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199章 身影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199章 身影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李天佑心里一动,装作不经意地走过去,跺了跺冻僵的脚,指着那堆杂物对后勤兵笑了笑:“同志,你们这清理呢?这些破水壶和电线还要不?看着都烧坏了,留着占地方。”他指了指自己的卡车,语气自然得像在拉家常,“我们等会儿要往后方处理场送空箱子,顺路帮你们捎过去烧,省得你们再跑一趟腿,天冷路滑的。”运输队经常帮后勤捎带杂物,这理由合情合理。
    后勤兵抬头看了看他,又瞥了眼那堆确实没什么用的破烂,挥挥手:“行啊司机师傅,那可太谢谢了!我们正愁没车运呢。”说完继续埋头清理其他杂物。
    李天佑心里刚泛起一丝喜意,正要弯腰去捡,身后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李师傅,我来!”王铁柱一个箭步冲上来,不等李天佑反应,已经麻利地蹲下身子,双手抓住那捆电线和几个水壶,轻轻松松抱了起来。他胳膊上的肌肉绷紧,脸上沾了点灰尘,却笑得一脸真诚:“您是老司机,要盯着车呢,这种脏活累活我来就行!别脏了您的手。”
    李天佑伸到一半的手僵在半空,只能把到嘴边的“我自己来就行”咽回去,看着王铁柱抱着那些“宝贝”走向卡车,心里像被什么东西轻轻蛰了一下。他指了指车斗角落:“放那边吧,靠着工具箱,别压着药品箱子。”王铁柱“哎”了一声,小心翼翼地把东西放好,还用绳子简单捆了捆,生怕路上掉下来。
    看着王铁柱认真的样子,李天佑突然觉得有些无奈。这小伙子的尽责没有半分恶意,甚至带着对“老司机”的尊敬,可正是这份纯粹的责任感,像一道无形的屏障,挡住了他使用空间能力的可能。他连假装整理杂物、趁机将水壶和电线收入空间的机会都没有,王铁柱的目光始终在他附近,清澈又直接。
    傍晚抵达后方处理场时,李天佑只能看着那捆电线和水壶被后勤兵当作垃圾扔进焚烧坑。火苗舔上油污的橡胶皮,发出“滋滋”的声响,冒出黑烟。他站在远处,看着那些本可以在未来修理电台、给战士装热水的“宝贝”化为灰烬,心里空落落的。
    空间里的微光安静地亮着,却第一次在如此近的距离、如此微小的目标上,显得这样“无用武之地”。寒风卷起焚烧的灰烬,落在他的棉衣上,像一层无声的叹息,战争教会他在绝境中寻找希望,可现在,他得学着在束缚中等待下一个机会。
    此后的几次任务,像在重复同一场无声的博弈。随车的保卫战士换了几茬,有时是王铁柱那样眼里藏着光的新兵,攥着步枪的手始终冒汗,却把“保护物资”四个字刻在心上;有时是满脸风霜的老兵,眼角的皱纹里藏着战场的故事,目光像鹰隼般锐利,上车前会绕着卡车转三圈,连轮胎纹路里的石子都要抠掉,仿佛能看穿所有隐藏的秘密。无论面对谁,李天佑都像走在薄冰上,每一步都得掂量再三。
