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第647章骑他头上拉屎都行!(第1/2页)
傅友文也尴尬一笑,连忙附和着道:“是是是!这时候还讲这么多做什么?如此祥瑞,还不知这亩产到底能达到多少呢!挖红薯要紧,挖红薯要紧,嘿嘿……”
说完,詹徽和傅友文二人便心虚地转过头去背对着秦逵。
手忙脚乱地拿起旁边的锄头。
好似什么都没发生一般,一本正经地开始挥锄头挖了起来。
只是比起一开始。
显然要更加卖力了很多。
“嘁!”秦逵冲着傅友文和詹徽的背影翻了个白眼,发出了一个极其鄙夷的声音。
不过他现在知道御花园这一堆平平无奇的藤蔓真正的价值,估摸出这产量必然相当惊人,当然也同样好奇最后的结果。
所以他也就不再纠缠。
也自顾自卖力地挖了起来。
一下子,整个御花园里,无论是公侯武勋,还是穿个红色官袍的朝臣,脱衣服的脱衣服,撸袖子的撸袖子,又是锄头挖、又是上手拽……虽然动作相比于真正有经验的农民来说显得笨拙,可整个都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样子。
粮食不足的年代,收获粮食,本来就是一件令人喜悦的事。
更何况随着一锄头一锄头地挖下去,一个个红薯被刨出来……许多人也和傅友文一样,在这过程之中渐渐意识到——这片平平无奇的藤蔓之下埋藏的东西,的确不同寻常!
正所谓人多力量大。
随着众人的辛勤且卖力的劳作。
地里那一片片原本格外茂密健硕的藤蔓、叶子……都被掀翻了开来……乍一眼看去,好似变成了一片狼藉。
可取而代之的。
却是一座座垒得跟小山一般的红薯堆。
空气里满是泥土的腥味和植物根茎、叶片上的汁液味道。
“来!快称一称咱这边这一堆!看看有多少斤数!”
“秤砣再往那边挪上一点点,诶!对了对了,平上了,这里是三百二十七斤六两!打算盘的快加上去!”
“快!这一堆还没称过,上称!可别给漏掉了!”
“齐活!这里有一百八十三斤二两,算盘打上!”
“还有还有,那边还有!”
“……”
当众人把地里的红薯藤都掀得差不多之后,下一步当然就是开始计算成果。此刻,文臣和武勋们仿佛短暂地忘记了他们之前的矛盾和冲突,抬秤杆子的抬秤杆子,搬红薯的搬红薯……把他们之前堆成一座座小山的红薯一一称量记录。
户部的官员则是做起了他们的老本行。
跟在旁边算盘珠子扒拉得噼啪作响,而每拨动一次算盘珠子,他们的心跳便快了一分。
专门算账的老手。
这么明显的数据。
即便不需要最后的精确数字,都知道最后结果一定惊人。
到了最后,把所有的红薯都进行了一遍称重过后,所有人便把几个拿算盘珠子的户部官员围在了中间。
每个人的眼珠子都死死盯着不断被波动的算盘珠子。
因为太过着急而无意识地搓着满是泥沙的双手、跺脚……神情急切且焦灼。
“你们户部的人到底行不行?还说是专门算账的呢!算个亩产量算得那么慢!”
“快了快了,这么大一片地,总得给下官些时间不是?您诸位着急,下官也着急呀!”几名打算盘的户部官员就这么一点不讲究地坐在地上,手里的算盘珠子都快抡出火星子来了。
御花园的空气里充斥着噼里啪啦的响声。
时间的流逝仿佛变得格外缓慢。
终于。
几名户部官员停下了手里的动作,却是全部都盯着自己手里的算盘,张着嘴巴瞪着眼睛,呆若木鸡,如同石化了一般。
看得周围一直在等待结果的其他人更是焦急。
纷纷出声催促道:
“这到底怎么个说法啊?给个准信儿啊!”
“就是!最后的结果到底是多少哇!算盘不打了,话也不会说了不是?真他娘的能急死个人!”
