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亩产数千斤的祥瑞作物现世,古往今来也就这麽一回,这代表的意义过于重大,史官自然如同以往一样,事无巨细地记录着,准备随后整理成文录入史册。
一边记录的时候,更是忍不住一边声音颤抖地念叨着。
众人这时候也算稍稍平静下来了些。
可听到史官的声音,有些人却不太淡定了:「这……嗐!袁泰这一吃,倒是让他小子赚大发了!」有人看着笔走龙蛇的史官,一拍大腿,满脸都是嫉妒。
许多其他文官也都是一副懊悔的样子:「失策失策!本官方才应应当抢先尝试才是啊……」
「唉!在祥瑞现世之际青史留名,血亏!血亏呀!」
读书人。
谁不想要一个青史留名的机会?
而且这次的青史留名还不是什麽普通事件,而是此等祥瑞出土的事情里,作为「大明第一个吃祥瑞的人」而被记录的,后世必将流传千古——这特麽的谁能不眼红?
陛下被记载于其中那自是理所当然。
这祥瑞本就是开乾年间出现的,而且还是当今这位开乾陛下锲而不舍才寻得,又为了能够保证培育出足够的种苗,如此大功都愣是憋了半年的时间不漏丝毫口风,杜绝一切可能的危险性。
甚至为此而甘愿担负诸多骂名。
甘愿被群臣误会。
也不辩解分毫。
这才有了今天看到的盛景……
可他袁泰一个愣头子,居然因为吃了一口红薯,就跟着在这事儿里面留了个名字……真是羡煞人也!
将这一切看在眼里的朱允熥不以为意地笑了笑,心中暗道:「袁泰此人,虽性子直了些,犟种了些……可他此次都是豁出性命来劝谏朕的,你们看到了他青史留名,可也能如他一般始终如此刚直?」
对于袁泰这个人,朱允熥有时候还真的挺烦他的,动不动就是劝劝劝丶谏谏谏的,听的人脑壳疼。
可从另一方面来说,袁泰这人不顾性命的刚直,他也是颇为欣赏的,毕竟袁泰可没有什麽上帝视角,知道的内情也很少,在他的认知里,自己的确就是一个实打实的昏君,一天到晚净整些不靠谱的么蛾子的存在。
他次次都如此激烈丶刚直……完全源他那几乎是思想钢印一般的「忠君爱国」。
这样的人等到了一定合适的时机。
会是朱允熥以后办一下事情事最好使得刀子。
这样的人出现在这件事情的后世史书里,意料之外丶情理之中罢了,朱允熥也并不介意。
众人一边扼叹息,一边偷瞄朱允熥,发现朱允熥对此竟然神色平和,就知道朱允熥心里是完全默许此事的,当下即便羡慕嫉妒得发疯,也只能按住心里那些小九九。
随即眼珠子一转。
跪在朱允熥面前,以头抢地,露出一副懊悔万分的样子,高呼道:「微臣该死,从前是微臣该死!全然误会了陛下!更是曾为此多番冒犯陛下,却不知陛下一番用心良苦,微臣有罪啊!」
这红薯都已经堆成小山了,亩产也算出来了。
即便有炼丹司那般劳民伤财之事丶以及之前那些打破用人制度,随意赏赐官职名分的问题还在。
可是有此等功绩在。
谁还能说朱允熥一句「昏君」?——他是实实在在地在为大明百姓着想,也忍辱负重地一手促成今日这般盛景,是他解决大明饥荒的啊!
这种情形之下。
即便对其他的事情不知情,朝堂上下所有官员,都会油然而生出来一种「开乾陛下,他该当这个皇帝!他该坐这张龙椅」的感觉——百姓只要有的吃有的穿,能有几个愿意搞事的?
这大明皇朝,是稳当的!
