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一百二十九章 跳崖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一百二十九章 跳崖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题记:半年多就规规矩矩当主任,看稿子弄策划把关选题,孙雅南大学毕业后回到特稿部更是努力。《河右晚报》发力甩开了几个竞争对手,静极思动,李锋芒也想出去采访,恰好这时候得到一个噩耗:那个山村女教师自杀了。
    ——————————————
    在这次改扩版中,特稿部几乎承包了《河右晚报》自采新闻的头版头条,李甫夸奖说“这段时间咱们晚报的头版头条,除了国家大事,就是特稿部的事”。
    李锋芒几乎吃住在办公室几个月,研究生开学都是抽时间过去报道后就又回来了,好在门逊教授理解。这几个月所有的选题都亲自把关,所有提交的稿子都仔细修改,待这个战役告一段落,他胡子拉碴像个流浪汉。
    五月中旬,田禾提议编委会一致通过,李锋芒被任命为特稿部主任,这也意味着他可以不再采访,在河右晚报社,部主任(正)拿所有员工平均工资的一点八倍,副总编、副社长是两倍,社长、总编辑是两点二倍。
    当然,部主任也能写稿子,但没有产量压力,写回的稿子直接折合成稿费,有些重要、特殊的稿件编委会惯例也会直接安排部主任去采写。
    敬业与收获,李锋芒最初对记者的认知便是“高尚”,但现在真说不上来满足,因为社会大环境似乎融合着每个行业,越来越彼此彼此。而他本来对这个主任也没多大兴趣,现在是越来越感觉琐碎,每天就是个编辑,看部下写的稿子经常会引发自己出去采访的欲望。
    李锋芒给田禾与李甫都谈过,将黄成河与赵晨阳提成副主任,他要继续《城说》,也不能总在部里坐着,也想出去写稿子。
    田禾说再等等吧,李甫说他俩还得锻炼锻炼,首席也是副主任待遇,先不忙。
    春去夏来,夏走秋到,忙起来的时间根本没感觉,树上冒出新芽好像还是昨天,已经有些发黄的树叶飘落,这时候,孙雅南回来了。
    这个丫头大学毕业后,因为她参与《河右晚报》山体滑坡事件,且舍己救人被多次表彰,学校也破例给了她一个保研名额,但她毫不犹豫就放弃了。孙雅南说我先当几年记者再说吧,上学的事情有些烦了,看将来有需要再说吧,我哥李锋芒就是工作后才读的研。
    随后校方把她推荐到北京一家媒体,去了后被分配到编辑口,她看了不到一个月稿子,实习期没过就给孙继全打电话:我要回《河右晚报》,去特稿部。不是这边工作不好,是没有挑战性。
    孙继全说我就你一个姑娘,你想回来我欢迎,但去《河右晚报》我不管,你得给田禾社长李甫总编商量,去年他们不是给你随时回来的权利了,爸已经为这个事情背了锅,所以,他们同意你回来我没意见。
    当然欢迎,晚报编委会议了下这个事情,李甫说都没意见,我建议再发一条稿子,就说本报去年聘用的孙雅南回来上班了,她放弃了保研,放弃了北京媒体,就是因为她喜欢《河右晚报》,然后把去年那发出来特聘她稿子的版面缩印,当图片放到一起增加效果。
    田禾说好,就这样,我们就是要抓紧一切机会宣传自己,我就不信打不下《龙脊晚报》占下的底盘。
    九月上旬,孙雅南正式报到,李锋芒还没吭气,黄长河就说小院烧烤欢迎新人,“上次大雨败兴,这次我看了天气预告,未来两周晴空万里。”
    赵晨光说不如吃火锅,天也逐渐凉爽,主任,“邻家小妹”好久没去了,那儿的腊肉想着都流口水。
    姥姥姥爷住到三月份就回老家雕凹村了,李锋芒也理解,有那几亩地,如果荒了,两位老人家心里肯定不舒服。
    “我没意见,”李锋芒说你们投票定一下吃啥,我都行。
    半年共事也熟悉了,后来的洪启明是个见风使舵的主,他看了眼李锋芒,也听说过孙雅南是他“干妹妹”,揣摩了下说:我觉着,让孙雅南定吧,欢迎她,她是主角。
    刘兴正在下个稿子,闻言从电脑旁边伸出脑袋说我同意烧烤,又缩回去噼里啪啦敲键盘。
    孙雅南笑了笑,赵首席,咱们烧烤吧,你看黄首席、我、刘老师三票,洪老师让替他说,就四票了——通过。
    李锋芒说烧烤就烧烤,咱们部门成立后事情一件接着一件,也没聚过,本周六吧,黄首席的手也痒痒了,学了烧烤后就烤过一次,如今还能不能弄熟?
