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第四十四章映锦(第1/2页)
吃空饷,克扣军粮这些烂事,以前官官相护,很难查清。
可太学生不一样啊!
他们年轻气盛,一腔的理想和热血,还不怕得罪人,反正他们又不在军队系统里混,直接就是往狠里查,查完就走。
呵!有本事别做亏心事啊!
做了就别怪我把它当政绩!
那些想糊弄的军官面对这群太学生,真是秀才遇到兵……不对,是兵遇到秀才!
总之,不仅没理,也根本说不清!
贪腐被揪出来,空饷被填上,普通士兵的待遇实实在在提高了。
随着太学生这一群体经历了军训,再深入基层,作为监察人员全国巡察之后,民间风向里,军队的风评也逐渐开始好转。
毕竟他们属于自带流量和信誉度的人,笔杆子一挥,就能让很大程度上影响舆论。
以前军队在文人笔下,要么是粗鄙武夫,要么是扰民兵痞,形象能好才怪。
可现在,这群太学生们亲自下场体验生活了,训练时累的不行,又和士兵同吃一锅饭,亲眼看到基层士卒的不易,再被官家和太女殿下一起夸奖一番,回去后写起文章来,那叫一个真情实感,自豪的不得了。
“文武交流”一番,殷灵毓又把曹映锦直接请了出来,顺势把政委制度再次正式建立了起来。
曹映锦含笑到了军中,看了看现在的主力,最后放弃了自家的兄弟,选择了狄青。
比起某个刺头,需要的是打压,狄青属实只是差了点政治觉悟。
范仲淹带了狄青许久,狄青虽然也有长进,但不够。
总不能让已经半截身子埋土里了的范仲淹,或者韩相公,贴身跟着他上战场吧?
曹映锦不想出宫入朝了还不做出成绩来。
狄青是个不错的选择。
鉴于太女殿下和辅政长公主耀眼的战绩,还有逐步闯入朝堂的钱苍兰,司马思瑰等出色的后辈女子,大臣们把头一低。
看不见。
爱咋咋地吧。
尝到了甜头后,他们现在对太女殿下死心塌地。
困扰大宋几十年的西夏边患,被太女殿下一套断青盐加羊毛收购,再加精准军事打击的组合拳直接打懵。
如今西夏使团在辅政长公主面前乖得像鹌鹑,岁币省了,边境稳了,军威立了,可谓里子面子全赚足。
新式织布机和羊毛处理法,让布匹产量飙升,成本大降,百姓穿衣服更便宜了。
晒盐法彻底打破了西夏青盐的垄断,百姓吃上了便宜好盐。
水泥的广泛应用,使得官道,河堤,城墙的修缮效率倍增,还催生了庞大的用工需求。
再加上两位殿下各种稀奇古怪的想法,那些什么点心店,自行车店,香皂店,玻璃制品,胭脂妆粉……收益虽大多供着慈幼局,可也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
于是,就连让人头疼的冗兵问题,也有了一条龙解决方案。
眼看着就要把这个财政天坑给填上了,甚至连近亲结婚的危害都被拿出数据明文禁止了,还有廉价煤球,军医培训,宣传喝热水,推进社学更加普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四十四章映锦(第2/2页)
殿下虽然并未大举削减官职,可左一个政委,右一个记者,再来一个支教扶贫,变着花样儿细分职权,能者居之。
能力有限,态度不端正的,逐步被淘汰出了权力中心,取而代之的是年轻的血液,如王安石,沈括,以及那些颇有两分“能文能武”的太学生们。
整个官僚和军队体系的风气为之一新,效率蹭蹭往上涨。
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是历任君臣想干而没能干成的事情。
如今在殷灵毓手里,却像变戏法一样,层层推进,成果斐然。
这又这是他们亲手培养出来的太女殿下。
是他们尽力去保护和推举出来的储君。
这样一轮亲手托起,亲眼见证其照亮山河,泽被苍生的明月,他们怎么可能不支持?又怎么舍得放弃?
那就,跟下去。
狄青起先还觉得皇后亲自来看管他很别扭,但到底也安心了许多,有皇后在,他应该不会再老是被误会了吧?
而柳永刚适应了京中生活,就被送进了宣传部当总编辑和撰稿人。
别说,柳永是有天赋在身上的,行文通俗易懂,又深谙百姓热点,在殷灵毓的几次点拨之后,迅速将大宋官报办的有声有色起来。
茶馆读报,街头卖报又成了寒门学子,慈幼局的半大孩子们可以养活自己的工作。
如此往复,本就商业繁荣的大宋越发往这方向发展了起来,以至于每年都有的流民,在诸多活路下,稍有平息。
但殷灵毓知道,这并不是长久的办法。
只是,还不到时候。
大宋只占据了一部分的汉家地盘,另有西夏与辽国,各自不怀好意的从大宋身上拼命吸血。
西南的大理,总体上还算安静,向来自治,茶马贸易不断。
西北的西夏,如今被打懵了,暂时不会生事。
北方的辽国,表面上是“兄弟之邦”,澶渊之盟后一直在花钱买和平,实际上根本就是大宋最大的威胁,辽国疆域辽阔,军事实力强劲,一直是悬在大宋头顶的利剑。
西夏吃瘪,他们乐见其成,但也对大宋感到了忌惮。
只是,目前辽国内部,也即将进入权力交接,暂时无暇南顾。
殷灵毓正在谨慎的分析局势,看看是否能伺机而动。
至于王安石……
他在对殷灵毓上谏。
王安石一直在跟着退伍兵的安置,也借此仔细观察了殷灵毓所做的这些过于温和的改革,虽然卓有成效,却大多依赖于技术革新和皇家产业的利润反哺,并未触及更深层的制度弊病,于是最终还是坐不住了。
在大殿内畅快的洋洋洒洒谏言一通,王安石长舒口气,预备挨骂。
他洋洋洒洒数千言,核心思想就一个。
殿下您做的这些,好是好,但都是小打小闹,治标不治本!
又尖锐,又扫射了包括殿下在内的一众相公们,别说挨骂了,王安石甚至觉得,自己直接被踢出京城,也不是没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