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解释宗教的来源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解释宗教的来源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第七章:宗教是什么
    人最终会死的,当你出生9年后,基本上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是,除了人类,其他动物能意识到自己将要死亡么?这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很多正统学者都认为它们不能,但有些观察现象却令人感觉它们能意识到自己将要死亡。有人养了一只猫,当猫意识到自己要死之前,独自跑进房屋角落里的一只纸盒子里面藏了起来,直到死亡;杀猪时,猪惨绝人寰的哀嚎的场景令人感到同情,还包括猩猩会为死去的同伴盖上树叶等行为,都似乎证明了动物也意识到死亡的概念,这个该死的概念如今正被一群高智商的人在拼命的攻克,攻克,攻克。
    但是,无论如何,只有人类会为死者体面的举行一个仪式—葬礼,一群人围绕死者举行一个简单而又繁琐的仪式,这个葬礼就是宗教。
    下面,我满沿着历史的足迹来梳理一下关于宗教的问题。
    公元前3500年左右,人类开始集中居住,一起耕耘并建立城邦和国家。不再四处游牧,也不再依靠采集野果,野菜和狩猎生活。农业耕种使人类定居下来了,定居下来的人类开始学会制作青铜器,陶器并开掘出铁器时代。
    铁器的作用包含的方方面面成为农业社会一项重要的生活工具和战争工具。这个时期两河流域存在苏美尔和古埃及两个原始文明社会,共有三个主要地区和三个主要种族,一直处于半漂泊半定居的状态。
    为了更方便的理解,我们先说说两河流域这个文明起源地的概念:两河是指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大致在今天的伊拉克境内及其周边地区。希腊人称两河流域为”美索不达米亚”,意思是两河之间的地方。两河流域的北部为亚述,南部为巴比伦尼亚。巴比伦尼亚南部为苏美尔,北部为阿卡德。两河流域的定期泛滥,使两河沿岸因河水泛滥而积淀成适于农耕的肥沃土壤,这或许是世界最早的农业发源地在此的原因,史书称两河域为”肥沃的新月地带”。
    当时白皮肤的北欧人只是少数民族,他们居住在遥远的森林里,过着游牧生活,那时的北欧人与东欧的俄罗斯人,以及蒙古的匈奴人老死不相往来。
    而居住在叙利亚和阿拉伯干旱的沙漠上的闪米特人,他们的皮肤呈暗白色与棕色,不停的驱赶着羊群从一个地方来到另外一个地方。
    大约在公元前二千七百五十年,闪米特人的首领萨尔贡征服了整个苏美尔地区,范围从波斯湾一直蔓延到地中海。他们统治了两百多年,被苏美尔其他民族给推翻了之后,伊拉姆短暂的统治过这一区域。
    不久,一支新闪米特族人---亚摩利人(音)又重新用暴力占领了这片土地,并将河上游的巴比伦定为首都,这个国家就叫做第一巴比伦帝国。大家比较熟悉的是在公元前2100年,这个帝国的一位国王叫汉姆拉比,他为巩固帝国权利制定了历史上第一步法典,《汉谟拉比法典》。
    无独有偶,这一时间,也被很多历史学家称作是夏朝的开始,有些历史学者认为夏朝起源于公元前2070年,但夏朝虽有文献,却缺少其它配套的证据,对这个朝代是否真的存在世还存在许多疑虑。
    这一时期,闪米特人利用尼罗河流域的地势狭长的优势,这样一来不容易被游牧民族攻占而方便守护,以此为基础,他们成功的侵入了埃及,并建立起有法老统治的牧人王朝—喜克索斯王朝。
    这个王朝统治埃及数百年,但闪米特人和埃及人始终未被同化,原因可能是埃及人一直将闪米特人视为蛮夷加以敌对。
    公元前一千六百元前后,埃及人发动了独立运动,推翻了他们的统治。这一年也是中国商朝建国的一年,也是有充足证据的中国古代王朝的起点年。
    然而令人奇怪的是,闪米特人在苏美尔地区和苏美尔人却可以相安无事的生活在一起,并不断的被当地人同化,为什么?
