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1691章 我艹,飞碟?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1691章 我艹,飞碟?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听到这里,卢俊海脸上的笑容早已控制不住地绽开,双手不自觉地搓动着,仿佛已经看到了这架战机在航母甲板上腾空而起时的雄姿。
    他左右看了看郑良群和其他军官,才按捺住激动追问:
    “那隐身性能呢,在...
    车子行驶了大约两个小时,最终停在了一处戒备森严的基地门口。门口的岗哨检查了司机和我的证件后,才缓缓打开厚重的铁门。车子驶入基地,我透过车窗看到了远处整齐排列的阅兵方阵,还有正在调试的各种装备。
    我被带到了一间临时办公室,里面已经有人在等我。是一位穿着军装的中年军官,看起来是这里的负责人。
    “李先生,欢迎来到阅兵训练基地。”他伸出手,和我握了握手,“我是基地的阅兵指挥官,姓张。”
    “张指挥官,您好。”我礼貌地回应。
    “林所长已经打过招呼了,您这次来,是为了采访和观察阅兵装备的实际表现。我们这边会全力配合,但有些内容,涉及到保密条例,还请您理解。”
    “当然。”我点头,“我明白规矩。”
    张指挥官笑了笑,然后说道:“那我们就先去装备展示区吧。您想先看哪个?”
    我略一思索,说道:“我想先看看那辆‘神秘车辆’。”
    张指挥官的表情微微一变,但很快恢复了平静:“您指的是‘量子隐身无人战车’?”
    “是的。”我点头,“那辆车的外形和轮廓,和我之前见过的任何一辆陆战平台都不一样。我想亲眼看看它的实际表现。”
    张指挥官沉吟了一下,然后说道:“可以。不过在此之前,我得先带您去签署一份保密协议,并进行一次简短的介绍。”
    我跟着他来到一间会议室,里面已经准备好了资料和保密协议。我认真阅读了协议内容,并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李先生,您已经正式进入保密状态。”张指挥官说道,“接下来,您可以近距离观察阅兵装备,但不得拍照、录音,也不能私自传播相关技术细节。”
    “明白。”我回答。
    张指挥官点头,然后带着我来到了一处封闭的展示区。这里戒备森严,门口有两名全副武装的士兵站岗。
    他刷卡开门,示意我进去。
    我走进去,眼前的景象让我瞬间屏住了呼吸。
    那是一辆外形极其科幻的无人战车。车身呈流线型,表面覆盖着一层类似“纳米迷彩”的材料,能够根据周围环境自动调整颜色和纹理,实现光学隐身。车体两侧安装有高能激光发射器,顶部还有一个小型雷达阵列,看起来像是某种量子探测装置。
    “这就是‘量子隐身无人战车’。”张指挥官站在一旁,语气平静,“代号‘幽灵’。”
    我走近几步,仔细观察它的外观。车身没有传统履带,而是采用了磁悬浮悬浮系统,能够在各种地形上高速机动。车头部分有一个类似“眼睛”的传感器阵列,据说是集成了红外、雷达、量子探测等多种功能。
    “它的核心是什么?”我问道。
    “量子隐形系统。”张指挥官回答,“这项技术是我们和某科研机构联合开发的。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光学迷彩,而是通过量子纠缠原理,实现对电磁波的操控,从而达到‘隐身’效果。”
    我听得有些激动:“也就是说,它可以在雷达和光学探测下完全消失?”
    “不是完全消失,而是大幅度降低被探测的概率。”张指挥官解释道,“量子隐形技术目前还处于实验阶段,但已经达到了实战应用的水平。”
    我点了点头,心里已经开始构思接下来的文章内容。
    “能让我看看它的实际演示吗?”
    张指挥官点头:“当然。”
    他拿起对讲机,说了几句,几分钟后,一辆“幽灵”战车缓缓启动,开始在测试场地上进行机动演示。
    只见它从起点出发,迅速加速,几个转弯后,突然在视野中“消失”了。
    我瞪大了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的环境,却发现原本清晰可见的战车,仿佛被空气吞噬了一般,完全看不见了。
    “它现在处于隐身状态。”张指挥官解释道,“我们的雷达仍然可以追踪它的位置,但普通的光学和雷达探测手段几乎无法发现它。”
    我心中震撼不已。这已经不是“高科技”可以形容的了,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未来科技”。
    “它还能做什么?”我继续问道。
    “除了隐身,它还配备了高能激光武器系统。”张指挥官指着战车顶部的发射装置,“可以对空中目标进行拦截,比如无人机、巡航导弹等。同时,它还具备自主作战能力,通过AI战术系统,可以实现无人化作战。”
    我深吸了一口气,脑海中已经开始构思接下来的文章结构。
    “你们打算在阅兵中展示它的哪一部分?”
