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1103章 将计就计(17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1103章 将计就计(174万票加更)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芙蕖和菡萏屏息凝神,看着自家娘娘眼中闪烁的锋芒,那是属于猎手锁定猎物时的兴奋。
    芙蕖轻声问道:“娘娘的意思是……将计就计?”
    “没错。”
    沈知念微微颔首,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詹巍然报的信很及时,既然柳时修的妻子也在暗中查探沈南乔,就说明定国公府内部并非铁板一块。”
    “柳时修与沈南乔的丑事,他的妻子未必不知情,甚至……可能深受其害。”
    沈知念眼中精光一闪,一个更完整的计划,在脑海中迅速成型:“至......
    岭南、江南之乱虽被迅速平定,然赵宸新政推行依旧举步维艰。旧臣多持观望态度,朝堂之上,每有新令颁布,总有大臣以“祖制难违”为由反对,致使政令难以贯彻。柳如烟深知,若不尽快树立新帝威信,朝局恐将再度动荡。
    这一日,御书房内,赵宸与几位心腹重臣议事,气氛凝重。兵部尚书王允上奏道:“陛下,岭南、江南虽已平定,然各地藩王仍拥兵自重,若不加以节制,恐怕后患无穷。”
    赵宸眉头紧锁,沉声道:“朕已有削减藩权之意,然诸王皆称忠于朝廷,若贸然削权,恐激其反叛。”
    王允拱手道:“依臣之见,可先收其兵权,再逐步削弱其势力。如此,既不至于激起大乱,亦能稳固皇权。”
    赵宸尚未开口,一旁的户部尚书李敬之却摇头道:“此举过于激进,恐引得众王联手对抗,届时局势更难收拾。”
    殿中一时陷入沉默。
    柳如烟在帘后静听良久,终于缓步而出,神色从容:“诸位大人所言皆有道理,然如今之势,已不容拖延。陛下登基之初,便曾许诺要革除弊政,若此时退缩,岂非失信于天下?”
    众人皆是一怔,赵宸抬眸看向她,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柳如烟继续道:“若欲削藩,不可强攻,当以柔克刚。可先设‘巡抚使’一职,由朝廷直接派遣官员巡视各藩地,监督赋税、军务,使其权力逐渐收回中央。同时,可借此次岭南之乱为契机,宣布凡属藩王私兵者,皆需裁撤,归入朝廷统辖。”
    此言一出,王允眼前一亮,连连点头:“娘娘所言极是!此举既能削弱藩王实力,又不致引发大规模冲突,实乃上策。”
    赵宸沉思片刻,终是颔首:“好,就依皇后所言。传旨下去,设立巡抚使,优先派驻岭南、江南两地,逐步推进至其余藩地。”
    众臣齐声应命,一场关乎国运的改革就此拉开序幕。
    ---
    然而,就在新政逐步推行之际,宫中却传出一则惊人消息??废太子赵曜之子赵昱,竟在冷宫之中病逝。
    此事一经传出,民间哗然,更有流言四起,称赵昱死因蹊跷,疑有人下毒灭口。一时间,朝野上下议论纷纷,甚至有人怀疑,此事乃皇帝授意,为的是彻底断绝旧太子一脉复辟的可能。
    赵宸得知此事后,脸色阴沉,怒斥太医署:“赵昱虽为废皇子,然毕竟是皇家血脉,怎会突然暴毙?你们如何解释?”
    太医令战战兢兢跪地叩首:“回陛下,赵昱近来确实偶有发热咳嗽之症,臣等已尽力医治,奈何病情恶化过快……”
    赵宸冷笑一声:“一句病情恶化便可搪塞过去?你可知,此事已引起民间骚动,百姓皆以为朕残害宗亲!”
    说罢,他拂袖而去,留下满殿惶恐的大臣。
    柳如烟闻讯后,立刻召见青鸢,低声道:“查,彻查此事。赵昱年纪尚幼,怎会突然病亡?我怀疑,有人故意制造混乱,意图动摇民心。”
    青鸢领命而去,数日后带回一封密报??原来,赵昱并非自然病亡,而是被人用一种名为“牵丝草”的慢性毒药所杀。此毒无色无味,初期症状与普通风寒无异,待毒性发作时,已无可救药。
    更令人震惊的是,此毒乃是宫中药库流出,而掌管药库的太监,竟是淑妃的亲信!
    柳如烟心头一震,立即召见淑妃。
    淑妃再次前来凤仪殿,神情却比上次更加紧张。她跪地行礼后,柳如烟并未让她起身,只淡淡问道:“赵昱之事,你可知晓?”
    淑妃面色骤变,连忙叩首:“娘娘明鉴,臣妾对此事毫不知情!”
    柳如烟目光微冷,缓缓道:“你的亲信太监,从药库取走牵丝草,而后赵昱便离奇身亡。你说,此事与你无关?”
