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96. 高宗封防御使职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96. 高宗封防御使职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96.高宗封防御使职(第1/2页)
    宣和四年十二月初,临安的寒风卷着碎雪,拍打在大庆殿的朱红窗棂上,发出簌簌声响。宋高宗端坐龙椅,指尖反复摩挲着案上两份奏折——一份是韩世忠等主战派呈递的《请封赵玥节制江南抗金事务疏》,字里行间满是对赵玥的推崇,恳请朝廷赋予其更大兵权;另一份则是秦桧主和派提交的《论赵玥势力渐长疏》,通篇充斥着“防微杜渐”的警示,建议仅授予虚职,削弱其实际权力。
    殿内鸦雀无声,韩世忠、秦桧等大臣分列两侧,目光皆聚焦在宋高宗身上。自上月朝堂争论后,宋高宗便陷入两难:若全力支持赵玥,恐其势力壮大后难以控制,重蹈藩镇割据覆辙;若压制赵玥,江南抗金屏障恐遭瓦解,金军一旦再次南侵,临安将直面威胁。更让他犹豫的是,派往金国的议和使者尚未传回消息,朝廷既需防备金军突袭,又不能轻易激化内部矛盾。
    “陛下,”韩世忠打破沉默,上前一步,铠甲碰撞声在寂静的大殿中格外清晰,“如今江南抗金联盟已初步成型,各州府皆愿听赵玥调度。若朝廷能正式授予其实权,不仅能凝聚联盟士气,更能让金军知晓我大宋抗金决心,暂缓南侵之意。赵玥忠君爱国,此前多次拒绝扩充私兵,足见其无割据之心,陛下当信之!”
    秦桧立刻反驳,手中象牙笏板指向韩世忠,语气带着几分急切:“韩枢密使此言太过武断!赵玥虽暂无异动,可其在宣城深得民心,军力日强,如今又掌控联盟,若再授予实权,恐成尾大不掉之势。臣以为,当授予虚职,明升暗降,将其兵权收归朝廷,方为万全之策!”
    “秦相是怕赵玥坏了你的议和大计吧!”主战派御史中丞王纶怒声回击,“金军前番在宣城惨败,早已对江南有所忌惮,若此时削弱赵玥,岂不是自断臂膀?他日金军再来,秦相能挡得住吗?”
    “你……”秦桧被怼得脸色涨红,刚想争辩,却被宋高宗抬手制止。
    宋高宗缓缓起身,目光扫过殿内大臣,声音带着几分疲惫却异常坚定:“朕知诸位卿家皆是为大宋江山着想,只是此事需权衡利弊。赵玥守宣城、退金军、收三县,确有大功;然其势力渐长,亦需加以制衡。朕意已决——暂封赵玥为‘江南防御使’,节制宣城及周边三县军务,允许其继续统领江南抗金联盟,但若需调动联盟各州府兵力,需提前奏报朝廷;同时,派遣监军前往宣城,监察军政要务,确保无逾矩之举。”
    此旨一出,殿内大臣皆面露意外——既未如主战派所愿授予赵玥“都统制”实权,也未按主和派之意将其架空,而是取了折中之道:承认其现有地位,却通过“奏报制度”与“监军”加以约束,既保留了江南抗金的核心力量,又防范了潜在风险。
    韩世忠虽未完全满意,却也松了口气,躬身领旨:“陛下圣明!此举既能稳固江南防务,又能安抚抗金将士之心,臣以为可行!”
    秦桧脸色复杂,却也不敢公然违抗,只能拱手应道:“臣遵旨。”
    旨意拟定后,宋高宗特意召来钦差李嵩,叮嘱道:“你曾亲赴宣城,与赵玥相识,此次便由你再次前往,宣读圣旨。务必告知赵玥,朝廷虽暂授防御使之职,却对其抗金之举寄予厚望,若其能再立战功,朕必不吝封赏;同时,也需让她知晓,监军之设,只为协助而非掣肘,望其勿要心生芥蒂。”
    李嵩躬身领命,心中暗自庆幸——这个结果虽非最优,却也避免了赵玥被打压的局面,至少为江南抗金保留了希望。
    三日后,李嵩带着圣旨与监军张谦,再次踏上前往宣城的路途。与上次不同,此次他心中少了猜忌,多了几分期待——他想看看,赵玥接到这道“折中圣旨”后,会有怎样的反应。
    宣和四年十二月初十,宣城府衙前的广场上,早已聚集了闻讯而来的士兵与百姓。赵玥身着银甲,率领张九成、李山等官员立于广场中央,目光平静地望向远方——她已从墨的禀报中得知朝廷旨意的大致内容,心中早有准备。
    当李嵩带着圣旨与监军张谦抵达时,广场上响起整齐的欢呼声。李嵩走到高台之上,展开圣旨,以洪亮的声音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宣城防御使赵玥,忠勇可嘉,守土有功,特擢升为江南防御使,节制宣城、宁国、泾县、旌德四县军务,统领江南抗金联盟;另遣监军张谦前往宣城,监察军政,协同处理防务。望赵玥不负朕望,再接再厉,为大宋屏障江南,抵御外侮,钦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96.高宗封防御使职(第2/2页)
    宣读完毕,李嵩将圣旨递到赵玥面前。赵玥双膝跪地,双手接过圣旨,声音清晰而坚定:“臣赵玥,谢陛下隆恩!臣定当竭尽所能,守江南,抗金军,绝不辜负陛下信任与百姓期望!”
