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耿炳文封了国公,高兴了,喝酒醉了一天。
蓝玉封了国公,大手一挥,带着一群义子在酒楼住了三天。
武将对这次封赏很是满意,按照军功该给的都给了,还有不少人被硬生生拔高了,就连军士,那也发下了赏赐。
只不过军士所得,实在算不上多,平均下来每个军士也只有三十六两,为了安抚军心,朝廷还给了京军卫军士每人三十石粮,十匹布,至于京军外军士,则免了三年的税粮。
这一点,足够让军士狂欢,军屯很沉重,免去三年,足够他......
沈昭此番入建州,与以往不同。此行,他不再只是探查敌情,而是要深入虎穴,策反建州将领,动摇其根基。风雪依旧未止,天地之间,唯见他一行数人,披风裹雪,悄然潜入敌境。
建州边境,盘查较之以往更为严密。沈昭早有准备,此番仍以商人身份伪装,携带数名随从,皆是久经考验的密探。他们一路谨慎行事,避开了数道哨卡,终于潜入建州腹地。
沈昭此行,目标乃建州左翼将领??阿哈出。此人原为女真部族首领,早年归附努尔哈赤,虽战功赫赫,然因出身非皇族,常受皇太极排挤,心中早有不满。沈昭曾在辽东时,便与阿哈出有过接触,知其性情刚烈,心存不甘,若能加以引导,或可策反。
沈昭一行抵达建州境内后,先潜入阿哈出驻地附近,安顿于一隐秘村寨。此村寨原为辽东逃民所建,与沈昭旧识,故愿助其藏身。沈昭命随从四散打探阿哈出近况,并设法与其心腹联络。
数日后,沈昭终于得见阿哈出心腹??一名叫图鲁的亲兵。图鲁曾随阿哈出行商于辽东,与沈昭有过一面之缘。此次相见,图鲁神色复杂,似有疑虑,亦有几分敬重。
沈昭开门见山,道:“图鲁兄,我此番前来,并非为敌,而是为阿哈出将军谋一出路。”
图鲁冷声道:“沈大人,你乃大明之人,我将军乃建州重将,岂会与你谈什么出路?”
沈昭淡然一笑,道:“图鲁兄,你我皆知,皇太极素来猜忌异族将领,阿哈出将军虽有功,却屡遭打压,若再不自谋,恐终有一日,将军将如那额亦都一般,死于内斗。”
图鲁神色一震,额亦都乃建州宿将,早年战功赫赫,然因与皇太极意见不合,最终被削权,郁郁而终。此事在建州军中多有议论,图鲁自然知晓。
沈昭继续道:“大明愿许阿哈出将军一方统帅之位,只要其愿反戈一击,助我大明瓦解建州,便可保全其部族,不受皇太极之辱。”
图鲁沉默良久,终是低声道:“此事,我需禀报将军。”
沈昭点头:“我在此等候三日,若三日内无音讯,便当离去。”
图鲁离去后,沈昭整夜未眠,独坐屋内,思索对策。若阿哈出不愿反叛,他尚有备用之策,然若能策反成功,则可省去无数战事。
三日之后,图鲁果然归来,神色凝重。他低声道:“将军愿见你一面,然须独自前往,不得带人。”
沈昭毫不犹豫点头:“好,我即刻随你前往。”
沈昭随图鲁连夜出发,绕行小路,避开哨卡,终于抵达阿哈出大营。营中戒备森严,沈昭步入中军帐时,只见阿哈出端坐于上,神色冷峻,目光如刀。
沈昭拱手行礼,道:“沈昭,见过将军。”
阿哈出冷冷道:“沈先生,你胆子不小,竟敢孤身入我大营。”
沈昭淡然一笑:“将军若欲杀我,早已动手,何必多此一问?”
阿哈出目光一凝,随即轻叹一声:“沈先生,你之胆略,我佩服。然我阿哈出,乃建州将领,岂能背叛本族?”
