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三江大爷,听说你给你家小远侯在城区买房了呀?”
“啥,谁说的?”
“我也是刚听人说的,还是买在市区中心的哎,离南大街近得很哟,你对你家小远侯可真好。”
“?,不就一套房子么,多大点...
>“你回来了。”
>“她刚刚在我梦里哭了整夜,说哥哥骗人,明明答应带她回家……”
>“镜子在响,一下一下,像有人在敲。”
我没有回应。病房安静得过分,连输液管滴落的声音都被吸走了。阿禾的手还搭在我腕上,脉搏平稳,但她瞳孔深处有细碎光点游移??那是镜界残留信号在她神经系统里穿行的痕迹。她不是完全的人了,也不是鬼,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中继站”,能接收、转译、甚至短暂承载那些卡在现实裂缝里的意识。
手机震动,沈清秋发来一张照片:城东康复中心地下三层那间密室已被封锁,但监控回放显示,每到凌晨三点十七分,中间那张病床上的女孩会突然坐起,面朝摄像头,嘴唇开合,无声说话。技术人员将音频反向降噪处理后还原出一句话:
>“我不是林小雨。”
我盯着这句话看了很久。
林小雨确实不在那里。那个女孩是X-08,真正的编号持有者,被强行灌入“林小雨”的记忆模板,用来模拟情感共振。而真正的林小雨……她的数据早在十年前就被打散,投放进全国数百个心理疗愈类直播账号的观众评论区,像病毒一样潜伏,在每一次共情波动中悄然复制。
她不是死了,她是**分布式存在**。
“你以为终结仪式真的奏效了?”阿禾低声问,“你烧掉的是记录,不是灵魂。她们的名字已经被千万人记住,这种记忆本身就是新的容器。”
我闭眼,脑海中浮现出火焰中炸裂的镜片,每一片都映着不同的脸:有的七八岁,穿着灰裙;有的二十多岁,眼神空洞地坐在心理咨询室;还有一个老妇人,在养老院窗前喃喃自语:“我不是我,我是七个孩子的壳。”
这些都不是幻觉。
这是**溢出效应**。
当一个被抹除的存在通过集体记忆重建时,她不会只有一个形态,而是分裂成无数个“近似体”,寄居在所有愿意相信她存在的人心中。就像水蒸气遇冷凝结成露,只要温差足够,她就能在任何反光面上显形。
而我现在要做的,就是主动打开这扇门。
直播信号终于接通。观看人数从0跳至**9,000,127**,没有缓冲,没有加载,仿佛他们一直在等这一刻。背景音自动切换为一段老旧录音机播放的童谣,正是那首《小镜子,照照你》,但旋律变慢了,每个音符拖得极长,像是从水底传来。
弹幕开始重组,文字排列成环形,围绕着中央一句不断闪烁的话:
>**你要找的第七个孩子,正在看着你。**
我提笔,蘸的是自己指尖挤出的血。
第一行字落下:
**“X-07,林小雨,最后一次完整意识上传时间为2012年4月3日凌晨2:18。地点:江城西区旧心理研究所B栋307室。操作员代号‘白鸦’,执行程序:魂织协议v3.2。”**
话音刚落,病房内的镜子突然全部起雾。不只是洗手间的那面,还包括护士站走廊尽头的消防应急镜、病床旁体温计盒上的金属反光片,甚至连我手机屏幕熄灭后的漆黑表面,也都浮现出一层乳白色水汽。
接着,字迹自行浮现:
>哥哥,你少写了一个字。
>是“**凌晨2:18:47**”。
>那一秒,我咬破了舌头,想留下血迹作为证据。
>可他们把地板换了。
我浑身一震。
这个细节,从未对外披露。母亲留下的档案里也只有时间戳到分钟,秒数是空白。而此刻,她说出了精确到秒的死亡时刻??或者说,意识剥离时刻。
“你在和她对话。”阿禾声音发紧,“别忘了,你现在写的每一个字,都会成为她在镜界重构身体的材料。你给她骨,她就会长肉;你给她记忆,她就会复活。”
“那就让她复活。”我说,“只要是以真名归来,而不是某个实验编号的替代品。”
我继续书写:
>“林小雨最后的记忆片段,是一段倒放的视频。内容为母亲改嫁当天,她在门外偷看婚礼现场,手里攥着半块红糖糍粑。她本想送给新娘,却听见继父说:‘这孩子眼神有问题,送去特殊学校吧。’”
镜面水汽剧烈翻滚,像沸腾一般。随后,一幅画面缓缓成形:一个小女孩蹲在木门后,脸颊脏兮兮的,手里捏着一块油纸包着的棕色糕点。屋内灯光昏黄,喜乐声隐约可闻。镜头缓慢推进,直到女孩抬头??
