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102章 耿邑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102章 耿邑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晋乘
    已经修正
    伯宗很快就命令匠人,打造出了他画出来的攻城房车和载人房车。
    这些工程器械上面都装配了皮革和木头来作为防护。
    他们测试了一番防火、防砸、防刺的性能,可以说是非常优越的了。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轮子,运转起来是不太灵巧的,只适合在非常平的平地上来使用。
    更何况战场上的情况是比较复杂的,狄人的城邑也不仅仅是平地。
    这一点就急需要改进,但是姬獳支不出什么招来,只能让他们慢慢的去改进。
    在这一方面,暂时缓一点是没有关系的,他现在要急去耿邑。
    毕竟上一次长狄送给赵盾的牛、羊、马,基本上全部都在那边。
    他得带着工匠过去,整合一下那边的资源,确保明年春耕的时候,整个耿地都有牛羊马可以用。
    赵氏被公室的兵卒灭掉,那么自然也没有别人来分资源。
    像是原本的历史轨迹,栾氏和郤氏带着头灭了赵氏,他们分的好处自然也很多的。
    而且得到的其他诚意他也交给了公室的羊舌氏和祁氏来管理。
    后来发现不对头,郤氏和栾氏吸取了赵氏的资源之后,又变得强势起来,马上就要变成第二个赵氏了。
    所以他在韩厥的提醒下,他将赵武再复立起来,将栾氏和郤氏占领赵氏的资源还回去,这样就可以平衡诸卿。
    但是现在不同,灭掉赵氏,只有姬獳出了大力,那么赵氏的土地和资源就全部都可以收回公室了。
    姬獳很快到达了赵氏的大本营,耿邑。
    赵氏得到耿邑,还是五十六年前,赵夙带兵讨伐耿、霍、魏等三个小国有功,被晋献公封赏。
    但是赵氏却没有以耿作为他们的氏,这是因为周穆王曾经封他们的祖先造父于赵。
    魏国故地分给了毕万,毕万的先祖是受封在丰镐之地的,当初毕国灭亡,毕国的后人只能流落到晋国,或者戎狄。
    他们被封到了魏地,也就是魏国所在地,就以此为氏,逐渐发展成为今天的魏氏。
    晋献公出手可真是阔绰,那么大的地方说封就封,一点不带犹豫的。
    说来还是这些地方,开发的程度还不够,地广人稀,国君的精力压根管不过来,只能分封给别人去管。
    而三个反贼之一的韩氏则是出于古韩国,和晋国公室没有什么关系,有人说是出自曲沃桓叔的次子,实际上并不然。
    这耿的地带就可以比得起一些小国了,大致与魏地差不多。
    耿地肥沃,基本上领地全部都是平原,可以说是千里沃土了,姬獳看着这块地就有些眼馋。
    现在生产力上来了,有浍水和大河环绕的耿地,经过一番治理之后必然是一块大粮仓!
    姬獳已经将耿邑的赵氏子弟清理的差不多干净,所以这片地方暂时缺人管理。
    差不多可以将这里作为县制度的试点。
    原本的人口制度不变,还是以比、闾、族、党、州、乡作为户口单位。
    耿邑也要改名成为耿县了,耿县的最高长官就称作县长,正式统领一县的事务,不需要再对这片领土上的那些小贵族负责,也不需要受他们的制度约束,国君那边下什么命令,这边就怎么做。
    一族设立一名族长,族中还设立族老,掌握人民的教化,让人民知道荣辱和道德。设立族税以掌握税务的缴纳,另外设立族吏,负责治安问题。
    一州设立一名州长,统辖往下的区域,并且将事件向县长汇报。
    其实乡的级别,基本就是邑宰了。
    一层对一层负责,将事情往上汇报,到了县长这层,就将事情上报给国君。
    收税,直接层层递交,给到国君那边,并且县内广修粮仓存粮食,以备灾年。
    也就是说,国君的命令可以下达到基层单位,而不用再和小贵族起冲突了。
    这一大片地方的政令、法律全部都统一,这样的效率就高。
    自然也是需要辅佐的,原先的县师就是为了辅佐邑宰而设立。
    不过姬獳在外面加了一个县尉,统领一县的治安,手中掌握少量兵卒。
    姬獳此次带了三百名上阳的士兵来到这里,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还为了敲打那些不听话的家伙。
    后面还跟着士燮,以及耿臼。
    这一次姬獳亲自过来,是想要设立县制,但这种制度并不能一蹴而就,随口说说,让底下的人去做就能行的。
    得到实地真实的去考察,看看怎么因地制宜,结合现在的情况,去更合理的设计。
    而带着士燮和耿臼,则是让他们跟着自己学习,以后如果再设立县制,自己就不用亲自去了。
    到时候就由他们两个去主持,那就省了很大的力。
    至于为什么不在虢略的五地试点?