    淑妃惊慌失措,连忙辩解:“娘娘,臣妾从未指使任何人下毒,也从未想过要害赵昱!那太监擅作主张,臣妾实在不知情啊!”
    柳如烟盯着她许久,才缓缓道:“你若真无辜,为何不早些揭发此人?你明明知道他在做什么,却选择沉默,这便是你的罪。”
    淑妃浑身颤抖,泪水滑落:“娘娘饶命!臣妾只是想借赵昱之事,试探陛下是否会念及旧情,未曾想那人竟敢私自下毒……臣妾愿承担一切后果,请娘娘赐臣妾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柳如烟沉默片刻,最终道:“你即日起禁足于宫中,不得外出一步。至于那个太监……处死。”
    淑妃连连叩首:“谢娘娘恩典!谢娘娘恩典!”
    待她退下后,青鸢低声问道:“娘娘,您为何不借此机会彻底铲除她?她毕竟曾向您示好,但如今看来,不过是另有所图罢了。”
    柳如烟轻叹一声:“她虽有过错,但终究未亲自下手,且也算立过功。若此刻处置太过严厉,反倒显得我容不下人,反而不利。”
    青鸢点头称是。
    ---
    赵昱之死虽经调查后得以澄清,但民间仍有流言不断。柳如烟意识到,仅靠调查真相已无法完全平息舆论,唯有以雷霆手段震慑宵小,方能真正稳定局势。
    于是,她建议赵宸下旨,追封赵昱为“安陵郡王”,并举行隆重葬礼,昭告天下,以此安抚人心。
    赵宸采纳她的建议,下令厚葬赵昱,并亲自前往祭奠,以表哀悼之情。
    此举果然奏效,民间风波渐渐平息,百姓对新帝的信任也逐步恢复。
    与此同时,巡抚使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地方藩王的权力被逐步削弱,朝政渐趋清明。
    一年之后,赵宸正式颁布新政,全面整顿吏治、减税赈灾、兴修水利,国力日渐强盛。
    而柳如烟,也在朝堂与后宫之间游刃有余,成为赵宸最坚实的后盾。
    某夜,两人独坐御花园,夜风轻拂,星光璀璨。
    赵宸握着她的手,轻声道:“如烟,这些年,辛苦你了。”
    柳如烟微微一笑,靠在他肩头:“只要你安稳,我便安心。”
    赵宸低头看着她,眼中尽是温柔:“以后的日子,我会让你享尽荣华富贵,再无人敢欺你半分。”
    柳如烟轻轻摇头:“我不求荣华,只愿与你共度此生,护你江山,守你社稷。”
    赵宸将她揽入怀中,低声道:“有你在我身边,我便无所畏惧。”
    夜色深沉,灯火阑珊,他们的身影在月光下紧紧相依,宛如一幅画卷,诉说着属于他们的传奇。
    而在这片广袤的江山之上,新的时代,已然悄然开启。
    岭南、江南之乱虽被迅速平定,然赵宸新政推行依旧举步维艰。旧臣多持观望态度,朝堂之上,每有新令颁布,总有大臣以“祖制难违”为由反对,致使政令难以贯彻。柳如烟深知,若不尽快树立新帝威信,朝局恐将再度动荡。
    这一日,御书房内,赵宸与几位心腹重臣议事,气氛凝重。兵部尚书王允上奏道:“陛下,岭南、江南虽已平定,然各地藩王仍拥兵自重,若不加以节制,恐怕后患无穷。”
    赵宸眉头紧锁,沉声道:“朕已有削减藩权之意,然诸王皆称忠于朝廷,若贸然削权,恐激其反叛。”
    王允拱手道:“依臣之见,可先收其兵权,再逐步削弱其势力。如此,既不至于激起大乱,亦能稳固皇权。”
    赵宸尚未开口,一旁的户部尚书李敬之却摇头道:“此举过于激进,恐引得众王联手对抗,届时局势更难收拾。”
    殿中一时陷入沉默。
    柳如烟在帘后静听良久,终于缓步而出,神色从容:“诸位大人所言皆有道理,然如今之势,已不容拖延。陛下登基之初,便曾许诺要革除弊政,若此时退缩,岂非失信于天下?”
    众人皆是一怔,赵宸抬眸看向她,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柳如烟继续道:“若欲削藩,不可强攻,当以柔克刚。可先设‘巡抚使’一职,由朝廷直接派遣官员巡视各藩地,监督赋税、军务,使其权力逐渐收回中央。同时,可借此次岭南之乱为契机,宣布凡属藩王私兵者,皆需裁撤,归入朝廷统辖。”
    此言一出,王允眼前一亮,连连点头:“娘娘所言极是!此举既能削弱藩王实力,又不致引发大规模冲突,实乃上策。”
    赵宸沉思片刻,终是颔首:“好,就依皇后所言。传旨下去,设立巡抚使,优先派驻岭南、江南两地,逐步推进至其余藩地。”
    众臣齐声应命,一场关乎国运的改革就此拉开序幕。
    ---
    然而,就在新政逐步推行之际,宫中却传出一则惊人消息??废太子赵曜之子赵昱,竟在冷宫之中病逝。
    此事一经传出,民间哗然,更有流言四起,称赵昱死因蹊跷,疑有人下毒灭口。一时间,朝野上下议论纷纷,甚至有人怀疑,此事乃皇帝授意,为的是彻底断绝旧太子一脉复辟的可能。
    赵宸得知此事后,脸色阴沉,怒斥太医署:“赵昱虽为废皇子,然毕竟是皇家血脉,怎会突然暴毙?你们如何解释?”
