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101.高宗恐慌密令杀(第1/2页)
宣和五年五月末,临安城的雨接连下了三日,大庆殿的琉璃瓦被雨水冲刷得发亮,殿内却弥漫着比阴雨更浓重的压抑。宋高宗背着手站在窗前,望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手中反复攥着一封刚从金国传来的密信——信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赤裸裸的威胁:“宋廷若不斩赵玥,大金十万铁骑将于六月初一渡淮南下,首攻临安,再屠江南!”
殿内静得能听到雨水顺着屋檐滴落的声音,秦桧垂手站在一旁,目光低垂,却不时用眼角余光观察宋高宗的神色。自上次金国使者被逐后,他便知道,宋高宗的“强硬”只是一时的,面对金国十万大军的威胁,这位偏安一隅的皇帝,终究会选择妥协。
“秦相,”宋高宗的声音带着几分沙哑,打破了沉寂,“金国真的会派十万大军南下吗?临安的禁军,能守住吗?”
秦桧立刻上前一步,躬身道:“陛下,金国近年来虽在宣城受挫,却仍有数十万大军,十万铁骑南下绝非虚言。临安禁军虽有五万,却多是未经实战的新兵,恐难抵挡金军精锐。赵玥虽在江南有威望,却也只是地方势力,若金军真的南下,她未必能及时救援临安。为陛下安危、为大宋社稷,不如……不如暂从金国之请,除掉赵玥,换取临安的安宁。”
“可……可宣城军民曾联名上书,若斩赵玥,他们便会哗变。”宋高宗的声音带着犹豫,他忘不了那份满是签名与手印的联名信,更忘不了“斩玥则反,抗金则从”这八个字带来的震撼。
“陛下,”秦桧眼中闪过一丝阴狠,“赵玥之所以能得到宣城军民的支持,不过是靠着‘抗金’的名义。若我们以‘召赵玥回临安议事’为名,将其诱至临安,再暗中处置,宣城军民群龙无首,便不敢轻易哗变。届时,我们再派官员前往宣城,安抚百姓,许以恩惠,必能平息事态。”
宋高宗沉默良久,雨水敲打窗棂的声音仿佛变成了金军铁骑逼近的马蹄声。他想起了靖康之变时的仓皇逃窜,想起了这些年在临安的小心翼翼,对金国的恐惧最终压过了对赵玥的愧疚与对民心的顾虑。“罢了……”他缓缓开口,声音带着几分绝望,“就按你说的办。此事需绝对保密,不可走漏风声。派谁去宣城诱杀赵玥合适?”
“李嵩。”秦桧立刻答道,“李嵩曾两次前往宣城,与赵玥相识,且曾为其说过好话,赵玥对他有信任之心。派他前往,以‘陛下召赵玥回临安商议抗金大计,并欲授予更高官职’为名,定能将赵玥诱出宣城。”
宋高宗点头,从御案上拿起一支朱笔,在一张空白的圣旨上写下密令:“命钦差李嵩前往宣城,召江南东路宣抚使赵玥即刻赴临安议事,途中伺机除之,事成后回京复命,不得有误。”写完后,他将密令折叠好,用蜡封缄,递给秦桧:“此事就交给你了,务必办妥,不能留下任何痕迹。”
秦桧接过密令,躬身道:“臣定不辱使命,为陛下扫除障碍,保临安安宁。”
五月三十日,李嵩接到了秦桧的密令。当他在自己的府邸打开那份用蜡封缄的密信,看到“伺机除之”四个字时,手中的信纸险些掉落在地。他不敢相信,宋高宗竟真的会为了妥协金国,杀害这位在江南浴血抗金的功臣。
“大人,此事……此事万万不可啊!”李嵩的幕僚看完密信后,惊慌地说道,“赵玥在江南深得民心,若将其杀害,不仅会寒了天下抗金将士的心,还可能引发宣城哗变,到时候金军未到,江南先乱,临安恐更危险!”
