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1101章 詹巍然报信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1101章 詹巍然报信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此言一出,连一旁的菡萏和芙蕖,都忍不住交换了一个诧异的眼神。
    不去秋猎?
    这可是多少妃嫔求之不得的机会!
    沈知念眼中也掠过一丝讶异,但更多的是了然:“哦?秋猎盛事,难得热闹,妹妹为何不去?”
    雪妃的神色依旧淡淡的,仿佛在陈述一件跟自己无关的事情:“谢宸贵妃娘娘关怀。”
    “只是二公主年纪尚小,前些日子又偶感风寒,身子骨一直不算强健。秋日风大,猎场奔波,恐于她休养不宜。”
    “臣妾放心不下,想留在宫中照顾她......
    中秋夜后,宫中风声渐紧。贵妃被软禁的消息传遍六宫,众人皆知她失势在即,往日趋炎附势的嫔妃纷纷避嫌,唯恐牵连自身。柳如烟则稳坐东宫太子妃之位,协理六宫事务,威仪渐显。
    然而,真正的风暴,才刚刚酝酿。
    次日清晨,皇帝召见群臣,于御前议定彻查贵妃之事。兵部尚书李延庆上奏,言辞恳切,为贵妃求情,却被皇帝以“事涉内廷,外臣不宜多言”为由训斥,命其闭门思过。此举一出,朝野哗然??李家乃贵妃母族,素有军功,权势滔天,如今竟遭如此打压,可见皇帝对贵妃已彻底失望。
    柳如烟端坐东宫,静观局势变化。青鸢在旁低声禀报:“娘娘,楚大人传来密信,说李家近日频繁调动兵力,似有异动。”
    柳如烟神色未变,只淡淡道:“果然按捺不住了。”
    她执笔写下一道密令,递给青鸢:“送去给赵宸,让他提前部署,以防万一。”
    青鸢领命而去,柳如烟独自站在窗前,望着晨曦中的宫墙,心中却并无轻松之意。她知道,这场棋局早已不再局限于后宫之争,而是直指皇权更迭的关键时刻。
    ---
    数日后,边关急报入京:北狄大军压境,意图南侵。朝廷震动,皇帝紧急召集百官议事。李延庆趁机请战,愿率兵出征,立下军令状,誓言击退敌军。皇帝沉吟良久,终是允准,并命赵宸监军随行,辅佐李延庆。
    消息传出,柳如烟面色微凝。赵宸若离京,东宫空虚,必成众矢之的。而李延庆若借战功巩固权势,甚至拥兵自重,后果不堪设想。
    她连夜召见楚怀瑾,低声道:“你立刻前往北疆,暗中监视李延庆与赵宸的一举一动。若有异动,即刻回报。”
    楚怀瑾点头应命:“属下明白。”
    柳如烟又叮嘱:“务必小心行事,不可暴露身份。”
    楚怀瑾拱手告退,身影消失在夜色之中。
    翌日,赵宸临行前特来拜别柳如烟。他一身戎装,英气逼人,眉宇间却藏着一丝不舍。
    “我会尽快回来。”他握住她的手,语气坚定。
    柳如烟微微一笑,柔声道:“我等你凯旋。”
    赵宸低头在她额上轻吻一下,低声道:“东宫就交给你了。”
    柳如烟轻轻颔首:“放心去吧,我会守住这里。”
    赵宸转身离去,背影挺拔如松。柳如烟站在门口,目送他远去,直到身影消失不见,才缓缓收回目光。
    她知道,从这一刻起,她必须独自面对即将到来的风暴。
    ---
    赵宸走后,朝堂之上风云再起。李延庆虽已率军出征,但其子李承泽仍在京城,频频出入贵戚府邸,拉拢人心,隐隐已有结党之势。
    与此同时,皇后病重,卧床不起。宫中无人能制衡柳如烟,唯有太后尚在,但她年事已高,极少过问政事。
    一日午后,柳如烟奉诏入慈宁宫探望太后。太后倚靠在锦榻之上,面容苍白,气息微弱,却仍强撑着精神与她说话。
    “你是个好孩子。”太后声音沙哑,“哀家一直都知道,你比那些只会争宠的女人更有眼光。”
    柳如烟跪坐在榻前,轻声道:“娘娘谬赞,臣妇愧不敢当。”
    太后苦笑:“如今宫中动荡,哀家怕是撑不了多久了……”
    柳如烟心头一震,忙道:“娘娘吉人自有天相,定能早日康复。”
    太后摆摆手,叹息道:“哀家心里有数。只是放心不下宸儿,也放不下这江山社稷。”
    她顿了顿,忽然紧紧握住柳如烟的手:“你要答应我,无论发生什么,都要护住宸儿,护住大梁。”
