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四十七章 农民起义?市民抗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四十七章 农民起义?市民抗议!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北宋,商品经济。
    朱标听到这些内容的时候,脑子有些嗡嗡的。
    因为这和他想的不一样。
    苏璟刚刚告诉他,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十分的脆弱,在遭遇天灾人祸的时候,容易发生土地兼并,造成封建王朝的覆灭。
    朱标以为,只要不是小农经济,便可以避免这个问题。
    但他没有想到,与小农经济对立的商品经济,竟然已经出现过了。
    还是已经灭亡的北宋。
    好像是什么经济类型,对于延长封建王朝的寿命,并无帮助。
    这种感觉,很不好。
    明明看到了希望,却又再度消失。
    “牛懿,怎么,有什么听不懂吗?”
    苏璟注意到朱标有些发愣,问道。
    朱标立刻回答道:“没有,只是想到了一些事,苏师继续教我,这商品经济和小农经济之间,有什么不一样吗?”
    苏璟顿了顿道:“不一样的地方那就大了。”
    “首先是商品经济的立足点在商品的生产和交换,商品的种类多种多样,不再仅仅只是靠天吃饭。”
    “而不再选择农业的这一部分人,从农业活动中剥离,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
    “他们生产商品,例如纺织、制陶、酿酒、造船一类的,直接将自己的生产的商品售卖,再换取自己生活所需的粮食和物资。”
    “对于他们而言,虽然也受自然灾害影响,但却有了积累和积聚原始资本的能力,因此抗风险能力大大提升。”
    “同时,商品经济下,市场的变化,会让商品出现高附加值,若是有能力者,能在短时间内迅速积聚大量的财富,不依靠特权或是巧取豪夺的手段积聚的财富。”
    “总的来说,商品经济的出现,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件大好事。”
    苏璟侃侃而谈,说起自己的强项来,还是头头是道的。
    朱标眉头却是皱了起来,现在的脑海中出现了新的疑惑。
    因为这和他的父亲朱元璋对他说的不一样。
    朱元璋说过,商人是一切动乱的祸源,是导致百姓流离失所的根源!
    商人逐利,所以会剥削农民。
    但现在听苏璟的说法,好像并不是这样。
    宋史他也学过,但那记录的多是一些国家大事,对于这些生活方面的细致记录,他并没有学过,或者说老师没有教导。
    “苏师,如果真如你所说,那宋朝的农民起义数量不应该那么多啊?”
    朱标想了想,总算是找到了一个可以反驳苏璟的点。
    在史料的记录之中,两宋一共爆发了数百次农民起义。
    “哈哈。”
    苏璟笑着说道:“牛懿,你是说两宋319年一共爆发了434次起义的事情吗?”
    “是的,苏师。”
    朱标点点头,他没想到苏璟竟然知道一共爆发了多少农民起义。
    苏璟看向朱标反问道:“牛懿,你仔细想想,爆发了这么多起义的宋朝,为何会延续这么久?”
    朱标懵了。
    这啥意思?
    农民起义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活不下去了,才会揭竿而起,走上反抗的道路。
    如此多的起义,自然说明了宋朝对于百姓的压榨之大,才会民怨沸腾啊!
    只是,苏璟这样问朱标了,朱标知道其中定有深意。
    思索了一会之后,朱标摇头道:“苏师,学生不明白。”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朱标不会说什么模棱两可的话,因为苏璟不喜欢这样。
    “那我给你一点点提示,元朝的农民起义,是什么样的?”
    苏璟没有着急回答,而是继续引导。
    朱标想了想回答道:“自泰定二年起,到至正十二年,接连不断,起义军不断壮大,自各处而出。”
    至正十二年正是他的父亲朱元璋参与濠州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这里算是朱标刻意的避讳。
    苏璟并未在意,说道:“这些起义的特点是看出来了,是一处起义,然后四处响应,无数股农民起义的力量揭竿呼应,规模不断的扩大,直到覆灭元朝对吧。”
    “嗯,是这样的,苏师。”
    朱标点点头。
    苏璟笑着说道:“那你再看宋朝所谓的农民起义,是不是发现了有一些不一样。”
    “虽然每年平均有一到两起起义,但其实规模很小,也没有什么此起彼伏的响应,最终的结果全都是失败。“
    “这不正说明了,其实宋朝的普通人生活没那么艰难了。”
    “铤而走险的永远都是一部分人,而且如果你仔细读史书的话,会发现宋朝的农民起义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宋朝的农民起义,大多不是从农村发起的,而是从城市。”
    “比如十分有名的方腊起义,就是爆发在经济最为繁荣的江南地区。”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听着苏璟从另一个角度解读宋朝的农民起义,朱标只觉得眼前豁然开朗,好像事情和普遍的认知有了相当大的差异。
    这其中,到底还蕴含着什么呢?
    朱标略有些羞愧的摇头道:“学生愚笨,实在是不知道。”
    “不必如此,不知道很正常。”
    苏璟摆摆手,意识到自己对朱标的要求有些太高,他继续道:“我们就以方腊起义为例子讲讲。”
    “当时方腊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这个朱标就知道了,他立刻回答道:“当时的皇帝宋徽宗大搞生辰纲,官员剥削,搞的民怨沸腾,方腊是一名漆园主,不堪重负之下选择了造反。”
    “很好。”
    苏璟点点头道:“你说到了一个很关键的点,方腊的身份,他不是农民,而是一名漆园主,资产颇丰,所以才能在一开始召集到那么多人。”
    “你再看看其他朝代的农民起义,如陈胜吴广起义之类,那都是纯粹的农民阶级起义。”
    “要我说的话,宋朝的起义,不能叫农民起义,而是应该叫做市民的抗议。”
    “市民阶层有钱了,却依旧要受到官员的剥削,劳动果实被随意的瓜分,税收也是越发的不合理,市民阶级就爆发了抗议。”
    “因为他们的目的不是为了推翻宋朝的统治,只是为了自身的利益不受损!”
    (本章完)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