沈昭正色道:“将军,建州之本族,已非昔日之建州。皇太极之心,将军亦知。若再不自谋,待其彻底掌权,将军恐连今日之地位亦难保。”
阿哈出沉默片刻,道:“你说的,我并非不知。然若我反叛,必遭皇太极清算,我部族数百口人,恐难活命。”
沈昭道:“将军若愿反戈,大明可派遣密探接应,将军可率部南撤,入辽东,大明必予庇护,封地封爵,皆可许之。”
阿哈出沉思良久,终是低声道:“此事,我需再思。”
沈昭点头:“将军可思三日,若三日后仍不愿反,我便离去。”
阿哈出点头:“好,三日后,我给你答复。”
沈昭回到村寨后,命随从加强戒备,并派人前往辽东,密报赵文渊,言策反之事已有进展,需随时准备接应。
三日后,图鲁再度前来,神色复杂。他低声道:“将军愿反,然需大明先遣兵至辽东边界,以作牵制,否则皇太极必先灭我部族。”
沈昭闻言,心中一喜,立刻命人快马加急,将此消息送往辽东。
数日后,赵文渊回信,言已命林承泽率兵至辽东边境,以作牵制,并命沈昭尽快安排阿哈出南撤。
沈昭立刻与图鲁商议南撤路线,并命辽东方面派遣密探接应。然就在一切准备妥当之际,建州军中忽有异动,皇太极似已察觉阿哈出有异心,连夜调兵包围其营地。
沈昭闻讯,立刻命图鲁带阿哈出突围,自己则率数名随从引开追兵。阿哈出最终成功突围,南撤至辽东,而沈昭一行则被建州军重重围困。
沈昭与随从苦战一夜,终因寡不敌众,被俘。皇太极亲自审问沈昭,冷笑不已:“沈先生,你竟敢孤身入我建州,还妄图策反我军将领,真是胆大包天。”
沈昭神色平静,道:“将军,大明虽弱,然尚有忠义之士,愿为国赴死。你今日杀我,明日便有千万沈昭,为大明而战。”
皇太极冷哼一声:“你若肯归顺我建州,我可予你高位。”
沈昭仰天大笑:“我沈昭,只效忠大明,岂会归顺于你!”
皇太极怒极,下令将沈昭囚禁,意图劝降。然沈昭始终不屈,绝食三日,终死于牢中。
消息传至辽东,赵文渊悲痛欲绝,命人厚葬沈昭,并奏请朝廷追封其为忠义侯,以彰其忠烈。
辽东军民闻讯,皆为之动容。林承泽亲率大军,于辽东边界设伏,大败建州先锋,以报沈昭之仇。
沈昭虽死,然其忠义之名,传遍天下。大明虽弱,然尚有忠臣良将,愿为国赴死。辽东战事虽未止,然士气大振,百姓归心,大明之火,尚未熄灭。
沈昭被俘之后,建州军营内顿时掀起一场风暴。皇太极亲自下令,将沈昭关押于大帐之中,命人日夜看守,意图劝降。然沈昭自知此番难以脱身,便以绝食明志,表明忠节。
建州军中,虽多为女真将领,然亦有数人曾与沈昭有过交集,对其才智颇为敬佩。其中,便有一人??巴图鲁。此人乃阿哈出旧部,素来敬重沈昭,虽未参与叛逃,然心中已有动摇。
巴图鲁暗中观察沈昭数日,见其虽身陷囹圄,却神色自若,毫无惧意,心中敬佩更甚。他知皇太极性情多疑,若沈昭始终不降,恐遭极刑。巴图鲁思忖再三,终下定决心,欲助沈昭脱身。
当夜,风雪交加,天寒地冻。巴图鲁借巡视之名,悄然潜入沈昭囚室。沈昭见其到来,微微一笑,道:“巴图鲁兄,你来意为何,我已知晓。”
巴图鲁低声道:“沈先生,将军已下令,明日午时,便要将你处死。我知你忠义,不愿你死于敌手。我愿助你逃出此地,只要你能活着回到辽东,便是对我最大的回报。”
沈昭凝视他片刻,终是点头:“多谢巴图鲁兄。”
巴图鲁取出一柄短刀,递予沈昭:“你且藏于怀中,以防万一。我已安排妥当,待子时更响,便带你出营。”
子时,寒风凛冽,营中守卫多已倦怠。巴图鲁引沈昭自后营小道潜出,避开了数道哨卡,终于抵达营外。然就在他们即将翻越营墙之际,忽闻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数名建州骑兵疾驰而来。
巴图鲁神色一变,低声道:“不好,皇太极已察觉你失踪,派人追捕!”
