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东征!
顾正臣的目光对上了朱元璋的目光,对视之间,彼此无言,又似乎都说了什么。
朱元璋微微点了点头,目光扫过文武。
文武出班,齐呼圣明。
朱元璋背过一只手,挺着坚实的胸膛,掷地有声地宣布:“东征事大,需跨海征战,当以水师为主力,京军为辅。命镇国公顾正臣为征东大将军,佩征东大将军印,统筹、谋划、指挥、管控一应东征及日本国事宜。”
顾正臣行礼:“臣领旨!”
徐达、蓝玉、温祥卿都感觉了一丝不寻常。
历来,领兵......
朱元璋听完顾正臣的解释,眉头微微舒展,却仍不完全放心。他缓缓踱步至窗前,望着宫外层层叠叠的屋檐,良久才道:“你说得轻巧,可朕总觉得,这蒸汽机一旦流出,便是放虎归山。即便眼下无碍,将来呢?百年之后呢?”
顾正臣垂手而立,语气沉稳:“陛下所虑极是。然天下万事,皆有利弊。若因惧祸而止步不前,则大明永无寸进。如今我朝已掌握火药、铸炮、航海、格物之学,远超四夷。纵使西洋人得了蒸汽机,亦不过拾我残羹冷炙,效其形而不得其神。”
“再者,臣以为,与其闭门造车,不如以商制夷。将蒸汽机售予商人,使其远航海外,广布大明声威。凡有蒸汽船至之地,即为大明影响之所及。彼邦之人见我船坚器利,自然心生敬畏,争相效仿。此非威胁,实乃教化也。”
朱标在旁听得频频点头,忍不住插言:“父皇,儿臣以为顾先生所言甚是。自古以来,强盛之国无不以通商致富,汉唐如此,今日更应如此。况我大明有海防巡检司,又有水师镇守沿海,若有异动,随时可断其航线,何惧之有?”
朱元璋回头看了长子一眼,神色稍缓,却又冷声道:“你二人说得天花乱坠,可曾想过,这些勋贵一旦尝到甜头,便会贪得无厌?今日要分红,明日便要插手经营,后日更要干预政令。届时尾大不掉,反噬朝廷,岂非养虎为患?”
顾正臣早料到这一问,当即答道:“陛下明鉴,此事早已设防。两厂两企虽由勋贵出资参股,然其所有权属皇室,经营权归商学院,审计权分属户部、钱庄与勋贵推选之第三方。三方制衡之下,无人能独揽大权。”
“且每一季度公布账目,利润透明,若有疑议,可随时提请核查。若发现舞弊,不论何人,一律严惩不贷。如此制度森严,纵有野心之徒,亦难下手。”
朱元璋沉吟片刻,忽而冷笑一声:“你说得好听。可朕知道,你们这些读书人,最善弄权。今日你说勋贵不得干涉,明日他们便买通你的商学院弟子,暗中操控。人心难测,制度再严,也挡不住私欲横流。”
顾正臣并不慌乱,反而拱手道:“陛下所言极是。故臣另有一策??设立‘监察御史特派组’,专司监督两厂两企运作。此组直隶皇帝,不受任何衙门节制,成员由都察院遴选,三年一轮换,严禁与企业有任何利益往来。”
“此外,凡参与投资之勋贵,须签署《禁干预案》,明文规定:若经查实干预经营、收买官员、泄露技术者,立即剥夺其全部股份,并追缴历年所得红利,重者交刑部治罪。”
朱元璋眯起眼睛,盯着顾正臣看了许久,终于缓缓点头:“你还真是一环扣一环啊……看来你是早就算好了每一步。”
顾正臣微笑:“非臣算得准,实乃局势使然。当今之势,非变不可。若继续沿用旧法,任由勋贵坐食禄米,不理实务,则国库日空,边防渐弛。唯有将其引入实业,方能使他们与国同利,共担风险,共享荣光。”
朱元璋坐回龙椅,手指轻敲扶手,似在权衡利害。殿内一时寂静无声,只闻铜壶滴漏之声。
良久,他忽然问道:“那澳洲金矿一事,你打算如何操作?”
“回陛下,澳洲金矿开采已有初步成效,第一批黄金已运抵南京,共计八万两,纯度极高。臣建议以此为基础,成立‘大明金银开发总署’,统管东海四岛及澳洲矿区,招募民间工匠与流民前往开矿,官府提供工具、粮食与护航舰队。”
“同时发行‘矿股凭证’,允许勋贵、富商认购。每股折银五百两,预计首期募集二百万两。所得资金用于扩大采矿规模、建造冶炼炉、修筑港口设施。”
朱元璋皱眉:“又要他们出钱?”