    柳如烟郑重点头:“臣妇誓死效忠殿下,绝不负娘娘所托。”
    太后露出一抹欣慰的笑容,缓缓闭上眼:“好……好孩子……”
    柳如烟起身退下时,脚步沉重。她知道,太后这一番话,既是信任,也是警告。她已被推至风口浪尖,再也无法置身事外。
    ---
    赵宸出征半月,前线战况不断传来。起初战事顺利,李延庆率军击退北狄先锋,朝廷上下一片欢腾。但不久后,战报却开始变得含糊不清,甚至一度断绝。
    柳如烟心生疑虑,立即派遣亲信秘密前往前线打探消息,却迟迟未有回音。
    就在她焦躁不安之时,一封密信悄然送达东宫??竟是赵宸亲笔所书。
    信中写道:
    >“烟儿,李延庆图谋不轨,欲拥兵自重,另立新君。我已设法脱身,正返京途中。务必小心应对,莫让其在京中动手脚。”
    柳如烟看完信,脸色骤变。她迅速召集青鸢与几位心腹宫女,安排防御事宜,并派人通知楚怀瑾加快行动。
    与此同时,她亲自前往太医院,请太医配制一副安神汤,每日送往太后寝宫,确保她安然无恙。她深知,若太后在此时薨逝,李承泽必会借机发难,掀起政变。
    果然,不出三日,李承泽便联合几名大臣,上奏请求册立新储,理由是赵宸久战未归,恐已遇害,需早定国本。
    皇帝震怒,将奏折掷于地上,厉声道:“朕尚未老迈,岂容尔等妄议废立?”
    但此事已在朝野引发轩然大波,流言四起,人心惶惶。
    柳如烟不动声色,只在宫中加强戒备,同时命人散布一则流言:李延庆私通北狄,意图叛国。此言一经传出,舆论顿时倒向朝廷一方,百姓纷纷谴责李家狼子野心,朝中支持李承泽的大臣也开始动摇。
    七日后,赵宸终于归来,衣衫染血,神情疲惫,却目光坚定。他带回李延庆通敌的确凿证据,呈于御前,皇帝震怒之下,下令抄斩李家满门,贬谪李承泽至岭南。
    至此,一场惊心动魄的权力斗争,终于落下帷幕。
    ---
    宫中恢复平静,柳如烟的地位更加稳固。皇帝对她愈发信任,常召她入宫议事。她亦不负所托,协助赵宸整顿朝纲,安抚民心,逐渐赢得百姓敬仰。
    冬至那日,皇帝下旨,正式册封赵宸为太子,并宣布来年春分举行登基大典,禅让皇位。
    柳如烟被赐凤冠霞帔,册为皇后,母仪天下。
    大典当日,百官朝贺,万民欢呼。柳如烟身着凤袍,头戴金冠,立于赵宸身旁,目光如炬,风采无双。
    她缓缓俯身,向天下人宣告:
    “今日,我与陛下并肩而立,共掌江山。愿以己力,辅佐圣主,守我大梁千秋万代。”
    礼毕,赵宸携她之手,登上龙座,接受百官叩拜。
    风起云涌的宫闱之争,终成过往。而属于他们的时代,才真正拉开序幕。
    赵宸登基后,朝局并未如众人所料那般风平浪静。新帝初立,根基未稳,旧臣观望,新政推行举步维艰。柳如烟虽已正位中宫,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但她的责任也愈发沉重。
    她深知,自己不仅仅是一个皇后,更是赵宸最坚定的支持者和幕后操盘手。前朝的纷争尚未平息,各地藩王蠢蠢欲动,朝中仍有旧势力暗流涌动,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动荡。
    这日,赵宸在御书房召见重臣议事,柳如烟则于凤仪殿接见六宫嫔妃。自从贵妃倒台后,后宫之中再无人能与她抗衡,但她仍不敢掉以轻心。毕竟,皇帝身边的女人从来不止一个,而她们背后往往牵连着各自的家族势力。
    “娘娘。”青鸢低声禀报,“方才传来消息,岭南节度使陈景行秘密调兵,似有异动。”
    柳如烟神色微凝,指尖轻轻摩挲着茶盏边缘,思索片刻后道:“此事不可声张,立刻派人前往岭南查探虚实。”
    青鸢点头应命,正欲退下,忽听外头传来一阵喧哗,紧接着一名宫女匆匆入殿,跪地禀报:“启禀娘娘,淑妃娘娘求见,言有要事相告。”
    柳如烟微微挑眉。淑妃乃世家出身,素来低调,从不参与宫斗,今日突然求见,必有缘故。
    “让她进来。”柳如烟淡声道。
    不多时,淑妃身着素衣缓步入殿,神色凝重。她向柳如烟行礼后,低声道:“娘娘,臣妾近日听闻一件秘事,恐对陛下不利,特来禀报。”
    柳如烟示意她起身,问道:“何事?”
