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四十一章 串通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四十一章 串通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题记:好好一顿饭,又是野生鱼又是唢呐曲,可偏偏扫了兴,李锋芒本打算第二天采访的对象聚在一起不说,还在同一个饭店,这可是野外。
    ————————————————
    “全鱼宴?”李主席笑着说,我来过两次都是中午,啥时候有全鱼宴了?
    权威陪着笑说李主席,去年冬天增加的,就是红烧加清蒸加烤鱼再加鱼肚汤等等,生意不好做,这个丰盛一些算改良吧。
    李主席喝了口茶突然吟诵了两句诗:“烟波浩渺湖山美,鱼味天下第一家。”然后看着李锋芒问:李记者,你知道这两句是说哪儿吗?说啥呢?
    李锋芒笑着说李叔,姥爷姥姥叫我“锋儿”,就像您跟阿姨喊李江为“小江”一个意思,既然家宴就叫家里的名字吧,不能再叫李记者了。
    李主席说好,昨天中午吃饭你就说跟小江是亲兄弟, “锋儿”是你姥爷姥姥专利,我听小江说锋芒是笔名,还是随着小江叫你小锋吧。
    李锋芒说这多好,您刚才这两句诗是给权总听的,说到这里扭头对权威说,我就说意思啊,不要在意——我估计您这个全鱼宴就是各种做法凑一桌子,并不是正宗的传统意义的“全鱼宴”。就像“满汉全席”,这‘全鱼宴’有一百多道菜呢。李叔叔说的这个湖是内蒙古一个叫呼伦的淡水湖,那里的鱼种类多,味道鲜美,‘全鱼宴’也是出自那里!
    李主席马上竖起大拇指,我去新巴尔虎左旗考察过,在哪儿吃过一次全鱼宴,也就是那时候记下的这两句诗,李记者,不,小锋,你怎么这么渊博啊?
    “可不敢称渊博”,李锋芒解释说自己一直喜欢语文,读医学院期间有时间就在旁边的河右大学中文系旁听,再加上爱读书,所以就记下了一些。
    权威在旁边像听天书,不由就挠头:吃个饭这么多学问,看来我这个经营者也该多学习,要不然以后来了客人都不敢张嘴了。
    李主席笑着说,这话在理,活到老学到老对那个行业都没错。小锋,叔叔有个不情之请,反正还没上吃的,先给来一曲助助兴吧。
    权威马上就鼓掌,然后连说了三个好:因为咱的包间都是唢呐曲目,夏天有时候客人要求我也勉强吹一曲,今天好好学学。
    李锋芒说我只带了个三吱子,小毛你帮我拿下吧,在后座上。权威说我这里有大杆子,师叔要用我给拿去,说完也站起来小跑了出去。
    李主席扭头问姥爷:他们说的是唢呐种类吧?
    姥爷说是,唢呐有很多分类,最基本的分类就是大中小三种,其中大唢呐叫大杆子,中唢呐叫黑杆子,小唢呐叫三吱子,区分主要看大小音色,另外还有些特色唢呐。
    小毛拿进来唢呐,李锋芒站起来说:我就吹奏一曲咱们这边办喜事的曲目,就是传统《拜花堂》里加了些变化,祝福姥爷姥姥、叔叔阿姨身体健康,万事喜庆。
    湿了湿哨芯子,李锋芒吹奏了这个曲子,这是惯熟的吹过上百遍的,大家鼓掌,姥爷也点了头,他毫不谦虚的对李主席说:这孩子省城读书尤其是进了报社后,吹奏这平常的曲子都有了新的变化——曲是那曲,调也是那调,可听起来就好了很多。
    权威懂一些,他提着个大杆子进来就没坐,站着听完由衷佩服:师爷说的是,这曲子咱们县能吹的多了,可师叔吹出来就是不一样,就像这湖,春夏秋冬就这么变化,我看着就想下面鱼如何,师叔看着就是风花雪月。
    都笑,李锋芒说过奖了,以前我吹是赶,现在是闲,曲子变化最主要是心态,姥爷曾说过我吹《全家福》总也不够味道,是“悟”的不够。话说到这里,马上就想自己母亲,于是叹口气,赶紧岔开:权总,你也来一曲吧。
    权威脑袋摇得像不郎鼓:吓死我今天也不敢吹,师叔就再来一曲《全家福》吧?