    太医令战战兢兢跪地叩首:“回陛下,赵昱近来确实偶有发热咳嗽之症,臣等已尽力医治,奈何病情恶化过快……”
    赵宸冷笑一声:“一句病情恶化便可搪塞过去?你可知,此事已引起民间骚动,百姓皆以为朕残害宗亲!”
    说罢,他拂袖而去,留下满殿惶恐的大臣。
    柳如烟闻讯后,立刻召见青鸢,低声道:“查,彻查此事。赵昱年纪尚幼,怎会突然病亡?我怀疑,有人故意制造混乱,意图动摇民心。”
    青鸢领命而去,数日后带回一封密报??原来,赵昱并非自然病亡,而是被人用一种名为“牵丝草”的慢性毒药所杀。此毒无色无味,初期症状与普通风寒无异,待毒性发作时,已无可救药。
    更令人震惊的是,此毒乃是宫中药库流出,而掌管药库的太监,竟是淑妃的亲信!
    柳如烟心头一震,立即召见淑妃。
    淑妃再次前来凤仪殿,神情却比上次更加紧张。她跪地行礼后,柳如烟并未让她起身,只淡淡问道:“赵昱之事,你可知晓?”
    淑妃面色骤变,连忙叩首:“娘娘明鉴,臣妾对此事毫不知情!”
    柳如烟目光微冷,缓缓道:“你的亲信太监,从药库取走牵丝草,而后赵昱便离奇身亡。你说,此事与你无关?”
    淑妃惊慌失措,连忙辩解:“娘娘,臣妾从未指使任何人下毒,也从未想过要害赵昱!那太监擅作主张,臣妾实在不知情啊!”
    柳如烟盯着她许久,才缓缓道:“你若真无辜,为何不早些揭发此人?你明明知道他在做什么,却选择沉默,这便是你的罪。”
    淑妃浑身颤抖,泪水滑落:“娘娘饶命!臣妾只是想借赵昱之事,试探陛下是否会念及旧情,未曾想那人竟敢私自下毒……臣妾愿承担一切后果,请娘娘赐臣妾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柳如烟沉默片刻,最终道:“你即日起禁足于宫中,不得外出一步。至于那个太监……处死。”
    淑妃连连叩首:“谢娘娘恩典!谢娘娘恩典!”
    待她退下后,青鸢低声问道:“娘娘,您为何不借此机会彻底铲除她?她毕竟曾向您示好,但如今看来,不过是另有所图罢了。”
    柳如烟轻叹一声:“她虽有过错,但终究未亲自下手,且也算立过功。若此刻处置太过严厉,反倒显得我容不下人,反而不利。”
    青鸢点头称是。
    ---
    赵昱之死虽经调查后得以澄清,但民间仍有流言不断。柳如烟意识到,仅靠调查真相已无法完全平息舆论,唯有以雷霆手段震慑宵小,方能真正稳定局势。
    于是,她建议赵宸下旨,追封赵昱为“安陵郡王”,并举行隆重葬礼,昭告天下,以此安抚人心。
    赵宸采纳她的建议,下令厚葬赵昱,并亲自前往祭奠,以表哀悼之情。
    此举果然奏效,民间风波渐渐平息,百姓对新帝的信任也逐步恢复。
    与此同时,巡抚使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地方藩王的权力被逐步削弱,朝政渐趋清明。
    一年之后,赵宸正式颁布新政,全面整顿吏治、减税赈灾、兴修水利,国力日渐强盛。
    而柳如烟,也在朝堂与后宫之间游刃有余,成为赵宸最坚实的后盾。
    某夜,两人独坐御花园,夜风轻拂,星光璀璨。
    赵宸握着她的手,轻声道:“如烟,这些年,辛苦你了。”
    柳如烟微微一笑,靠在他肩头:“只要你安稳,我便安心。”
    赵宸低头看着她,眼中尽是温柔:“以后的日子,我会让你享尽荣华富贵,再无人敢欺你半分。”
    柳如烟轻轻摇头:“我不求荣华,只愿与你共度此生,护你江山,守你社稷。”
    赵宸将她揽入怀中,低声道:“有你在我身边,我便无所畏惧。”
    夜色深沉,灯火阑珊,他们的身影在月光下紧紧相依,宛如一幅画卷,诉说着属于他们的传奇。
    而在这片广袤的江山之上,新的时代,已然悄然开启。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