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是菡萏!
她圆润的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笑容,既不热络也不失礼,目光在沈南乔冻得有些发青的脸上飞快扫过,随即微微福身:“陆夫人久等了。”
“娘娘刚起,正梳妆呢,一时不得空,特遣奴婢来接夫人进去。”
“夫人请随奴婢来吧。”
刚起?!
梳妆?!
沈南乔只觉得一股血气猛地冲上头顶,眼前阵阵发黑!
午后觐见,沈知念竟刚起?!
这轻飘飘的两个字,比任何疾言厉色的斥骂都更恶毒!
这分明是赤裸裸的羞辱!
沈知念将她晾在宫门外,......
岭南、江南之乱虽被迅速平定,然赵宸新政推行依旧举步维艰。旧臣多持观望态度,朝堂之上,每有新令颁布,总有大臣以“祖制难违”为由反对,致使政令难以贯彻。柳如烟深知,若不尽快树立新帝威信,朝局恐将再度动荡。
这一日,御书房内,赵宸与几位心腹重臣议事,气氛凝重。兵部尚书王允上奏道:“陛下,岭南、江南虽已平定,然各地藩王仍拥兵自重,若不加以节制,恐怕后患无穷。”
赵宸眉头紧锁,沉声道:“朕已有削减藩权之意,然诸王皆称忠于朝廷,若贸然削权,恐激其反叛。”
王允拱手道:“依臣之见,可先收其兵权,再逐步削弱其势力。如此,既不至于激起大乱,亦能稳固皇权。”
赵宸尚未开口,一旁的户部尚书李敬之却摇头道:“此举过于激进,恐引得众王联手对抗,届时局势更难收拾。”
殿中一时陷入沉默。
柳如烟在帘后静听良久,终于缓步而出,神色从容:“诸位大人所言皆有道理,然如今之势,已不容拖延。陛下登基之初,便曾许诺要革除弊政,若此时退缩,岂非失信于天下?”
众人皆是一怔,赵宸抬眸看向她,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柳如烟继续道:“若欲削藩,不可强攻,当以柔克刚。可先设‘巡抚使’一职,由朝廷直接派遣官员巡视各藩地,监督赋税、军务,使其权力逐渐收回中央。同时,可借此次岭南之乱为契机,宣布凡属藩王私兵者,皆需裁撤,归入朝廷统辖。”
此言一出,王允眼前一亮,连连点头:“娘娘所言极是!此举既能削弱藩王实力,又不致引发大规模冲突,实乃上策。”
赵宸沉思片刻,终是颔首:“好,就依皇后所言。传旨下去,设立巡抚使,优先派驻岭南、江南两地,逐步推进至其余藩地。”
众臣齐声应命,一场关乎国运的改革就此拉开序幕。
---
然而,就在新政逐步推行之际,宫中却传出一则惊人消息??废太子赵曜之子赵昱,竟在冷宫之中病逝。
此事一经传出,民间哗然,更有流言四起,称赵昱死因蹊跷,疑有人下毒灭口。一时间,朝野上下议论纷纷,甚至有人怀疑,此事乃皇帝授意,为的是彻底断绝旧太子一脉复辟的可能。
赵宸得知此事后,脸色阴沉,怒斥太医署:“赵昱虽为废皇子,然毕竟是皇家血脉,怎会突然暴毙?你们如何解释?”
太医令战战兢兢跪地叩首:“回陛下,赵昱近来确实偶有发热咳嗽之症,臣等已尽力医治,奈何病情恶化过快……”
赵宸冷笑一声:“一句病情恶化便可搪塞过去?你可知,此事已引起民间骚动,百姓皆以为朕残害宗亲!”
说罢,他拂袖而去,留下满殿惶恐的大臣。
柳如烟闻讯后,立刻召见青鸢,低声道:“查,彻查此事。赵昱年纪尚幼,怎会突然病亡?我怀疑,有人故意制造混乱,意图动摇民心。”
青鸢领命而去,数日后带回一封密报??原来,赵昱并非自然病亡,而是被人用一种名为“牵丝草”的慢性毒药所杀。此毒无色无味,初期症状与普通风寒无异,待毒性发作时,已无可救药。
更令人震惊的是,此毒乃是宫中药库流出,而掌管药库的太监,竟是淑妃的亲信!
柳如烟心头一震,立即召见淑妃。
淑妃再次前来凤仪殿,神情却比上次更加紧张。她跪地行礼后,柳如烟并未让她起身,只淡淡问道:“赵昱之事,你可知晓?”
淑妃面色骤变,连忙叩首:“娘娘明鉴,臣妾对此事毫不知情!”
柳如烟目光微冷,缓缓道:“你的亲信太监,从药库取走牵丝草,而后赵昱便离奇身亡。你说,此事与你无关?”
淑妃惊慌失措,连忙辩解:“娘娘,臣妾从未指使任何人下毒,也从未想过要害赵昱!那太监擅作主张,臣妾实在不知情啊!”
柳如烟盯着她许久,才缓缓道:“你若真无辜,为何不早些揭发此人?你明明知道他在做什么,却选择沉默,这便是你的罪。”
淑妃浑身颤抖,泪水滑落:“娘娘饶命!臣妾只是想借赵昱之事,试探陛下是否会念及旧情,未曾想那人竟敢私自下毒……臣妾愿承担一切后果,请娘娘赐臣妾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柳如烟沉默片刻,最终道:“你即日起禁足于宫中,不得外出一步。至于那个太监……处死。”
淑妃连连叩首:“谢娘娘恩典!谢娘娘恩典!”