在这种想法之下,所有人都自然而然地想着要去进步——反正明里暗里吐槽,频频劝谏的事情大家都做了,这时候还不如认错态度诚恳一点,给陛下心里留下个好印象。
是以,当有人提起这事儿,其他人也是从善如流地一呼百应,全都摆出一副十足十的懊悔模样,跪地叩头:
「陛下实乃真心实意为百姓丶为江山社稷谋福祉的明君!可恨微臣猪油蒙了心,糊了眼,竟一直误会陛下!请陛下治微臣之罪!微臣有罪!」
「臣不知陛下这一番良苦用心,实在该死!」
「……」
几乎在一时之间,这些之前频频劝谏朱允熥的朝臣们,纷纷开始痛哭流涕,叩首请罪起来。
御花园里忽然只剩下哭声一片。
这其中固然有人抱着想要靠即将认错弥补自己之前行为的想法之人,可更多的声音里,则是带着毫不掺假的后悔和敬意。是真心实意的请罪。
他们之前站出来劝谏丶言辞激烈乃至冒犯朱允熥,许多人更多的当然不是为了一己之私,是为了好不容易驱逐了外族丶安稳下来的大明。
一国立朝之初,心怀大义的忠臣是不缺的。
再加上读书人学的,本来就是「忠君」二字。
如今真正知晓这御花园里的真相,他们如何可能不内疚愧悔?——大明的开乾皇帝是个愿意忍辱负重丶仁心爱民的好皇帝,而他们之前又做了什麽!!
大逆不道的是陛下吗?
大逆不道的是他们!!!
众人跪在地上仰视着眼前的朱允熥,一个个都是眼睛通红,愧悔不已。
尤其是看到他面上还带着笑意。
心中的内疚之意更甚,敬佩之意也更甚:
「此般郁闷憋屈之事,若换了任何其他人,只怕早该狂怒宣泄,早该朝着咱们这些人盛怒斥责丶诉说其委屈了……」
「可陛下他偏偏不!」
「他只是轻飘飘一道圣旨把所有人召集来此,甚至亲自烤好了祥瑞,笑呵呵地邀请所有人品尝,笑呵呵地告诉所有人,这是亩产数千斤的宝物,笑呵呵地看着所有人得知真相……」
「而他把一切公之于众过后,心中想的念的,只是如何把现有的这些祥瑞,继续培育繁殖。」
「他的心里,只有大明,只有百姓呐!」
「于他而言,却只有「轻舟已过万重山」的从容!」
「和陛下相比……」
「我们这些人,远远不及也!!!」
人群之中,如今已身为户部右侍郎的夏原吉,跟在傅友文身后,痴痴地望着朱允熥。
他从见朱允熥的第一面开始,就已经深刻认识到,当今这位开乾皇帝绝不是众人表面所看到的样子,倒是也并未诋毁过什麽。
可于此情此景,他却似是突然想到什麽一般。
失神叹道:「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他自狠来他自恶,我自一口真气足……」
「初时听到陛下吟诵此诗,微臣尚且不完全得其真意,如今……微臣才算全然明白了。」
「陛下实乃光风霁月之人呐!」
一边呢喃着,夏原吉看着朱允熥的目光也愈发火热。
可解百姓冬日严寒之胁的连环计丶可解饥荒的祥瑞丶可造大明盛世的经济学……
他真的迫切想知道。
这位年轻的少帝,未来能把大明……变成何等光景!?
一念及此。
他只觉得全身上下都不由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而听到夏原吉的嘀咕,听到他口中这首诗,众人都不由微微一愣,而后目光发亮。
此刻的他们完全能够领会到朱允熥这首诗里的意思。在此之前他们都不知晓,这个被他们埋怨许久的陛下,不仅忍辱负重,更是完全视他们这些污蔑诋毁的聒噪之声如外物。
这般心性,几人能有?
「该死!我真该死啊!」
看到众人因一石而激起千层浪,全部都跪在朱允熥面前痛哭流涕,旁边诸多淮西勋贵面上都不由露出解气的表情,对着这群人嗤之以鼻地发出冷哼。
「哼!一群老匹夫!一天到晚之乎者也丶忠君爱国的挂在嘴边也是你们,谩骂为难陛下的也是你们。」
「就是!这时候知道哭了?」
「依咱的说法……把这群老匹夫治上一个大不敬之罪,一点都不为过!陛下做的明明是好事,怎麽在你们这群老匹夫嘴里就成了坏事了?有人想过陛下多委屈吗?」
「……」
虽然他们之前也以为朱允熥玩物丧志,又是朱元璋头七时候就在乾清宫里捣鼓这些玩意儿,又是把朱元璋和马皇后的菜园子给直接撅了用来捣鼓这些玩意儿,属实太过不孝了。
但一直以来,他们跟朱允熥是一边儿的啊。
而且他们这些当惯了山林匪盗的人,本来就不讲规矩体统,向来只有维护朱允熥的时候,从来没有吐槽诋毁过。
红薯已经挖完了,之前那些文官和武勋之间的陈年旧怨当然又重新作数,抓到机会还不赶紧踩两脚?