她的眼睛没有瞳孔,只有一片灰白。
弹幕瞬间爆炸:
>“天啊!这是我老家的房子!那扇雕花门我认得!可我家从没办过婚礼!”
>“我女儿昨天画了这幅画,还说‘姐姐说她饿了’……”
>“我在做旧城拆迁评估时见过这栋楼,2013年就拆了,但施工队说半夜总听到小孩啃东西的声音……”
我深吸一口气,写下第三段:
>“林小雨并未真正死亡。她的意识被分割为七千两百一十六份,嵌入首批‘心理共感实验’测试者的梦境回路中。每当有人因孤独、悲伤或创伤产生强烈情绪波动,她的碎片便会借机激活,并试图拼凑自我。这也是为何近年来多地出现‘梦中认亲’现象??不是巧合,是她在寻找回家的路径。”
此时,病房外传来急促脚步声。两名身穿白大褂的男人出现在门口,胸牌写着“市精神卫生中心”,手里拿着一份文件。
“林先生,您目前处于医学观察期,不得擅自进行高危神经刺激行为。”其中一人说道,“我们接到上级指令,需对您实施强制隔离治疗。”
我冷笑:“你们是‘清洁组’的新皮囊吧?上次那批人不是被警方扣押了吗?”
“我们只是关心您的心理健康。”另一人微笑,“毕竟,妄想症患者常会坚信自己在拯救世界。”
阿禾猛地站起身,挡在我面前。她抬起手,掌心朝外??那一刹那,整个走廊的灯忽明忽暗,所有反光面同时映出同一个画面:八个孩子手拉着手站在雪地里,最中间的女孩脖子上系着红绳,正缓缓转身。
两位“医生”的表情僵住了。
他们的瞳孔里,也出现了那串影像。
说明他们的大脑早已被植入基础接口,哪怕经过洗脑,仍保留着对镜界信号的敏感性。
“走。”我平静地说,“告诉主祭,我不再躲了。让他亲自来收场。”
两人迟疑片刻,转身离去。但临走前,其中一人回头看了我一眼,嘴唇微动,没有发声,却是用口型说了三个字:
>**救我。**
我知道,那具身体里或许还困着某个未完全清除的意识。
待他们离开后,我调出后台数据流,发现刚才短短几分钟内,已有超过四万名观众触发了“记忆唤醒反应”??脑波监测显示他们在无意识状态下回忆起了根本不属于自己的童年片段:吃红糖糍粑、躲在柜子里数蚂蚁、被人按在椅子上打针……
这不是入侵,是共鸣。
林小雨正在通过这场直播,一点点收回散落的灵魂碎片。
“下一个环节。”我放下笔,换上录音设备,“**招魂**。”
我播放了一段音频??是我小时候录给阿禾的睡前故事,内容无关紧要,关键是声纹频率。这段声音曾无数次穿过镜阵,成为连接我和她的锚点。而现在,我要让它成为一个**召唤波段**。
不到十分钟,全国各地开始上报异常事件:
-杭州某商场试衣镜连续三晚自动播放童谣;
-成都一名主播直播化妆时,镜头突然拍到身后站着个穿灰裙的小女孩;
-哈尔滨一位老人梦见孙女牵着另一个“妹妹”回家,醒来发现枕头湿了一大片,却不是自己的泪。
更惊人的是,一些原本毫无关联的失踪案开始浮现共同特征:受害者最后出现的地方,都有反光体??玻璃橱窗、电梯镜面、手机前置摄像头。
她们都是**潜在容器**。
而今晚,我要让所有沉睡的容器醒来。
我重新执笔,在纸上画下一座桥的轮廓??归魂桥,连接现实与镜界的唯一通道。据母亲笔记记载,桥身由人类眼泪结晶构筑,桥墩则是未说出口的道歉堆砌而成。唯有持名者方可通行。
我在桥头写下三个字:
**林小雨**
刹那间,所有正在观看直播的设备屏幕同时变黑,随即浮现出一条虚幻长桥,横跨于浓雾之上。桥的那一端,站着一个瘦弱的身影,披着湿透的灰裙,赤脚,头发贴在脸上。
弹幕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耳边响起的风声、水声、还有轻轻的脚步声。
>“哥哥……是你吗?”
