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题记:重大灾害面前,新闻舆论有一定的管理,晚报也有自己的变通,李锋芒提出的用现场侧记及图片版就是这样。这次采访在河右省新闻界引发了一些争论,但总体评价是好的,尤其是现场版反应的救援精神。
——————————————
出了临时医护所,金媛媛将雨衣的帽子戴好看着李锋芒:“我是急诊科大夫,我必须到一线去救援。你是记者,你的职责是把这里的情况了解清楚,所以在外面等着,你不许再进警戒线!”
不容李锋芒张嘴,金媛媛低声说了句:“这段时间我就像在梦里,一会在地狱,一会在天堂。”
说完这话她大步就向现场走去,李锋芒跟着后头想着她说的天堂地狱,有些语塞,到了警戒线,金媛媛指着李锋芒对民警说:“不许他进去了,他是记者的领导,请您坚持原则,所有的记者都不许到跟前,太危险!”
民警看了李锋芒一眼点头,目光落在他穿的雨衣行的红十字标志,摇摇头然后将警戒带挑起,金媛媛钻过去再没回头,跑步向着事发地点,雨衣的帽子被风吹掉,裹着绷带的头发飘不起来只是左右摆动,摄影记者拿起相机就咔咔摁了几下。
李锋芒有些懊恼,救援现场是第一现场,那儿就是第一手的新闻。在记者岗位锤炼这两年,他可不愿意像警戒线外那帮记者,就是观望着等通稿。
掏出烟抽一根,没有办法只好远远看着金媛媛到了救援现场,看着她跟自己急救医生站在一起,看着她扶着担架弯腰焦急看着救援坑道挖开……
一根烟抽完再点一根,刚抽了几口,就看到一个身着医护人员雨衣的人匍匐下身子慢慢向下钻去,啊,那是孙雅南,刚才金媛媛受伤他就忘了她,只是跟自己的摄影记者出来了,这丫头不知在哪儿站着呢。
“她怎么去救人?这个孙雅南,她是记者不是医护人员!”李锋芒着急得手足无措,听他说完,同样着急的摄影记者对执勤民警说:“同志,这种精神是需要宣扬的,我得去拍几张照片。”
说完不等民警说话,钻过警戒带就往过跑,民警愣了下,向李锋芒摊摊手:“领导,你可不能再进去了,否则我无法交代。”李锋芒递过去烟,民警摆手:“执勤,不能抽烟。”李锋芒点点头:“我不进去,不让你难做。”
抽到第三根烟,李锋芒已经看不到孙雅南了,几个人围着一个挖开的口子往里照手电,估计孙雅南是下到一个窑洞或者房子里了,心急如焚,心里一直祷告着“不要塌,千万不要塌陷……”
真想马上跑过去,但看着旁边民警又不能食言,急得来回转圈,看不远处有块大石头,索性走过去一屁股坐上去,但眼光就没有离开过那堆围着洞口的人。
不一会看见有个民警也匍匐下,将自己的手伸进了洞里,慢慢看着好像往外拉着什么,李锋芒站起来,向前一步带着警戒用带子向前形成个很大的凹槽,民警正想说什么,李锋芒激动地指着那边:“看,看,人救出来了。”
孙雅南是倒着退出来的,确切是被警察拉着腿拽出来的,那个洞口很小,也只有女人柔软的肢体勉强进去。她本来就在旁边站着看,现场指挥说洞口太小,需要个子小点身体柔软的人能下去,闻言毫不犹豫就冲过去爬了进去。
李锋芒远远看见孙雅南缓缓站起来,怀里抱着一个小小的婴儿,她满脸都是泥,但能看到居然在笑,一瞬间自己眼泪就下来了。伸手抹去,再看一个脑袋上包裹伤口的绷带出现,那是金媛媛,只见金媛媛伸手接过孩子,而后观察了下戴上手套从孩子嘴里掏出了些异物,再在背后拍了拍孩子,“哇”的一声啼哭,这孩子活过来了,现场一片欢呼,李锋芒的眼泪再次流出来,控制不住地肆意流淌。
这个孩子的哭声很微弱,但响彻了整个山谷,这是生命的不屈服,更是我们一直同在的见证——这几句话李锋芒瞬间就冒出来,回到单位便加到了孙雅南写的侧记中。
几分钟后,孙雅南疲惫的走到他跟前,一把拉到怀里,使劲抱着转了个圈:好我的妹妹,真有你的。
抱着孩子的金媛媛也匆忙走过来,见此情形下意识站了一下,但马上低头看着孩子继续向医疗站放向走去。
孙雅南说哥,没事,我在学校还攀岩呢,这不算啥!然后对着金媛媛背影说:大夫,这孩子就算救过来了吧?
