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三百四十八章 李相要是输了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三百四十八章 李相要是输了怎么说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八百里加急从关胜军中出发,到张伯奋,刘锜两军接力。
    只用了一个月不到的时间。
    就把前线的消息传到了大宋。
    眼看着信使喊着大捷的红翎急报。
    沿途的国人都很振奋。
    一个个都在翘首以盼,巴望着复兴报公开发布西征胜利的消息。
    可是消息到了登州。
    轩然大波。
    “值得吗?我大宋军明明战场上无敌,占领了不花剌和讹答剌等三城,未必金人订立城下之盟,为何还要用冶炼钢铁的技术和造船的技术,换取西域那片荒无人烟的土地?”
    大宋之所以在靖康之难触底反弹崛起。
    君明臣强是一回事。
    可是靠着大宋的各种钢材技术,武器,铠甲的打造技术,造船技术,才能碾压金人的战力。
    如今却要拱手送给金人。
    黄灿听见这个消息,差点没气的背过气。
    陈过庭,曹辅也很不理解。
    包括闻讯从汴梁跟着红翎信使赶回来的李纲,梁扬祖,朱胜非,刘韐,李邈等人。
    朱琏得知依照和约,赵桓一年以后将回归大宋。
    早已经哭成了泪人。
    解释的事情,当然是李敬这个始作俑者来做了。
    “诸公,各位同僚,不要着急,此番宋金议和,是西夏之战以后,我主动派商队跟金人接洽的,为了诱使对手同意示范我大宋靖康皇帝,我主动提出可以向金人提供冶炼钢铁的技术和造船的技术!”
    “你个败家子,要知道,大宋之所以能从战争中崛起,冶炼和造船功不可没,要是被金人学去了,后果不堪设想!”
    黄灿跟大宋朝臣的印象是性格温和的,也是善于实干不善于言辞的。
    如今居然跳起来,指着李敬鼻子骂。
    而李敬不以为然,一副崽卖爷田心不疼的样子。
    朝臣们都很诧异。
    “听我说,技术这个东西,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大宋未来要称霸于天下,就不能没有进去之心,不能抱着制造火炮的技术抱残守缺,甚至于密不示人导致技术失传!”
    “那也不能给金人啊!”
    “现在磁州已经收复了,我们大可以利用磁州,让金人派人学习,他们所能学到的,无非是最初的冶炼改进技术,甚至于因为磁州铁矿不同,即便他们的工匠可以在磁州冶炼出合格的火炮,回去也不能做出来。”
    这个时代的很多技术传承都是经验传承。
    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事情太多了。
    李敬既然敢在和约上让关胜书面承诺赠送冶炼技术,就想好了对付他们的办法。
    “我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完颜宗翰忌惮我大宋靖康皇帝回国后兴兵复仇,用合约的方式,即便是没有西域这些土地,我也要给其他金人一点盼头,让他们内部有释放我靖康皇帝的声音,而最合适抛出让他们上当的筹码无非就是冶炼和造船的技术!”
    “这该死的完颜宗翰!”
    黄灿顿时明白了,李敬把冶炼技术和生产技术分开,尤其是管理技术,还有机械技术都藏起啦,不让金人触碰。
    “造船呢?”
    “造船就更离谱了,金人都是一帮子马上大屁股,连航海图都看不懂,到了船上大浪一来,吐得一塌湖涂,他要船有什么用?再说,船匠不是那么好学的,大不了我们派人给他们一些图纸,带着人去里海,咸海里去帮他们造!”
    虽说李敬很精明,也算到了完颜宗翰的狠辣。
    抛出这一步棋子,也无非是尽最大可能保障赵桓可以活着回来。
    朱琏很感动。
    黄灿,陈过庭,李纲,朱胜非,梁扬祖等人也可放下心来。
    可是李敬还在继续说。
    “未来大宋需要很多船,船厂也会逐步由官办,朝着民办放开,大型舰艇会由朝廷所属船厂制造,像一些渔船,内河航行的船只,发售蒸汽机,内燃机,让百姓自己制造才是最大可能爆发运力,让所有百姓受益的出路。”
    眼下大宋登州,冀北两处船厂所造的大型海船尚且不能满足未来对于大洋彼岸和西洋的船运发展。
    胶州,明州船厂生产的专供内河水师。
    泉州,广州的船厂的船都没有包裹铁皮,受制于蒸汽机的产能,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
    李敬准备再次在辽东上马一个铁矿和蒸汽机,内燃机厂,等新厂投产,不仅可以把泉州,广州的船厂释放给民用,还可以鼓励很多适合航行的地方建厂造船。
    船舶制造,航运的技术,人才培养,一旦走到了前面。
    就等于向民间开放这些技术。
    “靖王,思虑清楚,一旦放开船舶打造的技术,金人也好,西洋那些个藩属国也好,就可能窃取!”