沈昭沉声道:“巴图鲁兄,你且离去,我自会脱身。”
巴图鲁摇头:“我既已助你,便不会半途而废。”
说罢,他抽出腰间弯刀,迎向追兵。沈昭亦拔出短刀,与巴图鲁并肩而战。
两人虽武艺高强,然敌众我寡,战至半途,巴图鲁身中数刀,鲜血直流。他强撑身躯,将沈昭推向一旁密林,低声道:“快走!我为你争取时间!”
沈昭眼中闪过一丝悲痛,然知此刻不可迟疑,遂咬牙转身,跃入密林之中。
巴图鲁独战数名骑兵,终力竭而亡。而沈昭则借密林掩护,一路疾行,终于摆脱追兵。他深知,若欲重返辽东,需绕道蒙古,方能避开建州封锁。
数日后,沈昭终于抵达蒙古边境,与辽东方面派出的密探接头。赵文渊得知沈昭未死,大喜过望,立刻命人接应其返回辽东。
沈昭归来之日,辽东军民皆出营相迎。赵文渊亲自出迎,执其手道:“沈先生,你此番死里逃生,实乃大明之幸!”
沈昭拱手道:“若非巴图鲁兄舍命相救,我亦难脱身。”
赵文渊叹息:“巴图鲁之忠义,亦令人敬佩。然如今,你既已归来,便需养精蓄锐,以备下一场大战。”
沈昭点头:“建州必因我之事,对我辽东发动报复。我军需早作准备。”
赵文渊道:“林将军已加强防线,然皇太极狡诈,恐另有图谋。”
沈昭沉思片刻,道:“皇太极若欲报复,必先以小股兵力试探,而后大军压境。我军需设伏于关键要道,以挫其锐。”
赵文渊点头:“此计甚妙。然我军兵力有限,若处处设防,恐难兼顾。”
沈昭道:“可设疑兵于抚顺,使其误以为我军主力仍在抚顺,而暗中将精锐调往清河与开原之间,设伏待敌。”
赵文渊沉吟片刻,道:“此计可行。林将军,你即刻调兵前往清河,设伏于开原至清河之间,以待敌军。”
林承泽拱手领命,随即起身离去。
沈昭又道:“此外,还需派人联络蒙古与朝鲜商人,设法截断建州铁器来源。若能令其军械匮乏,便可延缓其南侵之策。”
赵文渊点头:“此事我已命人着手,然建州盘查甚严,恐难奏效。”
沈昭道:“可由我亲自前往朝鲜,与那边的商人联络,以确保铁器断流。”
赵文渊皱眉:“此去朝鲜,路途遥远,且建州亦必设卡盘查,恐有危险。”
沈昭淡然一笑:“若能为大明延缓建州南侵之机,些许危险,不足挂齿。”
赵文渊凝视他良久,终是叹息:“沈先生,你之忠勇,令人敬佩。然我亦知,你此番前往朝鲜,恐难再全身而退。”
沈昭拱手道:“若能为朝廷尽一份力,便是死,亦无憾。”
赵文渊点头:“好,我即刻命人准备文书与银两,助你前往朝鲜。”
沈昭谢过赵文渊,退出议事厅。
翌日清晨,沈昭整装启程,离开辽东,前往朝鲜。风雪之中,他的身影渐行渐远,辽东之外,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