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85. 双方激战互有负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85. 双方激战互有负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85.双方激战互有负(第1/2页)
    宣和四年七月初十,宣城的晨雾还未散尽,城北的练兵场上已响起整齐的脚步声。赵玥身着银甲,手持长枪,正亲自指导士兵们操练枪法——自完颜烈撤军后,她便意识到,被动防御永远无法真正守住宣城,唯有提升士兵战力、调整战术,才能在下次金军来犯时占据主动。
    “出枪要快!刺中目标后立刻收枪,防备敌人反扑!”赵玥的声音穿透晨雾,落在每个士兵耳中。她示范着标准动作,长枪如银蛇出洞,精准刺向木桩上的红靶心,枪尖穿透木靶的瞬间,她手腕微转,长枪顺势收回,动作行云流水。士兵们看得热血沸腾,纷纷模仿着她的动作,练兵场上的枪影越来越密集,呼喝声此起彼伏。
    暗卫“墨”悄然站在练兵场边缘,待赵玥停下休息时,递上一份密报:“郡主,斥候探得,完颜烈虽撤军至泗州,却并未返回金国,反而在泗州周边招募流民、扩充兵力,似有再次进攻宣城之意。”
    赵玥接过密报,指尖在“招募流民”四字上顿了顿:“完颜烈这是想补充兵力,弥补前番损失。看来,他并未放弃宣城。”她抬头望向泗州方向,晨雾中隐约可见远处的山峦,“传我命令,加强对泗州方向的侦察,一旦发现金军动向,立刻回报。同时,将城内的青壮百姓编入预备役,每日与士兵一同操练,以备不时之需。”
    “是。”“墨”躬身退下,转身去传达命令。赵玥则继续留在练兵场,手把手纠正士兵们的动作——她知道,每多提升一分战力,下次激战时,士兵们存活的几率就多一分,宣城守住的希望也多一分。
    不出赵玥所料,七月下旬,斥候便传来急报:完颜烈已招募五千流民,经过短暂训练后,与原有的一万五千大军汇合,共计两万兵力,正朝着宣城方向进发。更令人担忧的是,完颜烈还从金国调来一批重型攻城器械,包括能摧毁城墙的“回回炮”,以及可容纳十人的“攻城楼车”。
    消息传来,宣城城内再次弥漫起紧张的气氛。府衙内,赵玥召集张九成、剩余的禁军将领以及各乡绅代表议事,案几上摊着一张新绘制的战术图,上面用红、黑两色标注着宋军与金军的可能作战路线。
    “完颜烈此次来犯,兵力比上次多五千,且携带重型攻城器械,硬拼必然吃亏。”赵玥的手指在战术图上的“青弋江支流”处划过,“我们需利用地形,将战场引至城外,避免金军的攻城器械发挥作用。青弋江支流沿岸多芦苇荡,适合设伏;敬亭山脚下的峡谷狭窄,可阻挡金军的楼车推进——这两处,将是我们与金军激战的主战场。”
    乡绅代表们纷纷表示支持,其中一位年过六旬的乡绅王老爷子站起身,拱手道:“郡主放心,城内百姓都愿为守住宣城出力!我们已组织人手,在青弋江支流沿岸挖掘壕沟、设置绊马索,还准备了大量火箭和燃油,定能给金军一个教训!”
    赵玥心中一暖,对着王老爷子深深一揖:“多谢王老爷子,多谢各位乡亲!有大家的支持,我们定能击退金军!”
