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143章 第143章康熙耳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143章 第143章康熙耳朵里听着大臣们……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康熙耳朵里听着大臣们七嘴八舌的讨,眼睛却直看着站在旁的大阿哥和胤佑。
    大阿哥发表完意见,康熙的目光最终落在了小儿子脸上。
    胤佑却直盯着那副地图没眨过眼,也没有移开过视线。
    他的侧脸很看,饱满的额头,大大的眼睛,浓密的睫『毛』,高挺的鼻梁,偏薄的嘴唇以及挺翘的下巴。
    他的身上综合了满人、汉人以及蒙古人的血统。康熙怎么看都觉得他长得更像己,但也像皇贵妃。
    说不上来,反正他和表妹长得也有几分相似。
    乌兰布通之战之后,裕亲王、佟国纲、佟国维都曾经对康熙说过,胤佑是个难得的军事奇,若能悉心培养,假以时日,定能成为领兵打仗的将。
    康熙思来去,把致仕在家的靖逆将军张勇请来宫里,专教授他领兵打仗。
    这晃五年过去了,儿子也长大成年,都到了该封爵建府,结婚生子的年纪,是该到了老父亲验收教学成果的时候。
    皇上这么发话,在场有人都安静了下来。
    索额图在心里嘀咕:“谁不知道这七阿哥还没断『奶』,他除了有点花拳绣腿,出趟路都在闯祸,还能说出什么来?”
    七阿哥确还没断『奶』,每起床先喝碗牛『乳』,雷打不动。
    明珠从被康熙革职抄家之后,早已不复往日明相风光,在康熙跟前的信任程度更是远不及伊桑阿、陈廷敬和李光地等人。
    虽然他也惊讶于康熙对七阿哥的偏爱,那份偏爱甚至比起太子和大阿哥,有过之而无不及,但他却不敢表现出来。
    佟国维心里比他们都要纠结,他四个小心谨慎的人,看着胤佑,既为他长成如今的模而欣喜,又觉得他该收敛锋芒,不该太招摇是。
    但总的来说,还是高兴的。
    胤佑转过神来的时候脸上有瞬的茫然,而后他扬起唇角『露』出个浅笑,以掩饰刚己的走神。
    “回皇父,儿臣有个问题。”他从大阿哥身边走出来,走到那副挂着的地图前面,站在康熙的对面。
    “问。”
    胤佑忽然问了个让众人都难以回答的问题:“这地图是怎么画出来的?”
    这就是副战略大地图,除了行军打仗,老百姓也用不上,正上了战场,还有沙盘。
    这上面主要就是标出了区域内的山川、河流、丛林等等,在什么方位,距离少。
    这个距离也只是个大致的里数,以及步行或者骑行需要少,并没有准确的等高线,或者比例尺,准确『性』极低。
    没有人能回答这个问题,胤佑便不再纠结,而继续说道:“刚听皇父与诸位大臣商议的分兵为:东路派遣盛京官兵二千、宁古塔官兵千,由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统领。再派科尔沁部官兵四千,令定期会合沿克鲁伦进剿噶尔丹。”
    “西路徵调各处官兵四万六千,总辖于费扬古将军,由归化、宁夏进剿。”
    “中路以京城每位佐领下余预备兵、及火器营兵等三万六千,与费扬古将军请奏的宣化府绿旗兵(绿营),令其发往西路。三路皆定为中路进剿。”【清史稿】
    其他人都没有说话,只有康熙回复他:“没错。”
    胤佑转过身去看地图:“归化在这儿,宁夏在这儿,如果儿臣没有看错的话,这里是有沙漠,他们要穿越沙漠能到达会合地点。”
    众人听了半,没太明七阿哥究竟说什么。他要不是皇子,并且是皇上叫来商议发兵大事的皇子,没有人有这个耐『性』听他在这里发问。
    大阿哥眯了眯眼,似乎也看出了些端倪,却又说不上来问题出在哪里:“小七,你究竟说什么?”
