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无名居的包子、饺子卖的好,更有人贪恋那一碗沁凉的醪糟汤圆好滋味。
生意好起来,每日数着铜板都要乐醒。
阮恬数次感慨,说本是要做食肆,如今倒是成了学生们的课外食堂。乍看,还真是像极了各大高校后门外的小馆子。
这日,又有人来店前卖包子,可蒸笼里却不是包子,而是一个个形似梅花,薄可透光的小点心。
“娘子这卖的又是什么?”
“便是叫做烧麦的,是道偏远之地失传的小点心。”
一听已是失传,那人忙说:“请给我一笼。”
阮恬为何会想起做烧麦,这还要从那日让阿兰上街买鸡蛋说起。
阿兰只会些力气活儿,精细的做不成。便让她捏饺子,结果成了个面坨坨。钱氏嫌她浪费东西,她还嘟囔:“反正都要吃下去,模样好坏又有什么关系。”
可等阮恬包了一个个形似元宝的饺子出来,她便拍着巴掌赞叹:“小娘子的饺子做的可真是好。”
惹得钱氏白眼儿翻的老高,说阿兰也不知道和谁学坏了。
这日,就叫她拿了钱上街买些鸡蛋,要给包子做馅料使。
结果她买回来一篮子鸭蛋不说,还是些咸蛋。
这蛋早就从咸水里捞出来,天这样热,很容易放坏掉。几十个咸蛋,要吃到什么时候是个头。说不准边吃便要坏掉,未免浪费。
阮恬想到蛋黄粽,正看到饺子皮,便想到做烧麦吃。
此地没有烧麦的。作为一道被华夏人耳熟能详的点心,烧麦诞生的年代要比许多面点都要晚一些。
若做烧麦,面上就有讲究。
做烧麦皮有许多种做法,阮恬用的是冷水和面,与烫面面团二者合二为一,如此的面团更富有韧性,容易制成较薄的面皮儿。
因考虑只是消耗鸭蛋,便也没去定制专用的烧麦擀面杖,只用家中寻常的擀面杖替代。
薄薄的面皮儿擀出荷叶边儿,薄薄的皮儿,好看极了。
李氏拿起来一块,迎着日光感叹:“就是做块儿面皮儿,都能出花样儿来。”
钱氏心疼她辛苦,叫她做了这回就算啦。
阮恬含笑,教大家如何包烧麦。
担心不够卖,拢共做了两种馅儿。
一种糯米鲜肉的,一种蛋黄肉松的。
糯米与干香菇提前一晚上泡发备用。第二日,将糯米上锅蒸熟,再用熟制的猪油与香菇丁同炒制。炒制好的香菇糯米与炒熟的肉馅儿拌匀。
趁着蒸糯米的功夫,便可做肉松与蒸咸蛋黄。这一步并不难,只是需要耐心。等到差不多火候了,盛出来放凉。此时,要炒肉馅儿。猪肉馅儿里加了蔬菜丁,颜色绚烂,看着就馋人。
等到一切料备好,取一张烧麦皮放在手心,包入馅料。
至于蛋黄肉松的,则是多了一步将半个蛋黄塞入馅料当中的步骤。
烧麦这道点心之所以广受好评,有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外形好看,口味多变。
大早上,听说无名居出了新式点心,便涌来一群人买。
有个好吃的书生便坐在店中与食客们感慨,说这烧麦是:“……馅软而喷香、油而不腻。表皮洁白晶莹,如玉石雕琢的石榴一般。”
许多人就吃个热闹,一听这样曼妙的描述,便都来了兴致。一吃之下,果然赞叹。
只有阮恬觉得太过浮夸,她那馅料用了酱油,皮薄透光,哪来的莹白如玉,说是酱油色还差不多。不过年轻人嘛,总要给他们一个见识这个花花世界的机会。
既用了咸蛋黄,蛋白便余下不少。加了些蛋黄搅匀,一起拿去锅上蒸熟,最后用刀剁碎。热锅热油,煸炒咸蛋,此时加入蔬菜丁,再加入些许嫩虾仁。等到炒出香味时,便可以加入开水。待到锅中起气泡时,同时加入豆腐。
起锅时,可用少许淀粉水勾芡。
因有了虾仁,又增添了几分鲜美。嫩豆腐滑嫩,与蔬菜的清甜融合,而咸蛋的加入,不仅减少了盐的用量,更增添了几分特别的风味。初品时,竟有几分蟹黄豆腐的滋味。配一碗米饭,可是顶好的滋味。
其实这叫做咸蛋豆腐煲,用砂锅最好。不过阮恬担忧这道菜不好卖,何况只是为了消耗剩下的咸蛋,便没有采买合适大小的砂锅,只用稍浅的敞口大碗装盛,倒是有几分日式的情调。
卖烧麦时,她便与人说中午会添一道蛋黄豆腐煲,可配米饭食。
其实内心格外忐忑,唯恐这道菜无人喜爱。
虽是做食肆的,可她这儿是用包子打出名号,要是人家当她这儿是包子铺可如何是好。
要吃午饭的当口,左右不见来人,把她急的上火。
“阮娘子,听说你家中今日添了到新菜?”
进来倒是个熟脸,便是做竹制品的那家店主,人称王相公的。
阮恬忙说:“用咸蛋虾仁与豆腐炖煮,用料极简,味道却很鲜美。”
王相公今日不是自己一个人来,随行的还有个年纪稍小些的小子,对王相公很是恭敬,看衣着不像随从。许是王相公家的小辈,亦或是他的学生呢。
阮恬心想着,便听他说:“那便来上一份吧。”
此时在外就餐,多是分餐制,不过在小馆中有时倒也不介意。
阮恬不知这说的是一人一份,还是单一份,只能腆着脸又问了一遍。
王相公佯装生气,说她:“你个小娘子怎么是个憨的,没看见这站了两个人。便是一人一份也成,你做一大份也行。”
阮恬这才笑道:“这不是不了解您的需求,不敢轻易应答嘛。您稍等,马上便好。”
饭是早就蒸好的,就在锅里温着。
要做的只是一道豆腐煲,也不费功夫。
阮恬让秦二姐招待,自己赶忙去了后厨。
阿兰帮着备料,铁锤也将火升起来。
大铁锅炒菜,速度奇快。没一会儿功夫,两份咸蛋豆腐煲便出锅了。
除了豆腐煲,还有一道清爽的醋拌海带,撒了芝麻椒盐的,很是开胃。
待热菜上桌,王相公一看,便笑了。
“瞧,这竹筒小小个子,竟做了蒸饭的容器。”
他端详着与那郎君介绍,“这是我店里做的,不过这花样儿……”
阮恬忙说:“家公也是做木匠的,便顺手雕了花样。”
青嫩的竹筒在热气中散发着淡淡的竹香,掀开盖子,便是一阵米香。而表面则刻了竹叶,与无名居的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