“……”
此间的文臣武勋加起来人数不少,顿时陷入一片嘈杂。
好在几名户部官员也因此回过神来。
他们抬起头来,脸上带着激动且不敢置信的表情,伸手颤抖地指着算盘,颤颤巍巍地道:“亩……亩产……”
而后便把手里的算盘一丢。
连滚带爬地到了朱允熥的面前,抬起头来,宛如看着神明,道:“启禀陛下!亩产……亩产竟达到了三千四百七十一斤四两的数目!”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这红薯……红薯……真乃祥瑞之物!这个数目,达到了普通粮食亩产的十倍甚至不止!”
“祥瑞!此乃祥瑞啊!”
“亩产数千斤,陛下诚不欺我!陛下诚不欺我!”
“……”
几名户部官员全身颤抖地把这个数字说出来,一时之间或是状若疯癫,或是仰天大笑……
他们户部本来管的就是大明皇朝的钱粮。
每年操心着能收上来多少,国朝一年的开支能不能够用,怎么把这些捉襟见肘的钱粮合理分配、支出……
其他各部伸手要钱粮而户部却捉襟见肘的情形,他们一年到头也不知要应付多少次。
多年下来。
他们脑子里都是有一笔账在的。
没人比他们这些户部的官员,更明白这个结果的意义!
与此同时。
旁边等这个结果已经等得格外焦急的众人,仿佛是有人在指挥他们一般,齐齐张大了嘴、瞪大了眼,满脸都是不敢置信:
“什么!?你说这玩意儿亩产达到了多少!?”
“三千四百七十一斤四两!?确定没算错?”
即便他们在收获的过程之中对亩产量已经有了个心理准备,知道会远超普通的粮食作物,可在这个结果出来之前,他们依旧没敢往这个数字上想。
特么的这谁敢想!!?
听起来就觉得荒唐、离谱、一点都不真实!
“绝对没有算错!下官身为户部清吏司官员,日日和这算盘打交道,这能耐总是不会差的!况且核算总重量的时候,下官等人都是各打了一遍算盘……不可能出错!”几名负责核算的官员信誓旦旦地保证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647章骑他头上拉屎都行!(第2/2页)
在场众人也知道,这的确是人家吃饭的饭碗,想来的确不会有什么问题。
当下齐齐倒吸了一口冷气。
虽然事实已经摆在了眼前,但他们还是觉得活在梦里。
短暂沉默了片刻,立刻有人打破了这般剧烈震撼带来的沉寂,幽幽叹了一句:“此为不世封圣之功呐!!”
“哈哈!哈哈哈哈哈!不错!有如此亩产的作物,大明百姓日后何愁吃不饱肚子!?”
“好!真好!这玩意儿真好呐!”
“去你妈的,什么叫「这玩意儿」?这是祥瑞!祥瑞懂不懂,嘴巴放干净点!”
“遥想当年,为着能吃上一口粮,咱先是落草为寇,后又跟着故去的太祖洪武皇帝风里来血里去,拼死拼活的一刀刀砍出如今这般世道……咱一开始,只是想吃上一口哇!”
“当年暴元肆虐的时候,也不知多少人吃不上这口饭。”
“可以后不会了!以后都吃得上了!”
“……”
疯了,回过神来之后,不仅仅是那几个算账的人疯了,这些平日里在外面足以呼风唤雨的公侯武勋、六部堂首、朝廷要员……顷刻之间全都疯了!
大明立朝拢共不过二十六年。
此间绝大部分人都经历过元末那段吃不上饭、遍地饿殍的时候,和朱元璋一样,他们大多都是亲历者!
洪武皇帝朱元璋一生的悲惨经历,看似特殊悲戚,往大了说,其实也只是一个缩影,并不特殊……饿殍遍野、民不聊生、易子而食、连年灾祸战乱……那才是一整个时代,那段黑暗动乱的年代,不关乎于某一个个体,而是从那时候走过来的所有人!
如今看着这菜园子里一堆堆的红薯。
他们一早就已经亲自吃过、尝试过的粮食:亩产三千多斤,吃起来好吃、饱肚子。
与此同时,那个令人不敢置信的数字在脑海里不断回荡着,被召集到这里的文臣武勋如何可能保持冷静?