    “这地图儿臣看不出具体距离,但儿臣认为他们这个补给线未免太长,且太过艰难了。”
    在场诸位有个算个,包括康熙在内,谁都没去过西北,也并不了解那边的地形情况。
    只有胤佑的军事老师张勇,驻守于此地二十年,对那里的地形了如指掌,并且经常在课堂上同他说起,他虽然没去过,但5听得太,早已经记在了心里。
    其就算他提出这个关键的问题,诸位议政大臣中,依然有人没能理解他的意思。
    于是,胤佑只能把话说得更明些:“四万六千人,每需要少粮草。他们穿越沙漠长途跋涉去到漠北,旦补给跟不上,他们吃什么?如何保证战能力?”
    “……”
    这时候,有人说了句:“费扬古将军参与过平定三藩之『乱』,有着极其丰富的战经验,这个问题,他然是能解决的。”
    胤佑回头望过去,说话的人是索额图:“那索大人认为应该如何解决?”
    “这……”
    索额图知道,这个从小看起来软软乎乎跟个包子的七阿哥,说出来的话,总是能把人死。
    他没到胤佑会当着康熙的面,问出这让他下不来台的问题。
    于是,他转头看了眼太子,后者却并没有看他。
    于是,索额图只能硬着头皮回答:“臣并不了解西北那边的情况,暂时给不出解决方案。”
    “你看,你都说己没去过,给不出解决方案,凭什么就敢肯定费扬古将军定能解决?或许西北的地形比咱们在地图上看到的更复杂,更艰难呢?”
    索额图毕竟是宦海沉浮许年的老臣,又是索尼的儿子,怎么会在口舌之争上面输给个半大孩子?立刻就顺着他的话问道:“那七阿哥可有解决方案?”
    他此言出,佟国维、太子、大阿哥几人的目光就投了过来。
    旁裕亲王、恭亲王、伊桑阿、李光地和陈廷敬看康熙。
    明珠谁也不看,低着头准备看戏。
    康熙看索额图,眼神中颇有几分责备之意。
    众人也都看到了,皇上的眼神分明在说:“朕的宝贝也轮得到你来质疑?”
    但他看胤佑的时候,眼神中还是带了几分期待。
    胤佑风轻云淡的点了点头:“有的。”
    “???”
    众人属没到,他还有办,于是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他的身上。
    太子的嘴角甚至浮现出丝笑意,心里:“让你们瞧瞧,我家小团子长大之后就是个。”
    胤佑看康熙,说道:“这办也很简单,就是减兵。把四万六千人减为万五千左右的精锐部队,其他人就为补给兵,专为他们提供粮草补给。”
    “……”
    别说诸位议政大臣,连他的两位兄长,以及老父亲听了这话都有些坐不住了。
    索额图脸上差点就不由主『露』出个嘲讽的笑容,幸他还知道己身处何地,忍住了。但是心中的鄙夷却无如何压不住。
    就这?还和太子比,就算皇贵妃入主中宫当了皇后又怎么,七阿哥比起太子还差得远呢。
    家伙,他直接帮着费扬古将军减了三分之二还的兵力,这要是和噶尔丹的三万骑兵正面遭遇,不够人家波推的。
    虽然心里也少觉得儿子这个建议有点不靠谱,但胤佑毕竟还小,没有战经验,这不怪他,学习学习,跟着阿玛到战场上去看看就知道了。
    况且,康熙举国上下之力集结出十万兵力,就是为了举歼灭噶尔丹永绝后患。
    少带人,对于康熙以及这帮大臣而言都觉得亏了,更何况减兵三万。
    于是,这件事情就这么暂时搁下了。
    从乾清宫出来,胤佑走在太子和大阿哥中。远远地看到索额图正在与佟国维说着什么。
    索相满面春风,不无得意之『色』。
    太子微皱了下眉头,随后转过身来,拍了拍胤佑的肩膀:“我觉得你今日表现得不错,能提出意见就很了。”
    其他本意是『摸』『摸』胤佑的脑袋,不过如今的小团子已经长得跟他般高了,『摸』脑袋显然不合适,那就拍拍肩膀。
    胤佑眯起眼睛笑了笑,问道:“的吗?”
