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三十六章 珍稀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三十六章 珍稀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题记:为保护山后这片原生林,李锋芒一再动脑子,这不是批评稿,但写起来也不是那么简单,他决定在县里犹豫不决的时候“捅出去”。
    ————————————————
    尽管离开这个山村在外时间并没太长,但李锋芒每每躺在窑洞里都很享受,这里好似就是幸福所在:抬头看满天星辰,低头看万物生长,身在其中感受四季轮回。这里有城市所没有的宁静,这里有城市所没有的干净,这里有城市所没有的熟悉与温暖。
    只是理想很多时候都是在嘈杂不适应里逐步实现,亲情与乡情都得抛开,这里只能短暂休息,然后深呼吸,充满电继续去拼搏。
    尽管有些老人仍旧遵从天亮才算初五的古训,噼里啪啦放鞭炮,但这些年随着去城里打工,有年轻点都是熬到凌晨十二点过了便放炮,可以睡懒觉。
    李锋芒睡了个好觉,他想李江来的时候肯定会打电话,所以闹钟也没上,姥姥心疼他也没叫,李江电话进来的时候他看表九点,便说你们出发呀?
    李江说我们都到靠山镇了,家里缺啥,我给姥姥姥爷买点啥?
    “啥也不缺,不用买,我赶紧起床,”李锋芒摁下免提,坐起来套秋衣穿毛衣,李江那边声音低下来:有人花钱,你就甭客气了,需要啥就买啥?
    停住想了想,李锋芒说家里真不缺啥啊,如果一定要买,就给姥爷买点烟叶子吧,昨天我喝多给忘记了。
    李江说昨天你不喝多,晚上也没地方买,算了,不问你了,等着吧,一会就到了。
    拍拍脑袋,想李江说得对,昨天下午就忘记买了,这几天看姥爷抽烟都是塞半烟袋锅,已经开始节省了,去年自己没种,估计存货都没了。
    穿好衣服出来洗脸,姥爷说我们都吃过了,你赶紧去吃早饭吧,在锅里热着呢。仍旧是剩饭,初三那一大桌吃了有四分之一,剩下的姥姥就用袋子分类装好,挂在屋外的树上。姥姥在烧水,看李锋芒过去翻看树上挂着的袋子,就说天看着就要暖和,地也已经开始消冻了,得抓紧吃。
    酒后他喝了三大碗玉米面糊糊,姥爷种的红薯非常甜,至于熟肉他一口都不想吃,炸糕也只吃了一个。
    简单吃过早饭,李锋芒想最缺的应该是个冰箱,“盖青山”说的“放咸菜”已经是过去式,现在村里有一家买了,不像以前天天停电,现在电力基本稳定,家里有个冰箱方便很多。
    跟姥爷说这个事,姥爷说可不用,平时也没这么多剩饭,我跟你姥姥吃多少做多少,赶个集买点肉炖起来,夏天裹好就泡到门口小溪里,吃半月也坏不了,天然冰箱。
    李锋芒说我下一步会安排朋友定期给家里送吃的,小溪泡满堵了也放不下。姥爷说送啥,我们能跑能动的,三天赶个集啥都有,你就甭操心了,好好干你的事业,我跟你姥姥没问题。
    不管姥爷咋说,他已经打定主意,但这可不是让人家过年来拿的礼物,李锋芒想明天县城应该很多地方就上班了,去买个小容量的回来。
    烧好水,沏好茶,但李江一行还没到,他拿出唢呐站在院子里甩开膀子开始吹奏,姥爷曾问过《怀乡曲》,这会得空,他就想“教给”姥爷。
    姥爷听他吹完一遍,也拿出个唢呐,爷俩一节一节过,毕竟是一辈子没放下的老民间艺术家,断续了两遍后,爷俩就一起来了个二重奏。
    合奏完这曲,姥姥说我听了一辈子,今天最好听。姥爷说这个民间跟学院派结合就能产生精品,锋儿在省城跟人家老师多学习。
    正聊天,李锋芒听到院子外面停车声,赶紧放下唢呐到门口,只见三辆车一字排开已经停好,他心里嘀咕了下:好你个李江,这是把青山县会摄影的都弄来了吧。
    当然不是,三辆车带司机一共十五个人,但摄影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李江的父亲,县政协李主席。其余都是县里、镇里的陪同人员,其中李江按照李锋芒吩咐,让父亲把县里农业局最懂行的一个副局长也叫上了。
    没有进院子,李主席先鼓掌说唢呐吹得太好了,然后说咱先去摄影吧,这个时间已经晚了,摄影讲究光线,大中午白花花拍啥都没效果。
    李江对李锋芒说,你先陪我爸上去拍片子,我给姥姥姥爷卸下东西就上去。对了,拿上你的唢呐,当个模特。
    背包的,扛架子的在前面走,李锋芒本想带路,那个林业局的副局长说这地方我太熟了,来过不下十次了,你陪李主席在后面跟着就好。
    李主席说你跟你爷爷,李锋芒说是我姥爷,李主席说,嗯,你跟你姥爷在院子里吹唢呐的照片我已经拍了,就在对面上坡上,用定焦拍的。吹得相当不错,艺术家水准。
    李锋芒苦笑一声说就是个谋生的手段,姥爷吹这个赚钱把我从小学供到大学,我学会后寒暑假也出去赚钱。
    李主席说不容易啊,听李江说你现在是记者,省报记者厉害啊。李锋芒说您过奖了,这一次请您来拍这里的冰瀑与原生林,就是准备拿回去在《河右晚报》发表呢。
    是吗,李江这孩子也没说清楚,我还以为就是来玩,随便拍几张,那咱得加快脚步了,这会儿树有阴影,对比起来效果好。
    李主席说完就加快了脚步,随行的政协办主任,靠山镇书记都有些胖,在后面跟着已经气喘吁吁,这会更是大口喘气,声音大得整个山谷可闻。
    拍了两个多小时,李主席才觉着满意,快六十岁的人了,爬高爬低,李锋芒一直跟着照顾都觉着有些累了,李主席仍旧不满意:我觉着没有一张可以超过我在村外山坡上拍的,就是你们爷俩一起吹唢呐那张。
    返程李锋芒先是委婉问李主席:您太谦虚,我能感觉您的照片拍得非常完美。抛去照片,我是想问您,这里漂亮吗?