    我们认为有两个方面的原因,苏美尔和闪米特人的口音有一定相似性。巴比伦帝国可以算作是闪米特人的一个分支,另外,最重要的功劳可能要归功于《汉谟拉比法典》,在当时看来十分完备,有利于人们依规遵循,最重要的是法典实行的奴隶等级制度,也适合当地苏美尔上层人的意思,因此双方和谐共处,并融为一体。
    同时期的中国,大约自皇帝到舜、禹,然后延续到传说中的夏王朝时期,相比两河流域,普通人的生活环境相对要自由一些,安全一些。这要受益于中国原始初期社会的民主制度。公元前1600年商朝建立,商汤王是一位受人尊敬的王,万民敬仰。
    虽然中国五帝时期规定的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等级,而且也经常出现祭天活动,但祭天时却很少用活人祭祀而改用牲畜。而且,舜帝在时,他还规定音乐和度量衡,并修正了吉、凶、宾、军、嘉五种礼仪。尤其是在对待平民,相比《汉谟拉比法典》要民主多了,不像法典中明确规定的:奴隶被上等人杀死,仅仅需要赔偿30银舍客勒(一银舍客勒等于8.33克银)这跟圣经里的规定类同。
    《圣经》说,如果有男子遇见未婚配的处女,抓住她强奸了,被人看见后,该男子要付五十舍客勒银子给女孩子的父母并娶她为妻。由此可见两河流域的奴隶和妇女都只是男人的财产。
    此时的中国处于德治社会(但是没有法典,商汤王依靠德行品格来治理国家,这一习俗后来延续了许多朝代,人治的优点在当时体现出来优于西方国家,但缺点是,如果碰到商纣王这样的无能昏君,怎么办?),中国平民要幸福的多,也因为如此,中国五帝在统一中国多个民族,建立统一王朝,实现诸侯分封制时要相对容易也文明许多,不必像两河流域那般,动不动就抄家伙拉人马攻占这个地方,攻占那个地方的。
    农业社会的不同的起始阶段,对后来两块大陆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从这以后,两河流域沿着海岸线开始走上野蛮的对外扩张、抢劫,攻伐阶段。简单说来有点儿海盗的意思。在沿海一带大肆的烧杀抢掠、攻占陆地上的其他民族和城池,并不停的对外扩张。
    侵略,成了西方世界农业时代的根本军事、政治特征。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圣经》等宗教力量也在军政背后起到精神支撑的作用。
    而在中国,虽然从皇帝到舜、禹,都属于禅让,但从根本上他们皆属同姓,立国后,之所以称号不同,是为了彰显各自的光明德行(再次强调这一点),而不是为了彰显自己的武力。
    对于两河流域来说,诺亚方舟的故事就起源于他们的航海扩张史,闪米特人沿着地中海东岸建立了许多港口城市,最重要的两座城市是提尔港和西顿港(音)。
    到汉姆拉比时代,一支闪米特人成了商人,流民和殖民开拓者,他们的势力遍布整个地中海盆地。这些在海上频繁出现的闪米特人,被称为菲尼基人,他们中的大多数定居在西班牙,后来西班牙满世界对外殖民,可能跟这一起源有关。他们驱逐了伊比利亚半岛的原住民巴斯克人,并沿地中海岸线远征,穿过直布罗陀海峡,在北非北岸又建立了许多殖民地,其中包括迦太基。
    其实这一区域的人最早不是菲尼基人,因为当时这里早已有了许多爱琴人建立的城镇了。
    从血缘关系看,爱琴民族与西面的巴斯克人、南面的柏柏尔人和埃及人有亲缘关系。希腊人的出现要晚于爱琴人,他们在希腊和小亚细亚都建立了自己的城市,如迈锡尼和特洛伊,特洛伊是中国人人都熟悉的著名城市。
    公元前4000年左右,诺索斯在爱琴海这片区域诞生,它同古埃及有着频繁的海上贸易,到了公元前2500年前后,这里被称作克里特文明,已达到空前繁荣。