李嵩坐在椅子上,双手紧握,心中满是矛盾。他曾亲眼见过赵玥在宣城的作为,见过百姓对她的爱戴,见过士兵对她的忠诚,更见过她击退金军、保境安民的功绩。可密令上的朱印鲜红刺眼,那是宋高宗的旨意,若不执行,他不仅会失去官职,甚至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我……我必须去宣城。”李嵩缓缓开口,声音带着几分沉重,“但我不能就这样杀害赵玥。我要去宣城,当面劝她,让她暂时离开宣城,避一避风头;同时,我也要向她透露金国的威胁与朝廷的打算,让她有所准备。”
幕僚担忧地说道:“大人,这可是抗旨啊!若被秦桧知晓,后果不堪设想。”
“我意已决。”李嵩站起身,目光坚定,“赵玥是大宋的抗金栋梁,不能就这样死在自己人的手里。就算因此获罪,我也认了。”
六月初一清晨,李嵩带着几名亲信,捧着那封“召赵玥赴临安议事”的明旨,登上了前往宣城的官船。船行至青弋江中游时,他特意让人放慢速度,对着江水长叹——他不知道,此次宣城之行,能否保住赵玥的性命,更不知道,大宋的抗金大业,会因此走向何方。
六月初三,李嵩的官船抵达宣城码头。赵玥得知李嵩前来,且带来了“召她赴临安议事”的圣旨,心中虽有疑惑,却也并未多想——此前朝廷刚授予她“江南东路宣抚使”的官职,召她回临安商议抗金大计,也在情理之中。
她亲自率领张九成、李山等官员前往码头迎接。码头上,李嵩身着钦差服饰,手持圣旨,脸上却没有往日的笑容,眼神中带着几分复杂与焦虑。“赵宣抚使,”他走上前,语气低沉,“陛下有旨,召你即刻赴临安议事,商议抗金大计,并欲授予你‘枢密副使’之职,辅佐朝廷处理全国军务。”
赵玥心中一喜——枢密副使是朝廷重臣,若能担任此职,便能更好地统筹全国抗金事务,推动抗金大业。她躬身行礼:“臣赵玥,谢陛下隆恩!不知何时启程前往临安?”
李嵩心中一紧,连忙说道:“陛下催促甚急,望宣抚使今日便收拾行装,明日一早启程,随本官一同前往临安。”他故意缩短准备时间,是想减少赵玥与身边人商议的机会,同时也想在途中寻找机会,向赵玥透露实情。
赵玥并未察觉异常,点头应道:“好,臣今日便收拾行装,明日一早启程。”
当晚,赵玥在府衙内举行了简单的送别宴。宴会上,张九成与李山等人纷纷叮嘱她,前往临安后要多加小心,尤其是要提防秦桧等主和派大臣的算计。赵玥笑着安抚众人:“诸位放心,我此次前往临安,是为了商议抗金大计,陛下对我信任有加,不会有什么危险。宣城的防务,就拜托诸位了。”
李嵩坐在席间,看着赵玥从容的笑容,心中越发愧疚。他几次想开口透露密令的事情,却又担心被随行的秦桧亲信听到,只能强忍着,一杯接一杯地喝酒,试图掩饰自己的不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01.高宗恐慌密令杀(第2/2页)
宴席结束后,李嵩以“商议明日行程”为由,单独留下了赵玥。走进书房,他立刻关上房门,转身跪在赵玥面前,声音带着颤抖:“赵宣抚使,臣有罪!臣此次前来,并非真的召您回临安议事,而是奉了陛下的密令,要在途中伺机杀害您!”
赵玥脸色骤变,后退一步,难以置信地看着李嵩:“李大人,你……你说什么?陛下为何要杀我?”
李嵩从怀中掏出那份密令,递给赵玥,声音沉重:“金国以十万大军南下相威胁,要求陛下斩您首级。陛下惧怕金国,便下了这道密令,命臣诱杀您。臣实在不忍心杀害您这位抗金功臣,便冒险将实情告知,希望您能尽快逃离宣城,躲避此劫。”
赵玥接过密令,双手颤抖地打开,看到“伺机除之”四个字时,眼前一黑,险些摔倒。她不敢相信,自己拼死守护江南,为大宋抵御金军,最终却要被自己效忠的皇帝杀害。泪水顺着她的脸颊滑落,心中充满了失望与愤怒。
“为什么……为什么陛下要如此妥协?难道他忘了靖康之耻,忘了二帝尚在金国受苦吗?”赵玥的声音带着哽咽,她想起了宣城军民的支持,想起了那些为抗金牺牲的士兵,心中的委屈与不甘几乎要将她淹没。
李嵩站起身,叹了口气:“陛下并非不知抗金的重要性,只是他对金国的恐惧太深,又被秦桧等主和派大臣蛊惑,才做出了这个错误的决定。赵宣抚使,事不宜迟,您尽快带着亲信离开宣城吧!臣会在明日一早,谎称您‘突发疾病,无法启程’,拖延时间,为您争取逃跑的机会。”
赵玥擦干眼泪,目光重新变得坚定。她将密令折叠好,放进怀中,对李嵩说道:“李大人,多谢你告知实情。但我不能逃跑。我若逃跑,便坐实了‘畏罪潜逃’的罪名,秦桧等主和派大臣会更加肆无忌惮地打压抗金势力;我若逃跑,宣城军民群龙无首,一旦金军来犯,江南便会陷入混乱。我不能走!”
