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临近仲春,也就要开始准备春耕了,皇家要准备劝课农桑了。
到时候不只是皇帝亲耕,也有后妃亲蚕,也包括皇帝需要去先农坛行耕?礼,这一切都是须遵循祭祀先农的礼制程序。
所谓的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
马寻闻言,眼中精光一闪,立刻停下脚步,转头看向朱元璋,“你说什么?材料找到了?”
朱元璋连忙点头,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兴奋,“是的,国舅爷!我们在鸡鸣山后山的矿脉中找到了一种特殊的硝石,纯度极高,而且杂质极少。另外,硫磺也找到了合适的替代品,是从南方运来的优质硫磺,经过提纯之后,效果比以前用的要好得多。”
马寻心中一震,立刻意识到这可能是突破的关键。他连忙问道:“那你们有没有尝试着配比一下?有没有试过用这种材料制造火药?”
朱元璋点头如捣蒜,“试过了!我们按照您之前说的比例,用硝石、硫磺和木炭混合,试制了几批火药,效果非常不错。燃烧速度比以前快了将近一倍,威力也明显增强。”
马寻听后大喜,这正是他想要的结果。他沉思片刻,随即说道:“好,既然材料找到了,那就先试着制造一批火药出来。我需要看看实际效果。”
朱元璋连忙应道:“是,国舅爷,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就在学院的试验场,您要不要去看看?”
马寻点头,随即带着朱元璋和常颖善等人前往试验场。
试验场位于学院的后山,是一片开阔的空地,四周用石墙围起,防止意外发生。场地上摆放着几个木箱,里面装着刚刚试制出来的火药。
朱元璋上前打开一个木箱,取出一小撮火药,放在地上点燃。只听“轰”的一声,火药瞬间爆燃,火焰冲天而起,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硝烟味。
马寻仔细观察火药的燃烧情况,发现火焰颜色呈现出一种明亮的蓝色,燃烧速度极快,几乎是一瞬间就烧完了。他满意地点了点头,“不错,这火药的性能已经接近有烟火药的标准了。”
朱元璋见状,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国舅爷,这还只是初步的成果。我们还在研究如何进一步提高火药的稳定性,防止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发生意外。”
马寻点头,随即说道:“很好,你们继续研究,争取尽快将火药的性能稳定下来。另外,火铳的研究也不能落下,你们要同时进行。”
朱元璋连忙应道:“是,国舅爷,我们已经在火铳的设计上做了一些改进,增加了后膛装填的结构,这样可以提高装填速度,减少射击间隔。”
马寻听后,心中一动。后膛装填的火铳,这在当时的火器中算是一个突破了。他点了点头,“好,你们继续改进,等火药稳定之后,就开始进行实弹测试。”
就在这时,常颖善走了过来,皱着眉头说道:“国舅爷,火药的研究虽然取得了进展,但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
马寻看向他,“什么问题?”
常颖善低声说道:“火药的储存问题。这种火药虽然威力强大,但一旦受潮,性能就会大打折扣。而且,火药的运输也是一个难题,如果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马寻闻言,眉头微皱。这个问题确实不容忽视。他沉思片刻,随即说道:“这样,你们先研究一种防潮的包装材料,可以用油纸或者牛皮纸,外面再涂一层蜡,防止火药受潮。至于运输,可以考虑用木箱加厚,内部填充干草或者棉花,防止震动。”
朱元璋连连点头,“国舅爷说得有理,我们这就去办。”
马寻看着试验场上的火药,心中充满了期待。他知道,有烟火药的出现,将彻底改变战场的格局。而火铳的普及,也将让大明的军队在战场上占据更大的优势。
离开试验场后,马寻带着众人回到学院,继续巡视其他项目。
在玻璃制造方面,常颖善已经组织了一批工匠,开始尝试用硼砂和铅钡硅酸盐体系来烧制玻璃。虽然目前还只能烧制出一些小块的玻璃片,但透明度已经比以前有了明显的提升。
马寻拿起一块玻璃片,对着阳光仔细观察,发现玻璃的透明度已经接近了他记忆中的现代玻璃。他满意地点了点头,“不错,你们继续研究,争取尽快掌握吹制玻璃的技术。”
常颖善点头,“国舅爷放心,我们已经在研究古籍中的吹制方法,相信很快就能有所突破。”
巡视完学院的各项研究后,马寻带着众人回到府中,开始总结今天的成果。
朱元璋一脸兴奋地说道:“国舅爷,今天真是收获颇丰啊!火药和玻璃的研究都取得了重大进展,看来咱们的计划很快就能实现了。”
马寻微微一笑,“是啊,只要我们继续努力,大明的科技水平一定能够领先世界。”
就在这时,一名亲兵匆匆赶来,禀报道:“国舅爷,京师来信,皇上召您进宫议事。”
马寻闻言,眉头微皱。他知道,朱元璋一定又有新的任务要交给他了。
他站起身,对朱元璋和常颖善说道:“你们继续负责学院的研究工作,我进宫一趟,回来后再详细讨论下一步的计划。”
说罢,他整理了一下衣冠,带着亲兵朝皇宫方向走去。
马寻进了宫,朱元璋已经在偏殿等候。见他进来,朱元璋脸上露出笑意,“国舅,你来得正好。朕刚刚收到边关急报,北边的鞑子又有异动,看来是想趁着春暖花开,再度南下劫掠。”
马寻皱了皱眉,“陛下,北边的防线如今如何?”
