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达乙庥赤闻着烤鱼的香气,笑呵呵地坐在树墩之上,正与族人说说笑笑,准备大快朵颐,享受一日难得的晚餐时,火儿阿突然跑了过来,言道:“大明,大明的使臣又到了。”
“还来?”
达乙麻赤有些恼怒:“告诉外面的人,砍断他们的手,让他们滚。”
火儿阿抬手指着:“可他们已经到了。”
“什么?”
达乙麻赤震惊,抬起头看去,只见三人骑着马缓缓而来,族人前往拦截,却被一支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射死当场。
战马停在了达乙麻赤十步......
顾正臣坐在大帐之中,手中把玩着那枚传国玉玺,目光深邃,似在思索着什么。
这枚玉玺,确实是个意外之喜。
他原本也没想到,买的里八剌竟然随身带着它。
这玩意,可是历代帝王梦寐以求的至宝,象征着天命所归,正统之所在。
顾正臣并不贪图它象征的意义,但他清楚,这枚玉玺落入大明之手,对于朱元璋而言,意义非凡。
不仅是政治上的胜利,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加冕。
“传国玉玺,终于落在咱们手里了。”宋晟走进来,眼中带着一丝兴奋,“你说,陛下知道这个消息,会不会龙颜大悦?”
顾正臣笑了笑:“陛下自然会高兴,但高兴的,不止是玉玺,而是这场仗的胜利。”
宋晟点头:“是啊,这一战,彻底打垮了元廷的主力,草原再无统一之势力,咱们大明,终于可以高枕无忧了。”
“高枕无忧?”顾正臣摇头,“不,这才刚刚开始。”
宋晟一愣:“怎么?”
顾正臣将玉玺放下,缓缓道:“元廷虽灭,但草原未平,各部之间,必然相互争斗,或许会有一段混乱时期。但混乱之后,未必不会出现新的强权。成吉思汗之前,草原上也不是没有强者,只是没人能统一各部罢了。”
宋晟皱眉:“你是说,还会有人统一草原?”
“未必不会。”顾正臣道,“但我们要做的,不是等他们统一之后再去打,而是要在他们还没统一之前,就让他们永远无法统一。”
宋晟沉思片刻,道:“你的意思是,分化瓦解?”
“没错。”顾正臣点头,“我们要扶持一些部族,打压另一些部族,让他们彼此牵制,谁都不可能一家独大。同时,我们还要在草原设立驿站、驻军、通商,让草原各部依赖我们,而不是联合起来对抗我们。”
宋晟听得目瞪口呆:“你这脑子,是怎么想出这些东西的?”
顾正臣笑了笑:“这不是我想的,是历史教我的。”
宋晟听不懂这句话,但也不多问,只是点了点头。
“对了,”宋晟忽然想起什么,“你说,这玉玺,该由谁送去京城?”
顾正臣看着他:“你想要送?”
宋晟点头:“这是大功一件,谁能送去,谁就能在陛下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顾正臣笑道:“你想去?”
宋晟犹豫了一下,道:“我确实想见见陛下,也想看看京城是什么样子。但……我也知道,现在还不是时候。”
顾正臣拍了拍他的肩膀:“你是个聪明人。”
宋晟苦笑:“聪明人?我哪有你聪明。”
顾正臣没有接话,而是站起身来,走到帐外。
夜色已深,远处的营火点点,映照着天幕。
他望着那片星空,心中却并不轻松。
这一战,确实赢了。
但他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
与此同时,京城。
朱元璋接到捷报时,正在批阅奏章。
他看完捷报,手微微颤抖,眼中却泛起泪光。
“传国玉玺……真的找到了……”
他喃喃自语,仿佛不敢相信。
马皇后在一旁轻声道:“陛下,这是大喜之事。”
朱元璋缓缓点头:“是啊,大喜之事……”
他站起身来,走到窗前,望着宫外的天空,心中百感交集。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场胜利,更是大明真正成为天下正统的标志。
传国玉玺,象征着天命。
如今,它落入大明之手,意味着大明才是天命所归,才是正统王朝。
这一刻,他仿佛看到了朱家的江山,千秋万代,永固不摇。
“顾正臣……”朱元璋低声念着这个名字,“他立下此等大功,朕该如何赏他?”
马皇后轻声道:“陛下,赏罚分明,方能服众。顾正臣功劳卓著,理应重赏。”
朱元璋点头:“不错,朕要给他封爵,给他高官厚禄。”
“可陛下,”马皇后迟疑了一下,“顾正臣年纪尚轻,若封得太重,恐怕……”
朱元璋沉吟片刻,道:“朕知道你的意思。但此人,非比寻常。他若想夺权,早就夺了。他若想反叛,也早就反了。可他没有。他始终忠于大明,忠于朕。”
马皇后不再多言。
朱元璋转身,目光坚定:“传旨,封顾正臣为一等侯,赐宅邸、田产、金银无数,另赐铁券丹书,许其子孙世袭。”
“是。”太监连忙应命。
……
而在草原,元廷残部已彻底崩溃。
吴王朵儿只、代王达里麻、脱因帖木儿等人,纷纷率部投降。
徐达、李文忠等人开始整编俘虏,清理战场,安抚百姓。
而顾正臣,则开始着手规划对草原的治理。
他派遣使者,前往各大部族,传达大明的政策:归顺者,封官授爵;反抗者,大军压境。
同时,他开始在草原设立驿站,修筑道路,开通商路,让草原与中原的联系日益紧密。
他还下令,允许草原百姓进入中原经商、学习,甚至可以入仕为官。
这一切,都让草原各部对大明心生向往。
“顾大人,您这样做,是不是太仁慈了?”一名副将不解地问。
顾正臣看着远方的草原,淡淡道:“不是仁慈,而是策略。我们要让草原人明白,只有归顺大明,才能过上更好的生活。他们越依赖我们,就越不可能反叛。”
那副将听得似懂非懂,但还是点了点头。
……
几个月后,朱元璋亲自召见顾正臣。
他坐在龙椅上,看着面前的少年,目光中带着几分欣慰,几分复杂。
“顾正臣,你立下此等大功,朕该如何赏你?”
