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99章 富裕,又有良心的宁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99章 富裕,又有良心的宁波府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海风飒飒,天地远阔。
    王守敬姿容俊逸、风度洒脱,站在码头上相迎。
    没有什么排场,极致地简朴。
    杨士奇也不在乎虚礼,身上带着读书人的傲气。
    “杨阁老,这边请。”王守敬闲适地邀约。
    听到“阁老”二字,杨士奇不禁一愣。
    唐时尊称宰相为“阁老”,现在杨士奇虽位列内阁,是朱棣的参谋、心腹。
    可距离“阁老”的位置,十万八千里呢。
    天下间,哪有四五品的阁老?
    “请。”
    杨士奇很快调整了心态,与王守敬畅谈宁波府的土地改造。
    王守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他将繁琐的规划,揉碎了讲述,通俗易懂。
    杨士奇第一次接触,思维也能够跟上。
    “环环相扣,才能形成相互制约。”
    “市舶司、宁波府、商贾豪绅、百姓都获得一份利益,会很自觉地进行维护。”
    “朝廷的税收,宁波府一直没有短缺。”
    王守敬谈到此处,很有自信。
    天下阔府,没有一个能够和宁波府相提并论。
    哪怕苏州府、松江府、杭州府,他们上交给朝廷的赋税,远远不及宁波府。
    宁波府第一年的商税,就超过了土地税。
    这是一种神奇的蜕变,将为大明带来一场革新。
    “王知府领导有方。”
    杨士奇称赞了一句,话锋一转道:
    “只是这些宅邸,如何才能卖出去?”
    “商贾、豪绅都是吝啬的,他们只会守住自己的钱财。”
    王守敬见怪不怪,坦然道:
    “朝廷禁止耕地交易的政策,将在各地执行。”
    “商贾们越来越青睐房产。”
    “只要宁波府保持住发展的势头,商贾们置办产业顺理成章。”
    杨士奇若有所思。
    王守敬介绍了宁波府宅邸的优势,除了能够参与市舶司的拍卖会以外,还享受“教育”的特权等等。
    这些事听起来复杂,理解却不怎么困难。
    杨士奇渐渐通达。
    “现在‘预售’情况如何?”
    “已经卖出去了三百套园林、别墅,契书已定下,收到定金五十万两。”王守敬淡然自若道。
    杨士奇双眸一亮。
    短短时间内,宁波府能有如此“战绩”,说明商贾们还是愿意接受这样的价格。
    甚至“一屋难求”,生怕错过了和宁波府搞好关系的机会。
    市舶司将成为浙东贸易的命脉。
    这一项命脉,掌控在宁波府手中。
    王守敬带着杨士奇四处转悠,步伐沉稳。
    没有了海盗、倭寇作乱,整座岛屿安静、祥和。
    张辅回到京师后,受到了提拔,在年轻将领中独树一帜。
    王守敬与之结下了善缘,积累了一些功绩。
    等到杨士奇走累了,王守敬命人就地铺设苇席,拿出了解渴的美酒。
    “岛上有甘泉冽清,用来酿酒、泡茶绝佳。”
    “这是宁波府产的蜂蜜,辅以寒泉,能够清热解渴。”
    王守敬还准备了一些茶叶,魏宗屁颠屁颠泡茶去了。
    杨士奇稳稳地倒满一杯香馥的美酒,连个水花都没溅洒出来。
    他细细地品茗,回味无穷。
    “果然好酒。”
    王守敬与之相视而笑,在忙碌、嘈杂与繁荣中,拔然清醒。
    清风徐徐,人生意义无穷。
    “志恒有没有考虑过,调回京师任职?”杨士奇突然询问道。
    “若是陛下有意,在下求之不得。”
    王守敬袖袍飘飘,有神仙之概。
    杨士奇赞叹不已,这份沉稳的气度,丝毫不输给朝中重臣。
    “以志恒的功绩,最多两年一定能够调返京师。”
    王守敬淡然一笑。
    休息过后,一行人去往了会议的主场。
    竟位于一处海滩。
    有穿着清凉的女子,在婀娜地炫舞。
    这些女子,样貌、服饰都与中原有所差异。
    她们新罗婢和东瀛婢。
    新罗婢兴盛于唐朝,于明初再次风靡,也称高丽姬。
    刘伯温曾写过一首诗:
    “女儿未始会穿针,将去高丽学语音。”
    “教的新番鹧鸪曲,一声准拟直千金。”
    这些女子的温婉,令人流连忘返。
    商贾们怎么可能禁得住诱惑!
    在一阵迷魂汤中,他们稀里糊涂地付了定金。
    杨士奇亲身体会啊!
    他几乎招架不住。
    整个预售大会持续了三天,杨士奇见证了奇迹的诞生。
    房子还没有建设,王守敬就凭借着宅邸模型、规划,拿到了商贾们数百万两的定金。
    用王守敬的话来说,就是用商贾们的钱,替商贾们办事。
    官府绝对不会贪图他们的钱财!
    如此一来,各项工作都可以动工。
    各大作坊开始提供建筑材料,建筑小队实行拆迁、细致的规划。
    位于舟山的第一期,都是别墅、园林,所以建造工艺没有什么变化,只要按部就班就好了。
    宁波城的普通民宅,变化最大。
    现在的粗水泥产量很低,木材的煅烧很难达到要求,需要用到煤矿。
    所以钢筋混凝土只作为承重结构,最主要的建筑材料还是砖、灰浆。
    明朝城墙已经用到了糯米灰浆。
    “灰一分入河砂,黄土二分,用糯米、羊桃藤汁和匀。”
    “经筑坚固,永不隳坏,名曰三合土。”
    这是《天工开物》的记载。
    建设三五层楼,不成问题。
    整个宁波府的产业,都被带动起来。
    资金妥善地流转,各行各业都会受益。
    宁波府“用工荒”,已波及到周围府县。
    壮丁纷纷赶来宁波府“上工”,月薪在二三两左右。
    到处都是忙碌的景象。
    杨士奇深切地体验了一回,感慨万分。
    曾经只有朝廷征召徭役,才会如此热闹。
    这种热闹下,潜藏的是对民力的“剥削”。
    宁波府做到了让百姓心甘情愿,践行勤劳致富的理念。
    有工钱,是真的给啊。
    没见过这么富裕,还这么有良心的州、府。
    这一切的改变,都来自一个人,宁波知府王守敬。
    杨士奇第一次如此钦佩一个年轻人!
    他洋洋洒洒将自己的所见所闻,都写到了奏折当中。
    然而这一份喜悦,还没有送抵京城,一场春汛淹没了江南浙西。
    “天下财赋半在江南,天下之水半归吴会浙西及苏淞诸郡。”
    大明的粮仓,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