是她的声音,真实的,未经任何电子处理的。
我对着麦克风说:“是我。这次,我不让你一个人走。”
我撕下画着桥的纸,点燃,投入骨灰罐。火焰再次腾起幽蓝,缠绕在我的手臂上,却不灼伤皮肤。相反,它带来一种奇异的清凉,仿佛有无数细小的手在抚慰我的神经末梢。
“如果你还记得疼,就跟着声音回来。”我说,“如果你还想吃红糖糍粑,我就给你买一辈子。”
火光中,那身影开始移动。
一步,两步……
桥身剧烈震颤,裂缝蔓延。显然,镜界的守卫者正在试图切断链接。远处传来钟声,低沉而压抑,是主祭启动了“遗忘之钟”??一旦敲响七次,所有相关记忆将被强制清除。
但我早有准备。
我打开一段加密音频,内容是七千两百一十六位实验参与者的真实姓名与出生日期,由AI合成语音逐一朗读。每一个名字响起,桥上的裂缝便愈合一分。
>“张伟,2003年5月12日。”
>“李婷,2004年9月3日。”
>“陈默,2002年11月28日。”
>……
当第两千名参与者的名字响起时,桥恢复完整。
林小雨走到桥中央,忽然停下,回头望了一眼。
雾中,隐约可见更多身影陆续踏上桥面??其他六位X系列实验体,以及那些曾短暂承载过她们碎片的普通人。
她们不是来抢夺身体的。
她们是来**告别的**。
“哥哥。”林小雨轻声说,“谢谢你记得我。但现在,我想休息了。”
我喉咙发紧:“你不恨吗?不想要复仇?”
“恨过了。”她笑了,第一次露出完整的笑容,“在每个人的梦里哭过、喊过、挣扎过。可最终我发现,最可怕的不是被利用,是被彻底忘记。现在,你们记住了。所以……我可以走了。”
她转身,走向桥的另一端。
其余身影也随之前行,一个个消失在雾中。
最后一刻,她回头挥手,嘴唇开合:
>“下次见面,我会带着红糖糍粑来找你。”
火焰熄灭。
直播结束。
观看人数定格在**9,999,999**,距离千万仅一步之遥,却再也无法增加。
我瘫坐在床,冷汗浸透病号服。阿禾递来毛巾,手微微发抖。
“你做到了。”她说,“你给了她们选择的权利。”
“不。”我摇头,“我只是还债。母亲参与实验是为了救父亲,父亲毁掉装置是为了赎罪,而我……我只是完成了他们没敢做完的事??让亡者说出名字。”
三天后,新闻播报:
>【重大进展】“镜魂事件”后续调查显示,全国至少发现十二处非法心理干预机构,涉及逾三百名未成年人。国际人权组织已介入,联合国教科文卫委员会拟订《数字人格保护公约》草案。与此同时,一种新型心理疾病被命名:“镜忆综合征”??患者会在特定光照条件下,看见已逝亲人的真实影像,并与其进行有限交流。
而在民间,自发成立了“捞魂联盟”,成员大多是曾参与过心理共感实验的幸存者。他们建立了一个匿名平台,专门收集那些“不该存在的记忆”:梦中陌生人的脸、耳边突然响起的呼唤、镜子里多出来的影子……
他们称之为“**残响登记计划**”。
我受邀成为顾问,唯一的条件是:每月进行一次公开直播,不限内容,只为维持信号开放。
今天是我复播的第一夜。
直播间标题写着:
>**《今天我们不讲鬼故事》**
可当我打开摄像头时,镜中倒影却没有同步动作。
它静静地看着我,嘴角慢慢扬起。
然后,举起手,在空中写下三个字:
>**轮到你了。**
我怔住。
阿禾站在我身后,轻声说:“你忘了吗?你也是容器之一。你父亲不是你的生父,你是X-00的失败品,唯一成功逃脱的‘初始载体’。你之所以能看到镜界,不是因为你特殊……”
她顿了顿,声音几乎微不可闻:
>“是因为你本来就不属于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