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434章 急了!士绅缙绅跳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434章 急了!士绅缙绅跳脚骂娘!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第434章急了!士绅缙绅跳脚骂娘!(第1/2页)
    翌日清晨,奉天殿的铜钟刚敲过卯时,文武百官按品级分列两侧,朝服上的朝珠随着整齐的步伐轻响,空气里弥漫着肃穆的气息。
    朱元璋高居龙椅,目光扫过阶下群臣,正要开口议事,吏部左侍郎詹徽却抢先一步出列,双手捧着弹劾的奏章,躬身朗声道:“陛下,臣有本启奏!”
    朱元璋眉峰微蹙,他昨日刚定下经营岭北的章程,料想今日该是议论具体章程的事,见詹徽神色肃然,便沉声道:“讲。”
    詹徽上前一步,将奏章高举过顶:“臣弹劾燕王世子朱高炽,不遵宗法礼制,贪恋京师安逸,畏惧封地海外之苦,久滞不去,以致宗室礼法紊乱,更让天下人疑陛下偏袒,坏陛下贤名,请陛下下旨,令其即刻前往燕王封地倭国,以全宗室仁孝,以正天下礼法!”
    话音刚落,殿内顿时一片寂静,连呼吸声都清晰可闻。
    不少武将勋贵脸上露出惊愕,显然没料到这群文臣会突然将矛头对准朱高炽,还是用“宗法礼制”这般无可辩驳的由头。
    朱高炽自己都愣了,满脸茫然之色。
    尼玛,这些人疯了吧?
    朱元璋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眼底闪过一丝厉色:“詹徽,你可知自己在说什么?”
    “臣所言句句属实,皆为宗法礼制计,为大明江山计!”詹徽梗着脖子,语气愈发坚定,“我大明祖制,藩王之子成年后当赴封地,侍奉藩王,镇守一方。”
    “朱高炽殿下身为燕王嫡长子,早已成年,却迟迟滞留京师,于礼不合!倭国虽为海外封地,却是陛下亲赐燕王的疆土,朱高炽身为世子,理当辅佐燕王镇守,岂能因海外苦寒便畏惧不前?此等行径,若不严惩,何以服天下宗室?何以正朝野视听?”
    他话音未落,礼部主事陈敬之立刻出列附和,手中同样捧着奏章:“詹大人所言极是!臣附议!《大明集礼》有云:‘宗室成年,当离京就藩,以别君臣,以明尊卑。’朱高炽殿下久居京师,频频插手朝政,已然混淆了藩王世子与朝臣的界限。前日北伐归来,陛下赏赐有加,本是天恩浩荡,可殿下却借此声望,在朝堂上指手画脚,甚至左右军国大事,这岂是藩王世子该有的行径?”
    陈敬之抬眼看向龙椅,语气带着几分痛心疾首:“更有甚者,民间已有流言,说陛下因偏爱朱高炽殿下,故而默许其违逆礼法。此等流言,有损陛下‘法纪严明’的贤名啊!为堵天下悠悠之口,为证陛下公正无私,恳请陛下速下旨意,令朱高炽殿下前往倭国封地,既全了他‘代父守边’的孝道,也彰显了陛下‘以礼制国’的圣明!”
    紧接着,翰林学士刘三吾颤巍巍地走出队列,花白的胡须微微颤抖,手中的奏章却捧得极稳:“陛下,老臣也附议。臣忝为翰林学士,执掌典籍,深知宗法礼制乃国之根基。自夏商周以来,‘大宗守宗庙,小宗守封地’便是天经地义,我大明立国亦遵循此道。朱高炽殿下若执意滞留京师,便是视祖宗家法为无物,便是给天下宗室做了坏榜样——他日若诸王之子皆效仿此举,留恋京师不肯就藩,朝堂岂非要沦为宗室争权之地?”
    他顿了顿,加重语气:“倭国虽远,却是陛下平定的疆土,正需宗室重臣镇守。朱高炽殿下有经世之才,武将之勇,若能前往倭国,兴农桑、通贸易、安民心,定能让倭国镇军府长治久安,这才是宗室子弟该有的担当,而非在京师与文臣争口舌、与武将抢功劳!老臣恳请陛下,为维护宗法礼制,为保全宗室仁孝之名,务必三思!”
