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1139章 不能解开绳子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1139章 不能解开绳子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等找到宝藏之后,我再给你瞧瞧吧,你正常一点说话,这种时候还用奇奇怪怪的语气说话,怪渗人的。”
    苏时锦一脸认真的说着,接着又拿着火把四处照了照,“你觉不觉得这附近的草丛干燥了许多?不像刚刚的那些花草树木,仿佛都带着露珠一样……”
    江斯年终于停下了脚步,也拿着火把往前照了照。
    “确实。”
    “你说咱们要是点燃这些,它们能烧着吗?”苏时锦问得认真。
    江斯年却直接举着火把,朝着那堆杂草点去……
    不稍片刻,点点......
    北风卷着沙砾掠过荒村的断墙残垣,念安立于村口老槐树下,望着天边渐沉的暮色。她手中藤杖轻点地面,忆晶石在夜色中泛出微弱蓝光,如同一颗不肯熄灭的星火。那些村民送来的残页与旧物已被她整整齐齐铺在屋内木桌上,像拼图般摊开??一页《礼记》残卷夹着枯黄的花瓣,一本烧焦半边的族谱上写着“林氏十七世祖迁居于此”,一枚锈迹斑斑的铜钱刻着“永昌通宝”,那是三百年前先帝年号。
    她一夜未眠,用忆核之力逐一触碰每一件遗物,唤醒它们尘封的记忆碎片。那些画面如烟浮现:孩童朗读声、妇人纺纱歌、节庆锣鼓、婚嫁红烛……还有那一场大火,官兵举着火把高喊:“焚书清心,涤荡邪念!”百姓跪地哭求,却被铁链拖走。而在这片灰烬深处,竟有一道隐秘的地窖入口,藏满了未被发现的典籍与手札。
    翌日清晨,念安召集全村老少,立于倒塌石碑前。“你们想记得什么?”她问。
    一位少年怯生生举起一块陶片:“我爹说,这是爷爷小时候写的字,可我不认得。”
    她接过陶片,指尖轻抚其上刻痕,闭目凝神。刹那间,忆晶石光芒流转,一道虚影浮现??一个十岁男孩伏在土炕上,就着油灯微光,一笔一划写下:“吾志在学,愿为乡里传文脉。”字迹稚嫩却坚定。那孩子抬起头,眉眼竟与眼前少年有七分相似。
    全场寂静。
    “那是你曾祖父。”念安轻声道,“他没能进学堂,但偷偷跟先生学了三个月,回来教邻里孩子识字。后来被抓,打断双腿,关押三年,出狱后仍每日默写《千字文》,直到临终前一日。”
    少年双膝一软,跪倒在地,抱着陶片痛哭失声。
    人群骚动起来,有人颤抖着掏出藏了多年的纸片,有人从房梁取下布包,有人挖开灶台底下的暗格。一本残破《论语》、一张泛黄画像、一段编了一半的竹简……越来越多的东西被捧了出来。念安一一接过,以忆核唤醒其中记忆,将过往一幕幕投影于空中,宛如重演百年悲欢。
    第三日,消息传开,周边村落陆续有人赶来。他们带着怀疑,也带着隐隐的渴望。起初只是观望,待亲眼看见祖母年轻时的笑容从一张褪色画像中走出,听见父亲幼年背诵诗文的声音自一枚碎瓷片中传出,终于有人忍不住扑跪在地,嚎啕大哭。
    “原来我不是野种……我家真的有过名字……”一个流浪汉抱着族谱残页喃喃自语。
    念安站在人群中,看着这些久违泪水洗刷的脸庞,心中翻涌难言之痛。她忽然明白惠婉为何最终选择交出钥匙??不是出于悔恨,而是因为她终于听见了这种声音。这世上最可怕的不是遗忘,是连“想要记得”都不敢启齿。
    第五日,她决定在此建一座“拾遗堂”。
    没有砖瓦,只用拆下的旧屋木料搭起简陋棚屋;没有匾额,仅以炭笔在布幡上写下三字;没有书籍,全靠众人一点一滴拼凑。她亲自教孩子们辨认残卷上的文字,逐字翻译古语,记录口述家史。每晚燃起篝火,轮流讲述自己听过的老故事??哪怕只是零碎几句,也要说出口。
    第七日夜里,狂风骤起,乌云压顶。
    忽有马蹄声破空而来,数十骑黑衣人冲入村庄,手持火把,为首者冷声道:“奉巡御司令,查缴逆书,清剿妄言之徒!”
    村民们惊恐四散,唯有念安立于拾遗堂前不动。
    “你们已不在清心院编制之内。”她看着那领头之人,认出他曾是旧窑场守卫,“如今为谁效力?”
    “秩序不容动摇。”那人挥手下令,“烧了它!”
    火把掷出,干草屋顶瞬间腾起烈焰。念安猛然抽出藤杖,忆晶石爆发出刺目蓝光,一道无形屏障横亘于前,火焰竟被逼退三尺,形成诡异对峙。
    “你们烧得了屋子,烧不了记忆。”她声音不高,却穿透风雷,“昨夜那个孩子已能背出《百家姓》前二十姓;昨晨那位老妇亲口说出她祖父的名字叫陈文远,死于‘澄心案’;今晨出土的陶罐里,藏着一份百年前村民联名请愿书,请求朝廷重开边地私塾……这些,你们怎么烧?”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每一双惊惧又倔强的眼睛。
    “你们可以杀我,可以毁物,但只要还有一个人肯说,我们就没输。”
    话音未落,四周山岗忽然亮起点点灯火。一盏、十盏、百盏……无数村民提灯而来,手持残卷、家谱、信笺,围成一圈,默默站立。他们不说话,只是举着手中之物,像举起一面面无声的旗帜。
    黑衣人迟疑了。
    火光映照下,一名年轻士兵突然扔掉火把,摘下头盔,哽咽道:“我娘……临死前一直在找她的婚书……她说那是她活过的证明……”
    带队之人怒喝:“闭嘴!你是巡御司的人,不是百姓!”
