烧焦后所散发的腥甜气息,弥漫在整个营地上。
    范天顺和姚智胜等人,则呆在营地边的草棚底下,急得直跺脚。
    白天,他们几人一合计,还是有些不大放心。
    想再找杨墨商量商量。
    毕竟兵法有云:多算胜,少算不胜,何况于无算乎?
    本以为杨墨在编练士卒,挑选兵刃。
    却不料他整个下午都呆在匠作营。
    等他们赶来瞧个明白时,又扑了个空。
    他们都不知道杨墨到底在干什么!
    杨墨这会儿早去了城中官办的炮坊。
    正在炮坊后院的作坊里配制火药。
    这个时代,火药早就已经出现。
    只是还没有在战争中得到重视。
    倒不是缺少具有远见卓识的高人。
    而是因为配方问题,火药的威力不够。
    其实这个时代,就连铁火炮都是有的。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