    “的。”
    “那太子哥哥觉得我的办可行吗?”
    “这……”太子看了眼另边,巧妙的把这个问题抛了出去,“行军打仗方面我是外行,问问你大哥吧。”
    听到这话,大阿哥立刻翻了个眼:“你不意思回答的问题,就丢给我来做这个坏人?”
    胤佑嘟起嘴:“那大哥是觉得我的办不可行咯?”
    大阿哥看他嘟嘴,还是小时候那么可爱。忍不住捏了捏他的脸:“你也知道,咱们对蒙古地形不熟,但噶尔丹长期在那带活动。时地利我们都不占优势,人数上再吃苦,这仗还有什么胜算?”
    胤佑吐了吐舌头,继续卖萌装可爱,但也没说什么。
    接下来大阿哥和太子都还有政务要忙,胤佑也该回去接着上课。
    于是,兄弟三人在乾清宫广场分别,胤佑往西边去,太子走东边,大阿哥径直出了宫。
    回去之后,胤佑就把这事儿跟傅先生说了说:“师父,你觉得我的办可行吗?”
    傅先生正在写字,再过两年他就九十岁了,须发皆,但背脊依旧板正。
    听到胤佑的问话,他头也不抬的答道:“为师认为……不妥。”
    “啊?”刚在南书房,那么人对他提出的意见表示质疑,胤佑心里都没有动摇,直坚信己提出的方案是最优解,若非如此,他们定会在此次战役中吃大亏。
    可是现在连师父也说不妥,胤佑心里的开始有些我怀疑,连这么显而易见的问题都看不透,难道己这几年的兵都学了?
    但他还是有些不服,负手站在书桌旁,追问道:“哪里不妥?”
    “少了。”
    胤佑咬了咬下唇,更加不高兴了:“你也认为减兵之后我们会在人数上处于劣势?”
    傅先生抬起头来瞪了他眼:“我说减兵的人数少了,战兵力减到万人足以,其他人都改为辅助兵,去运送粮草和辎重。”
    这个更狠,四万六千人直接减到近八成。
    胤佑听到这话,脸上立刻就展开个笑容。绕过桌子,走到傅先生跟前,把挽住了他的胳膊:“我就知道,师父得跟我。”
    傅先生赶紧抽出己的手臂:“走开走开,别影响我写字。”
    这时候,张勇将军从外走进来:“噶尔丹的蒙古兵骁勇善战,对于漠西漠北代地形非常熟悉,万人还是少了些。”
    他在书桌前坐下,笑道:“万三千人,不能更了。”
    两位师傅的话无疑都证明了胤佑的是对的。对于战争而言,人数占然是很大的优势,但这也不能概而,得根据具体情况,随时做出调整。
    后来,胤佑回承乾宫看望皇贵妃,恰巧碰到康熙也在。胤佑还跟阿玛提下,其,他认为中路的补给线也很长,同应该适当减兵。
    康熙却只是拉着他下棋,并没有再提此事,胤佑也只得罢。
    十月的时候,康熙带着儿子们到南苑大阅兵。
    这次,康熙把有年纪稍大的皇子都带上了,从大阿哥到八阿哥,连太子也跟着起前往。
    当日,康熙就在阅兵仪式上说道:“用兵之道,以赏罚为要。今日大阅,朕将将敕,以昭示劝惩。”
    下面开阔的空地上列八旗官兵枪炮为三队。第队,以汉军火器营鸟枪步军居中,炮位排列左右,满洲火器营鸟枪骑军列于炮位两侧。
    第二队,以前锋兵居中,八旗护军分列两侧。
    第三队,排列八旗护军,两翼设立应援军。
    康熙率领皇太子,以及诸皇子部身着甲胄,前张黄盖。内大臣、御前侍卫、大学士以及兵部诸位大臣也都穿着甲胄扈从。而后是貂尾枪侍卫随行,枪后立两面大旗。上三旗侍卫,都穿着盔甲整肃。