    “我们会展示它的机动性能和部分隐身功能。”张指挥官说,“至于激光武器和AI作战系统,可能不会在阅兵中公开演示。”
    我理解地点了点头。毕竟,这种级别的技术,不能一次性全部暴露。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我陆续参观了其他阅兵装备,包括新型隐身主战坦克、高能激光防空车、AI辅助指挥系统、量子通信中继车等等。每一项技术都让我感到震撼,甚至有些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做梦。
    参观结束后,我回到临时办公室,开始整理笔记。我知道,接下来的文章必须更加谨慎,既要展示技术的先进性,又不能泄露核心机密。
    我打开电脑,敲下第一行字:
    “2025年9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首次公开一批前所未有的新型装备。这些装备不仅仅是武器,更代表着一场即将到来的技术革命。”
    我继续写道:
    “在这批装备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量子隐身无人战车’。它的出现,意味着未来战争的形态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有人作战’到‘无人作战’,从‘传统武器’到‘高能激光’,从‘人工指挥’到‘AI辅助决策’,每一个细节,都预示着一个全新的时代即将到来。”
    我一边写,一边回想着刚才的所见所闻。每一段文字,都像是在记录一段即将改变世界的历史。
    写完后,我检查了一遍,确保没有涉及任何保密内容,然后将文章保存为“阅兵深度解析(第一部分)”。
    我靠在椅背上,望着窗外的天空,心中充满了激动和敬畏。
    我终于明白,林所长说的“引导比揭露更重要”是什么意思。作为一个写作者,我不只是记录者,更是引导者。我要让读者理解这些技术的意义,而不是仅仅惊叹于它们的外表。
    我拿起手机,给林所长发了一条信息:
    “林所长,我已经参观了基地,也完成了第一部分的解析稿。这次的阅兵,确实非同凡响。”
    几秒钟后,林所长回复:
    “很好。接下来,还有更重要的任务等着你。”
    我看着这条信息,心中隐隐有种预感??这次的阅兵,只是一个开始。真正的挑战,才刚刚拉开序幕。
    我坐在基地临时办公室的电脑前,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洒在桌面上,照得屏幕微微反光。我的手指在键盘上停顿了片刻,思绪还在刚才的参观中回荡。
    那辆“幽灵”战车的演示让我久久不能平静。它不仅仅是一辆无人战车,更像是一个时代的缩影??科技的飞速发展,已经让战争形态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而我,作为一个写作者,站在这个变革的边缘,亲眼见证这一切。
    我深吸了一口气,继续敲击键盘。
    “量子隐身无人战车的出现,标志着无人化作战时代的正式开启。它不仅具备隐身能力,还能通过AI战术系统进行自主决策和作战。这意味着,未来的战场将不再局限于人类士兵的参与,而是由智能系统主导的高效作战体系。”
    我顿了顿,脑海中浮现出林所长说过的话:“不是为了展示,而是为了改变战争的形态。”
    “这场阅兵,不仅仅是一次军事力量的展示,更是一次科技革命的宣言。从隐身装甲、激光防御系统,到人工智能辅助作战系统,再到量子通信技术,每一项技术都代表着未来战争的关键节点。”
    我继续写道:
    “但这些技术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研发故事?是谁,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完成了这些看似科幻的成果?”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敲门声。
    “请进。”我说。
    门被推开,走进来的是林所长。他穿着一身深色夹克,神情依旧沉稳。
    “写得怎么样了?”他走到我身边,目光扫过屏幕。
    “第一部分已经完成。”我点头,“不过,我还有太多问题。”
    林所长笑了笑:“你想知道什么?”
    “我想知道这些技术的研发过程。”我说,“比如‘幽灵’战车,它的量子隐身系统,到底是怎么实现的?”
    林所长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走到窗边,望着远处的阅兵训练场,沉默了几秒后才缓缓开口:
    “‘幽灵’项目,最早起源于十年前的一次理论研究。当时,我们的一位量子物理专家提出了一种假设??如果能够利用量子纠缠原理,实现对电磁波的操控,是否可以让物体在雷达和光学探测下‘消失’?”
    我听得入神,忍不住问:“后来呢?”
    “后来,我们组建了一个跨学科团队,联合了量子物理、材料科学、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开始进行实验。最初的实验并不顺利,因为量子纠缠的稳定性极低,很难在实战环境中应用。”
    “那你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我追问道。
    “我们发现了一种新型的量子材料,能够稳定地维持量子态,并且可以在不同频率下进行切换。”林所长解释道,“这项技术,后来被应用到了‘幽灵’战车上,实现了真正的隐身能力。”
    我点了点头,脑海中已经开始构思接下来的章节内容。
    “所以,‘幽灵’战车的研发,其实是一次跨学科合作的成果?”
    “没错。”林所长说,“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强调‘未来战场系统’的概念。它不是单一技术的突破,而是多种技术的融合。量子隐身、纳米装甲、高能激光、AI战术系统……这些技术,缺一不可。”
    我沉思片刻,然后问:“那这些技术,未来会怎么发展?”
    林所长看着我,眼神中带着一丝意味深长的笑意:
    “未来?未来就是让这些技术真正走向战场,成为改变战争规则的核心。”
    我心头一震。
    是的,这不仅仅是一次阅兵,而是一次技术革命的起点。而我,作为一个写作者,有机会将这些故事记录下来,让更多人了解这些隐藏在幕后的科研成果。
    我重新坐回电脑前,继续敲击键盘:
    “‘幽灵’战车的研发,只是这场技术革命的冰山一角。在未来,我们或许会看到更多类似的技术应用,比如‘脑机接口战术系统’、‘纳米装甲修复技术’、‘量子通信中继车’等等。”
    “这些技术的出现,不仅会改变战争的形态,也会深刻影响我们的生活。从军事到民用,从战场到社会,科技的进步,终将改变一切。”
    我停顿了一下,写下最后一段:
    “作为一名写作者,我有幸站在这个时代的前沿,见证这一切的发生。而接下来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写完最后一个字,我靠在椅背上,长长地吐出一口气。
    我知道,这篇文章会引发轰动。不是因为我的文笔有多好,而是因为这些技术本身,就足够震撼。
    我按下“保存”键,文件名是:“阅兵深度解析(第二部分)”。
    然后,我转头看向林所长,问:“接下来,我该做什么?”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