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1111章 探望清阳长公主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1111章 探望清阳长公主(110万打赏值加更)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齐侧妃敏锐地捕捉到了晋王话中的深意,立刻抬眼:“王爷的意思是?”
    晋王语气带着恰到好处的怜惜:“她终究是本王的妹妹,血脉相连。遭此无妄之灾,禁足府邸,想必心中凄苦。”
    “你明日替本王去一趟。”
    说到这里,晋王顿了顿,强调道:“记住,要低调,避开宫里的耳目。”
    “礼物不必贵重奢华,拣些精巧雅致,又不易引人注目的玩意儿。譬如……清阳从前似乎偏爱海棠。”
    “你告诉她,皇兄一时震怒,话重了些,让她不必过于介......
    深冬将至,北境寒风凛冽,雪覆山川。突厥新可汗帖木虽暂缓南侵,但边境局势依旧紧张。镇北将军李崇日夜操练兵马,加固城防,以防敌军突袭。
    与此同时,京城之中,一场新的风暴悄然酝酿。
    柳如烟身着玄色织金凤袍,立于凤仪殿高阁之上,目光沉静地望向远方。她手中握着一封密报,是影卫从边关传回的消息:突厥王帐内部虽已由帖木掌控,但其弟阿史那?巴图不满兄长软禁父汗之举,正暗中联络旧部,意图反扑。
    “陛下。”青鸢低声禀报,“裴世昌一案虽已了结,但民间仍有流言未息,百姓对新政仍有疑虑。”
    柳如烟缓缓点头:“民心易动,非一日之功。你命人继续查访各地新政落实情况,务必让百姓真正得利。”
    青鸢应声退下。柳如烟转身走入殿内,提笔拟了一道旨意,命户部派遣官员巡行各地,监督赋税减免、赈灾粮发放等事务,并设立专门机构,受理百姓申诉。
    赵宸踏入殿中时,正见她伏案疾书,神色专注。他轻声道:“你在忙什么?”
    柳如烟抬头一笑:“在拟定一份新政细则,确保每一项政策都能真正惠及百姓。”
    赵宸走到她身旁,轻轻握住她的手:“你太辛苦了。”
    柳如烟摇头:“这是我的责任。”
    赵宸凝视着她,眼中满是温柔与敬重:“有你在我身边,朕才能安心治国。”
    柳如烟微微一笑,却未再多言。她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数日后,朝廷正式颁布《惠民令》,细化新政内容,涵盖田赋减免、灾民安置、商贾扶持等多个方面。同时,设立监察司,专责巡查地方官吏是否公正执行政令。
    此举一出,朝野震动。许多原本观望的官员纷纷表态支持新政,而民间亦逐渐恢复对朝廷的信任。
    然而,就在局势趋于稳定之际,一封来自西域的密信悄然送入宫中。
    柳如烟展开信笺,眉头微蹙。信中提及,西戎国近日频繁调动兵力,似有意联合突厥共伐大晟。若此事属实,大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看来,敌人并未罢休。”她喃喃道。
    赵宸闻讯后脸色沉重:“西戎素来与我朝关系微妙,如今竟与突厥勾连,恐非偶然。”
    柳如烟沉思片刻,缓缓道:“陛下,我们必须提前布局。”
    赵宸颔首:“你有何计策?”
    柳如烟眸光微冷:“首先,派人前往西戎,查明其真实意图;其次,加强西北防线,调兵遣将;最后,设法分化突厥与西戎之间的联盟。”
    赵宸点头:“好,就依你所言。”
    翌日,柳如烟亲自召见影卫统领,命其即刻派出最精锐的情报人员潜入西戎,并携带大量金银珠宝,用于收买西戎贵族中的亲晟派系,制造内部矛盾。
    同时,她又下令兵部尚书陈彦紧急调兵,增援西北要塞,并命镇西将军韩允驻守凉州,严密监视西戎动向。
    一切安排妥当后,柳如烟再次登上凤仪殿高阁,俯瞰整个京城。
    夜色沉沉,寒风呼啸,但她的心却异常平静。
    她知道,这场较量远未结束。但无论前方有多少风雨,她都将迎难而上,守护这片江山。
    与此同时,突厥王帐之内,帖木正召集心腹将领议事。
    “大晟皇后果然不简单。”帖木沉声道,“她在我们内部埋下钉子,挑拨离间,致使我族陷入分裂。”
    一名将领怒道:“可汗,既然如此,不如趁早发兵南下,一举攻破大晟!”
