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各个朝代的物价不同,可阮恬也想过这些猪下水竟这样便宜。
她所在的这个朝代并不在历史的记载上,她姑且把这当做异世。
虽然历史不同,但有些轨迹又有些惊人的相似。如华夏历史上有名气的诗人,在这里也有同名同姓的。就好像是什么平行时空理论,实在神奇。
看人们穿着似明朝时,但风俗有与唐宋有些关联。
唐人爱吃羊肉,故而羊肉价贵,市面上流通的羊肉做法也多种多种。到了宋代,开始大范围豢养肉猪。甚至有人云,南地与北地养的猪只味道也不同。
据说因北地寒冷,猪肉需要大量脂肪,肉质鲜美。不过阮恬在念书的时候,倒是听老师讲过一些历史小故事。仿佛提到过,那时宋人养猪的技术已经非常高超,也诞生了不少做猪肉的办法。这其中,阉割公猪也成了一种营生。
阉割后的公猪,长势减缓,味道却更为鲜美,也因此流入富人的餐桌。从此以后,猪肉才由过去的难等大雅之堂,成了非常适合烹饪的菜肴。
虽然不知真假,但阮恬倒是觉得这个野史小故事颇有几分道理。
如今养猪的办法粗糙,喂得不过是些泔水米糠。普通人家的泔水哪有的油水,自家尚且不够吃,猪肉的品质也没办法保证。因而,农村人家养猪,都是给自家杀了吃肉。屠户要用的猪,则从专门养殖的农户手中购得。
又因越国强盛,不仅重水利,兴农业,在军事上也很强大。虽然每年都有外族人前来边关滋扰,但也未见大的战役。
因气候好,草木丰沛,畜牧业发达。越国之前牛支贵重,不许随意宰杀。要想吃到牛肉,需要等到耕牛年老,或者运气好能吃到意外死亡的牛。而在越国时期,牛羊养殖已成了寻常事。
一斤羊肉在前朝时,能卖个七八十文,几乎与茶叶等价。而在越国时期,羊肉养殖的多了,价格大幅下降。一斤普通羊肉,也不过三十四文。
且越人擅烹羊,不论是灸,还是煮,都能做的很好。
所以在齐州城中,才有不少经营羊肉的食肆酒楼。
而一头大肥猪,也不过一两银。
须知道,这可不是什么后世养殖场中的那种猪,而是真真正正的大肥猪,大的吓人。
因而价格低廉的猪肉,就成了不少平民百姓的选择。
从米粮肉价可看一个国家的强盛,百姓们生活所需要的商品价格低廉,证明国力强大,百姓都能吃得饱饭,更吃得上肉。
平民老百姓吃猪肉,富人吃牛羊,倒也没什么毛病。
在食肆里食客们手中都有些小钱儿,大家自持身份,自然是不会研究做猪肉的方法。倒是市井的些烧饼包子铺的,能见到猪肉馅儿的。
因此,猪下水这样便宜,但还是远远超出了阮恬的想象。
她和钱氏也没买别的,直接坐了车回家。
骨头汤还有些,刚刚买了猪下水,又买了几根棒骨。
回到家已是下午,阮恬撸起袖子,欢欢喜喜拿盆和面,打算做阳春面。
阳春面是扬州特色,是江浙一带小有名气的面食。因市价十文,市井俚语便以十为阳春。
不过的多数人只知道阳春面,却不知道此阳春彼阳春。这个俚语十暗喻小阳春,则农历十月。
如今这些已不重要,味道才是取胜的关键。阳春面各地都有不同的做法,或以葱油,或以酱油等。但无论哪一种,都获得不少人群的偏爱。成了人们口耳相传的,市井美味。
家中的麦粉早已在新年时就用完,便又拿了大麦碾碎做粉。新鲜的面粉香味十足,要用温水一点点搅拌成絮状。直到揉面饧面,再成一个饱含面筋的柔软面团。
揉好的面团,盖了块微湿的布搁在一旁。这是第二步饧面,过了这一道,就可以擀面条了。
一碗好吃的阳春面,汤底则是关键。因这本就是江浙面食的一大特色,以汤取胜。
相应的,在不那么流行汤面的北方,则更注重面条的口感,如大众美食:炸酱面。
家里早有熬好的肉汤,正好用做汤底。
许多百姓一年到头都不得几点荤腥,炒菜也只肯用一点点油,不少人家多用水煮。不过这一点在秦家倒不适用,秦家人爱吃,就算买不起,也能寻得办法。去岁山上采来的野菜晒干,泡软焯水加了佐料调一调,也是一道美味。
她以前不爱猪油,如今却不得不吃。好在也没什么好挑剔的,毕竟尚有许多人连肚皮都填不饱。
汤里调入酱油与猪油,味道就很好了。
面条要切得细细长长,如此才能吸饱汤汁,享受面香与肉汤的鲜美。
煮面时也稍加小心,不可一股脑丢进去,免得粘连。下面时要尤其小心,捞面时也要弄的齐整。码放在碗中,放上一点猪油,再加入酱油,最后用滚烫的肉汤冲。这会儿还可以切入一点细碎的香葱,味道会更好。
虽没有什么浇头,却是一碗最平凡不过的美味。
钱氏心疼儿媳,故而也不许她每日下厨。
但阮恬偶尔做一餐,全家人都很受用,要吃的干干净净,恨不得碗底都要舔干净。
这会儿见一碗面上桌,摆的齐齐整整的面条堆叠在碗中,淡酱色面汤清澈见底,汤上浮着大大小小金色的油花,还有翠绿的香葱点缀,阵阵香味儿扑面而来。
还没吃,就已经感受到这鲜美的滋味。
再入口,面条爽滑,肉汤浓郁,伴随着猪油香,实在诱人。
再有一盘拌野菜和咸鸭蛋与一道小咸菜,那叫一个爽快。
阮恬见大家吃的酣畅,眯着眼睛笑:“若是有一碗葱油,那味道还要更好。”
钱氏吃的连连点头,遂问:“这也是食单上教的?”
她不识字,自然看不出什么门道来。左右食单是儿媳买的,她也懒得去看,更没必要。都是自家人,哪需要分的那样清楚。
“这食单写得有些杂乱,一会儿是教人做面,一会儿又是做菜,上面竟还有几个养猪的窍门。”阮恬看似犹豫,实则是早就准备好的话术。
“养猪?”秦升抬头,笑问:“食单里还能教人养猪?”
“那当然。”小姑娘耸了耸鼻尖,一脸可爱的说:“到时候就买头小猪来试试,我照着食单做了好多菜都好吃,说不定猪也能养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