    “没事,短时间把蒸汽机和部分精密的配件技术掌握在手里,从长远看,还是要建立一个有效的体系,把这些技术长足的发展起来,比别人跑的快就可以了!”
    黄灿看出来了,李敬是在借着给大金提供冶炼技术的由头,准备逐步开放造船技术。
    看着李敬一副自信的样子。
    李纲,梁扬祖,陈过庭等朝臣心里都在打鼓。
    “靖王,这些技术可是你师父交给你的,没有经过他的允许,就拿去换我大宋靖康皇帝,合适吗?”
    “太后尽管放心,我师父一向主张学以致用,只要能造福大宋,让百姓切切实实得到好处,能让大宋扬眉吐气,其他的都不重要........”
    看见李敬咧嘴一副毫不在意的样子,朱琏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倒是不妄太上昔日在汴梁城头,对你如此看重!”
    “微臣手上也就这点筹码了,要是还救不了太上皇,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赵桓一日没有回到大宋,这件事就极可能出现变数。
    哪怕宋金之间已经把承诺写在了白纸黑字上。
    说实话,李敬预想过赵桓回来,可能会对大宋的朝局产生变化。
    也可能中断大宋如今蒸蒸日上的势头。
    但是他实在不忍心看着朱琏和赵柔嘉时常望着西方唉声叹气或者静静发呆的样子。
    再说,大宋能有今日,赵桓昔日在汴梁城头封赏,功不可没。
    他不认为赵桓是个听不进意见一意孤行的人。
    “在营救太上的事情上,宗帅,靖王都已经尽力了,倘若金人仍然不知悔改,本宫也死心了。等我大宋盘整好各地政务,积累大战所需,靖王带兵就去把大金灭了!”
    朱琏当然知道李敬的意思。
    宋军为了救人,各种方法都用了,把金人皇帝俘虏了,老巢占了,让他们举族万里西迁。
    此番订立交换人质的和约,是营救赵桓最好的机会。
    倘若出现变化,金人再次背信弃义。
    她就当赵桓死了,让李敬兴兵复仇。
    “太后圣明!”
    李敬是习惯性的吹捧,在场的各朝臣是真心觉得朱琏这个决策乃是老成谋国。
    纷纷跟着呼喊太后圣明。
    同时谏言朱琏,在复兴报登载宋军攻陷金国三城,逼迫金人签署城下之盟的消息。
    特赦部分轻罪罪犯,举国同庆。
    吐出了胸中块垒,知道李敬有交换赵桓以及西域的应对之策。
    朝臣开始七嘴八舌的议论起各种政务。
    倒是李敬静静在一边没有说话。
    就是听着。
    “王爷,怎么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离开了望海楼,李敬没有回到别院,而是去了水师营地。
    老远看着水师营地繁忙的码头。
    回想自己抓住金国西夏之败士气萎靡的时刻,忽然派大军出击金国,打的金人阵脚大乱,不得不承诺释放赵桓。
    凭空为大宋变革多了一份变数。
    他都不知道自己做的对还是不对。
    “赵羽啊,什么时候走?”