    一时间,朝堂上仿佛掀起了惊涛骇浪。
    詹徽身为吏部左侍郎,陈敬之不过礼部主事,两人虽言辞激烈,却还在众人意料之中——毕竟昨日朝堂之争刚过,文臣心存怨怼也属常情。
    可当刘三吾颤巍巍走出队列时,连那些原本事不关己的中立官员都变了脸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34章急了!士绅缙绅跳脚骂娘!(第2/2页)
    如果说詹徽、陈敬之分量不够的话,那刘三吾的出场就让人心惊胆寒了。
    毕竟这位可是正儿八经的大儒名士,经史子集烂熟于心,门生遍布天下,是现如今公认的文臣魁首。
    连洪武皇帝都要敬他三分,时常召他入宫探讨经义,朝堂上的文臣更是以他马首是瞻。
    连他都站出来弹劾朱高炽,这就绝非个人怨怼,而是整个文臣集团的集体发难了。
    这意味着,这场弹劾不是零星的不满,而是士绅缙绅拧成一股绳,要用“宗法礼制”这把最锋利的刀,彻底斩断朱高炽在京师的根基。
    刘三吾的话,每一句都带着“圣贤之言”的重量,每一个字都踩着“祖宗家法”的基石,让反驳者仿佛一开口就成了“违逆礼制”的罪人。
    他一开口,原本还有些犹豫的文臣顿时没了顾忌,接二连三地出列附和,瞬间在奉天殿内筑起一道针对朱高炽的人墙,连空气都仿佛被这股汹涌的文臣势力压得凝滞起来。
    随着詹徽、陈敬之、刘三吾带头,二十余名文臣接连出列,纷纷捧着奏章,异口同声地弹劾朱高炽“违逆祖制”、“贪恋京师”、“损陛下贤名”,言辞恳切,却又带着不容置疑的逼迫,仿佛朱高炽若不立刻滚去倭国,便是动摇了大明的根基。
    站在武将队列末尾的朱高炽,穿着红衣蟒袍,脸上的惊愕一闪而过。
    他昨日还在与户部核算岭北商路的预算,怎么一夜之间,这群文臣就翻了脸,用“宗法礼制”这把刀来砍他?
    尼玛地,多大仇多大怨啊!
    不过朱高炽也不蠢,他站在那里,看着詹徽、陈敬之等人轮番上阵,唾沫横飞地念叨着“宗法礼制”,很快就反应了过来。
    这群人哪里是真的在乎什么藩王世子该不该就藩,分明是故意混淆是非——这拙劣的伎俩,无非是借着“宗室就藩”的名义,把他远远发配到海外那蛮荒之地,让他离朝堂越远越好,最好永远回不来,直接断了他在京师立足的路!
    啧啧,听听这些人的说辞,真是一个个说的比唱的好听!
    又是“全宗室仁孝”,又是“正天下礼法”,还扯什么“堵天下悠悠之口”,仿佛自己真是为了大明江山、为了陛下圣名着想。
    可内里的龌龊心思,谁看不明白?
    咱不就是办了个陆军军校、海军学院,让武夫有个正经出路吗?不就是搞了个东海贸易,让朝廷多了笔进项,没让你们的士绅继续垄断海贸暴利吗?
    这还没真刀真枪地针对你们这些人动刀呢,连田赋、徭役这些你们最在乎的根本利益都没碰,这就绷不住了?就开始抱团取暖,集体来搞我了?
    朱高炽脸上挂着一抹若有若无的冷笑,嘴角勾起的弧度里满是讥讽,眼中却不断有寒光闪烁,像淬了冰的刀子。
    他心里清楚,这群士绅缙绅就是纸老虎,看着人多势众,实则最怕的就是动他们的既得利益。
    现在不过是断了他们几分财路、碍了他们几分权势,就急成这样,使出这种下三滥的手段。
    这要是等我将来掏出“摊丁入亩”、“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章程,把你们隐藏的田产扒出来,让你们这些士绅也跟百姓一样交税服役,不再享有那些免税免役的特权,到时候,你们这些养尊处优的老爷们又该如何应对?怕是要跳着脚骂娘,使出比现在狠十倍百倍的手段来吧?
    朱高炽微微眯起眼,看着那群还在慷慨陈词的文臣,心里已然有了计较。
    想把我赶去倭国?没那么容易。
    真当我朱高炽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
    今日你们敢借着宗法礼制发难,他日我便敢借着国法纲纪,让你们好好尝尝什么叫釜底抽薪!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