    接下来的几日,宣城上下齐心协力,备战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青壮百姓跟着士兵们在青弋江支流沿岸设置陷阱;妇女们则在家中缝制铠甲、制作箭矢;老人们则负责运送粮草、照顾伤员。整个宣城,仿佛变成了一座坚固的堡垒,每个人都在为守护家园而努力。
    七月二十八,金军抵达宣城城外十里处,安营扎寨。完颜烈骑着高大战马,站在营前,望着远处的宣城城墙,眼中闪过一丝冷冽——上次因元帅撤军令被迫撤退,让他颜面尽失,此次他不仅要拿下宣城,还要活捉赵玥,一雪前耻。
    次日清晨,金军率先发起进攻。完颜烈派出五千大军,朝着青弋江支流方向进发,企图绕过城北防线,从侧面突袭宣城。可他没想到,赵玥早已在此设下埋伏——芦苇荡中隐藏着两千宋军弓箭手,沿岸的壕沟里布满了尖刺,绊马索则藏在草丛中,只待金军踏入陷阱。
    当金军走进芦苇荡时,宋军弓箭手突然起身,密集的火箭射向金军。火箭带着火焰,落在芦苇上,瞬间燃起熊熊大火。金军被大火包围,惊慌失措,纷纷四处逃窜,不少人掉进壕沟,被尖刺刺穿身体;还有人被绊马索绊倒,摔在地上,被后面的金军士兵踩踏。
    “杀!”宋军将领高声呐喊,率领士兵们从芦苇荡两侧冲出,与金军展开近身搏斗。金军本就因大火乱了阵脚,根本抵挡不住宋军的攻势,不到一个时辰,五千大军便死伤过半,剩余的士兵纷纷扔下武器,朝着金军大营逃窜。
    宋军大获全胜,士兵们欢呼着打扫战场,缴获了不少金军的武器和粮草。赵玥收到捷报时,正在城墙上巡视,她看着士兵们押着俘虏返回城内,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这是她调整战术以来的第一次胜利,也让士兵们和百姓们的信心大增。
    可赵玥知道,完颜烈绝不会就此善罢甘休。果然,两日后,完颜烈便亲自率领一万大军,携带攻城楼车,朝着敬亭山脚下的峡谷进发——他想通过峡谷,直接进攻宣城东门,那里的城墙相对薄弱,更容易攻破。
    赵玥早已收到斥候的回报,她率领三千骑兵和两千步兵,提前赶到峡谷,在峡谷两侧的山坡上设置了投石机和滚石,还在峡谷入口处挖掘了深沟,阻挡金军的楼车推进。
    当金军抵达峡谷入口时,完颜烈看着眼前的深沟,冷笑一声:“赵玥小儿,以为凭这点伎俩就能挡住本将军?传我命令,让士兵们扛着沙袋,填满深沟!”
    金军士兵立刻行动起来,扛着沙袋,朝着深沟冲去。可刚走到深沟附近,峡谷两侧的山坡上突然滚下无数巨石,砸向金军士兵。同时,投石机抛出的石块如雨点般落下,金军的楼车被砸中,瞬间散架,楼车内的士兵纷纷摔在地上,惨叫连连。
    “放箭!”赵玥的声音在山坡上响起,宋军弓箭手射出密集的箭矢,金军士兵纷纷中箭倒地。完颜烈看着士兵们不断倒下,心中愤怒不已,他拔出腰间的弯刀,嘶吼着:“冲!给我冲过去!谁先冲过峡谷,赏黄金百两!”
    重赏之下,金军士兵变得疯狂起来,他们踩着同伴的尸体,冒着滚石和箭矢,拼命朝着峡谷内冲去。宋军虽然顽强抵抗,可金军人数众多,渐渐占据了上风,不少金军士兵冲过了深沟,朝着山坡上的宋军发起进攻。
    赵玥见状,立刻下令:“骑兵出击!从峡谷两侧包抄,打乱金军的阵型!”
    三千宋军骑兵立刻从峡谷两侧的山道冲出,手中的长枪如银蛇般刺向金军。金军只顾着向前冲,根本没料到会有骑兵从两侧袭来,阵型瞬间大乱。宋军骑兵趁机斩杀金军士兵,峡谷内的尸体堆积如山,鲜血顺着峡谷的石板路流淌,染红了地面。
    可完颜烈像是铁了心要冲过峡谷,他不断派出后续部队,一波接一波地冲击宋军的防线。宋军渐渐体力不支,骑兵的战马也因连续作战而疲惫不堪,不少骑兵被金军士兵拉下马,惨死在弯刀之下。
    赵玥手持长枪,亲自加入战斗。她骑着战马,在金军阵中穿梭,长枪所到之处,金军士兵纷纷倒下。可金军士兵越来越多,她的手臂被金军的弯刀划伤,鲜血顺着手臂流下,染红了她的银甲。她咬紧牙关,继续挥舞着长枪,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守住峡谷,不能让金军靠近宣城东门。
    就在这时,远处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是张九成率领的两千预备役士兵!他们原本在城内驻守,听闻峡谷战事危急,便主动请战,赶来支援。“郡主莫慌!我们来了!”张九成高声喊道,率领预备役士兵朝着金军冲去。
    预备役士兵虽然都是青壮百姓,缺乏作战经验,可他们个个士气高昂,拿着锄头、镰刀,朝着金军士兵砍去。金军士兵没想到会有援军赶来,顿时乱了阵脚。赵玥趁机发起反击,率领骑兵和步兵,与预备役士兵里应外合,将金军击退。
    完颜烈看着再次撤退的金军士兵,眼中满是不甘。他知道,再攻下去只会徒增伤亡,便下令:“撤!全军返回大营!”