    淑妃压低声音:“岭南节度使陈景行,与江南漕运总督李崇文私通书信,密谋拥立先太子赵曜之子赵昱为帝。”
    此言一出,柳如烟心头一震。赵昱乃废太子赵曜之子,年仅八岁,如今被幽禁于冷宫之中,若有人借他之名起兵,确实容易煽动人心。
    她面上却不露分毫,只淡淡道:“你可有证据?”
    淑妃迟疑片刻,从袖中取出一封密函递上:“这是臣妾兄长从岭南潜伏之人送来的密信,请娘娘过目。”
    柳如烟接过信仔细阅览,果然字里行间提及“另择贤君”、“清君侧”等字样,确有谋逆之意。
    她将信收起,看向淑妃,目光锐利:“你为何将此事告知本宫?”
    淑妃低头道:“臣妾虽出身门阀,却从未参与党争。此次之事,若真成,恐怕天下大乱,百姓遭殃。臣妾不愿坐视不理。”
    柳如烟沉吟片刻,缓缓点头:“你做得很好。此事暂且保密,待我与陛下商议后再作定夺。”
    淑妃躬身告退后,柳如烟立即命青鸢传话,请赵宸速归凤仪殿。
    ---
    夜色渐深,赵宸披甲归来,眉宇间带着几分疲惫。他刚踏入凤仪殿,便察觉到气氛不对。
    “发生何事?”他皱眉问道。
    柳如烟将密信交予他手中,待他看完,才缓缓开口:“岭南、江南两地节度使已有异动,若不及早应对,恐怕会酿成大祸。”
    赵宸神色凝重,握紧拳头:“朕即位之初,便已下令削减地方兵权,他们竟敢如此大胆!”
    柳如烟冷静分析:“他们或许早已不满新政,趁你根基未稳之际,意图反扑。若任其发展,不出三月,恐怕会有更多藩王响应。”
    赵宸沉思良久,终是抬头道:“你有何建议?”
    柳如烟道:“第一,立即召回岭南、江南两路巡按御史,彻查二人罪证;第二,调遣京畿卫军加强京城防务,以防万一;第三,对外宣称你要亲自巡视江南,诱使他们提前行动。”
    赵宸闻言眼前一亮:“妙计!这样一来,便可将他们一网打尽。”
    柳如烟微微一笑:“正是如此。”
    赵宸握住她的手,语气郑重:“有你在,朕才能安心。”
    柳如烟抬眸看他,眼中满是坚定:“我会一直陪在你身边,护你周全。”
    ---
    数日后,赵宸正式下旨,宣布将于来年春日亲临江南巡视民情,并命楚怀瑾随行,负责安全事宜。
    与此同时,柳如烟暗中派遣密探深入岭南、江南两地,搜集陈景行与李崇文勾结的证据。短短半月内,已有数十份密报送达东宫,皆指二人图谋不轨。
    赵宸借此机会,果断下令缉拿两人,抄没家产,并派兵围剿其麾下兵马。岭南、江南之乱迅速平定,叛乱尚未爆发便已被扼杀于摇篮之中。
    消息传回京城,百官震动,纷纷称颂新帝英明神武,震慑宵小。而柳如烟的名字,也在民间悄然流传??世人皆知,这位皇后不仅貌美聪慧,更是一位真正能助君王稳固江山的巾帼女子。
    宫中风平浪静,仿佛一切归于平静。然而,柳如烟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因为她明白,权力之争,永无止境。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