    还有几次,李天佑能敏锐地察觉到,保卫战士的目光深处藏着一丝熟悉的审视,那是属于赵干事的味道,像细密的网,无声地笼罩着他的一举一动。他知道,那道无形的“网”从未撤去,只是编织得更加隐蔽,在他以为放松的时候,轻轻收紧。
    那次运送弹药去二线阵地,路过一片被炮火犁过的荒坡,雪地里半露着个铁皮罐头盒,边缘还沾着点午餐肉的油渍,多半是美军撤退时掉落的。李天佑膀胱明明不胀,却还是揉着肚子说:“同志,停下车,我去那边方便一下。”保卫的老兵叫老周,闻言点点头,却没回车里,而是靠在车门上,掏出烟卷点燃,目光慢悠悠地扫过李天佑“方便”的方向,像在欣赏风景,却又把每一寸雪地都纳入视线。
    李天佑蹲在灌木丛后,手指刚碰到罐头盒的铁皮,就感觉那道目光扫了过来,只能假装系鞋带,把罐头盒又踢回雪堆里。起身时,老周笑着递过烟:“这鬼地方,撒泡尿都得防着冷枪,快上车吧。”李天佑接过烟,指尖有点发凉,烟卷在指间转了半圈,没点燃。
    还有次遇到辆翻在沟里的美军吉普,车身被炮弹炸得焦黑,轮子还在空转。李天佑放慢车速,指着残骸说:“说不定有能用的零件,咱们顺道捡点?”副座的保卫战士是个刚从侦察连调来的小伙子,立刻皱眉:“李师傅,这太危险!美军经常在残骸里埋诡雷,上次三班长就栽在这上面。任务要紧,别节外生枝。”
    他语气坚决,手已经按在了步枪的扳机上,大有“你敢下车我就硬拦”的架势。李天佑看着吉普驾驶座下露出的半箱子弹,只能叹口气,踩下油门:“行,听你的,安全第一。”后视镜里,那辆吉普越来越小,像块卡在喉咙里的骨头,咽不下,吐不出。
    最让他无奈的是运送粮食那次。公路旁的雪地里,半埋着个军用口粮袋,绿色的帆布上印着美军标识,鼓鼓囊囊的,显然没被打开过。李天佑的心猛地一跳,里面说不定是巧克力或压缩饼干,够前线一个班的战士顶一天。他刚想打方向盘靠边,副座的保卫战士就轻声提醒:“李师傅,按规定路线走,不能随意停车。前面三公里有检查站,偏离路线要登记的。”
    那战士是个戴眼镜的文书兵,说话文绉绉的,却把规章制度背得滚瓜烂熟。李天佑看着口粮袋在雪地里若隐若现,像在对他招手,最终还是咬咬牙,让卡车笔直驶过。车轮卷起的雪沫溅在口粮袋上,把它彻底埋进了更深的雪层。
    次数多了,李天佑终于认清了现实:在“影子”的注视下,别说大规模收集物资,连小规模的“拾荒”都成了奢望。他甚至不敢在驾驶室里偷偷从空间取块巧克力,保卫战士的目光总在不经意间扫过他的动作,任何一点异常的“凭空出现”,都可能被放大。
    他忘不了赵干事那双探究的眼睛,柳潭里的“神迹”、水门桥的崩塌,这些谜团还悬在头顶,一旦再出现不明来源的物资,有心人很容易就会把线索系到他这个“总在关键区域出现的司机”身上。风险像悬在头顶的利剑,每一次试探都可能引火烧身。
    他开始彻底蛰伏。空间能力的使用被压缩到极致,只剩下最隐蔽的保命手段。遇到零星炮击时,他会在炮弹落地前的瞬间,让自己的身体暂时躲进空间,只留个空座位给保卫战士,等硝烟散去再“凭空出现”,笑着解释:“刚才趴到座位底下了,反应快吧?”
