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1692章 走投无路的洛克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1692章 走投无路的洛克希德·马丁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与此同时在地球另一端,德克萨斯州的沃斯堡四号工厂内,却是另外一番场景。
    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动力部门负责人托马斯?埃尔金布里奇头上顶着白色安全帽,跟在洛克希德?马丁公司JSF业务部门副总经理昌西?...
    凌晨三点,我盯着电脑屏幕上的文档,手指在键盘上悬了半晌,终究还是没敲下去。文档里只有一行字:“9月3日阅兵装备先导分析稿??开篇”。
    我叼着烟,盯着那行字看了足足十分钟,直到烟灰啪嗒掉在键盘上。
    这稿子,确实难写。
    不是没写过阅兵分析稿,也不是没写过装备解析类的文章。但这次不一样。这次的阅兵装备,几乎全都是“这TM都是些啥”的级别。
    我当了二十年军迷,从初中开始追着军报看,大学时泡在图书馆里抄装备参数,后来又混迹各大军事论坛,跟人吵过无数次“歼十能不能干过F-16”的架。可这次阅兵,真把我整不会了。
    屏幕上跳出一条消息,是编辑发来的。
    【编辑】:老林,稿子怎么样了?主编那边催得紧,说这次阅兵装备太炸了,上面要求我们第一时间出深度分析,你那边能不能先交个开头?哪怕先放个预告也行。
    我盯着这条消息,叹了口气。
    能写吗?
    能写个屁。
    我手头的资料全是零散的,网上流出的照片都是模糊的,官方没公布任何参数,连型号都还没确认。这种情况下写分析稿,简直是拿空气炒菜。
    但主编催得紧,说明这次阅兵装备确实有大动作。而我,作为网站的签约作者,又是军工科研系统的“老油条”,自然不能缺席。
    我揉了揉太阳穴,点开浏览器,重新翻了一遍论坛和社交媒体上流出的图片。
    第一张图是高清的,拍的是阅兵训练场一角。画面中央是一辆外形奇特的装甲车,车体修长,炮塔极小,几乎与车身齐平,两侧还挂着类似无人机的装置。
    这玩意儿,我查了三天资料,愣是没查出个型号。
    第二张图是模糊的,但能看出来是某种新型防空导弹系统,发射车造型独特,像是把“红旗-9”和“S-400”揉在一起,又加了点科幻元素。最离谱的是,发射筒的口径明显比现役型号大一圈,难道是电磁发射?
    第三张图……算了,不说了,越看越迷糊。
    我关掉浏览器,打开文档,重新敲下一行字:
    “9月3日阅兵装备先导分析稿:未知的未来”
    这标题,听起来有点装逼,但我实在想不出别的了。
    我继续写道:
    “本次阅兵中,多款新型装备首次亮相,其技术水平之高、设计理念之新,令人震撼。其中,部分装备甚至打破了传统武器系统的认知边界,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技术路径。”
    写到这里,我顿了顿,又删掉“前所未有的技术路径”这句,改成:
    “展现出中国军工在前沿科技领域的突破性进展。”
    这句稳妥点。
    我继续往下写:
    “以新型主战坦克为例,其外观与现役99A型主战坦克有显著差异。从训练场流出的照片来看,该型坦克采用了全电驱动系统,炮塔体积大幅缩小,疑似采用无人化设计。此外,车身两侧可见多个传感器模块,推测其具备高度智能化作战能力。”
    “另一款引起广泛关注的装备是一款新型无人战斗平台,外形类似‘陆战版无人机’,具备自主识别、追踪与打击能力。据推测,该平台可能搭载AI控制系统,并与指挥中心实现高速数据链通信。”
    “此外,还有多款新型防空系统、电子战装备、高能激光武器等亮相,部分装备甚至未在官方资料中出现过,其技术来源与研发背景值得深入探讨。”
    写到这里,我已经写了将近两千字,但还是没写到重点。
    因为重点是??这些装备,到底是谁搞出来的?
    按照以往惯例,阅兵装备大多来自几大军工集团,比如中国兵器、中国电子科技、航天科技等。但这次不同,部分装备的技术路径明显与传统军工体系脱节,更像是某种“黑科技”产物。
    我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名字??林然。
    没错,就是我。
    我就是那个搞出这些“黑科技”的人。
    但问题是,我不能在文章里这么说。
    我不能写:“这些装备,是我用‘军工科研系统’搞出来的。”那不是找死吗?