    帖木却摇头:“不可贸然行动。如今我族内部尚未完全稳固,若此时出兵,恐生变故。”
    他顿了顿,眼神阴沉:“不过,大晟那边……也不能让他们太过轻松。”
    于是,帖木秘密派遣使者前往西戎,提出联手共伐大晟的提议,并承诺战后平分疆土。
    西戎国主对此颇为心动,但仍未立即答应,而是派遣密使前来大晟,试图探明虚实。
    这一消息被影卫截获后,迅速传回京城。
    柳如烟得知后,嘴角浮现一抹冷笑:“他们想试探我?那就让他们看看,我大晟的实力。”
    她当即下令,命礼部接待西戎密使,以最高规格款待,并在朝堂之上公开接见,展示大晟国力强盛、百官归心之景。
    同时,她又命影卫散布谣言,称西戎欲借机吞并突厥,夺取其草原霸权,企图挑拨两国关系。
    果然,不久之后,突厥王帐内部再度出现分歧,部分将领怀疑帖木与西戎之间另有隐情,甚至有人质疑他的决策是否正确。
    帖木察觉苗头不对,急忙召开大会,澄清与西戎的合作细节,并强调自己绝不会出卖突厥利益。
    然而,猜忌一旦种下,便难以消除。突厥与西戎之间的联盟尚未正式形成,便已出现裂痕。
    柳如烟在凤仪殿中听闻此事,微微一笑:“很好,他们的联盟已经动摇了。”
    赵宸看着她,眼中满是赞叹:“你总是能在最危险的时候,扭转局势。”
    柳如烟却只是淡淡一笑:“这只是开始。”
    寒冬渐近,风雪交加,边疆战火虽未燃起,但空气中已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息。
    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中,柳如烟步步为营,运筹帷幄,将大晟的江山稳稳护在身后。
    而她,也将继续前行,在这风云变幻的宫廷之中,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冬至过后,北风卷雪,京城宫墙内外银装素裹。凤仪殿内炭火熊熊,柳如烟身着绛红织金凤袍,端坐案前批阅奏折,神情沉静如水。
    “娘娘。”青鸢轻步入殿,神色凝重,“影卫传来急报,突厥可汗帖木已秘密派遣使者前往西戎,意图再次结盟,共伐我朝。”
    柳如烟抬眸,目光微冷:“果然如此。他们终究按捺不住了。”
    她放下朱笔,思索片刻后缓缓道:“立刻传令镇西将军韩允,命其加强西北防线,并暗中联络西戎国内亲晟派系,设法挑拨两国关系。此外,再遣密使前往突厥王帐,务必在他们内部制造混乱。”
    青鸢应声退下,柳如烟提笔拟了一道密旨,命兵部即刻执行。
    夜幕降临,御书房烛火摇曳,赵宸缓步而入,见柳如烟仍伏案疾书,不禁皱眉:“你又熬夜了?这些事,让臣子去做便是。”
    柳如烟抬头一笑:“事关社稷,岂能掉以轻心?陛下今日上朝,可还顺利?”
    赵宸在她身旁坐下,轻轻握住她的手:“今日朝堂之上,有人弹劾礼部侍郎周怀安,在赈灾期间私吞银两,克扣粮草。”
    柳如烟眸光一闪:“此事可有证据?”
    赵宸摇头:“空口无凭,朕已命大理寺彻查。只是……朝中风向愈发动荡,朕总觉得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
    柳如烟沉思片刻,缓缓道:“陛下,如今新政虽已推行,但仍有旧党残余势力不甘失败,若不尽快揪出幕后黑手,恐怕局势会愈发不可收拾。”
    赵宸点头:“朕也正有此意。如烟,你可有想法?”
    柳如烟目光微冷:“陛下不妨设下一计,引蛇出洞。”
    赵宸挑眉:“哦?何解?”