    有次遭遇冷枪,子弹擦着驾驶室飞来,他在千分之一秒内将子弹收入空间,玻璃被震出裂纹,保卫战士惊出一身冷汗,他却面不改色地说:“运气好,子弹打偏了。”这种极限操作极其耗费精神,每次用完都头晕目眩,像被抽走了半条命,可他别无选择。
    夜深人静时,李天佑躺在通铺里,意识沉入空间。里面的物资还堆得满满当当:柳潭里“顺”来的羊毛毯泛着柔光,水门桥缴获的螺栓闪着冷光,还有那些没来得及送出去的罐头、药品,像一座座沉默的小山。可这些曾经让他引以为傲的“储备”,如今却在蒙尘,他不敢拿出来,只能偶尔在极度隐蔽时,偷偷取块巧克力补充体力,或是用冻伤药膏涂抹自己冻裂的手。看着空间里日渐消耗的压缩饼干,听着营区里传来的新装备运输声,他心里的焦虑像野草疯长。
    前线的平静是暂时的,连新来的政工干部都在学习会上说:“联合国军怕是在在攒劲,下一场仗只会更难打。”李天佑清楚的知道,那些空间里的物资,本应是下一场风暴里的救命稻草。羊毛毯能裹住冻僵的战士,罐头能让空腹的战友有力气冲锋,炸药能炸毁敌人的碉堡。可现在,它们只能静静的躺在“异次元”里,陪着他在阴影里蛰伏。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纸,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李天佑攥紧拳头,指甲深深嵌进掌心。他知道,蛰伏不是结束,只是等待。等下一场风暴来临,等那个需要他的瞬间,这些蒙尘的“希望”,终将冲破束缚,再次为这片土地点燃光火。而他这个“幽灵”,也终将在最合适的时机,重新潜入战场的夜色里。
    长津湖战役的惨烈胜利带来的震撼与狂热,如同投入冰湖的石子,在联合国军的静默与志愿军的喘息中,涟漪渐渐平复。鸭绿江两岸的硝烟暂时敛去,却在空气中凝结成一种绷紧神经的僵持。朝鲜战争进入了一段相对漫长却暗流汹涌的休整期。美军在南方舔舐伤口,志愿军在北方积蓄力量,双方都像盘踞的猛兽,用沉默丈量着下一次扑咬的距离。
    对李天佑而言,这五个月的休整期是名副其实的冰火两重天。明面上,他依旧是运输队里一名普通的卡车司机,每天握着方向盘穿梭在补给线上,像头勤勤恳恳的老黄牛。但这平静的表象下,却是如影随形的束缚。
    李天佑渐渐开始像钟表般严格遵守规则。卡车的轮胎永远沿着规定路线的辙痕行驶,哪怕路边废墟里露出半截美军罐头,他也目不斜视,油门踩得平稳,仿佛那诱人的金属光泽只是普通的石块。
    停车休整时,他会和保卫战士一起坐在驾驶室里吃炒面,目光始终落在车辆周围三米内,绝不主动提议去“探索”任何可疑区域,担心连多看一眼废墟的动作都显得“不合时宜”。车上的物资交接更是一丝不苟,清单上的数字与实物核对三遍,签字时的笔画工整得像印刷体,绝不给人留下“夹带”或“遗失”的任何想象空间。
    空间里的宝贝成了封存的禁忌。那些从柳潭里“顺”来的美式罐头、磺胺粉,还有几件能抵御严寒的厚呢子大衣,都静静地躺在黑暗中,蒙上了一层薄薄的“灰尘”。除非在极度饥饿或严寒中,他绝不轻易动用,仿佛那是潘多拉的魔盒,一旦打开就会释放出无法预料的危险。
    渐渐地,李天佑成了运输队里最沉默的人之一。战友们讨论前线“神迹”时,他要么认真擦拭方向盘,要么低头保养车辆,仿佛那些传说与自己毫无关系。就算有人聊起停战谈判的乐观前景,李天佑也只是笑笑,从不接话。他像一台专注于方向盘和路况的机器,把所有情绪都藏在眼底深处,只在没人注意时,才会任由疲惫和焦虑爬上眉梢,稍稍放松片刻。
    在跟过车的保卫战士们的眼中,李天佑是个技术过硬、性格沉稳甚至有些木讷的可靠老兵。无论遇到小股敌袭还是炮火封锁,他总能第一时间踩下油门或躲进掩体。化险为夷的次数多了,大家都将一开始的“幸运”最终归结为“经验老到”“运气好”,是个让人省心的搭档。可只有李天佑自己知道,每一次平稳运输的背后,都是内心无声的嘶吼,那曾让他在长津湖力挽狂澜的空间能力,此刻像沉重的枷锁,勒得他喘不过气。
    更让李天佑坐立难安的是,他知晓这段“静默期”背后隐藏的血腥真相。当广播里断断续续传出“联合国军提出进行停战谈判”的消息,基地里逐渐弥漫起乐观情绪时,李天佑的心却沉到了谷底。
    只因为他清楚地记得,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这场“和谈”不过是美军精心策划的烟幕弹,真正的目的是利用志愿军后勤线漫长脆弱、依赖“礼拜攻势”的致命弱点,积蓄力量发动大规模反击,目标直指三八线!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