“正是。”顾正臣坦然道,“无本之业,终难持久。唯有让他们掏腰包,才会真正上心。况且此乃稳赚之买卖,黄金产量可观,运输安全有保障,回报率至少三成以上。不出三年,本金翻倍。”
朱标笑道:“父皇,儿臣看这主意不错。以往勋贵只知道田产地产,如今让他们见识见识海外金山,眼界开了,心思也就活了。说不定以后还能主动请缨,带人去开拓疆土呢。”
朱元璋哼了一声:“就怕他们去了就不想回来,干脆自立为王。”
顾正臣正色道:“陛下不必担忧。所有出海人员皆需登记造册,家属留于内地作为牵制。每艘船配备锦衣卫密探一名,沿途监视。矿区设总督一人,由朝廷直接任命,掌兵权、财权、司法权,三年一换,不得连任。”
“且矿区产出黄金必须全数运回国内熔铸成锭,私自贩卖者斩。如此层层管控,绝无叛乱之可能。”
朱元璋这才略感安心,点了点头:“罢了,既然你已谋划周全,朕便准了。但有一点??”
他猛然抬眼,目光如电:“所有涉及核心技术之事,必须由格物学院亲自掌控。蒸汽机图纸、火药配方、航海星图,一律列为机密,严禁外泄。若有违者,杀无赦!”
“臣遵旨。”顾正臣躬身领命。
朱元璋又看向朱标:“此事关系重大,你身为太子,须亲自督办。每月向朕奏报进展,不得有误。”
“儿臣谨遵父命。”朱标肃然应道。
君臣三人议定大事,天色已近黄昏。夕阳余晖洒入奉天殿,映得金砖熠熠生辉。顾正臣退出大殿时,肩头仿佛卸下千斤重担,却又隐隐感到新的压力正在酝酿。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
***
三日后,诏书下达,宣布设立“江南织造厂”、“金陵蒸汽机制造局”、“东海金银开发公司”、“西洋远洋贸易集团”四大国营企业,统归皇室所有,委托格物学院商学院经营管理,允准勋贵以资入股,按股分红。
消息传出,朝野震动。
起初,多数勋贵持观望态度,认为这是朝廷变相摊派,名为分红,实为敛财。更有甚者扬言:“镇国公顾正臣不过一介寒门出身,竟敢让咱们这些开国功臣掏钱入股?简直是以下犯上!”
然而当第一批矿股凭证发售,仅一日之内便被抢购一空,连魏国公徐达之后、诚意伯刘基之孙都悄然认购百股,众人方才醒悟:这不是圈钱,这是送钱!
尤其那澳洲金矿的消息不断传来,第二批黄金十二万两顺利返航,市面金价应声下跌两成,百姓欢呼雀跃,商贾奔走相告。有人算过一笔账:若每年稳定产出二十万两黄金,十年便是二百万两,相当于当前国库年收入的三分之一!
至此,勋贵们彻底转了念头,纷纷托人走门路,争抢股份。一些原本对顾正臣心存不满的老臣,也开始低声下气地登门拜访,希望能多分一杯羹。
顾正臣却不急于答应,反而放出风声:第二批股份将采取“竞标制”,价高者得,且每人限购五十股,以防垄断。
此举既显公平,又抬高了预期收益,更是巧妙遏制了权贵抱团操控的可能。
与此同时,格物学院紧锣密鼓地选拔经营人才。堂长李时勉主持提名,委员会逐一考核,最终选定四十五名精通算学、工造、贸易的学子分赴各厂任职。他们身穿统一青袍,胸前绣有“国企监办”四字,成为京师权贵街谈巷议的新风景。
蒸汽机制造局率先开工,首批五十台蒸汽机组装完成,交付给五家最具实力的商行进行船只改造。每艘船改造完毕后,均由工部、水师联合验收,登记编号,录入《蒸汽船备案录》,并签订“一年内不得西航”承诺书。
黄时雪亲自主持西洋贸易集团的组建,凭借其多年海外经验,迅速拟定航线规划:第一年主攻南洋诸岛,建立补给站;第二年打通印度果阿港;第三年尝试绕过好望角,进入地中海贸易圈。
为了确保航行安全,朱元璋特批调拨十艘福船编为护航舰队,由信国公汤和之孙汤骏统领,常年驻扎占城海峡,震慑海盗。
一切看似顺风顺水,暗流却已在悄然涌动。
某夜,顾正臣正在府中批阅文书,忽有家仆来报:“老爷,门外有一位自称姓宋的先生求见,说是有要紧事相商,不肯透露姓名。”
顾正臣心头一动,立即命人请入。
来者年约四旬,面容清瘦,眼神锐利,一身布衣却整洁异常。进门便深深一揖:“下官宋谦,原任锦衣卫北镇抚司经历,今奉密令潜伏于诚意伯府,查得一件惊天阴谋,特来禀报大人。”
顾正臣神色一凛,请其落座,屏退左右。
宋谦低声道:“诚意伯刘?,表面支持新政,实则暗中勾结英国公张辅、黔国公沐晟等人,密谋抵制矿股认购,并计划散播谣言,称澳洲金矿乃虚妄之说,意在诱骗勋贵钱财。”
“更严重的是,他们已派人联络江南织造厂一名主管,许以重金,企图窃取最新款丝绸织机图纸,送往倭国换取军械。”
顾正臣听得脊背发凉。
他知道刘?一直对其寒门出身心存鄙夷,屡次在朝会上冷嘲热讽,却未料此人竟敢勾结外敌,图谋不轨。
“可有证据?”他沉声问。
宋谦从怀中取出一封密信,递上:“这是截获的往来书信副本,上有张辅亲笔签名,约定三月十五日在秦淮河画舫会面,商议下一步行动。另有一份清单,列明拟贿赂的官员名单,其中包括户部右侍郎周?、工部员外郎赵?等七人。”
顾正臣看完信件,面色铁青。
这些人竟想借破坏新政之机,动摇皇权根基,逼迫皇帝收回成命,恢复旧制!