    这座城像一座宫殿甚至连城墙都没有,后来为了抵御凶狠的海盗职业的希腊人从北方渡海过来侵袭,他们他们构建了防御工事。
    考古学家猜测,诺索斯一定出现过许多敏锐并且极具猎奇心态的人。在希腊人中流传着一个关于克里特的能工巧匠戴德普斯的传说,他曾试图制作滑翔机,但遗憾的是滑翔机坠入大海中去了。
    对诺索斯人来说,马是传说的动物,铁是来自天外的珍贵宝物,他们还认为只有希腊才存在文明,现在人们还在说希腊是世界文明的源地,恐怕跟这一历史有关。
    他们和吕底亚人、加里亚人、特洛伊人所说的语言相差无机,而且他们对于拥有蓝眼睛的雅利安人没有好感,认为他们是蛮族,然而雅利安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民族,但是却没有被他们关注过,后来发生了世界上最重要的战争就是雅利安人造成的。
    雅利安人的语言,还是后来的梵语、波斯语,希腊语,拉丁语、德语和英语的主要母语。
    这一时期的古埃及的君主被称作法老,在克里特,他们居住的宫殿装有豪华流动水的浴室。在宫殿里,他们享受着奴隶们的各种服务,欣赏着西班牙式的斗牛表演并和穿着束胸、多皱褶裙的贵妇们调情,他们制作精美的雕刻绘画,以及珍宝象牙、金属镶嵌工艺,令人叹为观止。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这是个奴隶社会,但却有着相对高度的民主,包括男女平等,可以出席各类场合不必戴着纱巾蒙面,而且还能穿着露出肌肤的裙子、礼服和男人们调情,这在当时堪称空前绝后。
    这一文明持续了数千年之久,公元前一千四百年,这里突然变成了一片火海,成为废墟。地质学家找到了地震的痕迹,猜测可能在地震后又遭到希腊人的洗劫,一种比较详细的说法如下:公元前15世纪克诺索斯和其他各地区的宫殿由克里特附近特拉岛的火山喷发被毁。这次的大喷发把克里特岛一分为三。火山喷发引起的地震使克里特的宫殿严重受损,由地震而引起的海啸摧毁了克里特的海军。随风漂来的火山灰几乎毁灭了岛上所有的一切,使克里特陷入了严重的饥荒之中。正当克里特势力剧衰之时,大陆上的希腊人趁火打劫,侵入克里特岛,成了该岛的新主人。此后,克里特便被希腊人占据。克里特原有的文化仅在少数边缘地区存在,代之而起的是希腊大陆的迈锡尼文明。。
    公元前一千六百年,埃及人推翻闪米特人的牧人王朝,建立统一的复兴王朝。到了特多麦斯三世和阿米诺菲斯三世执政,埃及的势力范围延伸到了亚洲的幼发拉底河流域。
    这期间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与尼罗河文明之间经历了一场持续的上千年的战争,战争初期,埃及明显占优势,摩西时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统治了六十七年之久的第十九王朝。
    约公元前一千三百二十年到公元前一千二百年。这期间,叙利亚人和南方埃塞俄比亚人将它们征服过。叙利亚人还一度征服了埃及。埃及同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的闪米特人,小亚细亚人的战斗激烈,在复杂的战争体系中,亚述人最终成为当时军事力量最强大的民族。
    公元前475年,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攻占了巴比伦,并建立了新亚述帝国。
    在长达千年的历次战斗中,巴比伦人,亚述人、赫剃人,叙利亚人等诸多闪米特人的国家变化不定,时分时合。
