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302 新剧本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302 新剧本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在陈默的印象里,关于拐卖人口这类反应现实主义题材的影片,有几部还是拍的不错的。
    比如《盲山》,就是拍出了《盲井》的那个导演,在这类题材上的作品。
    讲的是一个女大学生被拐卖了,然后买主中年老光棍在父母的帮助下,按着大学生就洞了房,那一幕拍的很大胆,很真实,也很让人喘不过气来。
    后来大学生一直想逃走,又每一次都无法成功,因为同村人很齐心,都在维护者他们自己村子的利益。
    所以直到大学生怀了孕、生了娃,都没有逃离这个地方。
    最后,她终于还是把消息传递了出去,然后警方和父母找过来,大学生得以获救,但是孩子却是带不走的,只能哭的撕心裂肺……
    当然了,这个只是国内版本,海外还有另一个版本。
    那就是大学生在看到警方和父母找过来,但被村民围住,自己父亲被打的时候,她选择了报复,不但亲手掐死自己的孩子,还直接用刀砍死了那个买主。
    陈默对这两个结局都不满意。
    他一直觉得,作品不只是为了放大社会黑暗的一面,去进行无情的批判,而是要在揭露这种丑恶现象的同时,让更多的人去关注和反思,然后影响到一些向好的转变。
    告诉所有正在经历苦难的人们,希望总是会有的!
    这才是一部作品,电影带给人的不应该是绝望,而是赋予现实残酷中永不凋落的那一抹温情……
    一路黑到底,确实更能引起人们心底的震撼,但人艰不拆,何必再去带给人更多的负面情绪?
    花钱看这种电影的,一边都是生活在社会中上层的小众,他们可以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发表一些或褒扬或批评的看法。
    但更多的观众,一般是不会选择去看这类让人致郁的电影的。
    花钱买罪受,我特么有病啊!
    所以,陈默不想去拍这样的电影,性格使然,这被子都改不了的……
    当然了,这类作品还有另一个极端,那就是把人间自有真情在,犯罪都可以被美化甚至是歌颂……比如《嫁给大山的女人》。
    虽然同样是有真实原型,但那种改编,实在是让人颠覆三观,不说也罢!
    而涉及到拐卖儿童的电影,那就不得不说《失孤》和《亲爱的》了。
    但陈默是肯定不会去复制这两部作品的,借鉴倒是没问题。
    他想了一晚上,才决定把用四条线把故事串联在一起,围绕寻找孩子这个事情,组成一部电影。
    一条主线是A,取材于《失孤》的原型,儿子2岁被拐卖,从此骑着摩托车踏上了寻子的路,十年如一日矢志不渝。
    第二条主线是B,原型是吴立萍的弟弟,5岁被父亲卖掉,因为是黑户上不了大学,所以开了家修理铺,唯一的心结,就是想当面质问一下父亲,当面为什么要卖掉他。
    第三条主线是C,以吴立萍为原型,兄妹9人,最小的弟弟因为养不起,所以送给了同村的一个人,结果那人后来又有了儿子,才一时起意,把养子卖给了人贩子。
    于是吴立萍走上了寻找自己弟弟的路,一直坚持到现在。
    第四条主线是D,也是《亲爱的》原型之一,就是张毅和张玉琪饰演的两口子。
    最后这条主线,暂时还算不上原型人物,属于虚构。
    但陈默需要这条线,需要借助这个角色设定上富人的背景,既符合厄难面前人人平等的一面,也可以用他的见识,在电影里发动起互助会这个寻亲组织的轮廓。
    也好随后搬到现实里来,借助越来普及的网络,在这个特殊的群体里,形成一个互通有无,互助互爱的公益组织。
    而且,张毅在《亲爱的》里的演绎,尤其是醉酒的那一段,堪称教科书式的封神片段。
    把黄博他们直接给压的毫无存在感。
    而那个相互打气的互助会的存在,也是片子里不可多得的温情画面。
    陈默需要这种朴实又温暖的镜头。
    而这四条主线,又会各自通过故事情节串联在一起,A会帮B解开心结,C会帮D解救出他那被拐走的女儿,D会帮A成立互助会,B也会和C完成相认。
    结局就是在D的影响力之下,遍布全国各地市的互助会,会真正凝聚出独属于他们自己的大家庭,而A也会在这种鼓舞下,继续出发寻找自己的孩子……
    这,就是陈默需要的希望和力量!
    人间值得,不是只能嘴上说说的,世间的不公,其实远远没有温情和感动来的多,只是人们已经习惯了放大那些不公而已。
    陈默改变不了这个现象,但他会坚持自己的理念,他觉得这就是自己存在意义。
    ……
    第二天,他就让人联系上了《失孤》的原型郭刚堂。
    郭刚堂很好联系,网上有,媒体平台上也有,手机也是24小时随时能打通。
    对方听说大导演陈默想把自己的事情写进电影剧本里,很高兴的同意了,对于一万块钱的授权费用,都坚决不要,说都贴钱他都愿意。
    毕竟对于这样的大导演而言,他自然知道受益方,也有自己的一份,那么关注自己和儿子的事情,也会越来越多。
    因此,他又怎么可能昧着良心手下这笔钱?
    直到对方很严肃的告诉他,他不收这个钱,陈默就无法把这个事情写进剧本,这才感激涕零的把钱接了过去。
    然后如实的在自己的记事本上,添上了陈默的名字……
    两天后,陈默又把剧本转给了梁佐和卢伟,让他们给完善和优化。
    人家才是专业的嘛,陈默在这方面,可从来都不会自负。
    在他看来,一剧之本这个说法是肯定没问题的,它决定了一部电影的上限和下限。
    所以,其重要性是不需要多说的。
    当然了,像南韩那种编剧为中心的制度,也是不可取的,倒是吸收一下好莱坞的剧本医生模式,比较适合他。
    照搬照抄是不可能,毕竟好莱坞也是制片人制度,定下来的剧本,是绝对不能改动分毫的,这同样不适合陈默。
    谁特么知道,会不会拍着拍着就来了灵感啊?
    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可从来没有既定标准这种说法,灵活变通才是真理。
    至于演员,主线D的夫妻角色,可以交给张毅和袁荃,主线C的角色他想找周公子。
    主线B的角色可以让朱义龙来演,这个角色并不难演,以他的潜力,稍微调教一下还是完全可以的。
    演技什么的不需要,本色出演就行,毕竟,他在年龄上是极其符合角色原型的,而且是同年出生。
    至于主线A,那肯定是不能再用华仔了,他虽然够努力,演技也过得去,但那一嘴港普的口音,实在太出戏了。
    所以,陈默联系了毕业于中戏的段义宏,他演技够,面相也长得老成,稍微化个妆,还是很有那种沧桑感的。
    其它角色就都不怎么起眼了,随便找几个人过来客串一下就行了。
    而且是非大牌不要的那种。
    公益电影嘛,这也算是公众人物尽一下义务和责任了。
    陈默可不会拿这种题材的电影去赚钱,当然了,也不会要求主演们免费出演,但红包是肯定不会有的。
    而票房收益,他也会正式划入将来会成立的寻亲互助会,不管是挂靠在共青团下面,还是挂在慈善总会下面,总之,他会暗中帮郭刚堂和吴立萍,尽快找到他们的亲人。
    这也算是这部电影诞生的意义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