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学生们都低下了头。
    “搞技术,最怕的不是遇到问题。“陈庆山接着说,“最怕的是遇到问题就放弃。“
    “我和周工,在这行干了几十年。“他的声音变得温和起来,“见过太多半途而废的项目。不是技术不行,是人不行。人一放弃,什么都完了。“
    周工程师也走过来:“同学们,我知道你们辛苦。但你们要明白,咱们现在做的事,是在填补国家的空白。“
    “国内没有人做出过真正的数控机床。“他说,“如果咱们成功了,那就是第一个。这个荣誉,值得你们坚持下去。“
    学生们的眼神,慢慢又亮了起来。
    “我明白了。“刘建站起来,“陈总工、周工,我们会坚持的。“
    “对!“其他人也纷纷表态。
    郑昊站在车间门口,把这一幕都看在眼里。
    他知道,这是团队成长的必经阶段。
    从兴奋,到疲惫,到怀疑,到坚定。
    只有经历过这些,团队才能真正成熟。
    下午的时候,郑昊把陈庆山和周工程师叫到了办公室。
    “两位老师,辛苦了。“他给两人倒了茶,“我看这段时间,你们几乎没怎么休息。“
    “搞技术就是这样。“陈庆山端起茶杯,“一头扎进去,就顾不上别的了。“
    “不过说实话,我心里挺高兴。“周工程师笑了,“虽然问题多,但每解决一个问题,就离成功近一步。“
    “两位老师,我想听听你们的真实想法。“郑昊认真地说,“这台样机,最终能做成吗?“
    陈庆山和周工程师对视一眼。
    “能。“陈庆山说得很肯定,“而且不是一般的能做成,是能做得很好。“
    “现在遇到的这些问题,都是正常的。“周工程师说,“任何新设备在研发阶段,都会遇到无数问题。关键是要有耐心,一个一个解决。“
    “那你们预计,还需要多长时间?“
    陈庆山想了想:“如果顺利的话,再有两个月,样机应该能达到稳定状态。“
    “两个月......“郑昊点点头,“那就是八月份。“
    “对。“陈庆山说,“到时候我们可以做一次正式的验收。“
    “好。“郑昊说,“那这两个月,资金和资源方面,你们需要什么尽管提。“
    “暂时不需要什么。“周工程师说,“就是希望小郑你能稳住那些学生的情绪。年轻人嘛,容易急躁。“
    “我会的。“郑昊说。
    送走两位老人,郑昊坐在办公桌前,拿起桌上的照片。
    那是前几天拍的全家福。
    他和赵晓兰坐在中间,赵晓兰抱着小郑航,宝儿站在旁边。
    一家四口,笑得很开心。
    郑昊看着照片,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这就是他想要的生活。
    有家庭的温暖,也有事业的追求。
    两者都不想放弃,也不会放弃。
    晚上回到家,小郑航正在哭。
    赵晓兰抱着他哄,但小家伙就是不停。
    “怎么了?“郑昊接过孩子。
    “不知道,下午开始就一直哭。“赵晓兰说,“喂了奶也不行。“
    郑昊抱着儿子,轻轻拍着后背。
    “不哭不哭,爸爸在呢。“
    小郑航看着爸爸,哭声渐渐小了。
    “你看,还是爸爸管用。“赵晓兰笑了。
    “可能是想我了。“郑昊说,“这几天我去厂里的时间太多,陪他少了。“
    “你就臭美吧。“赵晓兰说,“孩子才这么小,哪懂那么多。“
    “谁说的。“郑昊认真地说,“孩子虽然不会说话,但能感觉到。“
    他抱着儿子在屋里走来走去。
    小郑航终于不哭了,小手抓着爸爸的衣领。
    “你看,他抓着我不放。“郑昊说,“就是想我了。“
    赵晓兰摇摇头,不跟他争。
    宝儿从外面跑进来:“爸爸,姥姥说吃饭了。“
    “好,这就来。“
    一家人围坐在炕上吃饭。
    李秀花做了一桌子菜,都是赵晓兰爱吃的。
    “晓兰,月子里得好好补补。“李秀花给女儿夹菜,“多吃点肉,奶水才足。“
    “妈,我吃不了这么多。“赵晓兰说。
    “能吃多少吃多少。“李秀花说,“剩下的让你男人吃。“
    郑昊笑着接过碗:“妈,您也吃。“
    “我吃了。“李秀花说,“对了,小郑,厂里最近忙吗?“
    “挺忙的。“郑昊说,“在做样机测试。“
    “那个什么数控机床?“
    “对。“
    “能做成吗?“李秀花问。
    “能。“郑昊很肯定。
    “那就好。“李秀花说,“妈不懂你们搞的那些技术,但妈知道,你是个有本事的。“
    “妈,您别这么说。“郑昊有些不好意思。
    “咋不能说?“李秀花说,“咱们村,甚至咱们县,有几个人能像你这样办厂子的?“
    “对啊。“赵晓兰也说,“我爸都说,你是他见过最有出息的年轻人。“
    郑昊笑了笑,没有接话。
    如果让他们知道,这些所谓的“本事“,其实是用了两辈子的经验...
    吃完饭,郑昊陪着赵晓兰在院子里散步。
    六月的夜晚,空气里有槐花的香味。
    “孩子满月了,得办个满月酒。“赵晓兰说。
    “办吧。“郑昊说,“叫上厂里的人,还有村里的乡亲。“
    “那得准备不少东西。“
    “没事,我让三哥去办。“郑昊说,“你就安心养身体。“
    两人走着走着,赵晓兰突然停下脚步。
    “怎么了?“郑昊问。
    “我就是想说......“赵晓兰看着丈夫,“谢谢你。“
    “谢什么?“
    “谢谢你给了我一个完整的家。“赵晓兰说,“有你,有孩子,我很幸福。“
    郑昊搂住妻子:“傻瓜,应该是我谢谢你。是你让我的生活变得完整。“
    两人相拥着,夜风轻轻吹过。
    远处,厂区里的灯还亮着。
    那里,有人还在为梦想奋斗。
    而这里,有最温暖的归宿。
    第二天一早,郑昊又去了厂里。
    车间里,陈庆山正在检查样机。
    “小郑来了。“老人头也不抬。
    “陈总工,昨晚测试怎么样?“
    “不错。“陈庆山说,“连续运转了五个小时,没出问题。“
    “那精度呢?“
    “保持在零点零二毫米以内。“陈庆山放下卡尺,“比我预期的要好。“
    “那就是说,样机基本成型了?“
    “基本成型了。“陈庆山点头,“但还需要更多测试。不同的材料,不同的加工方式,都要试一遍。“
    “我明白。“郑昊说,“陈总工,您和周工辛苦了。“
    “不辛苦。“陈庆山笑了,“能做出这个,是我这辈子最高兴的事。“
    他看着眼前的样机,眼里有光。
    “小郑,你知道吗?“陈庆山说,“我在沈阳干了四十年,一直想做出国产数控机床。但在那边,条件不够,领导不支持,一直没做成。“
    “现在,在你这里,我终于做出来了。“老人的声音有些哽咽,“这辈子,值了。“
    郑昊拍了拍老人的肩膀,没有说话。
    他理解这种心情。
    为一个目标奋斗了一辈子,终于实现的那一刻。
    那种感觉,无法用语言形容。
    “陈总工,这只是开始。“郑昊说,“等样机完善了,我们还要量产,还要推广到全国。“
    “对。“陈庆山擦了擦眼角,“还有很多事要做。“
    “那咱们继续干。“
    “好,继续干!“
    车间里,机床再次启动。
    轰鸣声中,一个新的时代正在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