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一百一十三章 障碍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一百一十三章 障碍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题记:第一次是合作也是缘起,第二次是陪衬更是定性,李锋芒跟央视这两次在省里新闻宣传界引起轩然大波,他在医院都能感觉到有些不对劲,但李甫轻描淡写,出院后他知道自己被说成狂妄自大,“他怎么能代表了河右媒体。”
    ——————————————
    面对摄像机,孙雅南第一句话是“年初我母亲去世了,”她的眼圈开始发红,李锋芒有些意外,但靠在床上静静看着她,“母亲和我说的最后一句话就两个字,‘我疼’,她去了另一个世界,一个没有疼痛的世界,而我们这个世界有。”
    暗暗称赞,李锋芒想这个丫头真是不一般,这一年来她经历了很多,但真就硬硬的挺了过来,成为一朵傲雪怒放的红梅花。
    孙雅南说我是报社大院长大的,我曾看过我父亲部分日记——一个从业三十多年的新闻工作者是这样定义记者的,他说我愿意用我的全部去换取真相,我也愿意用我的全部拯救一个该拯救的人,我更想用我的全部得到自由。
    我跟《河右晚报》报道组到了现场,李首席想办法把我们带到了最前线,没有时间吃惊,也没时间感叹,更没有时间去想自己要写什么样的稿子,因为被泥土砂石掩埋的村子里还有几百村民在里面。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我周边所有救援的人都没有绝望,他们也是在用全部来拯救每一个还有希望活过来的人。当紧挨着山体的那几间房里有生命迹象的消息传出,我们都围了过去,没有人顾忌脑袋上随时会再次倒塌的山,而是全身心想着怎么从脚下的泥土里拉出这个还能有希望活着的人。
    当那个洞被挖开,现场指挥说不能再挖了,要不会全部塌下去,需要一个瘦一点,身体柔韧性好的救援人员下去。不用看四周,我肯定是最适合的,因为我瘦,母亲去世后到进那个洞,几个月了我几乎不怎么吃东西。柔韧性好这条我也合格,小时候学过舞蹈,大学里还参加了攀岩队,责无旁贷。
    什么都没想,真的,我就钻了进去。在探照灯的光线里,我发现这是一间坍塌了一半的房子,有一张床也被房梁压断了,一个女人一只手抱着孩子在怀里,她的背上压着一根粗大的木料,她的身体是向前倾斜的,另一手撑着床沿,给了孩子一个活下来的空间……
    我摸了摸那个女人裸露的胳膊,已经冰凉,那个孩子还在动,我流着泪用力掰她抱孩子的手臂,但是掰不开,没时间考虑,马上就抓住孩子露在外面的手臂,轻轻一拉,孩子到了我怀里。往外爬的时候我回头看了一眼,那个女人,那个母亲还是那个姿势,我突然就明白天下母亲是一样的,她们最大的心愿就是让自己的孩子好好活着——用自己的全部去换也是心甘情愿。
    我救了一个孩子,也救了我自己,我要好好活着,为了我的母亲。
    孙雅南说完了,央视的记者在她叙述的过程里一句话都没有问,摄像师是个中年人,录完就从兜里掏出纸巾擦眼睛,张文秀上前一把就抱着了她。
    李锋芒也是第一次听孙雅南说起这个心路历程,她在侧记里只是简单写了几笔,“这个母亲为了救自己的孩子,倾斜成一尊雕塑,后来救援人员把她的尸体挖出来,仍旧是那样的姿势,抱怀里襁褓的那只手似乎更紧了。”
    央视记者平和了下情绪,深深鞠躬:感谢你,你的故事已经回答了所有问题。
    接下来对李锋芒的采访就是提问与回答的形式,每一个问题都是非常尖锐与直接的,比如“我们调查栏目因为您的报道,曾做过一期《龙脊沙尘暴调查》,您觉着这次山体滑坡跟龙脊西山区植被日渐稀少有关系吗?”
    对于这个问题李锋芒的脑海里马上就显现那个晚上再次滑坡时候,树木根部被撕裂被拉扯时的声响,他也如实回答说我不是专家,这个问题没法回答。实话说我在现场也这样考虑过,因为天亮后我发现滑坡后山体留下的部分都有很多树木,而掩埋村庄的都是黄土、石头,少数地方才能看到几棵山顶落下的树。
    当央视记者问那些私挖乱采者滥用炸药震动了山体,从而诱发这次骇人听闻的事故,你认为这是不是就是人祸?李锋芒喝了几口水说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如何回答,亲历这样的事件,一个记者肯定会思考,天灾还是人祸?村庄最初选址到现在,一直就好好的,为何说滑坡就滑坡,说没有就没有了?您刚才已经定性了是因为私采乱挖滥用炸药诱发了这次灾难,也就是你已经给了答案,我就不说啥了。
    采访结束的时候,电视台已经开始播放《龙脊市沙尘暴调查》,央视的这个记者没有停留,他们要连夜赶回北京。
    三个人静静看完这期调查节目,李锋芒由衷佩服:确实是厉害,不用说剪接的水平高,就连旁白都是字字珠玉,我且得努力学习呢。
    孙雅南说我觉着一般,因为给我哥的镜头太少了,且用了你的很多文字呢。李锋芒摇摇头说再加工跟抄袭是两个概念,好的编辑就是电视台的后期制作,这个最能见水平,咱们谦虚点吧,这个“xx调查”的切入点有时候是平铺直叙,综古论今般递进;也有时候直接提出问题,剥洋葱似的层层揭开;更多时候就事论事,有限的节目时间就提升了高度。
    李锋芒尽管都想到了,但他没想到第二天这个栏目就播放了关于山体滑坡的这期,且剪辑更加高明,比如他回答的那个天灾还是人祸问题,本来说了很多,但对方就留下一句“村庄最初选址到现在,一直就好好的,为何说滑坡就滑坡,说没有就没有了?”