    康熙继续说道:“本朝用兵以来,无敌。野战则胜,攻城则克,披靡……”
    他洋洋洒洒说了大篇鼓舞士的话,而后又说到阵亡者的抚恤问题,家里的老弱『妇』孺都照顾得妥妥帖帖,让将士们没有后顾之忧。
    这是胤佑第次身穿盔甲,黄底镶红边,代表镶黄旗的颜『色』。
    头盔上的盔枪虽然短而粗壮,头次戴上少有些不习惯,重心不稳就容易前后左右移动。胤佑要拼命保持个站姿,能确保不被头盔遮挡视线,
    有这种烦恼的不止他个人,除了大阿哥,剩下几人少少都有这的困扰。
    不容易等到康熙讲话完毕,接下来就正式进入阅兵阶段。
    大家从高台上下去,分别骑马,跟在皇父身后,立于骑兵之前。随后鹿角战鼓齐名,众兵齐进,鸣金而止。接下来,枪炮齐发,如此九次,在第十次时连发大炮,声势撼动地。
    这系列阅兵流程走下来,确振奋人心,别说个噶尔丹,这的阵势,就算说他们要远征欧洲,胤佑都信。
    而后,康熙又带领皇太子、诸皇子,大臣侍卫骑『射』和步『射』,皆中靶,『射』箭完毕之后,赐宴众官兵。
    这的行程总算完毕。诸位皇子第次穿着几十斤的铠甲,开始还挺新鲜。经过这整,又是骑马又是『射』箭,到了晚上,个个都有点支撑不住,换上常服。
    大阿哥看着弟弟们:“连盔甲都穿不住,你们还上战场?”
    兄弟们心:“谁要上战场打仗了,这么将军,哪儿轮得到咱们上?”
    胤佑倒是觉得还,别说几十斤,就算上百斤的重量穿在他身上,他也觉得跟穿了件薄纱没什么区别。
    于是兄弟们也发现了,大家都累得半死,只有胤佑,没事儿人似的,精神的很。还有精力去招惹大阿哥,吵着要跟大哥切磋武艺。
    大阿哥也累啊,挥了挥手驱赶他:“别闹!赶紧回去休息,你不累吗?”
    胤佑笑道:“大概我生就是要上战场的,点也不觉得累。”
    这话说得,他个养尊处优的皇子,衣服布料稍微次点都要唧唧歪歪半,这也不舒服,那也不舒服,非得换更柔软舒适的上品绸缎肯罢休。
    现在怎么就成了生要上战场的?
    时已经临近十二月,康熙得抓紧时,把年后出征的事情安排妥当。
    于是,回宫之后,立刻诏兵部觐见,颁布军令。诸皇子以及大臣也被要求站在旁听着。
    在宣布军令之前,他还宣布了个消息:“朕决定率领诸位皇子亲征噶尔丹。”
    “……”
    大臣们和皇子们都很惊讶,皇上怎么如此热衷于亲上战场打仗?
    大臣们极力劝阻,认为皇上就应该坐镇京师,怎么能亲远征?
    关键,康熙出生在京师的紫禁城,与他的先祖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直领兵打仗不同,他到现在四十岁,还没有亲打过仗。
    这这……
    虽然谁也不敢提,但是心里却忍不住要,明英宗的土木堡之变就是前车之鉴,皇上的安危重于切。
    大概只有胤佑个人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颇为兴奋。他之前还有些担忧,阿玛会不会同意让他跟着出征。
    现在可算放下心来,阿玛不但己打算亲征噶尔丹,还要把他们几个都带上!