他当即提笔写下一道密笺,加盖私人印信,命心腹连夜送往东宫。
次日清晨,太子朱标召见顾正臣于文华殿。
“你昨夜所呈之事,本宫已奏明父皇。”朱标神情凝重,“父皇震怒,已下令锦衣卫全面调查,凡涉案者,一经查实,严惩不贷。”
“只是……”他顿了顿,“张辅乃英国公,世袭勋爵,战功赫赫;刘?为诚意伯之后,先辈功勋卓著。若处置不当,恐惹众怒。”
顾正臣冷静道:“殿下,乱世用重典,治国如烹鲜。今新政初立,正当立威之时。若纵容此等奸佞,日后人人效仿,国将不国。”
“臣建议:立即拘捕受贿主管,查封织造厂涉事车间;暂停相关勋贵分红资格,待调查清楚后再做决断;同时公布部分证据,澄清澳洲金矿真相,稳定人心。”
朱标沉思良久,终下决心:“好,就依你所言。本宫这就拟旨,请父皇御批。”
三日后,圣旨下达:江南织造厂主管赵某因通敌卖国被捕,抄没家产,全家流放云南;英国公张辅、诚意伯刘?停职反省,暂停领取俸禄与分红;户部右侍郎周?革职查办。
与此同时,一艘满载澳洲黄金的宝船驶入南京港,公开举行“黄金入库仪式”,十万两赤金陈列于午门外,引得万人围观,轰动全城。
舆论瞬间逆转。
百姓称颂皇帝英明,新政惠民;勋贵们虽有怨言,却也不敢公然反对,生怕牵连自身。
风波渐息,新政稳步推进。
四个月后,第一艘蒸汽机商船“大明一号”成功试航长江,从南京直达汉口,仅耗时七日,较传统帆船缩短一半时间。消息传开,各地商人争相订购蒸汽机组。
又过两月,西洋贸易集团首支船队抵达锡兰岛,带回大批香料、宝石,获利高达七倍。黄时雪亲书《海贸纪要》,详述沿途风土人情与商业机会,呈送朝廷。
朱元璋阅后龙颜大悦,特赐黄时雪蟒袍玉带,加封“通洋侯”。
至此,四大企业全线盈利,首年度总利润突破四百万两白银,皇室分红一百六十万两,勋贵人均获利三万余两,远超田租收入。
许多老勋贵感慨:“早知如此,何必当初骂那顾正臣是奸佞!此人虽出身寒微,却真乃国之栋梁!”
就连曾极力反对的宋国公冯胜,也在私下叹道:“此子手段狠辣,布局深远,竟能将我等玩弄于股掌之间而不自知。佩服,佩服啊……”
然而,在这一切繁华背后,顾正臣却并未松懈。
他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当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人性的贪婪必将膨胀。今日他们因分红而拥护新政,明日若利润减少,便会反目成仇。
更何况,西方世界的大门已经打开,晋王率领的远征舰队即将抵达英格兰海岸。跨洋争霸的时代即将到来,大明能否守住技术优势,能否在全球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都将决定这个帝国的命运走向。
夜深人静,顾正臣独坐书房,提笔在纸上写下八个字:
**富国强兵,以商制夷。**
窗外,月光如水,照在他清瘦的脸庞上,映出一抹坚毅的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