    我只能从技术角度分析,推测这些装备的可能来源,比如高校科研团队、民营企业、军工联合体等。
    写到这里,我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
    如果这些装备真的出现在阅兵式上,那就意味着,它们已经通过了国家最高级别的技术审查,具备实战部署能力。
    换句话说,我之前研发的那些技术,已经正式列装。
    这可不是小事。
    这意味着,我那套“军工科研系统”,已经不再是实验室里的玩具,而是真正融入国家军工体系的核心技术平台。
    我靠在椅背上,脑子里一片混乱。
    系统、任务、研发、测试、列装……这些词在我脑海中不断翻腾。
    我忽然想起,自从上次完成“高能激光防御系统”任务后,系统已经很久没有动静了。
    它去哪儿了?
    是不是在等阅兵结束?
    我正想着,手机突然震动了一下。
    是系统发来的消息。
    【系统提示】:阅兵任务即将启动,是否接受“9月3日阅兵特别任务”?
    我愣了一下,点开系统界面。
    果然,任务栏里多了一个红色任务图标。
    我点进去一看,任务描述如下:
    【任务名称】:阅兵特别任务??未来已来
    【任务等级】:SSS
    【任务目标】:协助完成阅兵装备展示,确保所有新型装备技术状态稳定
    【任务奖励】:未知
    【任务限制】:限时72小时
    我盯着“未知”两个字,心里咯噔一下。
    以前的任务奖励,虽然有时候会模糊处理,但至少会给出个大概方向,比如“科技点+1000”、“解锁新模块”之类的。这次直接写“未知”,说明奖励可能极其丰厚,也可能极其危险。
    我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点击了“接受任务”。
    系统界面一闪,任务状态变为“进行中”。
    与此同时,我的手机突然收到一条陌生号码的短信:
    【短信内容】:林先生,您好。阅兵任务已启动,后续沟通请使用加密通讯工具。请于24小时内登录“军工科研系统”后台,完成装备状态确认。
    我盯着这条短信,心跳加快。
    这说明,系统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个人工具,而是被纳入了国家高层的阅兵指挥体系。
    换句话说,我已经被正式编入阅兵保障团队。
    我深吸一口气,打开系统后台,开始检查装备状态。
    高能激光防御系统:已部署
    无人战斗平台:已完成测试
    电磁轨道炮:待调试
    智能装甲车:状态良好
    ……
    我一边检查,一边记录问题点,准备反馈给系统。
    突然,系统弹出一条新提示:
    【系统提示】:检测到“智能装甲车”存在潜在数据泄露风险,建议立即进行“数据隔离”操作。
    我心头一紧。
    数据泄露?
    我立刻调出装甲车的数据模块,发现其中一段代码正在试图上传到外部服务器。
    这不是系统自动上传的数据,而是有人在试图窃取。
    我迅速启动“数据隔离”程序,切断了外部连接,并将该段代码标记为“可疑”。
    系统提示:
    【系统提示】:已隔离可疑数据,是否进行溯源追踪?
    我毫不犹豫地点了“是”。
    接下来的十几分钟,系统开始追踪数据流向。
    结果令人震惊??数据流向了某军工集团的内部网络,而那个集团,正是负责阅兵装备安全保障的单位之一。
    也就是说,有人在阅兵前试图窃取新型装备的核心代码。
    我冷汗直冒。
    这不是普通的泄密,这是赤裸裸的间谍行为。
    我立刻将情况上报系统,并建议启动“安全协议”。
    系统回应:
    【系统提示】:安全协议已启动,相关数据已加密封存,涉事人员信息已记录,后续由国家安全机构处理。
    我松了口气,但心里却更加沉重。
    这说明,阅兵背后,远比表面上复杂得多。
    我必须更加小心。
    我继续检查其他装备的状态,直到凌晨五点,才终于完成。
    合上电脑,我靠在椅背上,望着天花板发呆。
    这次阅兵,注定不平凡。
    而我,也注定无法置身事外。
    窗外的天色已经泛白,新的一天开始了。
    我点燃一支烟,轻声说道:“来吧,看看这次系统能给我带来什么。”
    烟雾在空气中缓缓升腾,仿佛预示着,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