待她退下后,青鸢低声问道:“娘娘,您为何不借此机会彻底铲除她?她毕竟曾向您示好,但如今看来,不过是另有所图罢了。”
柳如烟轻叹一声:“她虽有过错,但终究未亲自下手,且也算立过功。若此刻处置太过严厉,反倒显得我容不下人,反而不利。”
青鸢点头称是。
---
赵昱之死虽经调查后得以澄清,但民间仍有流言不断。柳如烟意识到,仅靠调查真相已无法完全平息舆论,唯有以雷霆手段震慑宵小,方能真正稳定局势。
于是,她建议赵宸下旨,追封赵昱为“安陵郡王”,并举行隆重葬礼,昭告天下,以此安抚人心。
赵宸采纳她的建议,下令厚葬赵昱,并亲自前往祭奠,以表哀悼之情。
此举果然奏效,民间风波渐渐平息,百姓对新帝的信任也逐步恢复。
与此同时,巡抚使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地方藩王的权力被逐步削弱,朝政渐趋清明。
一年之后,赵宸正式颁布新政,全面整顿吏治、减税赈灾、兴修水利,国力日渐强盛。
而柳如烟,也在朝堂与后宫之间游刃有余,成为赵宸最坚实的后盾。
某夜,两人独坐御花园,夜风轻拂,星光璀璨。
赵宸握着她的手,轻声道:“如烟,这些年,辛苦你了。”
柳如烟微微一笑,靠在他肩头:“只要你安稳,我便安心。”
赵宸低头看着她,眼中尽是温柔:“以后的日子,我会让你享尽荣华富贵,再无人敢欺你半分。”
柳如烟轻轻摇头:“我不求荣华,只愿与你共度此生,护你江山,守你社稷。”
赵宸将她揽入怀中,低声道:“有你在我身边,我便无所畏惧。”
夜色深沉,灯火阑珊,他们的身影在月光下紧紧相依,宛如一幅画卷,诉说着属于他们的传奇。
而在这片广袤的江山之上,新的时代,已然悄然开启。
---
时光流转,转眼已是春末夏初。朝堂之上,随着巡抚使制度的深入推行,各地藩王势力已被大幅削弱,中央集权日益巩固。赵宸愈发信任柳如烟,许多政务都交由她裁决,甚至连边疆战事也常征询她的意见。
柳如烟则始终稳坐凤仪殿,一手操持六宫事务,一手协助朝政,将后宫治理得井井有条,外廷也对她敬畏三分。
然而,正当局势趋于平稳之时,北境传来急报:镇北王赵晟,突然率兵南下,声称奉先帝遗诏,讨伐篡位之贼,恢复正统!
赵宸接到消息后勃然大怒,立即召集文武群臣商议对策。朝堂之上,争论激烈,有主战者,也有主和者。
赵宸目光森冷,沉声道:“赵晟竟敢造反,真是胆大包天!朕必让他付出代价!”
柳如烟却冷静地分析道:“赵晟手中握有二十万大军,且占据北境险要之地,若贸然开战,恐怕损失惨重。不如先派人前去劝降,晓以利害,若其拒不悔改,再行剿灭也不迟。”
赵宸思索片刻,点头道:“好,就按你说的办。”
随即,赵宸派出使者前往北境,试图劝赵晟退兵。然而,赵晟不仅拒绝招安,还将使者斩首,悬于城门之上,以示抗争决心。
赵宸震怒,下令调集大军,准备亲征北境。
柳如烟却拦住他,道:“陛下乃九五之尊,岂可轻涉险地?若陛下亲征,万一有个闪失,朝堂必将大乱。”
赵宸皱眉道:“那你有何高见?”
柳如烟道:“臣妾愿代陛下督军,坐镇京城,统筹全局。陛下只需坐镇皇宫,遥控指挥即可。”
赵宸沉吟片刻,最终点头答应。
于是,一场关乎帝国命运的战争,在柳如烟的运筹帷幄之下展开。
她一方面调动兵力,另一方面秘密派遣暗卫潜入北境,散布流言,挑拨赵晟与麾下将领的关系,使其内部产生裂痕。
同时,她还暗中联络赵晟的次子赵熠,承诺若他能助朝廷平叛,便封其为世子,继承镇北王之位。
赵熠本就对父亲不满,再加上柳如烟开出的条件极具诱惑,最终决定倒戈一击。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赵熠联合心腹将领突袭赵晟大帐,将其擒获,并献于朝廷。
赵晟被押送至京城后,赵宸亲自审问,最终将其赐死,镇北王府随之覆灭。
这场叛乱的平定,使得赵宸的统治更加稳固,而柳如烟的谋略与手腕,也令朝野上下无不敬畏。
事后,赵宸在庆功宴上当众称赞柳如烟:“若非皇后运筹帷幄,朕焉能如此顺利平定叛乱?”
群臣齐声附和,纷纷恭贺圣君贤后。
柳如烟却只是淡淡一笑,谦逊道:“臣妾不过尽己之力,辅佐陛下而已。”
宴会过后,赵宸携柳如烟回到御书房,关上门,轻声道:“如烟,你可知,朕有多依赖你?”
柳如烟望着他,眼中泛起柔光:“我知道。正因为如此,我才更要为你守住这片江山。”
赵宸将她拥入怀中,低声道:“有你在我身边,朕才能安心睡个好觉。”
柳如烟轻轻靠在他胸口,听着那有力的心跳,心中一片安宁。
然而,她知道,真正的考验还未结束。朝堂之上,仍有不甘之人,虎视眈眈;后宫之中,亦有野心女子,蠢蠢欲动。
但她无所畏惧。
因为她不仅是皇后,更是这个帝国真正的幕后支柱。
只要赵宸在,她便会一直守护着他,守护着这片江山。
直到生命的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