    柳如烟低声道:“陛下明日早朝时,当众宣布要彻查户部账目,并指派一名亲信大臣前去核查。如此一来,那些暗中勾结之人必定按捺不住,露出马脚。”
    赵宸听罢,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好,便依你所言。”
    翌日早朝,赵宸当众宣布:“近来屡有官员弹劾户部尚书王敬之,朕已命大理寺彻查。为避嫌疑,即日起,由兵部尚书陈彦亲自核查户部账目。”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王敬之虽非柳如烟亲信,但在赈灾之中立下大功,骤然被调查,显然有异。
    果然,不出两日,便有一封匿名密折呈至御前,指控王敬之贪污赈灾银两,并附带一份伪造的账册,字迹逼真,几可乱真。
    赵宸龙颜大怒,当即下令将王敬之押入天牢,并命大理寺严审此案。
    然而,就在大理寺准备开审之时,王敬之却突然暴毙于狱中,死因不明。
    消息传回宫中,柳如烟神色不变,心中却已明了几分。
    “果然是冲着王敬之来的。”她淡淡道,“他们急于除掉他,怕是他知道些什么。”
    赵宸握紧拳头:“这群贼子,竟敢如此猖狂!”
    柳如烟沉声道:“陛下,此事必有内应,否则不可能如此迅速地动手。臣妾建议,立刻彻查大理寺及天牢守卫,找出泄密之人。”
    赵宸点头:“朕这就去办。”
    数日后,果然查出一名大理寺判官收受巨额贿赂,泄露案情,导致王敬之被灭口。此人供认不讳,最终被处以极刑,震慑百官。
    而那封伪造的账册,也被证实出自一名擅长模仿字迹的江湖术士之手,此人原为东宫旧臣,后潜伏多年,终被影卫擒获。
    柳如烟亲自审问此人,对方供出幕后主使??竟是当初逃过一劫的礼部侍郎裴世安。此人曾多次反对新政,暗中联络旧党,企图颠覆皇权。
    柳如烟冷笑一声:“原来是你。”
    裴世安面如死灰,喃喃道:“我只是想恢复旧制,让天下回归正统……”
    柳如烟冷冷道:“你所谓的正统,不过是你的一己私利罢了。陛下仁厚,才容你们苟延残喘至今。如今竟敢勾结外敌,图谋不轨,真是罪该万死。”
    赵宸闻讯后震怒不已,当即下令抄没裴世安府邸,并牵连数十名官员,或贬或杀,朝堂一时震动。
    自此,朝中再无人敢轻易挑战柳如烟的权威。
    风波过后,柳如烟站在凤仪殿高阁之上,望着远处的紫禁城,思绪万千。
    “陛下,”她轻声道,“如今朝堂虽已肃清,但隐患仍在。边疆战事未平,百姓尚未真正安居乐业。臣妾以为,应当继续推行新政,稳固民生,方可长治久安。”
    赵宸站在她身旁,握住她的手:“如烟,有你在,朕才能安心。你说什么,朕都支持。”
    柳如烟微微一笑,眼中却闪过一丝坚定。
    她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远未结束。
    这一生,她不仅要守护赵宸,更要守护这片江山,让百姓不再受苦,让历史铭记她的名字。
    而在那巍峨宫殿之中,那位身披凤袍、目光坚定的女子,依旧静静伫立,等待着下一个风暴的到来。
    深秋时节,北境战云密布,突厥大军蠢蠢欲动。镇北将军李崇日夜巡视边关,密切关注敌军动向。与此同时,柳如烟派遣的密使也在突厥王帐中展开行动,试图分化瓦解敌军内部。
    突厥王帐内,气氛凝重。突厥可汗忽鲁巴尔面色阴沉,手中攥着一封密信,正是来自大晟的使者所赠。信中详细列举了突厥国内各部族之间的利益冲突,并暗示若突厥执意南侵,势必引发内部动荡,甚至可能导致分裂。
    “这封信……究竟是谁写的?”忽鲁巴尔沉声问道。
    一名心腹将领低声道:“据说是大晟皇后亲自拟定,遣人秘密送来。”
    忽鲁巴尔眼神闪烁,半晌才道:“那个女人……倒是有些手段。”