    因为现在那个地方一切运转正常啊,纳税都是直接发往公室的,和直辖的县,也没太大的区别。
    之所以说没太大的区别,是因为那里还有叔梁纥、鱼豁、士燮、耿臼的封地,所以有相当一部分土地是不归他管的。
    而耿邑这个赵氏老本营是被收回公室的,公室的掌控力现在严重不足。
    对于这里的管理,也不是说换个人当邑宰就行了。
    而原地、温地、楼、屏这些地方被赵氏拿到手才多长时间?
    直接换个邑宰就行。
    县制在耿邑只是试点,等到真正攻打下赤狄的时候,才会真正在全国实施。
    耿邑的民众,生活的水平很是一般,属于是饿不死,也富不起来。
    最近他们听说,原来统辖这里的赵氏一族,已经全部都被国君灭了,这片土地上的那些赵氏小领主也被诛杀。
    庶人和野人,因为自己能够从饿死变成饿不死,虽然对赵氏有些感恩,但只要公室的治理对他们更好,他们立刻就会称赞公室。
    姬獳的马车开到了耿邑的道路上,向着城内走去。
    奴隶见到是公室的旗帜,无不跪拜行礼。
    但国人却都只是拱手。
    姬獳进了城,感觉到这里和原先的上阳没有太大的区别。
    城市的规模差不多大,只是城墙修葺的很好,但是在危急的时刻也没啥用。
    毕竟赵氏是在上阳城外被一网打尽的,不是在下宫和耿邑。
    姬獳很快就找到了耿地邑宰所在。
    耿地邑宰是赵氏的家臣,姬獳此番过来看看这人着不着调,能不能为自己所用。
    要是一心想要为赵氏复仇的话,抓紧滚蛋让别人干,毕竟县师也是可以扶正的。
    “耿邑邑宰耿击,见过公子。”
    “起身吧。”姬獳上前扶起这位邑宰。
    “我上阳也有一位邑宰,名字叫做耿臼,不知你和他有什么关系?”
    这俩人都是耿氏,他估摸着应该得有什么关系吧?如果同样是古耿国的后人,那就可以用了。
    耿击笑了笑:“不瞒公子,这耿臼我并不认识,想来他也是曾经居住在耿地的吧。”
    不认识?
    姬獳对此倒是有些好奇:“那或许他是商朝之时的耿氏,你是当今的姬姓耿氏吧。”
    耿击回复道:“正是。”
    姬獳:“好吧,我原先还以为你们是兄弟,原来只是恰巧有相同的氏啊。他在上阳城当邑宰当的很好,上阳的民众经过他的治理,如今过得十分美满。”
    姬獳非常直截了当,而又不加任何一点掩饰的问道:“你是赵氏的家臣吗?”
    耿邑差不多是赵氏的大本营,能被他们委托到这里当邑宰的,肯定颇有一番渊源。
    耿击:“是啊,赵氏因罪被灭,我如今丧失了家主。”
    姬獳说话直来直去,也不给他绕一点弯子:“投效公室吧,赵氏虽然有罪,但是你也却没有任何错误,继续任职下去,会有出头之日的。
    赵氏虽然退出朝堂,但是他们的后代并没有因此而灭,赵氏的先祖还可以再赵城享受祭祀。”
    “哎,原本我是打算告老还乡的,身为人臣,家主被灭,我怎么还可以在这里担任职位呢?”
    姬獳:“当真要走吗?”