    “可我也曾是孩子!”那士兵嘶吼,“我也曾问我娘‘我们是从哪来的’,她却只能摇头!现在我知道了……我不想再忘了!”
    其余士兵面面相觑,有人悄悄后退,有人低头垂手,无人再敢上前。
    领头者咬牙切齿,终究下令撤退。
    火势渐熄,拾遗堂只剩焦梁断柱。次日清晨,人们自发重建,这一次,不止本村人,十里八乡皆来相助。木匠送来新梁,农夫运来稻草,妇女缝制布帘,孩童采集野花装点门楣。七日后,新堂落成,墙上挂满誊抄复原的文字,屋角设了小小祭坛,供奉所有未能找回姓名的亡魂。
    念安在堂中央立起一块石板,亲手刻下第一行字:
    **“此地曾忘,今始记。”**
    她知道,这只是开始。
    离村那日,上百人送至村口。那曾问“以前有学堂吗”的孩子跑上前,塞给她一只粗糙陶杯:“姐姐,这是我做的,送你喝水。”
    她接过,杯身歪歪扭扭刻着两个字:“记得。”
    她眼眶发热,蹲下身抱住孩子:“你会是个好先生。”
    北行之路愈发艰险。朝廷虽未明令缉拿,但各地暗桩密布,传言四起,称“妖女惑众,煽动民变”。她不得不昼伏夜行,借微光使者网络辗转潜行。途中所见,令她心寒亦心热??有些村庄已被“静心队”提前清洗,百姓眼神呆滞,家中无一字片纸;而另一些地方,则悄然兴起地下讲学,老人秘密教授孙辈古文,少女躲在谷仓抄写《女诫》之外的篇章。
    第十日,她抵达一座废弃驿站,原是前朝传递军报之所。破败驿厅内,忽觉忆晶石剧烈震颤。她循感应深入地底,竟发现一条隐秘地道,尽头藏有一间密室。墙上挂满地图,标注着全国七十二处“记忆埋藏点”??有的在古寺佛像腹中,有的在老井石缝,有的深埋祠堂祖宗牌位之下。
    桌案上留有一册手札,扉页题字遒劲:
    >“若有人寻至此处,请代我完成未竟之事。
    >??拾忆书院末代院长林知远”
    念安呼吸停滞。林知远,母亲的兄长,她的舅舅,二十年前被列为“叛国者”,满门抄斩,唯余传说中逃脱的幼女。
    她颤抖着翻开手札,一页页读去,泪如雨下。
    原来当年清心院并非凭空崛起,而是皇室联手权臣,借“宁神运动”铲除异己。林家世代执掌书院,坚守“以史为镜”,拒不配合篡改教科书,遂成眼中钉。母亲林知微本为医官,因发现“澄心露”致幻真相,携女逃亡,途中产子即亡,临终前将毕生记忆封入蓝芽花种,植入胎儿命脉。
    而林知远并未逃走,而是假死遁入地下,组建“微光”网络,联络各地义士,保存文献,记录冤案,等待后人觉醒。他在最后一页写道:
    >“我知我将死,但我信,血不会白流。
    >只要有人继承忆核,只要有人敢听真相,
    >总有一天,风会吹开遮目的幕布。
    >我的女儿若还活着,请告诉她:
    >她不是工具,不是试验品,
    >她是我们所有人,活过的证据。””
    念安伏案痛哭,久久不能起身。
    三日后,她点燃密室机关,将地图拓印七份,分寄七路微光信使。她知道此举将引来更大追杀,但她不再躲避。
    她开始公开现身,在集市演讲,在废墟授课,在刑场遗址诵读冤者名录。有人唾骂她是祸根,也有人跪地叩首称她为“忆母”。她不辩解,只做一件事:让每一个愿意听的人,听见自己的过去。
    一个月后,她行至南方水乡。小镇临河而建,青石巷幽深。她在茶馆歇脚,听见邻桌老人低语:
    “听说北边有个女子,能让死人说话。”
    “胡扯!人都死了还能说话?”
    “不是真说话……是……像是梦里听见的……我侄子说,他摸了那女人给的石头,当晚梦见爷爷哭着说‘对不起,没能护住家谱’……醒来就挖出了埋在桂花树下的盒子……”
    念安低头饮茶,嘴角微扬。
    当晚,她入住客栈,夜半忽闻窗外细响。推窗望去,一名蒙面女子立于檐角,递来一封密信:
    >“醒心监截获紧急军情:西北三州暴乱,民众持械反抗‘静心令’,口号为‘我们要记得’。朝廷震怒,拟派大军镇压,并重启‘澄心工程’。柳含霜力谏无效,已被软禁。速归京,或可阻止血洗。
    >??微光?辰位”
    她攥紧信纸,目光沉冷。
    若天下已开始苏醒,她便不能再独行。
    翌日拂晓,她折返南下,直趋京城。
    沿途所见,愈发明晰:越来越多的孩子会问“从前是什么样”;越来越多的老人开始回忆父母的名字;越来越多的地方出现自发刻写的“记忆碑”。一场无声的风暴正在大地深处酝酿,而她,正是那第一道裂痕。
    她取出《续忆录》,在空白页写下一行新训:
    >**“当一个人开始追问‘我是谁’,
    >那便是觉醒的开始。
    >别怕答案沉重,
    >因为沉重本身,
    >就是真实的重量。”**
    马蹄疾驰,尘土飞扬。
    她知道,真正的战争才刚刚开始。
    但她也知道,这一次,她不再是一个人。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