    金军士兵如潮水般退去,峡谷内终于恢复了平静。宋军士兵们瘫坐在地上,大口喘着粗气,不少人身上带着伤口,却脸上却露出了胜利的笑容——他们又一次击退了金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85.双方激战互有负(第2/2页)
    赵玥看着身边疲惫的士兵和百姓们,心中满是感动。她翻身下马,走到张九成身边,声音带着几分沙哑:“张通判,多谢你及时赶来支援。”
    张九成摇了摇头,苦笑道:“郡主客气了,守住宣城是我们所有人的责任。只是,此次我们虽然击退了金军,可也伤亡惨重,骑兵损失了一千人,步兵和预备役士兵也伤亡了八百人……”
    赵玥沉默了——她知道,这场胜利的代价太大了。完颜烈的兵力仍有一万五千人,而宋军经过两次激战,只剩下不到四千人,且多是伤员和疲惫的士兵。若完颜烈再发起进攻,他们恐怕难以抵挡。
    接下来的半个月,完颜烈与赵玥在宣城城外展开了拉锯战。金军多次发起进攻,宋军则利用地形和战术,一次次将金军击退,可每次胜利都伴随着巨大的伤亡。有时,宋军能在青弋江支流设伏,歼灭金军数千人;有时,金军能突破宋军的防线,攻至宣城城墙下,却因宋军的顽强抵抗而被迫撤退。双方你来我往,互有胜负,宣城城外的土地被鲜血染红,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味。
    八月中旬的一天,金军再次发起进攻,这次他们将目标对准了宣城的粮道。完颜烈派出五千骑兵,突袭了宋军向城东粮仓运送粮草的队伍。赵玥得知消息后,立刻率领两千骑兵驰援,与金军骑兵在粮道旁的平原上展开激战。
    平原上没有地形可依,双方只能正面抗衡。金军骑兵个个马术精湛,弯刀挥舞得虎虎生风;宋军骑兵虽然战力稍逊,却凭借着顽强的意志,与金军展开殊死搏斗。赵玥骑着战马,手持长枪,与金军骑兵将领展开对决。长枪与弯刀碰撞,发出刺耳的金属声,两人你来我往,战得难解难分。
    最终,赵玥抓住金军将领的一个破绽,长枪刺穿了他的胸膛。金军骑兵见将领战死,士气大跌,纷纷撤退。宋军虽然保住了粮草,却也损失了五百骑兵,赵玥的战马也被金军士兵砍伤,无法再继续作战。
    回到城内,赵玥看着伤亡统计,心中满是沉重。宋军的兵力已不足三千人,粮草也只够支撑一个月,而完颜烈的兵力仍有一万余人,且还在不断补充粮草。她知道,这样的拉锯战不能再继续下去,必须尽快想出破敌之策,否则宣城迟早会被金军攻破。
    当晚,赵玥独自坐在府衙的书房,看着桌上的战术图,陷入了沉思。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棂,洒在她的身上,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她想起了战死的李伟,想起了伤亡的士兵和百姓们,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责任感——她不能放弃,必须守住宣城,为了那些信任她的人,也为了这片土地上的百姓。
    就在这时,“墨”悄悄走进书房,递上一份密报:“郡主,临安传来消息,江南制置使已派遣一万大军,驰援宣城,预计三日后便可抵达。”
    赵玥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希望:“援军?三日后抵达?”
    “是。”“墨”点头,“制置使大人得知宣城战事危急,便抽调了驻守扬州的一万大军,日夜兼程赶来支援。”
    赵玥心中大喜,她立刻站起身,走到战术图前,手指在图上的“金军大营”处划过:“援军三日后抵达,我们只需再坚守三日,待援军赶到,便可与金军正面抗衡,将他们彻底击退!”
    她立刻召来张九成和剩余的将领,商议对策:“接下来的三日,我们需收缩防线,集中兵力防守宣城的四门,避免与金军展开大规模激战,保存实力,等待援军抵达。同时,派人在金军大营周边散布援军将至的消息,动摇他们的军心。”
    众人纷纷点头,立刻行动起来。城内的士兵和百姓们得知援军即将抵达的消息,士气大振,纷纷表示要坚守到援军到来。宣城的四门处,士兵们加固了城防,备好的热油、擂木和箭矢,严阵以待,准备迎接金军最后的进攻。
    完颜烈很快便得知了宋军援军将至的消息,他心中焦急不已——若是让宋军援军抵达,他不仅无法拿下宣城,还可能被宋军前后夹击,全军覆没。他立刻召集将领,商议对策:“宋军援军三日后抵达,我们必须在这三日内攻破宣城!传我命令,明日全军出击,猛攻宣城北门,务必在援军到来前,拿下宣城!”