    耿击:“当真。”
    “如果你是真心要走,那我也就不强人所难再将你挽留了,不瞒你说,此次我来,是为了要在这耿邑改制,改邑为县,正是需要人的时候。”
    “你走了之后,这耿县的县长,可以由谁担任呢?”
    “县师董季就可以,他是董氏小宗子弟,想必会忠于公室。”
    董氏大宗担任的是晋国的史官,能够秉笔直书赵盾弑君,他的气节不言而喻。
    姬獳点点头:“好吧,我已经知道了,将那县师董季传唤过来。”
    于是耿击让人去寻找董季。
    过一会儿他就过来了,毕竟现在就居住在这城中,一找就可以找得到的。
    董季看上去是比较年轻的,大约二十七八岁,胡子还没有那么旺盛。
    董季对于他来到耿邑的迅速,感觉到似乎有些仓促:“原来是公子,公子来的时候也不派人提前通知,我们好找一些派人迎接呀。”
    “无妨,我们赶路匆忙,来到此地也不在这里多留,所以不需要,近日炎只需要坐在驿管就可以了,大约就在这里待二十天,等到事务都处理完了我就回去。”
    董季点点头。
    姬獳又向着耿击说道:“你就把这邑宰需要做的事情都告诉董季吧,接下来这做诚意就由他来接管,交接的事一定要做好。”
    董季察觉到了异样,但是没有多说什么,等着公子先开口。
    姬獳察觉到了董季的好奇,于是向着他解释一番:“董季,以后你就是这耿邑的邑宰了,所以需要向他讨教,一定要认真的听从啊。”
    这一下他才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原来是原先的邑宰要走了呀,自己马上要成为新的邑宰了?
    董季十分年轻,他对自己职位越升迅速而感到,这耿邑县师的职位,他才仅仅担任了四年,现在就能够升为邑宰,前途似乎有些光明。
    耿击就将所需要做的事情,仔细嘱托给董季。
    姬獳就在旁边旁听。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之后,他终于是说完了,董季也大致都懂了怎么去管理。
    于是乎,邑宰的铜印转给了董季。
    他差不多就是告老还乡了。
    姬獳没有为难他,毕竟赵氏给他的封地很小,也不过五里地,他也懒得去回收了。
    而县师的职位,则是由稷舂接任。
    此人的家族在晋国名声不显,只是一个小贵族罢了。
    “此次我来,是为了在此地施行县制,想必你应该听说过秦国和楚国的县制吧?”
    董季:“听说过,晋国施行分封就很好啊,公子为什么要学习秦国和楚国这样的蛮夷的制度呢?”
    “莫要自大自傲啊,不可以轻视其他的国家,秦国和楚国可不是蛮夷,他们也是诸夏的一员。
    当初大父文公,流落在他国,最终却是这两个国家能够帮助他回国。”
    受到了姬獳的训斥,董季只好认真听着,毕竟这位可不简单啊,才能不是他能够比得了的。
    “分封虽然好,但是你没看见当下的周天子吗?名为天下共主,可实际上,如今却是晋国和楚国争霸,代行天子事。
    这就是周室只知分封,而不学习秦国和楚国制县,为公室掌控的后果。”
    实际上是周礼限制了周天子不能吞并诸侯领土,只能越分越少。
    “照着这样下去,假以时日晋国公室的土地也会越分越少,到时候就会面临和周天子一样的情况。
    臣子全部做大,只一个郑庄公,就可以箭射周天子,如果晋国只有分封制,那么百年之后,结局必然和此时周天子一样啊。
    到时候的公室,还是什么公室呢?还有什么威仪呢?”
    董季听明白了,公子拿周天子作为比喻,将这些道理掰开、揉碎了同他讲,他立刻就明白了分封制度的弊端。
    似乎的确像是公子所说的那样。
    公室凋敝,真的到了那种情况…
    虽然董季的家族只是史官,但也是出自公室,自然是不希望公室颓丧到那种程度。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啊。
    “臣明白了,以后公子要推行任何政策,董季绝对按照去做。”
    “你能够明白就是最好,以后可得多加思考啊。”
    姬獳很满意,说通了就好,于是也就离开,到他们准备的驿馆去休息。
    这一次差不多要待到八月,所以此行他还带了侍女云和厨子过来。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