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二百零五章 关口不准放进一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二百零五章 关口不准放进一人!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第205章关口不准放进一人!
    郭明振迟疑一下,答道:「皇上,赵鹤亭他资历极深,万历二年就中进土,选为汝宁推官。
    从那时起,他就不遗馀力在地方教授徒弟,收揽人才..:
    甚至顾泾阳丶高景逸都要称他一声老师前辈。
    又主持铨政数十年,门生故吏遍及朝野上下。
    牵一发而动全身。
    皇上,现在赵鹤亭体衰年迈,时日不多。爪牙尽除,羽翼全剪,是一头没有牙齿和利爪的老虎,不足为患。
    大白天挑着灯笼,无非是一位老人无可奈何的泄愤之举,臣觉得,皇上不妨就由他去他看了看朱由校,看到没有什麽异常,又壮着胆子继续说。
    「皇上,关键是查实他暗地里到底策划了什麽阴谋诡计。」
    朱由校轻轻问了一句:「那你查实了吗?」
    郭明振的头更低了,恭声道:「请皇上恕罪,臣无能,到现在还没有查实。」
    朱由校看了他一眼,没有出声问责,只是问:「说说你查到了什麽?」
    「回禀皇上。
    臣的手下查到赵鹤亭的弟弟赵南斗,带着赵鹤亭的长子赵清衡,于去年秋九月来到京师,置购了一处大院子做府邸,开始活动。
    四处访友,开文会,刊文集,一切看上去像是在为赵清衡出仕造势。
    不过他们十分谨慎,所用家仆使女,都是在赵府做过多年的家生子。书房丶卧室等亲近处伺候的人,都是赵家亲属族人。
    臣借着他府上招募奴仆婢女,选派了精干番子乔装潜入,埋作了暗桩。但是几月下来,只能在外围打转,根本接触不到机要。」
    朱由校没有出声,背着手继续在湖边慢慢走。
    郭明振紧步跟上,继续往下说。
    「臣等用了皇上此前传授的法子,挖细节,找关联。
    我们把赵南斗丶赵清衡拜访过的所有地方,接触过的所有人,还有到赵府来拜访的所有人,全部一一登记在册。
    臣等还把赵府心腹管事和仆人,出门办事到过的地方,接触过的人,也全部一一登记再组织人手,对这些登记的地方和人名调查背景,寻找蛛丝马迹,以及他们之间的关联.」
    「找到什麽?」
    「回禀皇上,找到些线索,发现些端倪。」
    「说说。」
    郭明振转头看了一眼张良。
    张艮马上收住脚步,落后于朱由校和郭明振两人。
    等到张艮相隔十馀步,郭明振上前一步,凑近朱由校的耳边,嘀咕了几句。
    「胆子真大!」朱由校不惊不怒地说了一句,「摸清楚他们的详细计划吗?」
    「回禀皇上,目前臣只探到这些线索。他们商议的详细计划,臣暂时无从下手去获知十朱由校沉默了一会,又问:「你有什麽建议?」
    郭明振马上答:「回禀皇上,臣认为有了线索和端倪,就可直接收网拿人。人拿到了,再慢慢收集证据。
    皇上的安危最重要。」
    朱由校在湖边一处石台站定,背着手看着浩渺的湖面。
    「江南此时已经是春风又绿江南岸,可京师还是春寒料峭。
    俗话说,春冻骨头秋冻肉。
    黎明前的夜色最黑,春暖之前的寒意最刺骨啊。
    赵南星大白天打着灯笼出门,四处访友...无非想告诉世人,而今天启朝,奸侯当道,暗无天日。
    正如你所说,赵南星一个七八十岁老头,爪牙都被朕拔了,有什麽好怕的?