    李主席说太震撼了,岂止是漂亮能形容的。
    李锋芒没有再想措辞,很直接就问:这么震撼的景色,您一个土生土长的领导,怎么能没来过呢?
    李主席笑了笑,世界很大,咱们的国家很大,河右省很大,临江市很大,青山县很大,靠山镇很大,雕凹村也很大——孩子,你想干的事情就去干吧。
    看前后人都拉开距离了,李主席低声说:咱这脚下都是褐铁矿啊,县里也得发展,资源这两年就是gdp。这地方我来过,装作没来过而已,县常委会都开过两次专题研究这个事情。
    前面高声的话很哲学,后面低声的话很直白,但都说清楚了,李锋芒笑了笑:叔啊,我跟李江可得跟您好好学呢,要不然,生活在这个到处都大的环境,不好混啊。
    李主席伸手拍拍李锋芒肩膀:孩子,你思维缜密,做事情回旋余地大,不蛮干,李江没法跟你比,你要多帮他才是。
    李锋芒说您就放心吧,我俩上下铺三年,亲如兄弟,一定互相帮衬。
    返回雕凹村,李江嫌累就没打算上去,正坐在院子里正跟姥爷聊天,一大袋子旱烟叶放在一边,他说自己抽了两袋味道不错:你们拍好了吧?
    李锋芒说叔叔还不满意,但我觉着已经相当相当好了,一行人坐下喝了会茶,靠山镇书记说:李主席,咱们回去吃饭吧,我已经让盖镇长准备了。
    姥爷说就在这里吃吧,好的没有,家常的吃饱没问题,李主席说老人家,我们就不打扰了,这样吧,李江,你把二位老人用车拉到靠山镇,一起吃午饭。
    姥爷姥姥坚决不去:家里这么多吃的,李江这孩子又给拿来一堆,这得吃到猴年马月了,可不去了。李锋芒看了眼堆在窑洞口一箱箱的东西,箱皮上写着火腿肠、方便面、八宝粥、罐头、白酒……
    摇摇头,想这个李江估计搬空了靠山镇一个小卖铺,也不知他让谁付的钱。
    李锋芒站起来笑着说不勉强了,姥爷姥姥在家吃舒服,咱们走吧。
    他得跟着去靠山镇,吃饭是小事,看照片也不是必须今天,关键是采访这个林业局的专家,判断下这个稿子分量。
    路上,李锋芒选择跟那位林业局副局长坐了同一辆车,一路上就是各种问题,他原本以为是在靠山镇吃饭,但车到了镇上根本没停直奔县城,想想也是,政协主席来“调研”,镇里的“工作餐”肯定是标准不够。
    车快到县城,李锋芒已经完全搞清楚了,这片林子非常非常珍贵,是河右省最好的原生林,早就应该保护起来,不要说开采矿石,就是开放旅游观光都是不允许的。只有一些专业的林业词汇,他搞不懂,都记下来一一标注了,在摇晃的车里,写这些文字都让他有些晕车。
    这位副局长是林业通,他说自己为这片林子打过十多个报告,但县里一直没有下文,李锋芒心里话,县里也在犹豫,毕竟下面有可观的矿产,批了保护林就啥也干不成了。
    通过这个聊天,李锋芒更加坚定信念,想自己如果不把这片林子“捅出去”,县里模棱两可,盖子文一定有办法让开采成为合法。但就县里林业这些人,不足为信或者分量不够,得联系省林业局或者国家林业部门定性,那就谁也动不了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