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第六十八章砖内藏乾坤(第1/2页)
在与林祥国的赌局中,李道为那块古砖改成的古砚,估价十万。话音一落,引起周遭古董文玩同行的集体嘲笑。
只有卢克鹏没有笑。他先是愣了一下,接着就往前挤进人群,试图要看看那只鞋盒里的砖砚。可惜,太远他看不见。
不过,在卢克鹏的心里,他始终觉得李道能够估出十万的价儿,绝对不会没有根据。
“哈哈……小子!你是不是做梦说胡话呢?”
强行收住笑的林祥国,说道:“如果你是想要故意逗我们开心,那我可以告诉你,你的目的达到了。”
他的话说完,接着又忍不住地大笑起来。周围人也跟着一起笑。
李道站在原地,脸上挂着让人捉摸不透的微笑,就那么看着周围人的表演,就仿佛看一群小丑现场表演一样。
这场表演差不多演了有两分钟,林祥国才渐渐收敛了一些,冲着身后的小弟摆摆手,说道:“呵呵……老四!别劳烦这位兄弟了,咱们自己动手,去把那些手串儿都装了,带回去。”
说完,又冲周围看热闹的人抱了抱拳,说道:“各位!不好意思了,今儿个就都散了吧。如果那位还想淘一、两条龙胆金丝楠的手串儿,明儿个到我‘文宝堂’去。咱们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要想以货易货,也可以。可有一样,我只收文房件儿,最好是古砚,我高价收。不过……”
说着,用手指了指鞋盒子里的那块古砖砚,轻蔑地一笑,说道:“不过,像这种货色的古砚就算了。还是留给这位小兄弟,拿回去练字用吧!”
说完,又是一阵狂笑。
“等等!”
林祥国的那个手下刚要把手伸向桌子上的手串,李道那尖锐刺耳,可以当做武器来用的声音准确地刺入了叫老四那人的耳朵。
“哎呀!”
叫了一声后,老四捂着耳朵就退了回来。
虽然自己的耳朵没感觉到不适,但林祥国也明白,这肯定是李道在使坏。
“呵呵!兄弟!愿赌服输,既然你已经输了,那就要按照事先说定的赌约执行。呵呵……不好意思,你的这些手串就全是我的了。”
林祥国大言不惭地说道。
微微一笑,李道沉静地说道:“林老板!最后的结局还没揭晓,你怎么知道我输你赢了呢?”
“这还用看吗?大家伙儿心里都明镜儿似的,一块砖头,你愣是开出了十万的天价儿。你去问问,十万买块砖头,这世上有那样的傻子吗?”
林祥国高声阔论地说道。
“可它要不是一块砖头呢?”
“啊?!不是砖头?呵呵!呵呵……”
先是愣了一下,接着林祥国又笑了起来,并坚定地说道:“不可能!绝对不可能。你说这要不是一块砖,那还能是什么?你不会认为它是一块金砖吧!”
“是不是的,咱们立马见分晓。”
说完,李道对梁晋山说道:“晋山!把你的水果刀借我用用。”
这小子嘴馋,钥匙串上始终拴着一把折叠水果刀。
接过刀子,李道把砖砚翻了过来,沿着那条发散出金黄色光幕的缝隙,将刀刃用力插了进去。随着他手上一用力,“啪!”一声脆响,那块砖砚表面就被撬下来一块结实的泥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六十八章砖内藏乾坤(第2/2页)
离得近,有眼尖的人马上就看出名堂来了,用近乎于喊的声音说道:“啊!原来内有乾坤啊!”
“这怎么砖里还藏东西啊?我还是头回见到。”
“这里面是什么呀?不会真是一块金砖吧!”
“这不是砖,这是封泥。”
这时候,卢克鹏说话了,“这里面也是一方古砚。古人为了保护这方砚不被偷,特意在砚台的表面裹上一层封泥,目的就是掩盖它的真容。”
看得出来,卢克鹏在古董文玩鉴赏方面,还是有些造诣的。
……
众人的议论没有影响李道的动作。随着一块一块大小不一的泥块被他撬下来,逐渐显露出古砖砚内里的东西。
“啊……这……这里面怎么还藏着一方砚啊?”
再也笑不出来的林祥国,无力地叨咕了一句。
此时,林祥国虽然惊讶,但他并不认为自己输了。因为他对古砚市场定价非常了解,就算眼前这方藏在古砖内的砚台是四大名砚,市场价格也远高于四百五十元,但再怎么高也不至于到十万的价格,五万都过不了。
他心里非常清楚,只要这方砚台市场价格低于五万,他就稳赢不输。
“厉害!佩服!年轻人,你的眼力是我混迹古玩行儿三十多年,见过最犀利的。不过,你还是赢不了我。”
林祥国依旧以胜利者的语气对李道说:“以我对古砚的研究,这方砚台应该是一方澄泥砚。就算是一方到了宋代的古砚,那也就是三万大天的价儿了。你那十万的估值还是太离谱了。”
李道没搭理林祥国,他正聚精会神地搜索着手中这方砚台上的历史信息。
通体墨黑,背面微拱,长约三十五、六公分,宽约二十五公分左右,中间偏下有一个圆月形凹面,上端伴着细长沟槽。砚上方隐约可见八个竖排隽永的刻字。把表面的封泥清理干净,依稀能认出“其色温润,其製古朴……”八个字,在后面的无法辨认,落款能看出是“苏轼”两个字。
反过来看,砚底还落有“元符三年仲秋日制”的纪年。
而最让李道激动的是,在纪年款上方正中间刻着“古稀天子”四个楷书字,下方刻有一方印章“乾隆御赏”。
看到这里,李道心里更加坚定自己对这方砚台的估值还是太保守了。
“林老板!请你再来看看这方砚,重新估一个价怎么样?”
“啊?!”
听李道叫他再估一个价,林祥国愣了一下后,再一次把这块“砖头”拿在了手里。
与前两次相比,这次再上手,林祥国小心谨慎了许多。双手就如同捧着一块超嫩的豆腐一样,担心一不小心就弄碎了。
“苏轼!难道这是一方‘东坡古砚’?”
低声说了一句,林祥国又把砚台反转过来,看向砚底刻的两处款式。
只见他的脸一会儿红,一会儿白。红时如猪肝,白时如宣纸。在红白转换中,他心底的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