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四十三章 潺潺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四十三章 潺潺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第四十三章潺潺(第1/2页)
    再一看那一日三餐的待遇标准,那明确规定的待遇条件,抚恤条例……
    趁着赵祯还给自己攒了两年家底儿,大宋又相对富裕,殷灵毓可谓是放开了手脚。
    狄青看了狄青都羡慕。
    他当时可没这个条件啊!
    看着被自己送进来的二儿子狄咏这两个月足足蹿了一大截儿的个子,狄青也只能拍拍儿子的肩膀。
    “好好练。”
    新军出了效果,殷灵毓再提将此训练方式推行下去时,阻力就只剩下了退伍军人的安置问题。
    这才是最让人头大的问题,要是能解决,大臣们也并不反对裁减一些军队。
    否则,大量身强力壮、曾受过军事训练却又无以为生的退伍军人流散民间,极易成为土匪,流寇,或者被地方豪强,秘密宗教吸纳,成为社稷动乱的潜在源头。
    这正是他们宁可养着“冗兵”也不敢大力裁军的核心原因。
    殷灵毓自然也知晓,对此拿出了两份清单。
    一份是朝廷现有的产业,及产业链,一份是退伍军人安置流程。
    手脚健全的,和那些年龄偏大,体质太差的士卒,分批从军队转移安置,到各地的店铺,工坊,以及即将依靠水泥而修建的公路,水利工程中去。
    至于那些充剩员的士兵,如果是伤残的,则到庄子,慈幼局等地安置下去。
    看着皇太女殿下拿出的那份详尽的安置流程与产业清单,朝堂上的重臣们心中最后一点疑虑也烟消云散了。
    的确,遍布各路的官营纺织工坊,羊毛处理场,都需要大量人手进行原料分拣,纺线,织造,纺织那些粗人不行,原料和跑腿什么的总是能做好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四十三章潺潺(第2/2页)
    ·再加上依托水泥和耐火砖技术,正在规划或已开工的官道修缮,水利设施,更是吸纳劳力的无底洞,他们之前还想着得避开农忙呢,如今看来是不用了。
    且这些工程强度大,正需要身强力壮者,正合适那些兵油子们。
    甚至官营的矿山,盐场,新兴的沼气池修建队伍,都能提供大量岗位。
    有了重臣的默许乃至支持,加之新军卓有成效的示范,裁汰冗兵,转化劳动力的进程便稳步推进起来。
    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却也未起大的波澜。
    各军镇接到密令,开始对兵册进行梳理。那些年迈体衰、常年缺额吃空饷的“影子兵”首先被清理。
    对于真正的兵油子和充剩员者,则由军官进行动员,强调这是“转役”,并非革除,仍有粮饷可拿,且工作相对稳定,无需再冒征战之苦。
    被筛选出来的人员,根据年龄和身体状况,被分批送往指定的营地或工坊,进行短期的适应性培训。年轻的、身体好的,优先补充到筑路、修堤的队伍中;年纪稍大或有些许手艺的,则安排进工坊或养护队;确实伤残或老迈的,则安置到官田、庄子从事些轻省活计,或由地方慈幼局、福田院等机构接管。
    他们的待遇参照地方厢军或雇工标准发放,虽不及精锐边军,但足以养家糊口,且工作环境相对安全。朝廷派员严格监督,防止克扣粮饷,确保安置政策落到实处。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