    从澹宁居出来,他就迫不及待的将这个消息告诉给了策棱,策棱听后比他还高兴。
    时隔五年,他总算等来了这,终于可以回到漠北收复故土。他定要手刃噶尔丹,以报灭族之仇。
    那在南书房,胤佑已经将那副地图上的每个地点都记在了脑子里。
    他凭着印象复制了份,但对于距离这个东西在掌握不,他总觉得这个很重要,以后有机会定要研究番。
    他拿着这份地图,每拉着策棱研究,让他事无巨细的给己介绍漠北这个地方。
    但是漠北那么大,策棱离家的时候也不过是个十来岁的少年,哪里知道那么。
    他只能回家请教祖父,进宫之后再胤佑转述。
    胤佑觉得这还不够,他又己去翻阅了许古籍资料,每都在抱着书,研究地形和兵,将脑子里的在图上画出来,而后拿去和傅先生、张将军讨。
    张勇跟他开玩笑:“以七阿哥如今的本事,在我账下当个副将绰绰有余。”
    傅先生不服:“我的徒儿,怎么能只当个副将,那必须是个冲锋陷阵的将军。”
    胤佑在旁点头:“没错,是个以敌百的将军!”
    “那是然。”
    兄弟们都觉得很奇怪,就算皇父要带着他们远征,他们也就是在大后方配合各位将军处理些后勤工。皇父怎么可能的派他们上前线打仗。
    胤佑收起书本,咧着嘴冲他们笑:“那是你们,我不。”
    “你有什么不?”六阿哥跟他开玩笑,“你更不能去了,阿玛定会让你留在他身边,把你看得紧紧地,步也不许你离开。”
    五阿哥也凑过来笑道:“就是,说不定个不留神,你这小崽子又擅跑去战场,照我说,就应该军处置,狠狠地打顿屁股。”
    “去你的!”胤佑推他把,“你家军打屁股?”
    保泰凑个脑袋过来:“我阿玛说了,可以用军棍打屁股。”
    这么说起来,大家倒是很期待七阿哥被军棍打屁股的场景。
    胤佑生辰那,皇贵妃早起来给他准备做生日蛋糕的材料。哪知道小崽子早跑来,说己都十六了,还吃什么生日蛋糕,华而不,不如给他下两碗长寿面吃吃。
    皇贵妃歪着头看他,有些愣神:“都……十六岁了?”
    “嗯?”胤佑挑了挑眉『毛』,“虚岁十六,成年了。”
    皇贵妃捧着他的脸:“怎么那么快?”她又比划了下,“昨你不是这么大点吗?”
    胤佑拉着额娘的手:“你是不是舍不得我长大?”
    皇贵妃眼底忽然闪动着晶莹的光泽,眼睛眨不眨的盯着他,像是怎么也看不够:“不是说了,永远做我怀里的小宝宝。怎么转眼,就十六岁了?”
    胤佑搂着她的肩膀哄她:“现在也是你怀里的小宝宝,永远都是。”
    皇贵妃看了看两人肩膀的差距,大概明年这个时候,己就得仰着头看他了。
    她笑着把头转另边,不让儿子看到己眼角滑落的滴泪水:“哪有你这么大的小宝宝?”
    “有的有的!”胤佑又跑到她的另边,要屈膝能将头靠在额娘肩膀上,“你记不记得,我曾经说过。我从生下来就开始爱你,我会爱你辈子。”
    听闻此言,皇贵妃再也忍不住,泪水汹涌而出:“小崽子……”
    胤佑拿过手帕,替她擦干泪水:“我要吃长寿面。”
    “这就让人给你煮碗。”
    胤佑伸出两根手指:“两碗。”
    “行!”
    “再加两个鸡蛋。”
    “加!”
    面还没上桌,康熙过来了。看到胤佑十分高兴:“朕还着下午召你去澹宁居,没到在这儿遇上了。”
    他看到皇贵妃脸上的泪痕,立刻敛了神『色』,质问胤佑:“又惹你额娘生了?”
    胤佑仿佛受了莫大的冤枉:“没有‘又’,我从不惹她生。”
    “那她哭什么?”康熙了,能看到表妹落泪的时候不,仅有的那么几次,都是为了这小崽子。
    胤佑笑道:“她舍不得我长大。”
    皇贵妃去小厨房看看面煮了没有,留他父子俩在屋里说话。
    康熙问儿子:“成年了,今年要什么礼物?”