    这个不算断章取义,但一定是“统一战线”——是我们央视的态度,也是你们当地媒体的观点。
    连续两天批评同一个省会城市,这是《xx调查》不常用的方式,也有连续报道,但把这两件看起来没关系的事件放在一起,那就让很多人“河右人”不舒服。
    田禾没来,李甫第三天下班后溜达过来,进病房他就伸出大拇指:你小子让央视给咱免费做了“两次报道”,对咱们晚报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但是,你还是先说说你的病吧?
    觉着李甫欲言又止,李锋芒有些纳闷,但没想这事情酝酿成为一种“委屈”,“我的病已经快好了,正如您说的年轻,恢复快。”
    “那就好,”李甫坐在床前的凳子上看液体滴滴答答,“明人不说暗话,你知道报纸也叫易碎品,更是危险品,就像在刀尖上行走,稍有大意或者考虑不周就会被割破流血,从这点上来说,批评报道的分寸极其难把握。”
    这是来上新闻课吗,李锋芒笑着说李总啊,您就不要绕弯子了,是不是那两期《xx调查》惹了事情,对报社有负面影响我道歉,对我无所谓,秉承着新闻理想,对得起良心,无愧于时代,其他都可以天高云淡。
    再次伸出大拇指,李甫说:你的那个省级荣誉被取消,你上次被打破脑袋,我亲自给你填写的材料,已经都通过了,但公示出来却没有你的名字。还有,因为你接受央视采访,孙继全老总被叫去谈话,具体内容不知道,但他回来召集编委会班子开了个会,说的就是批评报道的角度。
    病房门被推开,张文秀提着饭盒进来:李总编,您好,劳驾您在百忙中跑一趟!
    李甫说应该的,李首席也是为了报社,我们无能,至今没有给大家伙办了医疗保险等,这一千块钱是个意思,现在住院这么贵,算个零头补助吧。
    李锋芒看了一眼张文秀,示意她先出去,放下饭盒没接钱,张文秀笑笑说我们还能看得起病,谢谢李总编,我去打壶开水,你们接着聊。
    看着她出门关门,李锋芒微微叹口气:李总,您知道我不会在乎这个荣誉的事情,可是我得明白我错在哪儿了吧?另外,您轻描淡写,但绝不至于这么简单就一句话便没事了,是不是也责成您跟田社长写检查受处分了?
    “那倒不至于,”李甫摇摇头说我在报社二十多年了,司空见惯这样的处理,你肯定没有错,新闻事实摆在那儿,谁都知道。再说了,人家拿下你的荣誉也没说是因为这个,就是说了一句这个奖项给的是正式编制人员。心知肚明也得难得糊涂,咱写咱的稿子,赚咱的辛苦钱,其他的大可如你所说天高云淡。
    李甫把钱塞到李锋芒的病床枕头下:我回去值班了,年底咱们晚报要进行一些大的改革,现在正在酝酿,这不是画饼充饥,是迫在眉睫,往前看吧。
    看着他出门关门,李锋芒情绪瞬间就很差,卧病在床本就烦躁,李甫又提到这个,医院里的来苏水味道好像已渗入身体,伸手抹去脑门的汗水都是这样刺鼻。
    门是同一扇门,进出的不是一样的人,李锋芒想管理我们就是要求原则,涉及利益就成了啥都不管。
    张文秀回来给他倒了一杯水,看着他脸色说实在不痛快就走吧,不想来我们公司,去北京也行,你去哪儿我就陪着去哪儿,我们公司在北京也有办事处,我可以调过去。
    伸手拉住张文秀的手,李锋芒说我在老家不知道绕路这么个说法,走到山跟前就往上爬,走到河边就蹚过去,因为我坚信这是最近的路。
    张文秀说如果山太高爬不上去,水太深蹚不过去呢?
    看着窗外的天高云淡,李锋芒说架梯子、造船,门逊教授已经给我报上了名,接下来我安心复习准备考研。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