回首点点头,金媛媛朝着医疗站走去,李锋芒看着她走远,孙雅南伸手刮了刮他的脸:哥,这大夫很美,你再看我告诉我文秀姐。
伸手把雅南弄到他脸上的泥擦去,心里说你文秀姐认识她的时候,你还没读大学呢,随即指着雅南的脸:去洗洗吧,小英雄。
救援持续到下午五点,现场指挥部开了个简易的新闻发布会,国家级的几个媒体提了很多问题,李锋芒去了啥也没问,只是让孙雅南记录下,自己靠在最后边的一把椅子上,歪头睡着了。
五点半左右,李锋芒带队撤离了现场,离开前他去归还了雨衣,医护站的一位工作人员接过雨衣转身放到了车上,李锋芒问您看到金大夫了吗?这位工作人员礼貌地回答没有看到。他转了一圈没有发现金媛媛,坐上车脑袋探出来再四下张望,仍旧没有看到她的身影。
晚上七点多才回到单位,五个泥猴般的人在楼道成了风景,这一天一夜的艰苦采访都化成泥巴走一步掉几块。李锋芒把大家召集到他办公室商量稿子,推门发现黄长河在,看着他们黄长河惊讶地差点跳起来:“你们这是在泥浆里游泳来着?”
其中一位摄影记者将相机递过去:“黄老师,给我们五个留个影吧。”
李锋芒站在中间,五个人一字排开,勾肩搭背,浑身泥巴,一脸疲惫。
刚拍完,田禾与李甫先后进来:“辛苦各位了,宾馆已经安排好了房间,但得把稿子写完才能去洗澡。”
李锋芒马上说正准备开会将稿子统下,田禾过去一屁股坐在李锋芒的位置上,李甫也找了把椅子坐下:“来,一起商量。李锋芒,这是今天的报纸,我估计你没看到,你昨晚最后叙述的那几句话我一字不易都给写上了。”
黄长河递过来一把椅子,李锋芒伸手从桌上拿起一张旧报纸垫上才坐下,其余三个记者带孙雅南也是找椅子,先拿报纸垫上才坐下。
当天《河右晚报》用了个预告性头条,头版半个版都是黑反白,其中头条文字超粗黑:“省城西山区虎峪沟发生重大山体滑坡”,而后副题:“本报记者已经赶到现场,”接下来是一段文字,就是李锋芒打电话回来说的情况,最后一段确实一字未易,还用了黑体加粗“本报特稿部首席记者李锋芒在电话里说:大雨再次密集,山顶又有滑坡迹象,救援人员无奈向后撤,现场指挥部说观察情况再做决定,这个有三百余人的村庄在一片乱石稀泥里,一片死寂。”
李锋芒看完马上提出了自己的思路,关于现场情况,现场救援情况,违法分子的忏悔,图片情况,等他说完,李甫看看田禾,后者点根烟再把烟盒扔给李甫:“你定,你是总编辑!”
李甫接过烟盒撕开伸手递到李锋芒他们跟前,抽烟的都伸手拿一根,他自己也点着一根:“思路很好,有个问题,下午田社长与我去省里开了个会,就是围绕这个山体滑坡的事情,会议要求省内媒体所有消息,尤其是涉及到伤亡人数及事故原因只能转发国家通讯社的。”
李锋芒抽着烟不吭声,另外三位记者沉不住气了,孙雅南直接就蹦起来:“那我们不是白采访了?”
李甫摆摆手,“小孙别急,你先坐下” ,然后看着李锋芒:“你说下,怎么办?”
李锋芒深深抽了几口烟才开口:“我觉着主消息就用人家的,我们的写成侧记,再弄两个版面的图片影像,突出现场感,有时候照片比文字有力量,但图片说明要精练到位,这样就都说得过去了。”
田禾站起来往外走:“李锋芒就是李锋芒!就这样,把你们五个泥猴子合影配侧记发出来,这才是现场感,也可以告诉那些领导们,我们记者采访很辛苦。另外关于人祸的部分要慎重,我的意思是看国家通讯社怎么写,这个最好不要太顶着干。”
出了门又回头进来,田禾说我安排仇普光去买饭了,回来你们热乎乎先吃点啊。
李锋芒说谢谢社长,李甫没有动,随即就侧记写法与摄影选片提出细节要求,他要求将重心放到救援的感动瞬间:“我敢保证,咱们报纸明天又是独一份详细报道这个事件的,今天的预告性头条已经将对手们震翻了,加油,小伙子们!”
李甫站起来回办公室了,李锋芒又把想到的补充了几句,然后说我等着统稿,大家辛苦。
摄影记者站起来回自己部门整理片子,赵晨光跟孙雅南开始写稿子,黄长河说雅南你用我的电脑,我给你们倒水喝。
李锋芒揉了揉腰,将疲惫的两只腿放到茶几上:“真累啊!我迷糊几分钟,长河帮我看着,他们提交了稿子喊我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