“可陛下的密令已下,您若不逃,明日启程后,臣的亲信便会按照密令行事,到时候您就危险了!”李嵩焦急地说道。
“我有办法。”赵玥眼中闪过一丝决绝,“明日一早,我会按计划启程,但我会让墨率领暗卫暗中随行,保护我的安全。途中,我会想办法揭露陛下的密令与金国的威胁,让天下人知道,陛下为了妥协,竟要杀害抗金功臣!同时,我会让张九成在宣城做好准备,若我遭遇不测,便立刻率领宣城军民,联合江南抗金联盟,起兵反抗,继续抗金大业!”
李嵩看着赵玥坚定的眼神,心中既敬佩又担忧:“赵宣抚使,此计太过凶险,若稍有不慎,您便会性命难保。”
“为了抗金大业,为了江南百姓,我别无选择。”赵玥语气坚定,“李大人,明日启程后,还望您能暗中协助我,阻止您的亲信执行密令。事成之后,我定会向陛下说明您的功绩,保您平安。”
李嵩点头,眼中满是敬佩:“赵宣抚使放心,臣定当全力协助您,绝不让您死于奸臣的算计之下!”
六月初四清晨,赵玥带着几名亲信随从,与李嵩一同登上了前往临安的官船。码头上,张九成、李山等官员与百姓们前来送行,眼中满是不舍与担忧。赵玥站在船头,朝着众人挥手,脸上带着从容的笑容,心中却早已做好了应对危机的准备。
官船驶离宣城码头后,李嵩按照约定,以“查看沿途防务”为由,将随行的秦桧亲信支开,单独来到赵玥的船舱。“赵宣抚使,臣已查清,随行的三名亲信中,有两人是秦桧的人,他们随身携带了毒药,准备在途中将您毒杀。”
赵玥点头,对身边的墨使了个眼色。墨立刻会意,转身走出船舱,开始暗中监视那两名秦桧亲信的动向。
官船行至青弋江下游的狼尾滩时,突然遇到了“水匪”袭击。十几艘小船从芦苇荡中冲出,船上的“水匪”手持刀枪,朝着官船高喊:“留下财物,饶你们不死!”
李嵩的亲信顿时慌了神,那两名秦桧亲信更是趁机想要进入赵玥的船舱,却被墨率领的暗卫拦住。“赵宣抚使,快躲进船舱!”李嵩假意喊道,实则是在提醒赵玥,这是她脱身的好机会。
赵玥却没有躲进船舱,反而拔出腰间的长剑,走到船头,高声喊道:“我乃江南东路宣抚使赵玥,谁敢拦我!”
“水匪”们听到赵玥的名字,纷纷停下手中的动作。为首的“水匪”头目走到船头,对着赵玥躬身行礼:“属下参见宣抚使!奉张通判之命,特来接应宣抚使!”
原来,这所谓的“水匪”,是张九成按照赵玥的安排,派来的宣城水师士兵假扮的。赵玥之所以选择在这里“脱身”,是因为狼尾滩地形复杂,便于隐藏,且距离宣城较近,一旦事有不测,也能及时返回。
那两名秦桧亲信见状,知道事情败露,想要拔刀反抗,却被墨率领的暗卫当场抓获。李嵩走上前,厉声喝道:“你们二人竟敢假扮水匪,意图谋害钦差与宣抚使,罪该万死!”
两名亲信吓得瘫倒在地,口中不断喊着“饶命”,却再也不敢提及密令之事。
赵玥看着被抓获的亲信,对李嵩说道:“李大人,这两人是秦桧的人,携带毒药,意图谋害于我。如今人证物证俱在,我们可将他们押往临安,面呈陛下,揭露秦桧的阴谋与金国的威胁!”
李嵩点头:“宣抚使所言极是!臣愿与您一同前往临安,向陛下禀明实情!”
官船调转方向,朝着临安驶去。船舱内,赵玥看着窗外的江水,心中清楚,此次临安之行,必将是一场生死较量。但她不再畏惧,因为她知道,她的身后,有宣城军民的支持,有江南抗金联盟的助力,更有天下渴望抗金、渴望收复失地的民心。
她握紧腰间的长剑,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她要去临安,不仅要为自己洗刷冤屈,更要向宋高宗、向秦桧、向金国证明,大宋并非只有妥协与退让,还有无数像她一样,愿意为了国家与百姓,挺身而出,抗争到底的人!
一场关乎个人生死、关乎抗金大业、关乎大宋命运的较量,即将在临安展开。而赵玥,这位江南的抗金守护者,正带着她的勇气与信念,朝着这场较量的中心,毅然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