    小的时候收到的礼物都是玩具,长大些就是文房用品或者书籍。
    这次胤佑要点不同的礼物,他问:“我要了阿玛就会送给我吗?”
    “说说看。”
    胤佑不肯说,反而开始撒娇:“阿玛答应我,我说。”
    “那不成,你阿玛也不是什么都能答应你。”
    胤佑得寸进尺的靠了过去:“阿玛放心,定是你能办到的,保证不让你为难。”
    “行行行,朕答应便是。”康熙推了推他,“你坐,坐!”
    胤佑赶紧坐,躬身抱拳:“儿臣请求阿玛,给我个机会。”
    “什么机会?”
    “领兵出战的机会。”
    康熙愣:“朕不是说过,带你们兄弟几个同出征?”
    胤佑摇头:“不是在后方,而是上前线。”
    “……”
    这康熙可不敢答应,上面有太皇太后,这儿还有个皇贵妃,就算他己内心,也舍不得让儿子去冒这个险。
    “噶尔丹的蒙古骑兵穷凶极恶,你要是遇险,让朕怎么和老祖宗还有皇贵妃交代?”
    胤佑说道:“上战场哪能没有危险,但我能保护己。”
    “你还小,朕不能让你去。”
    胤佑耸了耸肩:“反正你刚已经答应了,君无戏言。”
    “……”
    这时候,皇贵妃带着宫女端了两碗面条进来。上面不仅有鸡蛋,还有鸡腿和牛肉。
    康熙刚被儿子得说不出话来,此时问道香味也饿了,于是,把另碗据为己有。
    碗面换来个领兵打仗的机会,胤佑觉得值了。
    到了太皇太后那里,胤佑却丝毫不提上战场的事儿。乌库玛嬷『操』心他的安危,让他千万小心。
    胤佑笑着安慰她:“阿玛怎么会让我们去前线,我们就在后方呆着,安得很,乌库玛嬷放心吧。”
    太皇太后笑着伸出手,颤颤巍巍的点在他的脑上:“你是我养大的孩子,什么『性』子我还不了解?”
    “做什么,就去做,乌库玛嬷支持你!”
    胤佑没到,这竟然是从他乌库玛嬷嘴里说出来的话。
    要知道,他小的时候,磕着碰着,太皇太后都紧张得跟什么似的。
    前两年去趟盛京,他肩膀被划了道,太皇太后愣是不准他再骑马,让他做了个月的马车。
    太皇太后拉着他的手:“但你得答应我件事。”
    胤佑伏在她膝头:“答应,你说什么我都答应。”
    “不管怎么,你得安然无恙的回来。我八十,还活两年。”
    胤佑眨了眨眼,将泪水强忍回去:“定!”
    整个正月,胤佑都住在凝春堂。每日睁眼,就去给太皇太后请安,陪着她讲经、礼佛,闲聊。
    年后,康熙又收到了费扬古将军的奏折,对方在折子里他汇报了近来的军务以及备战情况,并且还上奏了件重要的事情。
    康熙立刻召集诸位议政大臣到澹宁居,同时大阿哥、太子和胤佑也并被他召了过去。
    费扬古将军在奏折中表示了对康熙亲征噶尔丹的支持,他认为皇上能够亲临是对军士们莫大的鼓舞,这是件事。
    康熙很开心也很欣慰,劝阻的话他听得太了,甚至听烦了。
    也不知道是谁跑到皇太后跟前去说了这事儿,而后太皇太后也知道了。
    太皇太后倒是没说什么,皇太后却苦口婆心劝了他顿。
    以至于亲征这事儿,搞得康熙不厌其烦。
    他还问过皇贵妃:“他们都反对朕亲征噶尔丹,但朕就是咽不下这口,朕恨不得能亲手生擒他。表妹你说,朕是不是的不该御驾亲征?”