    与此同时,突厥军中几位主战派将领对此次南侵极为热衷,纷纷请战。忽鲁巴尔却迟迟未决,引起众人不满。
    就在此时,忽鲁巴尔的弟弟阿史那?帖木忽然站出,提议暂且按兵不动,先解决内部问题,待时机成熟再南下。
    此言一出,主战派顿时哗然,双方争执不下,突厥军中首次出现明显裂痕。
    消息传回京城,柳如烟得知后微微一笑:“看来,第一步已经成功。”
    赵宸看着她,眼中满是赞赏:“你总是能在最恰当的时候做出最正确的决定。”
    柳如烟却摇头:“这只是开始。真正的较量,还在后面。”
    果然,不久之后,突厥王帐内部爆发激烈冲突,忽鲁巴尔与弟弟帖木之间矛盾加剧,最终演变为一场政变。帖木联合部分部族,发动兵变,将忽鲁巴尔软禁,并自立为可汗。
    新任可汗帖木上位后,立即宣布暂缓南侵计划,转而巩固内部统治。突厥大军因此暂时停驻边境,未能如愿南下。
    赵宸得知此事后,欣喜万分:“突厥内乱,实乃天赐良机。如烟,你这一招离间之计,堪称绝妙。”
    柳如烟却神色凝重:“陛下,突厥虽暂缓攻势,但新的可汗未必比忽鲁巴尔更易对付。帖木此人野心勃勃,若让他稳固政权,将来恐成更大祸患。”
    赵宸沉吟片刻,道:“那你有何打算?”
    柳如烟缓缓道:“臣妾已命影卫继续潜伏突厥王帐,伺机而动。若能再次制造混乱,便可延缓其南侵步伐。此外,我们还需加强边防,以防突厥反扑。”
    赵宸点头:“一切依你安排。”
    与此同时,京城之中,又有新的风波悄然酝酿。
    礼部尚书裴世安被诛后,旧党势力虽遭重创,但仍有不少漏网之鱼。其中一人,便是裴世安的胞弟裴世昌,此人曾在地方任职,为人低调谨慎,一直未引起注意。
    裴世昌表面归顺朝廷,实则暗中联络旧党残余,密谋反击。他深知正面抗衡难以取胜,于是选择从内部瓦解新政根基。
    他先是收买了一批地方官员,让他们在执行新政过程中故意拖延、敷衍,使得赋税减免政策无法真正惠及百姓,激起民怨。随后,他又派人散布谣言,称新政实为柳如烟专权之策,皇帝不过是傀儡,百姓生活反而更加困苦。
    谣言传至京城,百姓议论纷纷,部分原本支持新政的官员也开始动摇。
    柳如烟察觉异常后,立即下令彻查各地新政落实情况,并派遣影卫深入民间,查明真相。
    不久后,影卫带回确切情报:裴世昌确实在暗中操控舆论,试图动摇民心。
    柳如烟冷笑:“裴家兄弟,一个死了,一个还想翻盘?”
    她随即下令,调兵围剿裴世昌藏身之地,并在全国范围内追查其党羽。
    赵宸得知此事后,震怒不已:“裴氏一门,竟敢屡次挑衅皇权,简直是找死!”
    柳如烟却冷静道:“陛下,这一次,我们要彻底斩断旧党的根。”
    赵宸颔首:“朕全力支持你。”
    于是,一场针对旧党残余势力的大清洗再度展开。
    裴世昌被捕后,拒不认罪,声称自己所做皆为国为民,不愿看到新政误国。
    柳如烟亲自审问他:“你口口声声说为民请命,可你做的每一件事,都在伤害百姓。你所谓的‘为民’,不过是打着旗号谋取私利罢了。”
    裴世昌沉默良久,终是低头不语。
    最终,裴世昌与同党数十人一同被押赴午门斩首示众,朝野震动。
    至此,旧党势力终于被彻底铲除,新政得以全面推行。
    百姓渐渐感受到生活的改善,街头巷尾多了几分欢笑,朝廷威望也随之提升。
    柳如烟站在凤仪殿高阁之上,俯瞰整个京城,心中却并未轻松。
    她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在这场权力与智慧的较量中,她已然成为那个最耀眼的存在。
    而她,也将继续前行,守护这片江山,直至最后一刻。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