    起身时,李嵩悄悄对赵玥道:“郡主,陛下此举,实为折中之意,监军张谦虽为秦桧门生,却非顽固之辈,郡主可与其好生相处,避免生出嫌隙。”
    赵玥点头会意,目光转向一旁的监军张谦——此人年约四十,身着青色官袍,面容温和,不似秦桧那般倨傲。张谦主动上前,拱手道:“赵防御使,张某此次前来,只为协助处理军政,绝非为掣肘而来。防御使抗金之功,张某早有耳闻,愿与防御使同心协力,守护江南。”
    赵玥心中稍安,亦拱手回礼:“张监军客气了,有监军协助,宣城防务定能更上一层楼。”
    广场上的士兵与百姓见赵玥顺利接旨,且监军态度平和,纷纷欢呼雀跃,呐喊着“抗金必胜”的口号。张九成走上前,高声道:“今日陛下封赏,是对我宣城军民的认可!我等当同心同德,随赵防御使一同,守住家园,击退金军!”
    欢呼声再次响彻广场,连空气中的寒意都仿佛被驱散了几分。
    当日午后,府衙内举行了简单的接风宴。席间,张谦并未提及过多军政细节,反而主动询问宣城的民生与防务情况。赵玥知其有试探之意,却也坦诚相告:“如今宣城粮仓储备充足,可支撑半年战事;水师已新造战船十艘,加上原有船只,可完全控制青弋江流域;士兵经过训练,战力已较前番有所提升,只是缺乏优质铁矿,打造的兵器仍有不足。”
    张谦闻言,点头道:“防御使所言,张某会如实奏报朝廷,争取为宣城多拨付些铁矿与粮草。只是,关于江南抗金联盟的兵力调动,还需防御使按旨行事,提前奏报,避免朝廷猜忌。”
    “这是自然。”赵玥应道,“联盟各州府虽愿听调,却也需朝廷认可,方能凝聚人心。臣会严格按旨行事,绝不逾矩。”
    宴后,赵玥召来墨与李山,叮嘱道:“张谦虽看似温和,却毕竟是秦桧门生,不可完全放松警惕。墨,你派暗卫暗中监视其动向,记录其与外界的联络;李山,你加强军队训练,尤其是水师与骑兵,务必在三个月内提升战力,若金军再来,我们需有必胜的把握。”
    “是。”两人齐声应道。
    几日后,张谦向朝廷递呈奏折,如实禀报了宣城的民生、防务情况,虽提及赵玥“军力渐强”,却也肯定其“无割据之心”,建议朝廷“继续给予支持,以稳固江南防务”。秦桧见奏折后,虽心中不满,却也因无赵玥“逾矩”的证据,无法再提出打压之策。
    而赵玥则借着“江南防御使”的身份,进一步整合江南抗金联盟——她派人前往各州府,传授宣城的防御战术与水战经验;与各州府约定,每月互通军情,每季度举行一次联合军演;还建立了“粮草互助制度”,让粮草充裕的州府支援短缺之地,确保联盟内部稳定。
    短短一个月内,江南抗金联盟的凝聚力大幅提升,金军得知后,果然暂缓了南侵计划,江南地区迎来了难得的安宁。
    宣和五年正月初一,宣城城内张灯结彩,百姓们家家户户贴春联、挂灯笼,庆祝新年的同时,也庆祝朝廷对赵玥的正式认可。赵玥站在北门城楼上,望着城内的喜庆景象,心中满是感慨——从最初的艰难守御,到如今成为江南防御使,统领抗金联盟,这一路走来,离不开士兵的奋勇、百姓的支持,更离不开朝廷的最终认可。
    她知道,这只是抗金大业的一个新阶段,未来仍有无数挑战——朝堂上的战和之争未休,金军的威胁仍在,监军的存在也时刻提醒着她需谨慎行事。但她心中没有丝毫畏惧,反而充满了斗志。
    “墨,”赵玥转身看向身后的暗卫,“传我命令,正月过后,水师与骑兵开始联合军演,目标——青弋江下游的狼尾滩,我们要让金军知道,江南不仅守得住,更能主动出击!”
    墨躬身领命,身影消失在城楼阴影中。赵玥再次望向远方,晨曦洒在城墙上,将她的身影镀上一层金光。她握紧腰间的长剑,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这场守护江南、抵御金军的战争,她会一直坚持下去,直到将金军彻底赶出大宋疆土,迎来真正的和平。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