这时候当然乐得开始马后炮了起来。
而这一次。
诸多能言善道的文官丶读书人……也是完全哑火了,一个反驳的字儿都说不出口来——或者说,他们无法反驳。
他们……的确对不住陛下。
见此情形,朱允熥也只能赶紧出面调停一波了,他淡笑着道:「诸位爱卿,舅姥爷丶舅舅还有诸位叔伯公……今日红薯出土,是个大喜事儿才对。」
「朕虽将此事瞒住不发这,也产生了些许误会,可这段时间以来,幸而得舅姥爷与诸位叔伯公庇护,倒是也没有太委屈,朕心里记着此事。不过诸位爱卿也是无心之失,不知者不罪,从前的事情,过去了便过去了,如何?」
朱允熥的目的从来不是让他们真吵得不可开交。
所以他直接息事宁人地两边都夸了一通,顺带继续做个好人,收获人心。
听到朱允熥这话。
淮西勋贵这边住了嘴,脸上一片笑嘻嘻的样子——陛下果然是把咱当自己人,跟咱一条线上的。
而对于其他朝臣,心中更是无比感动——此等事情,陛下都丝毫不怪罪!陛下果然宽宏大量!是明君之姿啊!
想着这些,朝臣的眼神都愈发明亮了些。
满脸感激地看着朱允熥:「陛下真乃明君!仁君!微臣等……多谢陛下宽宏体察,感佩万分!」
朱允熥笑着点头,伸手虚抬了一下道:「此事既过去了,诸位爱卿便都平身就是。如今红薯总算成熟出土,接下来,如何用此祥瑞造福天下黎民,才是更该关注的事情。」
「谢陛下!」
众多朝臣齐声道谢,皆是颤颤巍巍地站起身来。
可与此同时,脸上也多了几分羞愧之意:「唉……陛下思虑深远丶高瞻远瞩,微臣等还在纠结其他小事之时,陛下心中对于如何处理这祥瑞丶如何造福百姓,却早便有了计较。」
「甚至一早就提前建立了农业司,准备好了人手。」
「陛下说起这些,倒是让微臣愈发羞愧啊……」
一般来说,他们这些大臣的作用,除了各司其职处理好朝廷政务,给皇帝建言献策丶商讨重大政要也是职责。
只是这麽大的事情。
朱允熥在红薯挖出来,确定了亩产量之后,立刻就把后续的计划妥善安排了下去,属实让他们显得太过无用了些。
不过与此同时。
蓝玉等公侯武勋,则是已经开始双眼发亮,盯着地上那一堆堆刚刚被他们挖出来的红薯,道:
「启禀陛下,待这祥瑞的种植普及开来……咱打仗是不是不会再缺粮草啦!?」
「肯定不会再缺哇!刚刚你们不是都吃过了麽?这东西好吃,还填肚子!亩产又高!等普及种植开来,粮草要多少有多少!还不够咱去打北边儿的蛮子,西南边儿的土司麽?」
「陛下!到时候一定要让老臣去杀翻他们!」
「哈哈哈哈!就是!看那些鞑子蛮夷,还敢不敢再对我中原生出虎视眈眈的觊觎之心!」
「……」
他们是一群风里来血里去杀出来的杀星,除了平常脑子里装着吃喝玩乐丶欺男霸女那些事儿,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打仗,打鞑子丶打蛮子。
现在有红薯这样的东西。
他们当然满脑子都是干仗。
面对淮西勋贵高涨的热情,朱允熥却是若有所思地沉默下来,似是处在认真考虑着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