顾正臣拱手:“臣不敢求赏,只愿大明江山永固,百姓安居乐业。”
朱元璋笑了:“你这小子,倒是会说话。”
他顿了顿,正色道:“朕封你为一等侯,赐‘忠义勤王’之号,世袭罔替。另赐你府邸一座,田产千顷,金银无数。”
顾正臣跪下谢恩:“臣谢陛下隆恩。”
朱元璋看着他,忽然问道:“你可有志向?”
顾正臣抬头,看着朱元璋,缓缓道:“臣的志向,是辅佐陛下,让大明成为千古第一盛世。”
朱元璋沉默片刻,点头道:“好,朕等着你。”
……
从此之后,顾正臣之名,响彻朝野。
他不仅是军中战神,更是朝堂重臣。
他以一己之力,改变了大明的命运,也改变了整个草原的格局。
而他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顾正臣站在大帐前,望着远处的草原,心中却并不轻松。
这一战,确实赢了。
但他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大人,京中来信。”一名亲兵递上一封密信。
顾正臣接过,拆开一看,眉头微微皱起。
信中提及,朝中有人对他在军中威望颇高颇有微词,甚至有人上书弹劾,称他“功高震主”,建议削其兵权,以防不测。
他轻笑一声,将信折好,收入怀中。
朱元璋会怎么想?
他不敢确定。
但他知道,自己必须尽快做出决断。
是继续掌控军权,还是退一步,交出兵权,转而从政?
这不仅关乎他个人的前途,更关乎大明未来的格局。
“宋晟。”他唤了一声。
“在。”宋晟应声而来。
“你去准备一下,我打算回京一趟。”顾正臣道。
宋晟一愣:“回京?现在?”
“现在。”顾正臣点头,“有些事,该做个了断了。”
宋晟虽有疑虑,但还是点头应下。
……
与此同时,京城。
朱元璋坐在御书房中,手中拿着一份奏折,面色阴沉。
这份奏折,正是弹劾顾正臣的。
“陛下,顾正臣虽功勋卓著,然其军中威望过高,恐成尾大不掉之势。臣请陛下早做决断,削其兵权,以防不测。”??兵部尚书李善长奏。
朱元璋缓缓放下奏折,眼中闪过一丝寒光。
李善长,你这是想逼朕卸磨杀驴?
他缓缓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宫外的天空,心中思绪万千。
他知道,顾正臣在军中威望确实极高,尤其是空军、水师,几乎全是他一手打造出来的。
但顾正臣从未有过任何逾越之举。
他没有拉帮结派,没有培植私党,甚至连京军卫所,他都未曾染指。
这小子,太聪明了。
他避开了最敏感的地方,只在水师与空军中建立威望,而这两个地方,恰恰不是朱元璋最忌惮的。
京军卫所,才是皇帝最在意的。
顾正臣没动,说明他懂分寸。
可李善长为何要在这个时候弹劾他?
是担心他日后权势过大,威胁朝堂?
还是担心他影响到自己的地位?
朱元璋心中冷笑。
李善长啊李善长,你怕是忘了,朕才是皇帝。
谁该动,谁不该动,朕比你清楚。
“来人。”朱元璋沉声道。
“奴婢在。”太监连忙上前。
“传旨,召顾正臣即刻回京,朕要亲自召见。”朱元璋道。
“是。”太监应命而去。
……
数日后,顾正臣抵达京城。
他身着一品官服,风尘仆仆,却神情自若。
进了皇宫,他跪下叩首:“臣顾正臣,叩见陛下。”
朱元璋看着他,目光深沉。
“起来吧。”朱元璋淡淡道。
顾正臣起身,垂手而立。
“朕听闻,你最近在军中颇有人望。”朱元璋开口。
顾正臣神色不变:“臣只是尽职尽责,训练士卒,保家卫国,不敢有丝毫懈怠。”
朱元璋盯着他看了许久,忽然笑了:“你这小子,倒是会说话。”
他顿了顿,语气一转:“朕问你,若朕让你交出兵权,你可愿意?”
顾正臣微微一怔,随即拱手道:“臣愿交出兵权。”
朱元璋眯起眼睛:“哦?为何?”
顾正臣道:“臣深知,兵权乃国之重器,非一人可私有。臣愿交出兵权,只为大明江山永固,百姓安居乐业。”
朱元璋沉默片刻,点了点头:“好,朕信你。”
他站起身来,走到顾正臣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你是个聪明人。朕不会亏待你。”
顾正臣低头:“臣不敢居功。”
朱元璋满意地点头:“朕决定,封你为一等侯,赐‘忠义勤王’之号,世袭罔替。另赐你府邸一座,田产千顷,金银无数。”
顾正臣再次跪下谢恩:“臣谢陛下隆恩。”
朱元璋看着他,忽然问道:“你可有志向?”
顾正臣抬头,看着朱元璋,缓缓道:“臣的志向,是辅佐陛下,让大明成为千古第一盛世。”
朱元璋沉默片刻,点头道:“好,朕等着你。”
……
从此之后,顾正臣之名,响彻朝野。
他不仅是军中战神,更是朝堂重臣。
他以一己之力,改变了大明的命运,也改变了整个草原的格局。
而他的故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