    金人从被西征,大宋水师和宋军控制了红海沿岸,波斯湾沿岸。
    双管齐下,打垮了塞尔柱帝国。
    也许是为了报复大食人,也许是为了扩张地盘。
    李敬也没想到,宗泽刚到红海,就遇上了十字军东征。
    两场大战,十字军用对付阿拉伯铁骑的方式对付宋军,彻底掉进了坑了。
    被折可求,折彦质,彭冲打的溃不成军。
    宗泽凭空得了近十万俘虏,没有急于远征报复,跟抓捕的阿拉伯人一起挖掘运河。
    粮食从西洋自筹就可以解决。
    军械和火药消耗很大,必须要从大宋本土运输。
    “明天就起航。”
    赵羽扬了扬手上李敬写给宗泽的亲笔信,露出自信的笑容。
    “读书人读书明理、有格物致知的追求,有横渠四句的壮阔,我大宋海军则横波大洋,把大宋的旗帜插满世界每一寸的海湾,赵羽永远记住靖王的教诲,将一生付诸于军舰,让宋军的火炮为大宋百姓争夺生存空间!”
    “去吧,一路小心!”
    不管什么时候,听见自己麾下那勃勃雄心的誓言,都能拨动心弦。
    李敬跟赵羽回了一个军礼。
    心里也豁然开朗起来。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不就是赵桓即将要回来了吗?
    赵佶那个昏君回来,自己都不怕,更何况是对自己蛮欣赏的赵桓。
    想通了李敬,干脆回到了临海居。
    看见一屋子的人,顿时都有些发愣。
    “太后,女帝,你们怎么来了!”
    “天下之大,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靖王为朕打下一个大大的疆域,朕哪里去不得?”
    朱琏还没开口,赵柔嘉先说出这番霸气的言语。
    李纲,李清照,乔淑云,赵玉盘几人都在捂着嘴发笑。
    “李敬,李敬,仗虽然是大爷打的,朕还是要谢谢你,若非你周密筹划,完颜宗翰岂能答应释放我父皇!”
    “哪有,那是我们女帝福气好,威震四方!”
    赵柔嘉十四岁了,这两年个子长得很快。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她自己也不好意思拉着大臣和武将了。
    但是李敬总是例外的。
    看着李敬笑着在门口没有挤进来。
    她连忙拉着李敬,走到朱琏面前。
    让他在李纲和梁扬祖旁边坐下。
    “李敬,我让关胜给太上皇带了一封信,信上说起了大理要求归附,你在西洋打下十几个藩属国的事情,还有以他年号命名的靖康大陆,等太上皇回来,我就辞去监国的位置,把江山交给你和柔嘉。清澜已经答应给太上皇打造一条大船,到时候,我和太上皇就云游四海。”
    朱琏话语轻盈,言辞却仿佛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
    汴梁的大朝会和大朝会之后的政务处理,让她明白了一件事。
    只要顺应民意,选拔贤良,构建好相互制约的权利架构,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团结朝臣以及地方官员各司其职,为之奋斗。
    大宋皇室,只需要作为国家的象征就可以了。
    根本不需要处置政务。
    赵柔嘉都能玩的转,更何况她身边还有李敬在。
    “那怎么行,大宋怎么可以少了太后监国!”
    “不要推辞,虽说这封信是权宜之计,但是作为监国的太后,我完成了心愿,应该言出即行。”
    尽管李敬没有看过关胜替她带给赵桓的书信。
    但是李敬认为朱琏在信上这么写,是有可能的。
    没有人相信金人不会检查朱琏写给赵桓的信。
    她这种决议,也是为了让金人放松警惕,放赵桓回来。
    “微臣以为太上回来,还是应该还朝,女帝退位!”
    临闾关外,宗州城外,赵桓两次传位赵柔嘉,在李纲看来,是大宋的权宜之计。
    也是赵桓不甘心帝位旁落其他人手里的表现。
    可是朱琏所认识的赵桓,跟李纲不一样。
    “太上皇并不想当这个皇帝,李相别忘了他是如何继位的。”
    被敲昏了抬上龙椅的皇帝,赵桓是古往今来帝王里的奇葩。
    在场的李纲是见证者。
    李纲刚想说此一时,彼一时。
    朱琏又开口了。
    “李相,昔日在靖康大陆,我跟靖王打赌西夏战事,本宫输了,在水师学堂和太学足足讲了一个月的课,可是跟你打赌太上皇归来的态度,未必会输哦?”
    赵桓除了是被敲昏抬上龙椅的皇帝。
    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善变的皇帝。
    对于赵桓的性格把握,李纲远没有朱琏准确。
    “微臣赌了,若是太上皇愿意还朝,太后则要答应女帝退位,并且全力辅左太上!”
    “李相要是输了怎么说?”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