许多人也不知是不是想到了从前那些遥远的陈年旧事,红了眼睛的有,涕泪横流的有,又哭又笑的有……
而后便是想起来什么一般。
一个个地先后都朝着朱允熥跪了下去:
“大明万年!陛下万年!”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陛下圣明呐!先皇泉下有知……必然也能含笑九泉了!”
“此番陛下乃是创了我华夏千秋万世之功!”
“陛下万岁!”
“……”
山呼万岁之声,一开始是几个人从过度的兴奋之中回过神来,零零碎碎地开始喊着。
随后很快便犹如溪流汇聚到大海一般。
所有人都开始齐齐高呼,这高亢的万岁声里,带着辛酸、带着悲怆、带着激动、带着喜悦……还有一万分的敬意,在整个御花园里,震耳欲聋。
此间唯一两个能够保持的理智的。
也就只有一早就完全有所预料的朱允熥和马三宝了。
在这群人中。
朱允熥和马三宝这主仆二人倒是显得有些格格不入,朱允熥单手负后,看着周围的红薯目光微微一凝,心里则是冷静着计算着,呢喃道:“三千四百七十一斤四两……这个亩产,相比于第一茬,还多了两三百斤的亩产量。御花园里这片菜园子是一直被老朱精心打理照顾的,条件优厚,这个结果,情理之中吧。”
“之后剩下的事……一个是将此召告天下,另一个就是找更大的地方继续繁育,扩大种植了。”
“三宝,这第二茬的红薯你种得很好,很不错。朕已经让王应辛那边提前成立了一个单独的农业司负责此事,但红薯的特性、种植经验,还需要你和王应辛那边交接。”
在朱允熥眼里。
现在才只有红薯这一个品种,一个红薯也只不过是他诸多计划中的一环,高兴固然是格外高兴的,但确认了结果之后,就该把目光放到下一步行动上了。
马三宝脸上依旧还充斥着兴奋之色,立刻应声道:“是!陛下,奴婢明白该怎么办了。”
虽然朱允熥声音不大。
但他嘀嘀咕咕的声音,终究还是被几个最靠近的大臣给听到了,几人面上不由露出一个怪异的神情。
心里也忍不住惊恐地嘀咕道:「老……老朱??陛下这嘀咕的……该不会是太祖皇帝吧??这……这是不是有些离经叛道,过于不孝了?哪儿有当孙儿的管自家爷爷这么喊的?」
不过耳边不住响起高呼「万岁」的声音,周围目之所及的地方还是大大小小的红薯堆……
所有听到了这两个字的人。
又立刻不约而同地忽略掉了这个大逆不道的称呼。
心中只道:「陛下一手寻到如此祥瑞,又一手将其培育成如今这般规模,有此功劳,什么事情盖不过去?」
「再说了,太祖皇帝要知道这事儿,别说喊一句“老朱”了,说不定骑他头上拉屎他都得笑嘿嘿的。」
随后便当做什么都没听到一样,再次融入了队伍。
在久久停息不下来的山呼声持续许久过后,人群之中也有人终于想起了自己的职责。
负责记录历史的史官赶紧掏出自己早就准备好的纸笔,浑身颤抖地开始记录起来,连写下来的字都因为激动而显得不太工整:
【开乾元年二月二十七,朝中公侯武勋、要员大臣,皆被一道圣旨召入皇宫,于御花园觐见圣驾。】
【初,群臣皆不知所召为何。及至御花园,上坐于烤炉前,不知正在作何。岂料,上忽取出一似煤炭之物,邀群臣食之。】
【彼时正值朝臣因事力谏开乾皇帝之际,众臣心中皆是惶恐不安,皆以此为毒物,不敢食之。】
【至都察院右都御史袁泰尝试,方知此物可食,且味甘甜美。】
【上言,此为宝物,亩产数千斤。】
【朝臣大惊,不敢之心,上遂命诸人掘地取物。】
【……】
史官强行按捺住自己心中激动的情绪,将自己所见所闻如实地一一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