    大家都知道,公元前1600年,中国商朝成立,此后,中国虽然发生过许多战争,北方以蒙古人也不断的骚扰,但中国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文化传承一直得以传承,而其以桓河为中心的古印度文明、以尼罗河为中心的古埃及文明和以底格里斯河及幼发拉底河的两河流域为中心的古巴比伦文明都被毁灭了,罪魁祸首的正是被克里特文明不在意的雅利安人。
    大约公元前一千六百年到公元前六百年之间,来自北方的蓝眼睛的雅利安人野蛮的发动了不计其数的侵略战争,持续时间非常之久。这一时期,人们的文明生活得到进一步发展,牙医成了上等人的随从,常规性的乘船娱乐,在巴比伦河,底比斯城中的贵族家里,摆着精美的家具,他们穿着光鲜的服饰,浑身上下珠光宝,家中奴仆恭敬顺从。每逢节假日总要举办庆典和盛大的酒宴,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
    这一时期,西方人对帝国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他们认为帝国是一种政治秩序,包含以下特征,首先他必须统治着许多民族,这些民族各自拥有不同的文化认同和独立的领土,其次,将乐可灵活调整,版图可随时扩充。文化的多元性和疆域的灵活性,让帝国成为虚构故事中最核心的力量。两河流域的各民族已明白,成立一个帝国是他们民族复兴镇新的必由之路。
    除此之外,宗教逐渐发展起来了,公元前一千三百年,如果你前往麦加朝圣,绕行伊斯兰最神圣的圣地,你会发现美索不达米亚人,土耳其人,非洲马利的***,印度人,叙利亚人等多民族混杂体,尽管他们可能相互敌对,但却统一的跑来麦加朝圣,这便是宗教的力量。
    宗教成了帝国统治阶级之外的一种新秩序,一种超人类的秩序,被宣传为来自非人类的力量构建,并且被认为具有约束力和规范性以及普遍的价值观。
    宗教秩序普世杰同,永恒不变。并被不同帝国的人将它传播给大众,可以说宗教是继帝国、法律之外的一种普世认同的力量,就连帝国的国王也要遵守。
    有一种说法,宗教的来源是从聚居部落为死者举行送葬的仪式中逐步发展起来的,而这种仪式也导致了农业社会的形成。
    宗教、国家、法律之间如何相互作用,对于统治阶级来说,他们要选择某种宗教(如圣经)将它作为道德规范,然后用法律加固这种道德,并由国家通过军事力量得以保证。
    帝国的最高首领,通常是某个宗教领袖推选出来的,代表两河流域的这种帝国、宗教、法律构建与中国不同。
    比如希伯来人(后面有专门内容)一直负责执行将耶路撒冷建成朝圣的圣城而奋斗终生的使命,这一信念从公元前一千年以前就开始了,直到今天,哪怕不惜用现代的热武器去拼死相残,也要实现。
    这一点与中国历史完全不同,中国还没有为了某种宗教力量建都的经历和愿望。
    还有一点不同的是,宗教和国家之间的这一合作关系也导致了宗教--国家之间的权力之争,最著名的十字军东征便是一个活生生的案例。在西方世界和两河流域的古代农业帝国,神权和君权之间的战斗惨烈无比,是东方中国人难以理解的,因为在中国不存在这样的战争,权力一直牢牢掌握在君王手中。
    西方世界的宗教比较复杂,包括一神论,二神论和多神论。
    一神论,只相信世间有一个神在操控这个世界,基督教就是一神论。自从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的那天起,古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便改信基督。基督教虽然是一神论,但信徒因为对基督教义的一些分歧而产生区别,基督教分成了两派,天主教和基督教。