    将领们齐声应和,纷纷回到各自的营帐,准备明日的进攻。金军大营内,士兵们忙着检修攻城器械,擦拭武器,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决战前的紧张氛围。
    次日清晨,金军果然倾巢而出,一万五千大军朝着宣城北门进发。完颜烈骑着高大战马,站在阵前,手中的令旗一挥,金军的攻城锤、楼车和回回炮同时启动,朝着北门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城墙上的宋军士兵们早已做好准备,他们将热油泼向攻城的金军士兵,用擂木砸向金军的楼车,投石机则朝着金军的回回炮抛出巨石。箭矢如暴雨般射向金军,金军士兵纷纷中箭倒地,可他们却像不怕死般,踩着同伴的尸体,不断向前推进。
    攻城锤撞击城墙的“轰隆”声震耳欲聋,北门的城墙渐渐出现了裂缝。赵玥站在城楼上,手持长剑,高声喊道:“弟兄们!援军三日后就到!我们再坚守三日,就能击退金军!守住宣城,就是守住我们的家园!”
    士兵们齐声呐喊,士气大振,他们忘记了疲惫和伤痛,拼命抵抗着金军的进攻。城墙上的血迹越来越多,士兵们的尸体堆积如山,可没有一个人退缩——他们知道,只要再坚持三日,胜利就会属于他们。
    接下来的两日,金军日夜不停地猛攻北门,宋军则顽强抵抗,双方死伤惨重。北门的城墙已经出现了多处裂缝,随时可能倒塌,可宋军士兵们依旧坚守在城墙上,用身体挡住金军的进攻。
    八月二十日,援军抵达的前一天,金军发起了最后的猛攻。完颜烈亲自擂鼓助威,金军士兵们如潮水般冲向北门,攻城锤一次次撞击着城墙,裂缝越来越大。城墙上的宋军士兵所剩无几,不少人已经筋疲力尽,却依旧挥舞着武器,与金军士兵展开近身搏斗。
    赵玥的手臂和肩膀都已受伤,鲜血染红了她的银甲,可她依旧站在城楼上,指挥着士兵们抵抗。她看着远处的地平线,心中默默祈祷:援军,快些来吧!
    就在这时,远处突然传来一阵震天的喊杀声——是援军!江南制置使派遣的一万大军,提前一日抵达了宣城!
    “援军来了!援军来了!”城墙上的宋军士兵们看到援军的旗帜,纷纷欢呼起来,士气瞬间达到了顶峰。
    完颜烈听到喊杀声,回头望去,只见一支宋军大军朝着金军大营方向疾驰而来。他知道,大势已去,若是再不走,就会被宋军前后夹击。他咬着牙,挥下令旗:“撤!全军撤退!返回泗州!”
    金军士兵如蒙大赦,纷纷扔下武器,朝着泗州方向逃窜。宋军援军趁机发起追击,斩杀了不少金军士兵。城墙上的宋军士兵们也冲出城门,与援军汇合,一起追击金军。
    赵玥站在城楼上,看着金军撤退的背影,以及远处赶来的援军,心中终于松了一口气。她扶住城垛,缓缓闭上了眼睛——这场持续了一个多月的激战,终于以宋军的胜利告终。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宣城的城墙上,将城墙上的血迹染成了暗红色。赵玥睁开眼睛,看着身边欢呼的士兵和百姓们,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她知道,这场胜利来之不易,是无数士兵和百姓用生命换来的。而她,也终于没有辜负大家的信任,守住了宣城。
    可赵玥也清楚,这并不意味着战争的结束。完颜烈虽然撤退,但他必然还会卷土重来。她转过身,朝着城内走去——她需要尽快组织人手,清理战场,救治伤员,补充粮草和兵力,为下一次可能到来的战争,做好充分的准备。
    宣城的街道上,百姓们欢呼雀跃,纷纷走出家门,迎接凯旋的士兵和援军。孩子们拿着鲜花,递给士兵们;老人们则端着茶水,送到士兵们手中。整个宣城,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可赵玥的心中,却始终保持着一份清醒——她知道,守护这片土地的责任,还远远没有结束。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