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三十二章 侧击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三十二章 侧击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题记:姜还是老的辣,准岳父岳母给他出了个主意,根本不用面对面硬碰硬,李锋芒只要写篇原生林的介绍稿件,就能阻止“盖青山”在这地方开矿的打算。
    ————————————————
    日上三杆,一行人来到原始森林前,李锋芒说歇会吧,从这林子前绕过去,就能看到冰瀑了。
    这是一片原生林,李锋芒介绍说他查过相关资料,也咨询过林业专业,这块林子虽然不是很大,就这一面坡,但都是自然生长,没人栽种也没有被砍伐过,没有被“打扰”过。
    张文秀的父亲说这太珍贵了,看这地势,除非用机械工具,很难爬上去,这林子应该上千年了,但树木都不是很粗壮,物竞天择,大自然很神奇。
    姥爷说这地方来过几次什么植物家,说是什么库。
    李锋芒笑着说,姥爷,人家是植物学家,估计是动植物基因库,这林子不被打扰最好。
    姥爷说我不懂你说的啥家,但我这个老人家走不动了,你们去吧,我坐这里抽袋烟。
    上前把姥爷扶到向阳处的一个大石头旁,李锋芒突然发现不远处有个明显的木桩子,有些好奇就走过去,发现桩子旁边有个圆圆的深洞,而桩子上写着探3字样。
    有3肯定就有1、2,李锋芒站直身子,在附近找,果然又找到七八个这样的探洞,探什么?看探洞旁边的一些石头,他突然就明白了:这个盖子文不是来游山玩水,而是探矿的。
    返回姥爷身边,李锋芒跺跺脚问咱这地方有煤?就是这下面。
    姥爷说没听说过有煤,但好像这地方有铁矿。58年大炼钢铁那时候有人来折腾过,不在这,在那边,但那时候没现在这路,估计运出去困难,或者就是铁矿质量不好,一帮人挖了个把月,便没了动静。
    顺着姥爷手指的方向,李锋芒看对面一道山坡上确实有一条壕沟,他小时候去过那里,原来还以为是山洪冲的呢。
    站在这道坡顶,李锋芒看四周,背后的原始森林像一个母亲打开自己的怀抱,然后一条结冰的溪流像一条玉带蜿蜒着进入雕凹村,再分散开进入另外几条沟,沿着溪流孕育出十多个村子,他叹口气,如果这里开始开矿,这熟悉的一切会变成什么模样?
    所谓冰瀑就是这片原生林的侧面山崖,也就是这条溪流的源头,有众多泉眼,滴水成冰的冬天,很快就连成一片,上面部分像一块白玉贴到了崖体上,越向下越粗壮,犹如一根根玉石柱子,撑起整个山体。
    张文秀父母都惊叹不已,张文秀直接就来了一句:这是人间仙境。
    太阳逐渐升高,冰瀑下面的集水坑有水雾升腾,万籁俱寂,微风摇曳着白腾腾的水雾,真是宛如人家仙境。
    李锋芒有些走神,那些探矿洞好似都打在他身上,凉风穿过,回声不断:这地方能被允许采矿?
    回到雕凹村已经下午一点,应张文秀“要求”,姥姥摊好一盆玉米面煎饼,但不能按亲家母说的简单些,就咸菜、葱炒辣椒,还是弄了几个菜,昨天中午剩下的熟肉也拌好了。
    走了几里山路真饿了,又可口,都吃得兴高采烈,姥爷笑着说以前过年吃顿饺子,平时都吃糠咽菜,现在倒好,平时天天吃香喝辣,到过年了却吃糠咽菜。
    因为夫妻俩第二天都要到医院值班,当天下午张文秀一家必须返回,姥爷给车上装满了:也不是啥值钱的,但都是自己种的。
    红薯、胡萝卜、玉米面、白豆、小米,还有一捆葱,张文秀父亲临别掏出一千块钱塞给姥爷:叔啊,大过年的我们来,啥礼物也没买,这点心意您收下,跟我婶子想吃啥买点啥。
    姥爷坚决不收:孩子订婚,男方怎么能收女方的钱呢?