    皇贵妃只『操』心儿子的事情,对他的事情来不怎么上心。却还是给出了己中肯的意见:“去与不去凭皇上的,但皇上需时刻谨记件事,您的安危就是下的安危,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事情。”
    有了太皇太后、皇贵妃的支持,现在费扬古将军也鼓励他亲征,别人的意见,他也不在乎了。
    这件事虽然令康熙很开心,但却不是他把群臣召来的重点。
    重点是,费扬古将军在心中还提到了件事情——他要减兵!
    众人乍听到这个消息,俱是震惊不已。有人的目光,不约而同的投了胤佑。
    胤佑和太子以及大阿哥站在旁,几乎没什么存在感。
    刚他们聊了半要不要御驾亲征的事情,胤佑都不关心。
    从乌兰布通之战,康熙连续几日反复高热还不肯回銮就不难看出,他阿玛这人不但信还很任『性』。只要是他干的事情,少人劝他都没用。
    当康熙说出费扬古将军请求减兵的消息是,胤佑心里倒是有些小得意地,脸上却摆出副“我早就猜到”的表情。
    于是,在场诸位谁还敢小瞧了这位年仅十六的小皇子。
    几个月前,他提出让西路军减兵,这些大臣都持反对意见,索额图更是当众嘲笑他。
    而今,他的意见与费扬古将军不谋而合。
    费扬古在奏折中说道,他又派出探子沿路打探情况,发现此去须得穿越沙漠、丛林、山川、河流、草原……千难万险。没人带八十日粮草根本不够,而补给线太长,四万六千人也根本补给不上,严重影响战力。
    于是,他揍请将减掉的兵士编入补给队,为精锐部队补给粮草。
    这又与胤佑当初提出的建议完致,更是狠狠地打了在场诸位名臣的老脸。
    他的两位叔伯都已经羞愧的低下了头,明珠索额图更是不通,费扬古那是久经沙场的将军,也要探查过地形能做出减兵的决定,这七阿哥怎么看看地图就知道了?
    李光地、陈廷敬、伊桑阿看到康熙脸上的得意之『色』,立刻站出来,盛赞七阿哥年少有为,智卓绝,恨不能当场『吟』遍曹植的《马篇》来夸他。
    胤佑并不关心各位大人的内心世界,他只问了康熙个问题:“请问皇父,费扬古将军打算留下少精锐?”
    他说万五千人,傅先生说万人,张将军说万三千人。
    他迫不及待的知道,费扬古究竟与谁心有灵犀。
    康熙把奏折递给他:“你己看。”
    胤佑翻开快速阅览遍,而后目光落到了其中的数字上——万三千人。
    众人看到七阿哥轻轻地摇了摇头,随即莞尔笑。
    他生的极为看,面若冠玉,目若朗星,笑起来更是让人挪不开眼。
    胤佑并没有因为和费扬古给出的数字有细微差异而感到沮丧。那是正身经百战的人,能预估出来的精确数字。
    他反而更加期待能够与噶尔丹站,他觉得这是个不错的对手。
    战胜他,己能于战经验这方面更加接近他敬佩的几位将军。
    二月十五这日,是释释迦牟尼佛的涅盘日。
    太皇太后给了胤佑个任务,让他在出征之前,替己去大觉寺礼佛,求张平安符。
    胤佑知道,这平安符其是为己求的。既然是乌库玛嬷安排的,他岂能不去。
    十五大早,他就换上行服准备出。
    陪着他道去的,除了赵诚这个贴身近侍,还有他的哈哈珠子舜安颜。
    虽然已经是二月早春时节,但京城的仍然有些寒凉,风也很大。
    胤佑从马车上下来,披风被寒风吹得猎猎响。
    定睛看,今儿果然是佛祖的大日子,前来朝拜的香客络绎不绝。
    胤佑边抬腿迈上石阶,边催促舜安颜:“快点,办完事回去了。”
    而就在此时,周围有几个人齐齐往右侧看去,并发出此起彼伏的轻叹。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