    天主教的组织形式严格而又集中,他重视教阶制,教阶制分为神权教阶和治权教阶,它的洗礼具有除罪功能的仪式,认为洗礼可以洗去人的原罪。而基督教的洗礼是见证自己不再是自己,而是与耶稣基督的声明联合,与之一体同生同死。
    由此可知,天主教强调罪与罚、天堂和炼狱;基督教则强调因信称义、和神之间的亲密关系(就是这些区别,却引发了无数次血腥的战争)。
    天主教认为上帝不喜欢富人,而基督教的耶稣也说,财主通过天堂之门如同骆驼穿过针眼一样困难,因此无论天主教还是基督,都鼓励富人生前要多做奉献,并且威胁他们,如果不那么做的话,就会在地狱里被活活的烧死。
    从一神论可以看出,宗教是一份契约,而灵性是一次旅程,天主教向世人提供的一份清晰的,有预定目标的契约,称:上帝是存在的,他告诉我们应该遵循某些行为方式,如果你服从上帝你就能去天堂,如果你不服从上帝,你就会在地狱里被活活烧死。
    这份契约写得清清楚楚,因而社会得以制定和形成了各种共同的规范和价值观,从而约束的人类的行为。
    信仰一神论的地方有许多,埃及法老被视为埃及最高的神,是会获得永生的,因此你必须服从法老。
    中国最古老的至尊神被认为是太阳烛照,它是由盘古开天辟天之后的眼睛所化。
    索贝克的祭司们则幻想一个非常普通的、穿着金色衣服的沼泽里的爬行动物是他们的鳄鱼神。
    人类的第一个一神论是在公元前1350年,埃及法老阿肯那顿宣布,埃及至尊神是阿顿(aten),系宇宙至尊,并定为国教。
    我们现在看到宗教并不是很多人误解的那样,只是迷信活动,其实他和实实在在的权力紧紧相连,法老便是神使,会永生不朽的,整个埃及子民都得听他的、向他纳税,军队、警察、监狱是保障埃及法老神正常代表至尊神在凡间维持秩序的工具。
    宗教向人民宣布,河流、、山川、矿藏、沙漠、沼泽都是神赋予人类的,因此人民必须服从神和神的使者,这便是契约。
    在后面的章节,我们会更清晰的看到国家的元首是由教皇来任命,因而产生了十字军东征,文艺复兴等举世闻名的故事。
    因为宗教捆绑着权利,而权力往往又掌握在国家手里,而一个国家必须牢牢掌握权力,因此宇宙只有一个神的观念,得到大多数国家的推崇。一神论就这么推广起来了。
    在后面的章节,我们知道,基督一开始其实只是犹太教的一个神秘教派,他们想说服犹太人、拿色勒人,他们认为宇宙至高神有私心偏见,对人类漠不关心,因此有必要将耶稣的好事福音传播的世界。
    基督教的成功成为七世纪阿拉伯半岛的另一宗教,伊斯兰教的典范。伊斯兰教也开始发展起来了,到公元五百年,基督教也收服了古罗马帝国。到十六世纪初,除东亚、非洲南部,一神论以控制了亚洲大部分区域。
    我们可以发现西方文明在军事对外侵略的过程中,一个民族占领另一个民族原有的土地,消融原有民族或二者融为一体,然后继续扩张,占领另外一个城池、国家,在这个过程中,宗教也同样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而在这整个侵略扩张的过程中,哲学几乎不起任何作用。
    宗教和军队成为推动西方世界对外扩张的两股合力,这与东方世界,尤其是中国完全不同。
    宗教总体来说是由泛神论—多神论—一神论的方向发展的,而推动这种发展趋势的不是别的,正是奴隶制度向封建集权制集中的过程中,宗教领袖和君王的结合的一种统治需要。
    一神论遇到了一个难题,宇宙既然有一个善良的神控制,那为何人类还有这么多浩劫呢?战争、洪水、火灾、地震难道是善良的神应该有的行为吗?