    张文秀羞红了脸,这个“订婚”都心知肚明,但说出来她仍旧不好意思:姥爷,您就收下吧,一点心意。
    张文秀的母亲指了指脚上的绒布棉鞋:这钱留着,婶给我再做两双,家里放一双,单位放一双,真舒服。
    李锋芒看这一千块钱推来推去,就上前说:姥爷,您拿上吧,等开春暖和了,咱们去南江市拜访叔叔阿姨的时候,您再给他们不就行了。
    都笑,张文秀父亲顺势就把钱塞到了姥爷兜里,姥姥提着一个袋子出来:来,带着路上吃。
    十多个热乎乎的鸡蛋,还有十多张叠好夹好菜的煎饼,张文秀接过去说谢谢姥姥,等我们稳定下来,接您跟姥爷去省城住,到时候就能天天吃这煎饼了。
    姥姥捂嘴笑:傻孩子,摊煎饼的鏊子可以提着去,城市没咱这里的土灶,也不让烧麦秸吧。
    张文秀再次羞红了脸:煤气灶上也能摊煎饼吧。
    李锋芒笑着说估计不行,姥姥意思是想吃就常回来,就说这里的玉米,都在山坡梯田里种,多是农家肥,家乡的味道是带不到都市的。
    只是这个家乡的味道还能保持吗,如果后山开矿,肯定很多原有天然的东西就不复存在了。那十多个深邃的探矿洞让李锋芒心神不宁,去靠山镇的路上,张文秀的父亲都看出来了,观后镜里李锋芒看着窗外若有所思。
    他原本以为是李锋芒不愿意跟张文秀分开,但马上就觉着不是,这孩子胸怀很大,不至于如此儿女情长。于是就问了一句:小李啊,怎么郁郁寡欢的,我们做错了什么?
    李锋芒回过神来,赶紧解释:没有没有,叔叔、阿姨能来我们都太高兴了,我是想一件事。
    随后他就把昨天盖子文到家里,站在门口说的话,今天去玩看到的探矿洞都说了,说完这些摇摇头叹口气:叔,这个小山村的平静估计很快就被打破了。
    张文秀听完马上就说:你不是记者吗,阻止他啊,冰瀑多美啊,被开了矿挖坏了太可惜了。
    李锋芒苦笑一声:记者不是万能的,这个盖子文做事情深谋远虑,以他的人力财力估计手续都快办下来了,也就是说人家合法了,咱们拿什么阻止啊。
    张文秀的母亲突然扭过头:孩子,我觉着可以阻止,欲擒故纵,顾左右而言他。
    张文秀的父亲把紧方向盘,减速通过一个大肘子弯道,跟着说:你阿姨说的对,顾左右而言他,敲山震虎。
    李锋芒思考了两分钟,大喜过望:对,这个办法好,谢谢叔叔阿姨,我马上就操作。
    张文秀听得云山雾罩:你们说啥呢,欲擒故纵、顾左右而言他、敲山震虎,这都哪跟哪啊?
    李锋芒伸手拍拍张文秀手背:叔叔阿姨的意思是不能硬碰硬,我们从侧面入手。我的想法是这两天从县里找个摄影高手,到冰瀑原始森林拍一些照片,我再写一条稿子,采访一下林业部门的专家,把这个原生林的珍贵写出来……
    张文秀明白过来,马上就鼓掌:好办法,好办法,这样的景色,这样的珍贵森林,宣传出去,任谁也不敢来破坏了。
    张文秀的父亲说这是最好的策略,但你说这个“盖青山”思维缜密,他肯定会明白你这是从中作梗,不怕他报复吗?
    李锋芒笑了笑说:邪不胜正,我一个字也不提矿的事情,只说我的家乡美——昨天盖子文去后山的时候,我就吹奏了一曲“谁不说咱家乡好”,因为他跟我说的就是来观景。
    张文秀撇了撇嘴,伸手指点了点李锋芒额头:你们真复杂,尤其是你,我还以为你是为我吹奏的呢。
    都笑,李锋芒说很多采访都得斗智斗勇,没办法啊,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原本说送到靠山镇,李锋芒说到县城吧,我也有个事情,去找我同学拿个材料,“据说”,他指了指窗外的靠山村,“这个村的村长用扶持养猪的资金盖了房”。
    张文秀的母亲再次回头:孩子,常言道兔子不吃窝边草,我觉着都是一乡人,低头不见抬头见,再说了,你姥姥姥爷都在这里生活,不要给他们找麻烦。
    李锋芒说我想过这个问题,我会谨慎行事。
    张文秀的父亲开着车想附和老婆劝劝李锋芒,但这几次接触他明白说了也是白说,这孩子身上有那股子宁折不弯的劲头,于是就忍住没吭气。
    车到县城,李锋芒说带他们去吃吃“浆水面”,张文秀的母亲说饱着呢,天色也不早了,下回吧。
    张文秀的父亲说你去哪儿我送你过去,李锋芒说如果不吃饭就把我放路边吧,县城里七绕八绕的耽误时间,您就沿着这城外路回南江吧。
    下车,道别,张文秀说我过了正月十五就回省城了。
    车走远,李锋芒仍有甜丝丝的感觉,因为张文秀说的是“回”不是“去”,终于,可以天天在一起了。
    掏出手机给刘为民打了个传呼,很快刘为民骑着摩托车就过来了,李锋芒坐到摩托车后座问:你小子不是今天也跑摩的赚外快吧?
    刘为民说没有,今天我在局里值班,走,直接去我们局里吧,陪我到下班后咱俩一起回靠山镇。
    李锋芒不知道的是,这个刘为民根本就没跑过摩的,他在火车站就是专门等自己回来,省城来青山的火车就两趟,到点他就去火车站,从腊月二十五开始,等了三天。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