    其实这世上最可怕的是人心。
    人心就像大海,飘忽不定。
    看看风平浪静,实际上暗潮汹涌。
    这一年多我们顺风顺水,向前走了不少路,但是前路漫漫。我们此前落下的路程太多,需要赶的路还很长。
    前路,还有数不尽的风浪和礁石.::」
    郭明振连忙说:「皇上,臣愿为前驱,为皇上的大业赴汤蹈火。」
    朱由校转头看着郭明振,「你是孝元皇后的兄长,是朕的嫡舅舅。朕的外戚,只有你们三家。
    这个案子,你带着王兴国,好生查办。」
    王国兴是新城伯王升的儿子,也是朱由校的亲表弟。
    此前年纪尚少,朱由校叫他用心读书,天启五年把他送去黄圃军校读书,又派去跟着曹文诏在辽东历练了半年。
    天启五年冬天的辽阳丶渖阳奔袭战,他都有参与,亲手斩杀了四枚女真首级。
    天启六年在报国讲习所进修,然后派到都尉司王世德属下做事。
    今年正月才调回京师。
    「继续盯着赵清衡。他从真定回来了?」
    「回禀皇上,正旦时日,他冒雪回了真定,在高邑老宅院盘桓了一段时间,与其父赵鹤亭不知密议了什麽,前两日又回到京师了。」
    「外围突破不了,难以接近,还容易打草惊蛇,那就不要接近了。直接从赵南斗和赵清衡身上下手。
    赵南星意志坚定,他为了儒教理学,为了心中天理正道,虽九死其尤未悔。
    但是他的弟弟赵南斗,长子赵清衡有没有这个决心和意志?
    叫王国兴想法子考验考验他们。」
    「遵旨!」
    朱由校转过身去,对着落在十几步外的张艮招了招手。
    张良连忙小步快跑几步,来到朱由校跟前。
    「张艮。」
    「臣在。」
    「你也是朕的一把利刃,不过这把利刃是对外。建奴丶蒙古,还有朝鲜和东倭,先把这四个地方的网布好。
    军事丶政治丶经济丶文化丶社会,网要布密,不仅要能知道他们的一举一动,还要有行动能力。
    造谣煽动,制造混乱,策反招降..:」
    张艮连忙应道:「臣遵旨!」
    「范家为首的那几家晋商,出关前往科尔沁部的那三支车马驼队,你们有协助王世德盯着?」
    「是的皇上,镇抚司蒙古局的人在协助都尉司的人盯着。」
    「都尉司主要职责是盯住边军,纠察他们有没有违抗军令丶违反军纪...通敌卖国的事,是你们的职责。
    这次事出有因,所以由他们牵头,你们协助。后面这方面的职责,还是你们主要负责。
    都尉司丶保安司获得情报,移交给你们,联合办案,各司其职。」
    「臣遵旨。」
    「那三支商队,收拾了吗?」
    张良看了一眼郭明振。
    他上前半步应道:「回禀皇上,那三支商队刚过大沙窝,锦衣卫蒙古局主事商北生就连同察哈尔前丶中丶左丶右四都护的兵马,假扮马贼,把他们全部劫了。
    那里地处漠南和漠北交界处,也是内喀尔喀五部和外喀尔喀三部丶以及察哈尔部牧场交接处,情况十分复杂,在那里作案的马贼多如牛毛。
    我们还特意留了几个活口,回去给姓范的报信。
    他们一路上快马加鞭,日夜兼程。按照行程,这会应该入关了,在去介休的路上。
    「晋商,晋党。」
    朱由校念了一句。
    郭明振和张良对视一眼,都听懂了朱由校的话。
    这时,曹化淳匆匆走过来。
    「皇上,司礼监收到四封急奏,事关重大,奴婢不敢懈怠,呈禀御览。」
    说着,双手把四封奏章高高举起。
    朱由校右手一抄,接过四封奏章,看到封面上的标题,脸色不由一变。
    四封奏章看完后,朱由校仰着头,双手捏着奏章,背在身后,站在湖边,面对湖面。
    腰后的四封奏章,在他的手里一颠一颠。
    「有意思。
    有人嫌朕的一桌菜不够丰盛,又硬生生给朕加了四道硬菜!
    你们知道这四封奏章是谁上的吗?」
    郭明振和张艮连忙恭声应道:「臣不知。」
    「曹大伴,告诉他俩。」
    「遵旨。郭都使,张指挥使,皇上手里拿着的四封奏章,是唐藩丶福藩丶周藩和路藩,与藩府长史联名上疏,请宽仁悯恤,崇儒弘文,肃正纲纪,广施仁政。」
    曹化淳的话让郭明振和张良大吃一惊。
    这四位都是分封在河南的宗室藩王,一起与王府长史联名上疏,上疏的标题还如此意味深长.:
    偏偏又发生在数兴大案,江南士绅为之一空,皇上又把目光投向晋党晋商的微妙之际。
    大事件啊!
    宗室藩王也被那些士林们煽动得下场了?