    李锋芒脸色马上就变了,姥爷在旁边暗暗叹口气接话说:这样吧,我们爷俩合作一曲,锋儿从省城学的,回来教的我,《怀乡曲》。
    大家都鼓掌,李锋芒感激地看了看姥爷:我包里有几个哨芯子,我估计权总这个大杆子您不顺手,您就用这个小的吧。
    小毛不等吩咐就跑出去从车上提进来包,李锋芒拿出合适的芯子,再接过权威递过来的唢呐,爷俩面对面站好,姥爷低沉音起头,李锋芒高音马上就合上,此起彼伏,默契传神,这一曲吹奏是俩人合奏最好的一次。
    高昂的音是要远离故乡的不舍,低沉的音是对这片土地饱含热爱,真是余音绕梁,一曲演奏完,全体起立鼓掌,门口不知道啥时候也围了一圈人——当晚来吃饭的、这里的服务员等等都也是使劲拍巴掌。
    屋里亮屋外暗,李锋芒微笑着点头示意,突然发现门外一个面孔似曾相识,再看他手里拿着烟,马上就反应过来,这是财政局局长王刚,他只是门外站着,听完就转身走开了。
    配菜陆续上来,小毛依次倒酒,李锋芒低声对李江说了一句“王刚刚才在外面”,李江愣了下说不管他,这个家伙阴阳怪气,李锋芒说这也太凑巧了,在县城吃三顿饭两顿都能碰到他。
    李江站起来走到父亲跟前,附耳说了几句话,李主席点头笑了笑端起酒杯站起来:在“百鸟朝凤”听“怀乡曲”,真是酒不醉人曲醉人啊,来,先敬我们县的老民间艺术家及婶子,祝您二位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姥姥不喝酒,李锋芒递给她一杯橙汁,于是一起喝了这一杯,李江放下杯子对小毛又耳语了几声,小毛点头就出去了。
    李主席端起第二杯没往起站:今天是家宴,李家的家宴,咱们喝一杯团圆酒。
    当地喝酒规矩一般都是三杯同起,然后再各自相互敬酒,是取谐音 “起三——起山”,就是“开始有出息了”的意思,这三杯主要是主家提议,主家两杯客人一杯也行。
    姥爷不动,李主席就端起第三杯:这一杯咱们起三,祝咱小锋小江——对了,你俩谁大?
    李锋芒说李江比我大一个月,他大。
    李主席笑着说双胞胎差几分钟也有哥哥弟弟之分,来,第三杯祝咱小江小锋大展宏图,起山。
    刚喝完三杯酒,权威亲自端着一大盘子鱼进来,李江看他把盘子放到桌子上随口问了一句:权总,王局长跟谁吃饭?多会来的?
    权威说在“一枝花”,四个人,农业局胡局长也在,还有一个好像是畜牧局副局长,我不熟悉,另一个完全不认识,听口音是像是临江市那边人。
    李锋芒缓缓放下酒杯,想这三个人明天我是都要采访的,也真奇怪了,怎么这个时间凑到一起了。涉及到政府部门,不管大小如果是批评稿件,必须见到被批评对象的反应,这是报社的规定。这规定他们肯定不知道,就是要串通估计也是今天采访的事情他们知道了。
    李主席笑着问:“一枝花”也是唢呐名曲吧,在咱这包间哪边呢?
    权威看了一眼姥爷跟李锋芒才说:是名曲吧,《水浒传》电视剧里用到过。他们来的晚,今天人多,只能安排到最边上了,咱这是正中间,最好最大的一间,白天能看到水库全貌。
    说完他端起一杯酒,只是不知先敬李主席还是先敬师爷,李主席继续笑:今天是家宴,只论辈分。
    如释重负,权威敬了姥爷姥姥,再敬李主席夫妇,然后敬李锋芒与李江,他喝得很快,喝完就说:我得去厨房招呼,没想到今天十五个包间都坐满了,一会消停了我再过来喝酒。
    李江说你去忙吧,没事,把鱼给咱弄好就行。
    给姥姥夹鱼去鱼刺夹菜,李锋芒想这个事情一定不是巧合,只是想明天采访就是走过场,他们说什么并不重要。
    李锋芒敬了一圈酒,小毛才进来,进门就随手关了门——每个包间都是厚厚的门帘,一般不关门,他这个举动让大家马上都注意到他。
    李江示意他直接说,小毛搓搓手喘口气说房间四个人,政府办梅主任、财政局王局长、农业局胡局长、畜牧局马副局长,他们在最后一个包间,旁边是湖,我假装在湖边上厕所听他们说了几句。
    李锋芒笑着说你坐下说吧,外面冷,来,正好过圈,我跟你喝一杯酒。
    小毛说开车不喝酒了,我喝茶吧,李江说你坐下说,不着急。
    “原话断断续续,我就说大概意思吧,”小毛坐下喝了口热水,把手捂在茶水杯上:“我跟李记者从靠山镇出来,靠山村的村长就给胡局长打了电话,然后他们就聚在一起,说找个地方商量一下,但没想到就在这里碰到了,王局长说就当没看见。”
    李江说没了,小毛说不敢再站着了,马副局长说菜上的太慢,要去看看,我就赶紧从房子后面绕了一圈回来。
    站起来开开门,李江说咱喝酒,坐到座位上伸手搂住李锋芒肩膀:兄弟啊,你这记者确实威力巨大,回来随便捅一下,就把“县长帮”吓尿了裤子。
    姥爷姥姥闻言有些慌张,李锋芒伸手在李江脸上轻轻拍了一下:我不管皮肤上毛发众多,只管一根针插过去,针灸入穴,只为治病。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