    黄长河说没问题,这玩意就跟学会骑自行车,就算十年不骑,跨上还能走。赵晨光嘿嘿笑,烧烤是开车,有驾照也未必就敢上路,开过一会然后十年不动车,肯定发动都是问题。
    又开始呛呛,李锋芒看了眼孙雅南,心里说妹妹啊,这俩首席记者都是你的追求者,我是没法帮你取舍,真不知道你该怎么选择,怎么相处。
    孙雅南好像看穿了李锋芒的心思,“不偏不倚”:哥,我觉着黄首席跟赵首席说的都有道理,不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办法,到时候烤出来嘴巴说了算。
    就为这句话,黄长河当晚回去就开始生火烤肉,如此四五天,他父母看到他烤肉串就躲出去了,好吃也架不住天天一大盘子端到跟前——李锋芒后来知道这件事后,觉着他是真对孙雅南上心。
    周五下午一般是部门例会,李锋芒主持,黄长河记录。李锋芒说报下周选题前,表扬一下孙雅南同志,第一篇独立完成的稿子就获得总编辑奖!
    等大家鼓完掌,李锋芒说我们这些老记者都得学习她,为写这个“黑心加油站”的稿子,暗访了省城龙脊及周边三个市数百家加油站,觉着有问题就提个壶说给摩托车加油买十块的,最后采样一百五十份,查出四十余家油站有问题,要么是硫含量超标,要么是闪点不合规,还有两家在加油时候缺斤少两,三天时间完成这么多事情,不容易啊。
    李锋芒说街上的车越来越多,大多增加的都是私家车,老百姓省吃俭用买一辆车,加油给加坏了,或者每天加油都被克扣斤两,孙雅南抓住了热点,稿子发出来后,表扬电话打了很多,这也许是给总编辑奖的缘由之一。
    孙雅南站起来说主任不要夸我了,这都是我在咱们部门实习时跟你们学的。黄长河说总编辑奖一千块,你买油一千五百块,还亏了五百块。大家笑,赵晨光说主任,我觉着这个该给孙雅南报销,咱们部门的经费有特殊采访支出这一项。
    李锋芒说对,我正准备说这个,雅南你把油票都给了晨光,以后发了头版头条,拿了总编辑奖的都是特殊采访,有支出都实报实销。另外,雅南,这个稿子还可以继续盯一下整改情况,或者联系相关部门把全省加油站地毯式过一遍,那就更有意义。
    讲完正事,接着周报题,结束时李锋芒说明天全体去我的小院,烧烤,坐车的明天上午九点到报社,坐老石的车去。我跟两位首席请大家,全体欢呼:烤串喽。
    稿子都也签发了,正闲聊准备下班,李锋芒的手机响了,看号码是北江市区号,接起来是个女的,语速很快,仔细辨认才想起这是屯里县的松涛爱人周晓红。周晓红满怀悲愤:“李老师,沐春恩死了!”
    周晓红的这个电话就像一记闷棍,李锋芒接完这个电话,哆嗦着拿起一根烟,抽了好几口才发觉就没点。
    拿起打火机点了下烟,目光落在办公桌旁边的一堆书上——他答应过沐春恩给山顶小学捐个小图书室,这几个月太忙了,但李锋芒仍旧抽时间办了这件事。首先求田禾出面,给河右日报社所属的一个青少年杂志社打招呼,而后李锋芒去搬回来几十本合订本。再求李甫,随即到李甫弟弟经营的书店,用很低的价格弄回来一批少儿读物。
    本来就准备到暑假把这些书捎过去,或者沐春恩来省城让她拿回去,但是放暑假前沐春恩给他写了一封信,说假期县里教育局有个培训,确实忙碌,就都放下了。现在暑假过去一个半月了,一直也没个合适的机会,李锋芒突然觉着很沮丧,站起来一脚就把那堆书踢了个乱七八糟。
    孙雅南不知道李锋芒接了个什么电话,但认识一年多来,第一次见他发这么大的火。本想开口问问、劝导劝导,想想算了,李锋芒发火自有发火的道理,她只是站起来走过去默默将散乱的书再次规整。
    都也没走,黄长河上前给他点着烟,魂不守舍的李锋芒含着烟点了一下根本就没点着。如果去小院住,俩人都是一起来回,说起来感情也比较深厚,又是一批来的记者,这时候就他能说话:主任,怎么了,什么电话内容让你这么大火。
    颓然坐到椅子上,李锋芒说你记得我年前写的那个乡村女教师吧,八年坚守山顶小学那个,黄长河想了想说记不清了,赵晨光说我记得,孤儿,二十来岁,主任你还写了发现她的俩山村诗人。
    点头,深深吸一口烟,慢慢吐出来看着淡淡烟雾:她死了。说是自杀,我不信。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