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十九章 赤道狂欢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十九章 赤道狂欢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第十九章赤道狂欢(第1/2页)
    十二月的第一天,太平洋上万里无云。
    “向阳红10”号船与“J121”船在瑙鲁共和国和吉伯特群岛之间海域通过赤道。
    这代表着中国第一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正式从北半球进入了南半球。
    迄今为止,两船共航行了3532.8海里,全航程已过三分之一。
    没有风浪的机会弥足珍贵,于是郭坤和张船长决定在赤道海域停泊一日。
    一是维护保养船只机器;二是队员修整;三是再次对物资加固的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另外按照国际惯例,当船只通过赤道时,还需要举行庆祝活动,每一位船员都必须虔诚地祭祀海洋王国的“神王”。
    这种“迷信”习俗起源于中世纪,当时航海家们并没有具备那么先进的技术和坚固的大船,所以为了祈求航行期间的平安,所以才会把食物和金银财宝供奉给居住在大海里的“神明”。
    随着时代的进步,落后的思想虽然已经被淘汰,但赤道庆祝这一活动却被保留了下来。
    只不过形式演变成了由人来扮演“海神王”和“妖魔鬼怪”,通过“驱逐鬼妖下海”来表达对于未来航行平安无事的愿望。
    既然是“角色扮演”,那也算文艺活动的一种。
    郭坤和几位副队长、班长一合计,觉得也应该趁此机会给饱受晕船折磨的队员们放放松。
    所以便给新闻班和后勤保障班下达了新任务,要组织举办一场有特色、有活力、有温度的赤道狂欢。
    至于牵头人,倒没有多少分歧,考察队的几位领导基本上是毫不犹豫地都把票投给了赵阳。
    这结果让他是感到又激动又光荣,但冷静下来一想,自己没半点艺术细胞,却要“指挥”队员们搞出一场别开生面的联欢来,这难度好像不是一般的大。
    人在面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时,总是会本能地拖延一下。
    之后的几天,赵阳“沉迷”于其他工作,到最后差点真把搞狂欢活动的事给忘了。
    等想起来的时候,距离抵达赤道海域只剩下了两三天的时间。
    大惊失色的他已经顾不上面子问题,当晚就找到杨明和马舒舒想对策。
    “赵阳,我只是和你一起出个黑板报,你怎么还赖上了,搞联欢关我什么事?”
    “舒舒姐,阳哥这不是看你多才多艺嘛,有你带着我们一起搞,这节目质量肯定蹭蹭往上涨。”
    “大人讲话你插什么嘴?找你帮忙的时候就会在床上装晕船,听到搞活动反倒这么积极,杨明你是不是故意消遣我。”
    “舒舒姐你绝对误会了,不信你问赵阳,那天我真是吐到站都站不起来。”
    杨明和马舒舒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让赵阳看在眼里甚是欣慰,心想自己果然没找错搭档,这么有活力肯定能一起把赤道联欢搞好。
    活动的重头戏就是“神王驱鬼”,想要演好这场戏,装扮行头是关键。
    最后马舒舒还是被赵阳的执着所“感动”,巧手之下不过两个晚上,就制作出了十几张风格迥异的面具。
    那成品惟妙惟肖,有嘴吐獠牙、暴珠竖眉的凶悍神祗;有眉目清秀、五官端正的寻常人像;还有翘嘴皱鼻,细眉小眼的动物丑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十九章赤道狂欢(第2/2页)
    后来赵阳才知道原来马舒舒的祖上生活在巫峡深山,多年来一直在传承某种傩面的制作技艺,虽然到了她这代已经生疏了很多,但应付普通的联欢活动那是绰绰有余了。
    有了面具加持,三人信心倍增,抓紧最后一点时间给新闻班和后勤保障班的队员们做了“紧急特训”,这场万众期待的狂欢开场秀就正式准备就绪。
    只听见汽笛一声长鸣,人、“鬼”、“神”同时登上了直升机起降的平台。
    在赵阳的指挥下锣鼓声渐渐响起,队员们一下子变成了形态各异的角色。
    除了“精致”的面具以外,大家伙的其他装备只能说是因地适宜。
    有的把水果穿上铁丝线充当项链,有的把破床单披在身上变成斗篷,有的拿着扫把呼喊着说这是三叉戟,有的掏出自制的竹伞抛飞到空中。
    但不管如何,在迪斯科舞曲的助兴下,甲板上的每个人都不由自主地扭动起了腰肢,没有固定的舞蹈动作,也没有标准的祭祀咒语,只有暂时忘记海上生活孤独与枯燥的肆意狂欢。
    活动的效果出奇的好,到最后身为队长的郭坤都专门下场一展歌喉,张松和董乾明两位副队长更是比起了掰手腕,最后身材瘦弱些的董队长竟是以弱胜强,得到了全场队员的喝彩。
    平静的休息日太过难得,几乎所有队员都等着这一天,其中有些“钓鱼爱好者”更是早早就做好了准备。
    他们在上海的时候就提前购置好了钓具,比如各种大小型号的鱼钩、鱼浮子和鱼形锤,还有适合海钓的较粗鱼线。
    最厉害的一位老兄直接从床底下掏出一副现代化折叠鱼竿,瞬间就引来了一众“钓鱼佬”羡慕的目光。
    不过装备再好,最后还得靠着成绩来说话。
    队员们纷纷找好自己心仪的钓点,鱼线划过蔚蓝的天空,随后便是满怀期盼的等待。
    不知道是谁发出一声“来了”的尖叫,所有人都循声而去,只见兴高采烈的队员来回交替拉回鱼线,最后一条30多厘米长的小鱼跃出水面,在半空迎着阳光不断挣扎。
    大家赶紧找来水桶装上,一伙人就好像没见过鱼一样里里外外围了好几层,那鱼通体橙红,脑袋呈现三角形状,鱼鳍细长,看起来很不一样。
    讨论了半天也没人知道这是啥鱼,最后还是请来了船上的生物学家才得到解惑。
    而与此同时好几个钓点都传来了上鱼的消息,慢慢地那水桶已经放不下了,只得找来更大的脸盆和箱子来盛放。
    欢声笑语就这样持续了一整天,直到远方的天空微微泛起红晕,太阳将身子躲进大海之中,这场赤道上的狂欢才渐渐落下帷幕。
    人群散去,夜幕降临,做完收尾工作的赵阳、杨明和马舒舒三人终于有机会躺在甲板上看一眼星空。
    他们都没有讲话,就这么静静地凝视着璀璨耀眼的苍穹,享受着难得的闲暇时光。
    考察队的每个人都知道,当太阳再次升起,巨轮重新起航,前方等待着的又会是惊涛骇浪。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