    郭明振和张良低着头,大气不敢出。
    「宽仁悯恤,崇儒弘文,肃正纲纪,广施仁政。」朱由校讥笑两声,「听听上疏的标题,四本题本,几乎一模一样,还有用词文笔,好像是一个老师教出来的。
    除了河南的这四位藩王,其它宗室藩王的上疏,想必都在路上。
    宗室藩王,终于也坐不住了。
    他们想干什麽?
    造势吗?
    天下舆情汹涌,上至宗室藩王,缙绅官宦,下至贩夫走卒丶乡野村夫,都反对朕的新政,逼朕迷途知返,重回正道,成为他们摆布的吉祥物!」
    曹化淳率先跪下,郭明振和张艮马上跟着跪伏在地,齐声道:「皇上息怒。」
    曹化淳多说了两句:「皇上圣明,这些臣子的心思,皇上心知肚明,万不可为了他们急了心气,有损龙体。」
    朱由校摆了摆手,「朕还不至于被他们几封不痛不痒的奏章,挤兑得气急败坏,心绞脑梗。
    都起来,陪着朕继续走走。」
    「遵旨。」
    三人连忙起身,弯腰低头,恭敬地跟在身后。
    朱由校把四封奏章递还给曹化淳,背着手,沿着湖边小道继续走。
    「他们还真是神通广大。
    一向只知道享受荣华富贵丶双耳不闻窗外事的宗室藩王,都被他们说服,甘愿下场,这趟浑水。」
    张艮灵机一动,说了一句:「这正好说明皇上圣明,打痛他们了,这才狗急跳墙,气急败坏之下,不顾祖制和国法,连宗室藩王都敢勾连煽动..:
    可见皇上此前种种举措,正中他们的要害,让他们惶惶不可终日。」
    曹化淳和郭明振忍不住转头看着他。
    小张子,你还是把刚才的话收回来,让我来说。
    朱由校转过头来,看着张艮笑着点了点头。
    「有长进。」
    说完后,朱由校转身回去,看着旁边的湖面,悠悠地说:「也好,既然上了桌,那就一块吃。」
    张家口堡,守备杨原德披着衣甲,带着亲兵家丁,急匆匆地赶到关口城楼上。
    此时朝阳高悬,天色大亮,天地澄清。
    远处的山岭层峦叠蟑,草原连绵起伏,一支骑兵排成整齐的队形,缓缓向关口逼近。
    旌旗招展,兵甲鲜明,气势如虹,锐气凌厉。
    「看着不像是漠南蒙古人的兵马。」
    杨原德喃喃地说。
    旁边的中军应道:「守备,蒙古人没有这样的气势,也没有这麽肃正的队形。
    该不会是建奴跑过来偷袭我们?」
    「建奴!」杨原德浑身一哆嗦,破口大骂,「你就不能说点好话!」
    有位千总说道:「守备,军报不是有说,建奴被平辽都司的兵马打残了吗?怎麽会跑到我们这里来。」
    杨原德瞪了他一眼,旁边的中军替他说:「可笑。朝廷的那些塘报你也敢信?上面有哪一句是真的?
    你在边军吃了十几年饷,白吃了?
    还不明白吗?大明九边的军报,都是文官老爷们,坐在书房里,冥思苦想编出来的,能当真吗?」
    「那平辽都司封赏了那麽多人。」
    「呵呵,这叫鼓舞士气,振奋军心,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杨原德很有经验地说,「辽东败坏成那个样子,皇上和朝廷再不出出血,好好搞赏一番,山海关都要守不住了。
    对了,我们侦骑夜不收有回来吗?知道外面是哪支人马?
    「回禀守备,没有回来,好像是被人下网给端了。」
    「遇到硬茬子,真有可能是后金。
    满天下也只有他们这麽能打。没听我的老岳父,还有范家掌柜丶帐房们说,女真不满万,满万就无敌。
    你们看看,这可不止上万人。
    玛德,你可真是个乌鸦嘴。」
    杨原德狠狠踢了那位千总一脚。
    「范家商队走南闯北,他们亲眼可见,说的才最可信。他们还在跟辽东做生意,大把赚钱..:」
    突然间,杨原德看清楚了跑到关口不远处的几面旌旗,脸色大变。
    他们怎麽跑到这里来了!
    坏了!
    大事不好!
    杨原德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颤声大喊:「关紧城门,全员戒备,准备御敌!
    没有本将的军令,不准放进一人!」
    「遵命!」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