    人类“邪恶的难题”在一神论中不太好解释,神赋予人类自由意志,若世间没有邪恶,那人类又如何在善恶之间作出选择呢?于是二神论的认出来叫嚷了:有一个专门的恶神(撒旦)专门在与善神做对,二神论的代表教是袄教,俗称拜火教。他们认为善神是阿湖拉.马兹达,恶神是安哥拉.曼纽。在北魏时期,拜火教传入中国洛阳,但发展得并不好。
    另外二神论还包括摩尼教和诺斯替教等。
    波斯第二个帝国信奉的就是拜火教,但最终败给了一神论的***,目前全球只剩下印度、中东少数人信仰二神论,二神论又叫做二元论。
    再说说多神论。原始社会和农业社会初期,人们认为动植物、石头、河流、山川、沼泽、沙漠都有灵性,人类是可以跟他们沟通的。
    在今天的英国还有一些地方有向河里扔冬青植物的习俗。他们在河边唱歌,并把自己心中的秘密分享给河流,因为他们认为,如果不告诉他们的河流,那么就会有灾难降临,这跟原始社会人类围着一堆篝火跳舞并祭拜太阳月亮的概念是一样的,这种万物有灵的概念便是多神论。
    但多深论逐渐消亡了,原因很多,其中最关键的是,随着定居生活的到来,祭司们为了达到控制部落的目的,逐渐变成了人和其他动植物、自然岩石的中介,由于部落的人不懂得如何沟通山川和动植物,但是祭司们说他们会。于是,祭司先用一种通灵的仪式,祭拜之后,便可以和他们沟通了,沟通的结果,由祭司代为转达。多神论由此也便渐渐失去了获得支持的机会,逐渐与政权脱钩了。
    在古希腊的奥林匹斯十二主神分别为:宙斯、赫拉、波塞冬、雅典娜、阿瑞斯、得墨忒耳、阿波罗、阿耳忒弥斯、赫淮斯托斯、阿佛洛狄忒、爱马仕和赫斯提亚。
    不同地区的居民要向不同的神缴纳税金,对于古希腊以及周边两河流域的其它国家的国民来说,神再真实不过,就好比今天我们眼中的华为、苹果一般,人们要向华为和苹果支付账单,并接受它们传输的信息,而在伊南娜女神的庄园、果园和土地里,妇女和男人们领取她的工资,为她种植果园,并向她付土地租金,伊南娜女神就如同苹果公司一般,由此可见,宗教就是规则,是契约,与我们今天的苹果集团一样,为你提供生活机会,你则要为他服务。
    而二元论的灵性则与之完全不同,灵性正是古代二元论宗教的遗产,之前,说到的善神、恶神,善神住在灵性而充满幸福的世界,恶神则创造了一个由物质构成的世界,撒旦不知怎么才能让物质世界永世长存,于是渴望赋予他们生命,撒旦便诱惑来自纯洁灵性世界的灵魂,再将这些灵魂关到物质的躯体内,由于灵魂的监狱(身体)也会衰老死亡,撒旦就不断的用各种肉体上的欢愉来诱惑这些灵魂,包括食物、性和权力,等到身体终于回归尘土,让灵魂有有机会逃回灵性世界,于是灵魂就从一个身体转移到另外一个身体,依旧不停的追求食物、性、权力,虚度光阴。
    二元论告诫人类要打破物质枷锁,踏上回归灵性的世界旅程,称之为灵性之旅(现代人通常解释是宗教的灵性,指对宗教的领悟、理解,宗教说,悟心、悟道,佛教说灵性就是悟心。)
    它和宗教有根本区别,前者要逃离世俗,后者则要巩固世俗的秩序,教会为了反对危险的灵性思想,设立了赎罪券,用钱赎买有错误的灵魂,然后便可死后上天堂。
    马丁.路德说,上帝从不偶然预知后面的事情。意思是,一切都是上帝按照既定的方式事先安排好的,后来高举灵性之旅的旗帜跟教会大干了一场,并且点燃了宗教改革的战火,他倡导的改革思想是: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无需通过教会,因为人人都是僧侣,在信仰上人人平等。这种思想当然激怒了教会的教皇,改革虽然轰轰烈类,但最终败给了拥有世俗权力的教会。
    因此如果你问宗教是什么,那么宗教就是国家、是法律,是道德,是条约、是束缚人类思想和身体自由的一道枷锁,也是无助人对这个世界寻找自我慰藉的心灵场所。
    奴隶和封建的农业社会是人类聚集后历时最久远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因为人类对未知的恐惧而祈祷神灵的帮助,然后被部落祭祀和首领利用,导致宗教的产生—宗教作为人和神沟通的媒介。这个“媒介”控制了人类的思想,是人类意识中一直保存着灵魂、天堂和地狱的根本原因。根据当下一种流行的科学方法,如果人类一直都相信灵魂,天堂好地狱的存在,那么,人类可以创造出灵魂,天堂和地域,相信这一天不会太久远。因为人类意识是什么样的,这个世界最终就是什么样的,这种观点,逐渐流行在“科学”这个新的上帝信徒群体中。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