朱元璋叹了口气,“防线倒是稳固,但鞑子狡猾,时常骚扰边境,劫掠百姓,弄得边民不得安宁。朕想让你去一趟边关,亲自看看情况,顺便也把咱们新研制的火铳和火药带去,试试实战效果。”
马寻点头,“陛下放心,臣这就安排人手,准备前往边关。不过,臣还有一事要禀报。”
朱元璋抬眼看他,“什么事?”
马寻沉声道:“火药的研究已经取得突破,但储存和运输的问题尚未完全解决。臣打算在边关设立一个专门的火药库,由专人负责管理和运输,确保火药的安全。”
朱元璋闻言,连连点头,“好,这个主意不错。边关战事频繁,火药的安全至关重要。你安排人手,尽快落实此事。”
马寻应道:“是,臣这就回去安排。”
离开皇宫后,马寻回到府中,立刻召集朱元璋、常颖善等人商议边关之行的细节。
“这次去边关,不仅要带火铳和火药,还要带上一些工匠,以便在边关进行实地测试和改进。”马寻说道。
朱元璋点头,“国舅说得有理,我这就去安排工匠和火铳、火药的运送事宜。”
常颖善则提出建议,“国舅,边关气候干燥,火药容易受潮,我们可以在火药库中加装一些防潮设备,比如用炭火烘干,或者用石灰吸湿。”
马寻满意地点头,“很好,这个建议可行。你们尽快落实。”
几天后,一切准备就绪,马寻带着朱元璋、常颖善以及一队工匠,启程前往边关。
一路上,马寻等人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终于抵达了边关重镇??大同。
大同的守将张辅亲自出城迎接,见到马寻后,连忙行礼,“国舅爷,末将张辅,奉命守卫大同,见过国舅爷。”
马寻摆了摆手,“张将军不必多礼,我这次来,是奉陛下之命,查看边关防务,并带了一些新研制的火铳和火药,准备在边关进行实战测试。”
张辅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国舅爷带来的火铳和火药,可是传说中的神器?”
马寻笑道:“张将军听闻其名,但尚未见其效。等会儿我们就在校场进行测试,让你亲眼看看它们的威力。”
在校场,马寻亲自指挥工匠们搭建了一个临时的试验场,开始进行火铳的射击测试。
火铳的射击声震耳欲聋,子弹呼啸而出,精准地击中目标。张辅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国舅爷,这火铳的威力,简直比弓箭还要强大!”
马寻点头,“这还只是初步的成果,火铳的性能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不过,它的出现,已经足以改变战场的格局。”
张辅激动地说道:“国舅爷,有了这火铳,我们边关的将士们就有了更大的底气,再也不用担心鞑子的骑兵冲锋了。”
马寻微微一笑,“张将军,这只是开始。接下来,我们还要在边关设立火药库,确保火药的安全储存和运输。”
张辅连忙应道:“国舅爷放心,末将一定全力配合,确保火药库的建设顺利进行。”
接下来的几天,马寻带着工匠们在边关四处巡视,检查防线的薄弱环节,并指导火药库的建设。
火药库选址在大同城外的一处隐蔽山谷中,四周山势险峻,易守难攻。工匠们在山谷中搭建了一座坚固的仓库,内部铺设了防潮设施,确保火药的安全。
与此同时,火铳的实战测试也在紧张进行。马寻亲自指挥,组织边关的将士们进行射击训练,熟悉火铳的使用方法。
经过几天的训练,边关的将士们已经基本掌握了火铳的使用技巧,射击精度和速度都有了显著提升。
张辅看着这一切,感慨万分,“国舅爷,有了这火铳和火药,我们边关的防御能力大大增强,鞑子若敢来犯,定叫他们有来无回!”
马寻点头,“张将军,这只是开始。接下来,我们还要继续改进火铳和火药的性能,争取在战场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就在马寻等人忙于边关事务之际,北边的鞑子果然蠢蠢欲动,开始集结兵力,准备南下劫掠。
得知消息后,马寻立刻召集张辅和边关的将领们商议对策。
“鞑子这次来势汹汹,我们必须做好万全准备。”马寻沉声道。
张辅点头,“国舅爷说得是,末将已经命令各路守军加强戒备,随时准备迎敌。”
马寻说道:“除了加强防线,我们还要利用火铳和火药的优势,给鞑子一个迎头痛击。”
张辅激动地说道:“国舅爷,末将听从您的调遣,您说怎么办,我们就怎么办!”
马寻微微一笑,“好,那我们就来一场漂亮的伏击战,让鞑子尝尝火铳的厉害!”
一场大战即将爆发,马寻心中充满了期待。他知道,这将是火铳和火药在实战中的首次亮相,也将是大明军队迈向新时代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