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47 第一代弟子的诞生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147 第一代弟子的诞生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147第一代弟子的诞生(第1/2页)
    神经拟态服务器的环形指示灯由蓝转绿,冷却液流速回落至基准线。主控屏上,情绪热力图的波动曲线趋于平稳,亚太区域的红点逐一熄灭。系统日志显示,最后一次信号推演已完成,资源分配恢复正常。
    陈帆收回视线,指尖在控制台轻敲两下。他调出过去四十八小时的逻辑变更快照,逐条核对闭环学习路径。所有权重调整均落在预设区间内,未触发越界警报。他轻点确认键,解除算力封锁指令。
    “让它继续运行。”他对周婷说,“每十五分钟同步一次状态。”
    周婷点头,在权限面板中更新策略参数。李航则切换至底层监控界面,检查内存占用与功耗曲线。主机外壳温度已降至常温,震动消失,整套系统进入稳定观测模式。
    陈帆打开内部通讯,接通楼上实训区。
    “张磊,把昨天的模拟交易报告发来。”
    声音传出不到十秒,文件已上传至主控终端。三支学员团队的操作记录整齐排列,收益曲线并列展示。其中一组在二十四小时内实现超额回报17.3%,其余两组分别亏损4.2%和6.8%。
    他放大第一组的数据流,追踪其决策节点。早盘阶段,该团队并未急于建仓,而是等待情绪热力图中三个关键机构席位连续出现高确定性信号后,才通过跨市场套利模型切入港股与A股联动标的。午后,当系统标注“协同压盘风险上升”时,他们提前平仓,并反向布局防御型资产。
    整个过程没有依赖自动执行指令,所有操作均由人工判断完成。
    “他们用了双因子验证。”陈帆说,“不是只看情绪指数,还结合了资金流向滞后周期。”
    周婷调出成员档案。三人均为金融系大三学生,连续两年参与夜班数据标注任务,累计处理十万两千余条市场行为片段。训练日志显示,他们在过去三个月内复盘了二十七场重大波动事件,从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到2015年股灾,每一帧都被拆解为情绪反应、决策延迟与执行效率三项指标。
    “这不是临场发挥。”她说,“是习惯成了本能。”
    李航皱眉:“可另外两组为什么失败?”
    “误读信号强度。”陈帆滑动画面,“他们看到红点就动手,没注意置信度低于阈值。系统提示‘潜在干扰’,但他们忽略了交叉验证环节。”
    “这就是问题。”李航语气略紧,“我们现在用的可是能‘读心’的机器。新人一旦依赖输出结果,很容易跳过思考过程。万一系统哪天出错,或者被人篡改信号源……”
    话未说完,陈帆抬手打断。
    “所以不能直接给权限。”
    他转向技术界面,下令启动“弟子专属模块”开发流程。目标明确:将二十年来的关键战役决策链提炼封装,形成可调用但不可自动执行的辅助分析库。
    “叫它‘市场基因库’。”他说,“不许接入实盘接口,只能作为参考依据。”
    周婷立即着手构建数据结构。她从历史战例中提取出五十六个典型场景,包括美联储政策突变下的跨境对冲、股改时期限售股解禁节奏预判、杠杆牛市中的融资盘崩塌预警等。每个案例都包含原始数据输入、系统分析路径、最终决策动因三项要素。
    李航负责权限隔离设计。新模块独立于主系统之外,采用物理按键+生物识别双重认证机制。任何调用行为都将生成审计日志,并同步推送至四位核心人员终端。
    “三个月影子操盘期。”陈帆宣布,“每天提交策略报告,我们四人联合评审。表现稳定者,再接入小额实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47第一代弟子的诞生(第2/2页)
    命令下达后,张磊的声音从通讯器传来:“收到。马上召集入选团队。”
    几分钟后,实训区的画面切入主控屏。张磊站在投影前,面前是六名学员。他念出三人名字,其余人低头沉默。被选中的学生没有欢呼,只是相互对视一眼,随即打开笔记本,开始整理昨日操作笔记。
    “你们现在做的,不是炒股。”张磊说,“是在学怎么‘听’市场说话。以前我们靠图表,后来靠数据,现在我们能听见心跳。但记住——听见不代表理解,理解也不代表能做对。”
    陈帆关闭视频流,转身看向全息投影。新的界面正在生成,“金融火种·第一代”标识缓缓点亮,下方滚动着三人的姓名与编号。
    “系统可以进化。”他说,“但它不会记得教训。人会。”
    周婷完成首批数据封装,将第一个战例载入测试环境。屏幕上重现2008年雷曼破产前七十二小时的全球市场动态。情绪热力图剧烈震荡,多家投行交易室生理信号失控。此时,“市场基因库”弹出提示:
    >【参考决策路径:陈帆,2008-09-12】
    >动作:减持美股ETF,增持黄金与日元
    >依据:恐慌指数飙升+机构流动性储备下降+媒体叙事转向加速
    >结果:两周内资产增值23%
    “这就叫传承。”李航低声说。
    “不是复制。”陈帆纠正,“是延续判断的能力。”
    他调出张磊团队今日的策略草案。他们计划利用当前中美利差收窄趋势,布局一批被低估的离岸人民币债券,同时监测几家外资行交易员的情绪稳定性,以防突发抛售。
    方案严谨,但仍有漏洞。他们假设政策面保持静默,却未考虑可能的窗口指导提前释放信号。
    “批注三点。”陈帆说,“第一,增加舆情语义监测权重;第二,加入央行公开市场操作频率变量;第三,设定应急止损条件,若单日情绪指数跃升超阈值,立即启动压力测试。”
    周婷将意见录入系统,发送回实训区。那边很快回复确认,并更新模型参数。
    实验室恢复常态运转。服务器群组指示灯规律闪烁,空气循环系统发出轻微嗡鸣。李航继续优化数据蒸馏算法,尝试进一步压缩非关键信号占用资源。周婷则开始整理第二批战例资料,准备下周交付新一批学员测试。
    陈帆站在指挥台前,手中握着一份电子档案,标题为“弟子计划一期”。他没有翻页,也没有下达新指令,只是注视着全息投影中缓慢旋转的“市场基因库”结构图。
    某个瞬间,他注意到一个细节。
    在最新一轮系统自检中,神经拟态服务器曾短暂调用过一段旧标识符。编号格式陈旧,属于早期测试阶段的临时账户。按理说早已注销。
    可就在十分钟前,它出现在数据中继链路的日志里,停留时间仅0.3秒,随后自动断开。
    他没有声张。
    手指轻轻划过屏幕,将这条记录标记为“待查”,并设置七十二小时回溯追踪。
    然后,他重新看向“金融火种”界面。
    三名弟子的名字静静悬浮在光柱中,背后是不断流动的历史战役数据流。
    他们还不知道,自己即将面对的不只是市场。
    还有藏在系统深处的东西。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